英美文学简答题免费

2022-09-05

第一篇:英美文学简答题免费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文学革命的意义;

提示:可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三方面强调文学革命对建构新文学的历史意义。通过文学革命,以现代的文学观念为核心、表现反封建的内容和采用白话语言形式的一种新文学延生了。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

提示: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复古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论争的中心是新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提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以小说为工具进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总纲。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提示:是鲁迅自我的艺术表达,采用的是双层结构。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提示:阿Q形象是一个多重的复合体,既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又是精神胜利法的载体,也是弱者保护心理的形象化概括。就基本的性格构成来看,阿Q充满了矛盾,其特点是两重人格、退回内心、泯灭意志。这一性格系统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精神符号,即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直接的意义是以虚幻的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败,它的实质则是一种病态的人格,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类的一种不敢正视现实的精神弱点的象征。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0、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

提示:鲁迅杂文是匕首与投枪,是艺术性的政论文。其基本的特点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

11、朱自清前后期散文的特点有何不同?

提示:可从作品内容、情致、结构、语言等方面比较

12、谈谈问题小说作家的个性。

提示:可选几位代表作家,从他们关于人生问题的不同答案、创作转向等方面来谈

13、乡土小说有何价值?

提示:可从其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的关系来谈,侧重谈其认识价值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15、《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他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他无限地张扬自我,充分肯定自我本质,具有超凡的力量,大胆地破坏与创造,热爱祖国,视野开阔,胸怀世界,是一位泛神论者。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

2、象征是其精义。

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

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7、创造社的文学倾向是什么?

提示:是浪漫主义。这种倾向在诗歌与小说中都有相应的艺术表现。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特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因压抑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度。这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安定与惬意。 20、20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些特点。

提示:(1)强烈的主观抒情。(2)大胆的自我暴露。(3)散文化的结构。(4)诗化的语言

21、小诗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冰心、宗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3、李金发诗歌的时空特点是什么?

提示:时间上,他往往站在现在立场表现对于时间消失的无可奈何之感;而其习惯使用的空间语词是空谷、丘墓、江底、枯老之池沼、高丘之坟冢、蝼蚁之宫室等,大都指向死亡、生命衰微,空间色彩为黑、白与灰色,营造出令人窒息、恐惧的氛围。如此空间里时间不断流逝,流逝的时间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于空间的恐惧。

24、如何评介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提示:李金发的诗歌虽然朦胧、晦涩,内容上更多地表现的是西方生活经验,民族性不够;但他自觉地化用西方象征派的方法,将象征主义诗风带到中国,填补了新诗的一大空白,并开启了新诗现代主义创作潮流,其地位是很重要的。

25、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

1、以理性节制情感。

2、倡导新诗形式格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6、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

提示:

1、以理性节制情感。

2、倡导新诗形式格律化,即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

27、 徐志摩诗歌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提示:徐志摩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爱情、自由、美的理解、向往与赞美。

28、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

29、《现代》杂志中的诗歌有何特点?

提示:《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32、废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思想内容:主要写自己在现代都市的寂寞感,对现代人存在价值、意义进行质疑;渴望超凡脱俗,向往传统生活,在入世与出世间挣扎。

艺术特征:受禅宗影响,重直觉、顿悟,不重语法逻辑,意象跳跃大,形式自由,散文化;诗歌意象往往是由心智生发或以禅理为本的智性化意象,借助这些意象,诗人进行一种禅宗式的体验、顿悟,上下古今,思接千载,诗中那超然物外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一种审美理想与心理诉求,耐人寻味。这些正是诗人诗学观点的体现,即以“散文的文字”表现“诗的内容”。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种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问题。

34、“左联”是如何成立的?

提示:要注意“左联”成立的历史背景,“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共中央的干预、论争双方的携手合作等过程。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情况比较复杂。“左联”发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见分歧的伏笔。

36、吴荪甫形象分析。

提示:可先给其形象定性,再从其形象的多面性、鲜明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37、《子夜》的延长线上的作品何指?

提示:可从《子夜》的原始构思、创作结果及短篇小说的内容等方面来回答。

38、谈谈“革命的浪漫蒂克”

提示:可从其含义、写作模式、代表作品方面来谈。

39、吴组缃短篇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破产影象、伦理指向、“速写”形式等方面回答。 40、《生死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内容、构思理念及其在抗战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回答。

41、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有何特点?

提示: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情感激越刚劲,节奏明快有力,语言铿锵富有鼓动性。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 中国诗歌会以创造“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特色; (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同。 提示:(1)陈述沈从文、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 (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及城乡对照叙述; (4)阐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的独特意义。

45、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

提示:(1)简述废名小说在京派中的重要意义及总体风格;

(2)以《桃园》、《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河上柳》、《桥》等作品为例,分析废名田园小说的艺术风格;

(3)唐绝句的意境美:古典审美艺术的追求; (4)散文化的小说语言。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性定位; (2)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的头》等; (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式;

(2)结合作品分析“感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 (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48、分析施蛰存现代心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提示:(1)施蛰存创作与现代心理分析学说的关系;

(2)以《梅雨之夕》为代表,分析小说的心理意识流表现,以及人物多重潜意识、分裂人格等的书写;

(3)以《将军的头》为代表,评述作者以现代心理分析的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题材,颠覆古典形象的艺术特点。

49、如何认识老舍笔下的市民社会及其批判性。 提示:(1)老舍创作市民社会的文学史意义与独特性;

(2)结合具体作品及人物,分析老舍创造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城市贫民形象,评述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老舍的市民性批判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思考。 50、试析《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与主题思想。

提示:(1)《骆驼祥子》的文学史价值及在老舍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2)祥子的市民性格多重性特点:贫民生存意志与美德、小生产者的保守与个人主义; (3)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悲剧的深刻意蕴; (4)老舍独特的文化批判性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 (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 (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 (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 52.简述《家》的写作动因

提示:《家》的写作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心灵伤痛的治疗。《家》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乃至生活习俗,都主要来自巴金所曾生活过的大家庭。文学史的经验证明,作家们的写作往往与其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家》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巴金家族生活的原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家》对于巴金是一次心灵伤痛的治疗。

其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巴金过去的大家族生活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一些伤痛,但“五四”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 53.分析《家》的艺术成就

提示:《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族溃败的历史,它描写的是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生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五四”这一大时代的社会生活作品,至今还没有一部取得象《家》那样的成功。

《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精神,包括对专制制度的否定。巴金从家族文化的角度切入五四以来的反封建主题,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了历史性的批判。 《家》表现出一种热烈悲郁的抒情风格。作家用热情的笔触写青年人的直率、真挚,作品中既有充溢的感情,又带着浓重的忧郁,这既是《家》的风格,也是作家人格的写照。 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5、试评《边城》的艺术特色。

提示:(1)《边城》作为沈从文湘西生命理想代表作的经典意义;

(2)《边城》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形象:以翠翠、天保、傩送的爱情悲剧为线,分析翠翠、爷爷、顺顺等的人物性;

(3)《边城》独特的生命观与审美意境; (4)小说结构与诗化语言的艺术性。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文学价值;

(2)戏剧基本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主要人物形象蘩漪、周萍、鲁侍萍、周朴园、周冲等; (3)现代戏剧结构的创造:“三一律”借鉴、“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 (4)诗化现实主义的风格; (5)悲剧主题的深刻性。

58、谈谈蘩漪的“最雷雨”的性格。

提示:(1)蘩漪在剧中的独特意义与重要性:戏剧结构的关键点、戏剧冲突的引发者; (2)蘩漪在剧中与其他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 (3)蘩漪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分析; (4)从蘩漪看封建家族女性命运。

59、如何理解《原野》是一部“失败”的“农民复仇”戏剧? 提示:(1)《原野》在文学史上被批判曲解的命运,以及对主人公仇虎“农民”身份的理解; (2)分析仇虎的精神毁灭悲剧的深刻性,及仇虎、金子等人物形象特点; (3)现代主义戏剧的特质:区别于现实主义的理解方式; (4)戏剧主题指向:人存在的本源性困境的揭示。 60、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格局;

提示:此一时期的文学格局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变化的,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在空间上看,可以分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大后方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各时段和各区域的文学都有各自的特点。 6

1、 《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提示:《讲话》从无产阶级政治需要出发论述了文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学批语标准、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发。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和如何为工农兵的问题。毛泽东强调革命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首先要在与工农兵的结合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把立场和感情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强调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因为政治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达,所以评价文艺要坚持政治标准第

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战争时期革命对文艺的要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对后来的文艺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的偏颇。 6

2、 《王贵与李香香》是如何创造性地借鉴运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的?

提示:提示 作品采用“信天游”形式进行创作,但又根据题材、主题需要,进行了创造性改造。 首先,在结构上,传统信天游两句一节即一首,或数节一首,形式短小;《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这种短小结构,构建起两行一节、几百节连缀成篇的宏大而严谨的结构;不仅如此,它的每一节也不一定像传统信天游那样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而往往数节相连才构成一个简单的情节,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这就拓展了传统信天游的空间与表现力。

其次,突破了传统信天游抒情诗特点,将它变为有情节、故事、人物的叙事长诗。

第三,语言上,或直接借用民间信天游原有诗句叙事抒情,如“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或利用信天游的一部分,加以改造,表达新的思想,如“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的下句,传统信天游往往接的是“远路上想干妹子是枉然”,或“有心见面路太远”,或“过路的朋友一阵烟”,表达一种无可奈何之情,而《王贵与李香香》接的则是“陕北红了半个天”,意蕴完全不同;或根据信天游格调、常用的比兴手法,自创佳句,如“一杆红旗要大家杠,/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第四,灵活运用比兴手法。有时是比兴一体,放在每节首句,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有时是比喻在前,但没有兴的作用,如“太阳出来一朵花,/游击队和穷汉们是一家”;有时叙事在前,比喻在后,如“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有时第一句只起兴的作用,与下面所叙述的内容没有直接的比喻关系,如“百灵子雀雀百灵子蛋,/崔二爷住在死羊湾”等。

对信天游的创造性借鉴、运用,使《王贵与李香香》突破了新诗过于欧化民族性不足的局限,为新诗如何借鉴民间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6

3、 胡风文艺理论的特点;

提示: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和“自我扩张过程”对现实主义深化的重要作用,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出发,胡风构建起了他的文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两个重要的观点,作为其理论体系的支柱,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其二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奴役创伤”说。他认为应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底创伤” 。因此,知识分子虽然带有“游离性” 、“二重人格”等弱点,应当通过“长期甚至痛苦的磨炼”去改造,但不一定要被动地接受人民的教育,而要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去搏击生活,在正视人民身上“奴役创伤”的同时改造自己。胡风的理论是对新文学发展中的一些缺陷所做的一次反思,虽然还不很成熟,却是有价值的。 6

4、 路翎小说的风格。

提示:受胡风的影响,他着力描写的是下层民众身上的“原始的强力”和“精神奴役的创伤”,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风格雄放粗犷,具有很强的精神震撼力。 6

5、谈谈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提示:可从其从问题到主题的构思方式、人物特点、评书体形式等方面来谈,也可联系五四问题小说。

66、孙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从其写作倾向、妇女形象、单纯情调、诗化散文化特点等方面回答。 6

7、分析《桑干河上》的主题。

提示:注意从翻身与“翻心”的关系来分析。 6

8、《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比较。

提示:可从写作时间、题材之同与反映角度、人物塑造、叙事特点之异等方面比较。 6

9、艾青诗歌创作中最为突出的主体意象有那些? 提示:

(1)雪与雾: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出现在艾青作品中的。在反映旧中国内有黑暗势力的压迫,外有强敌入侵的水深火热的作品中,这一意象体现的特别明显。譬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愿春天早点来》、《秋》、《旷野》和《雾》等。

(2)土地和旷野:艾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为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这些意象。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3)黎明和太阳:在黑暗的现实中艾青始终坚信苦难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意象便是黎明和太阳,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念,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的无比崇敬之情,它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 (4)生与死: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格的赞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流血最多、代价最沉重的年代,血的现实迫使艾青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生命》、《他起来了》、《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播种者》等诗都是生与死的颂歌。

70、艾青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1)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艾青的诗歌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始终把时代与自我、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看作现实主义的本质规定,从而使他的创作保持了现实主义本色,忠实于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爱恨情感真诚地抒写出来。

(2)融会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发扬中国诗歌以抒情为本,以意境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诗学传统;同时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的影响。

(3)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艾青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性,追求语言的口语美。 7

1、七月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何特点?

提示:⑴、讴歌抗战,呼唤解放。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田间的《给战斗者》、杜谷的《写给故乡》、冀汸的《跃动的夜》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沉沦、浴血奋战的精神;冀汸的《渡》、朱健的《骆驼和星》、侯唯动的《偷袭》、辛克的《我爱那一幅旗》,表达了诗人与民族命运的休戚相关;绿原《终点,又是个起点》、化铁的《解放》、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为民族真正的解放而歌唱。

⑵、抨击丑恶,揭露黑暗。七月诗人与民众的血肉相连,不仅表现为对抗战与解放的讴歌,更表现在对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上。七月诗派诗人大多来自生活的底层,因而对人民的同情始终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悲哀”、“灾难”、“黑暗”、“丑恶”、“不平”、“愤懑”等是频繁出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词语。

⑶、赞美革命。抗战以来,七月诗人频繁地接触到受伤、流血、牺牲,他们用诗歌表现人们迎着风暴浴血奋战的历程,表现自己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⑷、赞美自然,歌颂光明。七月诗人笔下的自然大都带有一种宁静浪漫的色彩和温柔亲切的情调,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强烈追求,彭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

72、简述九叶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特色。

提示:⑴、九叶诗人在诗歌艺术上追求诗歌的“平衡美”。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

⑵、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他们从闻一多、卞之琳等前辈那里得到启示,从西方现代派那里获得理论依据,从而发展起各种戏剧化手法:戏剧性结构、戏剧性情境、戏剧性独白或对白等,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段。 7

3、闻一多为什么称田间是“时代的鼓手”?

提示: 田间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受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和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影响,他的《给战斗者》等诗具有鲜明的战斗性,艺术上质朴、干脆而真诚,句子短促,情感激越,节奏如鼓点;加之常常运用倒装、设问、复沓、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真如战斗的鼓点、进军的号角,所以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 7

4、如何理解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

提示: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a、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b、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c、存在之间的联系与交往;d、对自我存在的质疑与拷问。

75、《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 思想内容:大到国际事件、国内战争,小到日常生活琐事,均是《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书写、讽刺的对象;艺术上,《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多运用民间歌谣、小调进行创作,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如匕首、投枪,富于战斗性。

76.简述孤岛文学的主要成就

提示:所谓“孤岛文学”,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占租界止。孤岛文学的其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戏剧两方面。

孤岛时期,杂文具有很大的影响。孤岛杂文是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上海乃至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杂文里几乎都有反映。孤岛杂文的主要流派是“鲁迅风”,它是对鲁迅杂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孤岛时期,戏剧运动特别活跃。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非常盛行,同时,专业话剧演出也在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孤岛”剧坛先后活跃过一百二十多个职业、业余剧团。演剧运动的发展,也刺激了话剧的创作。于伶、阿英、李健吾、许幸之等作家在孤岛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 77.《金锁记》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

提示: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 78.《围城》的艺术风格分析

提示:《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在《围城》中,辛辣机智的讽刺锋芒几乎无所不至,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都逃脱不了它的冷嘲热讽。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形象,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

《围城》是一部幽默小说。所谓幽默,它是英语humour的音译,指通过映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诈和不通情理之处。而在《围城》中,这种诙而不谑令人莞尔的文字随处可见。

《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钱钟书以博学闻名,是著名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很了解。他的学识在小说中也同样表现了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由博识、睿智、谐趣构成的具有智性之美的世界。

第二篇:外国文学史1、名词解释、简答题

潘多拉的盒子

宙斯为了惩罚为人类偷天火的普罗米修斯,造了一个有神外表的女人,并赋予她一切的天赋。后知厄庇墨透斯娶了她。她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盒子,于是疾病、瘟疫、贪婪、痛苦等久来到了人间,只有希望藏在了盒底。潘多拉的含义为在美丽的外边下藏着种种灾难,是灾难之源。

史诗

基本定义: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样式

基础内涵:

1.长篇叙述诗

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

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

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

形态:

1. 初级阶段的民间史诗——《荷马史诗》

2. 文人史诗——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1. 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

情节

2. 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3. 诗句优美,比喻生动

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

4. 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

阿基琉斯的人物形象

1. 阿基琉斯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完美的肌体,无敌的武艺和忘我战斗的冒险性格

2. 又是一个温厚善良的人

3. 视个人荣誉与尊严为第一生命

4. 阿基琉斯的脚肿是他致命的弱点

古代悲剧作家对命运的不同理解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约公元前525~前456),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的悲剧诗人

作品:①《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三联剧之一)表现出宙斯的专制残暴和普罗米修斯的崇高、伟大、坚贞不屈和顽强斗争。②《奥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

理解:开创命运悲剧的先河。命运表现为一种凌驾万物,包括神明之上的主宰一切的神秘力

量,人神均无法抗拒。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196~前406),雅典奴隶制民主制度繁荣时期的悲剧诗人 作品:①《俄狄浦斯王》(其代表作)——希腊悲剧的典范

全剧清洁复杂,结构布局巧妙。采用倒叙手法,开场即形成悬念,通过层层的“发现”揭开矛盾,环环相扣,逐步推向高潮,引起“突变”,以致惊心动魄的结局,激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

理解:表现了命运虽无法抗拒,但本身有不合理性,强调了人对命运的抗争。

②《安提戈涅》——法律和道义

■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5~前406)最富有民主倾向的作家

作品:①《美狄亚》——家庭问题悲剧

美狄亚热情、坚强、富有反抗性的女性,

理解:表现了命运取决于人本身,事在人为。

②《特洛伊妇女》

麦克纳斯集团

公园前后,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吴大维非常重视文艺,竭力将它纳入自己的政治轨道,利用文学培养公民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宣传罗马的历史使命。吴大维通过它的亲信麦克纳斯把当时最有才华的作家聚集在自己周围,组成所谓麦克纳斯集团,为他的政治服务。重要成员有:维吉尔、贺拉斯等。

古罗马文学

1.古罗马的历史:王政时期(公元前753~前510)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共和国时期(约公元前510~前27)—→帝国时期(约公元前27~476)—→395年分裂成西罗马和东罗马。西罗马(代表罗马)476年灭亡。东罗马1453年灭亡

2.文化:继承希腊文化;尚武精神和享乐精神;浪漫;民主精神的衰弱。

3.罗马文学的黄金时期:屋大维统治时期(公元前27~公元14年),有麦克纳斯集团的出现。

4.古罗马文学的形态:

①神话:基本抄袭希腊神话,只是改动名字。奥维德《变形记》神话故事汇编

②小说:阿普列尤斯《金驴记》

③戏剧:普劳图斯《一坛黄金》

④诗歌:《埃涅阿斯纪》有着鲜明政治倾向的文人史诗,歌颂领袖屋大维,歌颂罗马创业的艰难和光荣的历史,宣传爱国主义精神

温柔的星体诗派

是中世纪中期和文艺复兴交替时期,在意大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流派,盛行于十三至十四世纪,又称“新诗派”。这种抒情诗以优雅清新的诗句歌颂人们对人间女孩发自心灵的爱情,又把爱情的对象充分理解化,从而天上的爱和现世的爱融为一体。

但丁是该诗派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新生》

《神曲》

1.《神曲》的宗教寓意和象征

黑暗的森林象征着意大利的现实

初升的太阳象征着理想、真理、至善

三头猛兽象征着阻碍人们到达光明世界的邪恶势力

诗人在森林中迷路意味着人类的迷惘

维吉尔代表着理性和哲学

贝尔特尼采代表着信仰和神学

“地狱”是苦难现实的真实写照

“天堂”是人们期盼的理想境界

“炼狱”由有罪恶现实通向美好理想境界的苦难历程

整部《神曲》象征了人类要在理性的引导下,经过各种苦难,在道德上得到净化,在经过信仰的引导和神学的启发,最终走出迷惘到达至善至美的理性境界。

2.《神曲》思想内容的两重性

①浓厚的基督教宗教意识

a. 梦游三界的构思以基督教神学中的来世说为依据

b. 三灵的地狱、天堂里位置的安排,遵循宗教道德的准则

c. 对爱情的态度

d. 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和人类的前途问题所做的结论

e. 大量引用宗教典籍,难解的象征和隐喻

②深刻的批判精神和新的思想的萌芽

a. 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关注和投入

b. 渴求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c. 歌颂现实生活的意义

3.《神曲》艺术的两重性

①结构严整而完美,宗教数字,漫游式

② 梦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

③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和场景描写的精致

④摈弃中世纪文学习惯用的拉丁文语,采用俗语写作

人文主义的内容

1. 反对神行,提倡人性

2. 反对蒙昧,提倡理性

3. 反对等级观念,提倡人人平等

4. 反对国家分裂,提倡民族统一

5. 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享乐

流浪汉小说

出现于十六世纪中期的西班牙,是城市发达的产物。一般采用自传体的形式,以主人公流浪经历为情节,描写城市下层生活并以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嘲讽各种社会现象。 代表作:无名氏的《小癞子》

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文学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丰富内涵的不朽艺术典型之一。

1. 可笑:他是一个被嘲笑的、不合时宜的、可笑的骑士

2. 可敬:他是一个勇敢而崇高的骑士。目标崇高,动机纯正。非凡的勇气和不折不挠的精

神,鉴定的信念。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他是一个人文主义思想的智者,表现在——反对门第观念、热爱自由、反对压迫,主张平等、向往太平盛世

3. 可悲:由于当时的人看不到他可敬的一面,只看到他可笑和可怜的一面。因此他是可悲

的。这种可悲正像是英雄想拯救世界,却没有人理解他一样

大学才子派

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人文主义戏剧作家。他们大部分都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富有才华,收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具有人文主义新思想。在戏剧创作上颇有

创新,用戏剧的形式宣传人文主义思想,故被称为“大学才子派“。

其中成就较高的有马洛、李利、格林和基德。

哈姆雷特的形象

1. 哈姆雷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思想品格和个性特质

2. 忧郁——哈姆雷特的基本特征

3. 犹豫不决,行为延宕

巴洛克文学

起源于意大利、西班牙,兴盛于十七世纪的法国,流行与西欧的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印极像巴洛克式艺术而得名。这类文学作品风格怪诞,夸张风稚,追求惊异反差,不合常规的艺术效果,宣传人生如梦的人生观,塑造反英雄人物形象。

代表作家有:意大利的马利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是该类文学的代表作。

“三一律”

是古典主义的艺术手法,即三个整一的规律——情节完整统一,故事发生自一天之内,并且在同一地点。古典主义维护者称该规律源于亚里士多德。

古典主义的特点

1、 拥护主权

2、 张扬理想

3、 模仿古代,崇尚“三一律”

《伪君子》的艺术特点

1. 戏剧结构精巧,紧凑集中——“整整用了两幕,准备我的恶棍上场”

2. 游刃有余地运用古典主义法则,遵守“三一律”而又不为其所束缚

3. 各种戏剧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剧本的内涵更加生动丰富

启蒙主义的特点

1. 鲜明的政论性与哲理性

2. 广泛的人民性与现实性

3. 文学题材的多样性与独创性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在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主要参与者是一批富有反叛精神的青年作家。崇尚感情和“天才”,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拥护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提倡德国民族风格。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是代表。

伤感主义

又名主情主义,前浪漫主义。18世纪产生于英国并影响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一种文艺思潮,是软弱的中小资产阶级情绪的一种反映。它得名于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伤感的旅行》。伤感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用感情代替理性作为批判的工具,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也关于

渲染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强调情感和仁爱的作用。因此它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浮士德的精神

浮士德是德国诗人歌德诗剧《浮士德》的同名主人公。诗人借天使之口,总结浮士德的一生:“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歌德说,这两句诗概括了浮士德形象的实质。可见,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浮士德精神。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肯定人生,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二是否定错误,解剖自我的批判精神;三是追求理想,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化。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湖畔派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进行诗歌创作。他们憎恶金钱关系,歌颂大自然,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制农村生活,提倡用人民的语言写诗,认为诗歌应抒发强烈的主观感情,文学史上称之为“湖畔派”。代表作家有华尔华兹和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

《巴黎圣母院》的对照手法: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巴黎圣母院》的对比手法可从三个大方面来体现:

(1) 情节安排的对比:如奇迹王朝与封建王朝的对比构成小说全部情节的总背景。

封建王朝为满足私欲而施展阴谋,以荒唐迷信的邪说为依据,将爱斯梅哈尔达

置于死地。奇迹王朝则有自己的法律和道德,一切都同封建王朝统治阶级针锋

相对,反映了封建制度将灭亡,平民时代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2) 人物与环境的对照:宏伟庄严神秘的圣母院里却有着这样一位道德岸然、严厉

阴郁的副主教;象征公平严明的法院,却有着草菅人命的审判丑剧。

(3) 人物之间的对照,可分四个层次:

a 爱斯梅哈尔达与四个男人的对照:爱斯梅哈尔达是善良,仁慈的,当文人甘果瓦在怪厅将被处死时,她保护了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她还不念旧恶,把水葫芦送到加西莫多干裂的嘴里;克洛德是阴险凶恶的,他利用教会特权,施展阴谋,将他得不到的美丽女子置于死地。爱斯梅哈尔达不仅心灵美丽,而且容貌,舞姿,歌喉都是美丽的;加西莫多生下来就是一个丑陋的弃儿。爱斯梅哈尔达被爱情所欺骗,她对法比一片痴情,至死也没有想到贵族公子哥儿竟然那样卑鄙,欺骗她真挚的爱,爱斯梅哈尔达对劫持她的人给予帮助,对素不相识的甘果瓦给予援手,是高尚的表现,而甘果瓦却恩将仇报,把爱斯梅哈尔达推向“火坑”,是卑鄙小人。

b 各个人物之间的对照:加西莫多对美丽的爱斯梅哈尔达以真挚、无私、温柔的爱,是皈依美的表现;而克洛德则将得不到的美丽毁灭给人看。加西莫多虽然外貌丑陋,但他非常温柔的对待爱斯梅哈尔达;法比虽然高大英俊,但他却伤害了对他痴情的爱斯梅哈尔达的纯

洁,真诚。加西莫多无论对克洛德福教主,还是自己终爱的女郎,都以真诚相待;甘果瓦则是一个虚伪的小人。乞丐王国里的人们是一群仁爱的异教徒,友爱互助,见义勇为;克洛德与他们相比,则是一位冷酷的传教士,为了一己私欲而将一个人命葬送。

c 四个男人之间的对照:克洛德作为一名僧侣却贪图女色;加西莫多是一名多情男,对爱斯梅哈尔达是那么的温柔,怜悯,尽全力保护她;甘果瓦市一个卑鄙无情的小人,对救过他的爱斯梅哈尔达恩将仇报;法比则是滥情之人,凭自己的外貌处处留情,从未真诚对待过爱情。

d 人物自身的对照:加西莫多虽然有丑陋的外表,但却有善良的内心;克洛德神性的外表下有着兽性般的人品;法比克用光照与黑暗并存形容;甘果瓦是一位口是心非之徒;爱斯梅哈尔达则从内到外,是真、善、美的化身。

现实主义特征

1、真实地描绘客观现实,努力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对社会罪恶的强烈批判精神

4、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人物再现法:

即以前作品中的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场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作者把许多典型人物贯彻起来。比如拉斯蒂涅,包赛昂夫人等。这样,不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得到了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充分发展,而且把各个独立的单篇也连成了一个互相关联的艺术上的“有机整体”

《高老头》艺术特色:

A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 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如人物动作,环境描写等

C 严谨富有戏剧性的结构安排

D 丰富多变的对比手法,如人物,环境的对比。

第三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

答:(1)涉义性;

(3分) (2)物质性;

(5分) (3)中介性;

(5分) (4)语境依托性。(5分) 2.简要阐释文学阅读中读者的主体条件。

答:(1)阅读期待;

(3分) (2)语言阅读;

(5分) (3)形象感受;

(5分) (4)意蕴体味。(5分) 3.简单阐释象征型文本及其特征,并简要分析阐释其中之一特征。

答:①象征型文本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5分) ②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5分) 象征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象征,文本,特征象征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

4.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谈点感受。

答:①发生阶段;

(3分) ②发展阶段;

(3分) ③高潮阶段;

(3分) ④后效阶段。(3分) 文学阅读讲究的是兴趣爱好,有些时候那些语言能使心灵脆弱的弦产生微微波动,那些故事情节能使我们对生活产生希望,这便是阅读的乐趣。

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享受过程的,如果书和我趣味相投,我的阅读过程会是相当愉快,而不感兴趣的书我看过了开头就可以提前结束,所以一般来说我的阅读生涯还没有不快乐的时候。

书里其实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但是书读得多了,确实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及修养。

5.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

答:(1)涉义性;

(3分) (2)物质性;

(3分) (3)中介性;

(3分) (4)语境依托性。(3分) 6.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

答:①发生阶段;

(3分) ②发展阶段;

(3分) ③高潮阶段;

(3分) . ④后效阶段。(3分) 7.简单说明文学的特征,并就某一特征稍加阐释。

答:(1)文学是一种语言性作品;

(3分) (2)文学的语言富有文采;

(3分) (3)文学要表情达意。(3分) 即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质,它是一种 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活动,审美性质总是直接的和突出的;

而意识形态性则是间接的和隐蔽的;

8.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并就某个特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答:(1)涉义性;

(3分) (2)物质性;

(3分) (3)中介性;

(3分) (4)语境依托性。(3分) 文学媒介的情境性指的是文学媒介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会随着社会文化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贯具有确定性,有时包含着不确定成分。这种不确定成分在媒介生态的社会状况中会呈现出多种可能,尤其是在接受者层次驳杂、观念各异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会更加突出。

9.简单阐释象征型文本及其特征,并简要分析阐释其中之一特征。

答:(1)象征型文本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5分) (2)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5分) 象征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bai呈现类型之一,是以暗示方式披露zhi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象征,文本,特征象征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8分) 10.简要说明文艺批评者应具备的主体条件,对其中的某一条件谈点自己的看法。

答:(1)审美感受力。(3分)(2)理性分析能力。(3分)(3)文学史眼光。(3分) 文艺批评不仅不触及文艺作品的缺点,也揭示不出文艺作品之美。这样,就更需要真正的批评家出场以及掷地有声的文艺批评的出现。用钱谷融在《谈文艺批评问题》中的话说:“真正的文艺批评,应当是一种关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心灵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生活与心灵的关系的研究。”虽说批评家与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一样,不能给社会提供某种可以直接应用的财富,但是,他们给人类意识的进步提供的思考则作为无形的财富一直积累着、延续着。

批评家的主体性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守望人类的精神家园,还要积极去建构健康、有序的文艺批评秩序。文艺批评的范型研究和建设性的研究比起种种理论的颠覆更为重要,只有建立学科范型,才能获得跨学科研究的真正意义。(9分) 11.简要阐释文学的基本属性,并对其中某一属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

(4分) (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

(4分) (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4分) 第一,文学总有所表现。表现,是在语言蕴藉中表du达和呈现特定意义的过程表现意味着借助语言蕴藉而使潜藏的意义得以彰显,从而可与他人相沟通。

第二,文学以个体为视角。个体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别主体,而视角是人观察事物的角度。正是由于文学始终以个体角度去透视世间万事万物,才体现出它的独特的个性风貌。

第三,文学指向生存体验。文学的个体性具体地体现在生存体验上。生存体验是个体对具体生活世界的深层直觉。它是对生活中某些过程的瞬间性深层透视、领悟或洞察,有可能在人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记,令人激动、愉快或回味。正是这种生存体验成为文学书写的起点。

12.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谈点感受。

答:(1)发生阶段;

(3分) (2)发展阶段;

(3分) (3)高潮阶段;

(3分) (4)后效阶段。(3分) 文学阅读讲究的是兴趣爱好,有些时候那些语言能使心灵脆弱的弦产生微微波动,那些故事情节能使我们对生活产生希望,这便是阅读的乐趣。

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享受过程的,如果书和我趣味相投,我的阅读过程会是相当愉快,而不感兴趣的书我看过了开头就可以提前结束,所以一般来说我的阅读生涯还没有不快乐的时候。

二、论述题 1.下面这些关于“文化文本特征”要点的归纳,是分属于“大众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民间文化文本”的,请从中选择出属于大众文化文本特征的要点来,并对要点进行描述和分析。

A.追求语言形式的创新;

B.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

C.注重平仄押韵的语音的效果;

D.受众的大量性;

E.对社会问题的极度关注;

F.故事的类型化;

G.观赏的日常性;

H.多采用日常的语词;

I.注意选用双关、反复等辞格;

J.有着浓厚的个性化趣味;

K.注意描写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形象;

L.效果的愉悦性;

M.着力显示日常生活的意义。

答:BDFGL:大众文化文本(6分) 大众文化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

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

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大众文化的倡导者显然忽略了这个简单的事实。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尽可能为人类提供纷繁复杂的消费构成。大众文化的平面化、批量复制是以消解文化个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物质追求的丰富多样性与文化追求的简单标准化显然构成了一个人类生存的悖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大众文化思潮是一场反叛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运动。它是建立在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进程,大众的自由意识、思想解放达到某种高度之后产生的。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2.以自己熟悉的文学典型形象为例,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答:(1)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

(2)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因此,也就往往成为一定时期文化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揭示,具有丰富的历史性、现实性的内涵。

(3)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具有独创性和历史性的典型形象,也就因此具有复杂的文化、审美的内涵,造就一种复杂多样的阅读感受。往往一个典型,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具有多种意义读解的可能性。

(4)从修辞效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具有感染性。典型具有强烈的召唤魅力和感染色彩,往往和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呼应,激发起人们的认同。

鲁迅在《鲁迅自传》这篇自传里有鲜明的思想感情流露,如第二段写决定学医和弃医从文的原因、行动,表露了作者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再如第三段,在工作经历的叙述中,不仅突出了作者的人生特点、人生变迁,也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对革命的热情支持,与军阀政府的水火不容等。都是作者在朴实的叙述语言中表现出来的,让读者从中领会到的。

因此,无论粗线条的填写履历表式简单自传,还是充实自己生平活动的某些主要活动的片断的长篇自传,坚持自传写作的真实性、叙述性永远都不会偏离自传写作的大方向,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自传的写作对象是自己,为了使文章更生动,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表述手法。比如通过别人的叙述、借他人之口来写;

假托记者采访、写成一篇人物专访;

也可以用和读者聊天的方式来写;

还可以假装向一个人写信,用书信体来写;

也可以运用电影体,把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场景变成一个个的电影镜头,对这些镜头进行描述……总之,文章中要描写的人是你自己,就看你怎样向公众推出了。

3.以电影《魂断蓝桥》最后一段剧本文本为范例,谈谈你对影视文学特征的认识。

五十八(场) 滑铁卢桥上。

夜雾浓重。

玛拉独自倚着桥栏杆,似乎向桥下望着什么…. 一阵皮鞋声。一个打扮妖艳但面孔浮肿的中年女人走来,她看见玛拉。

女人:(很熟识地)是你啊,玛拉,你好。……你不是嫁人了吗? 玛拉:(嗫嚅地)没有。

女人:那个凯蒂跟我说的,说你跟了个体面的人。我说,哪有这好事? 玛拉:是啊一一 女人:别泄气,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到火车站去吗?唉,我现在是到哪儿都没法啦…… (她耸耸肩叹息着走开) 玛拉两眼滞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望啊望着……对她来说,一切都绝望了,她脸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镇静神情。

桥上,一长队军用汽车亮着车灯,轰轰隆隆地向桥头驶来。

玛拉转过头去,望着驶来的军用卡车。

车队从远处驶近。

玛拉迎着车队走去。

车队在行驶,黄色车灯在浓雾中闪烁。

玛拉继续迎着车队走。

车队飞速行进。

玛拉迎面走去。

车队轰鸣,越来越近。

玛拉迎着车队走,越来越近。

玛拉宁静地向前移动,汽车灯光在她脸上照耀。

玛拉的脸,平静无表情的眼神。

巨大的刹车闸轮声,金属相磨的尖厉声。

车戛然停止,人们惊呼。

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有着红十字标记的卡车拥去,顿时围成一个几层人重叠的圈子。(镜头推进)人群纷乱的脚。

地上,散乱的小手提包。一只象牙雕刻的“吉祥符”。(化) 一只手拿着“吉祥符”(《-路平安》音乐声起)。

二十年后的罗依,头发已班白,面容衰老,穿着上校军服,凄切地站在滑铁卢桥心栏杆旁。他望着手里拿着的“吉祥符”,苍老的两眼闪现出哀愁、悲切和无限眷恋的心情。

(画外玛拉的声音)我爱过你,别人我谁也没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 (强烈的苏格兰民歌《-路平安》将玛拉最后的声音淹没。) 歌声在夜雾弥漫的滑铁卢桥上空回荡……桥上,孤独地走着苍老的罗依。

罗依坐上汽车。

汽车驶去…… 《魂断蓝桥》是一部爱情经典片,表现上尉军官罗依和舞蹈演员玛拉之间,由于战争的灾难、社会的压力、道德的束缚,相亲相爱却生离死别,心心相印但难成眷属的悲剧。上面这段是玛拉从罗依处出走后第一次露面,并走向死亡的重场戏。它要表述的内容很多,一一社会环境对孤独无依的玛拉的逼迫;

她如果苟且偷生,未来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玛拉对罗依坚贞不渝又无法实现的爱;

她自杀的全过程;

她死时人们的反应;

罗依怀念玛拉时的痛苦;

以及这种悲剧在人世间的普遍性等等。

答:(1)语言的视觉性;

(4分) (2)蒙太奇结构;

(4分) (3)动态的造型性。(4分)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其主要特征是:第一,从高度综合的角度对生活作出反映,把一个富有艺术的真实世界的情景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而其他艺术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二,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成为建立在时间与空间交叉点上的艺术形象。电影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以人和人的灵魂、人的感情为研究对象和描写对象,具有叙事性。它既常借用文学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生活;

又采用文学的基本工具——语言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以,这种文学样式兼有电影性和文学性。

4.以自己熟悉的文学典型形象为例,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答:①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

②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因此,也就往往成为一定时期文化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揭示,具有丰富的历史性、现实性的内涵。

③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具有独创性和历史性的典型形象,也就因此具有复杂的文化、审美的内涵,造就一种复杂多样的阅读感受。往往一个典型,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具有多种意义读解的可能性。

④从修辞效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具有感染性。典型具有强烈的召唤魅力和感染色彩,往往和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呼应,激发起人们的认同。

长篇小说《金沙洲》,突出表现如下儿个方面:

其一,把艺术典型仅仅归结为社会的、阶级的本质特征,而丢掉了典型的个件特征。但其表现形态不一:有的以阶级质的抽象概念来阉 割人物的个性;

有的直接以自己主观设想某种政治条件来鉴定人物;

有的拿国内一些优秀作品的主人跟自己评价的人物简单地加以对照。

其二,把艺术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看成是数学的总和,只有外在的联系,而不是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在进行艺术分析的时候,就舍弃了个性而空谈共性。

其三,把典型性格与典型环境割裂开来,离开了典型环境而孤立地分析人物性格;

或者以生活的主流来套作品中的 典型环境,把典型环境抽象化和简单化,结果也和前者一样,抽空了作品的典型环境的具体内容,使人物性格游离于环境之外 。

5.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

和其他论文一样的。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可以先引内出文学批评的理论,容在将理论用于例子中,做到用理论知道你引的例子。比如:用女性批评分析《红楼梦》,就可以分析王熙凤作为妖妇形象的特征等等。在网上找找这种论文嘛,很多的,祝你写作成功。

答:(1)反复阅读文本。

(2)寻找突破口。

(3)条理化。

(4)确定结论。

(5)文字表述。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王熙凤的性格,并非是单一的线性结构,而是复杂的网络结构,是由一组组相互对立统一的要素组成的。构成王熙凤性格结构的诸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集合于王熙凤内在的性格核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王熙凤的性格核心,便是她的权势欲和金钱欲,她的所有性格表象,情感波动,都由她的权势欲和金钱欲衍生、支配,都因金钱权势的得失而转化,而向着两极辐射。她作恶,固然是为攫取金钱、权势;

行善,则因她有钱有势。她骄横跋扈,颐指气使,是在运用权势,让人服服贴贴;

她卑恭温顺,俯首贴耳,是在邀怜取宠,巩固权势。她心高气傲,争强好胜,怡然自得,情致勃发,是顺利得势时的表现;

她心灰意懒,畏葸难前,赧颜生愧,着气含悲,是受挫失势时的表露。正是这种对金钱和权势的无穷贪欲构成了王熙凤性格的稳定性因素。她的各种性格要素,均以她的权势欲、金钱欲为核心,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互为因果,组合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的性格系统。

6.下面这些关于“文化文本特征”要点的归纳,是分属于“大众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民间文化文本”的,请从中选择出属于大众文化文本特征的要点来,并对要点进行描述和分析。

A.追求语言形式的创新;

B.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

C.注重平仄押韵的语音的效果;

D.受众的大量性;

E.对社会问题的极度关注;

F.故事的类型化;

G.观赏的日常性;

H.多采用日常的语词;

I.注意选用双关、反复等辞格;

J.有着浓厚的个性化趣味;

K.注意描写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形象;

L.效果的愉悦性;

M.着力显示日常生活的意义;

答:BDFGL:大众文化文本(6分) 大众文化传播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众文化以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与大众传媒携手并进的。”一方面,大众传播对于大众文化的形式和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大众传播使得文化不再局限于一部分人之中,令它具有了更复杂的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作为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大众传播产生了强有力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对于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一层面来讲,大众文化也引导着大众传播。

与大众文化更为联系密切和直接的大众媒介,构成了大众文化得已生存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情境,构成了大众文化得以传播的物质传播渠道。从修辞效果看,“大众媒介直接关乎大众文化的意义构成。”1当然大众文化对大众媒介也有很强的反作用力,在二者的关系中,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甚至,大众媒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大众文化的传播与其它信息的传播有着同样的构成,但基于大众文化的特殊性,它的传播就有了一些独特的规律在讨论大众文化的传播问题时,应当重视它的源头和归结——受众的分析,什么人需求它、什么人创造它,以及什么人、通过什么渠道、什么形式传播它等,继而可以归结出大众文化传播的一些独特之处。大众文化传播的构成,也就是这一分析的过程和结论。

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第四篇:英美概况问答题

英美概况题:

一.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Roosevelt’s New Deal?

1.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29-1933 happened in America, which made the American economy fall into an emergent situation.

2.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1932, Franklin D. Roosevelt, a Democrat, defeated the Republican candidate and became President.

3. He was empowered by Congress to deal with the emergency and save the situation. He called his program “The New Deal”, which had two principal purposes.

4. At home, many public projects were launched to create employment through a huge increase in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Crops were destroyed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cut down to stabilize the falling farm prices. The big industries were also compelled to make reforms.

5. At abroad. Roosevelt took efforts to consolidate the old markets and to conquer new ones under the cloak of the “Good Neighbor Policy”.

6. Roosevelt also took some measures of “social security”, paying pensions to the old, unemployed and the injured.

7. Roosevelt’s “New Deal” did not change the capitalist system but helped to improve it.

8. The “New Deal” had a certain historical importance. It relaxed the economic crisis, made some concessions to the working people, stopped the national economy from collapsing and especially prevented the U.S from becoming a fascist state such as Germany, Italy and Japan.

二.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 By this time, the Cavaliers and Roundheads had settled down to become England’s first political parties, the former the Tories and the latter the Whigs.

2. The Whigs were still not satisfied and began to stir up popular felling against the King’s brother, James, who was a Catholic and was likely to be the next king.

3. Most people did not want a Catholic king, but the Whig’s violent behavior reminded England too much of Cromwell.

4. In the interest of common justice, Parliament passed in 1679 the well-known Habeas Corpus Act, according to which, any person arrested or detained should be brought before a court of judge within twenty-four hours.

5. James Ⅱ, Charles’s brother, ascended the throne after Charles died in 1685. He openly ignored laws passed by Parliament and intended to maintain a standing army commanded by Catholics.

6. After three years of struggle, the Whig and Tory leaders at last united against James Ⅱ. Being afraid of another revolution, they planned a coup d’etat.

7. In June 1688 the leaders of Parliament invited William of Holland to come and take the throne. William landed with an army and he was so warmly welcomed that James ran away to France without any attempt at resistance.

8. William and Mary were then crowned as joint rulers. This was known in history as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9. In 1689, Parliament expressed the Bill of Rights; the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began in England.

10. The English Revolution is an epoch-making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It concluded the medieval period- the period of feudalism and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period- the period of capitalism. It paved the way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capitalism in England.

三. What were the consequences of Norman Conquest?

1. It increased the process of feudalism which had begun during Anglo-Saxon times.

2. William the Conqueror established a strong monarchy in England.

3. After the conquest William retained most of the old English customs of government.

4. The Norman Conquest also brought about changes in the church. The upper ranks of the clergy were Normanized and feudalized, following the pattern of lay society.

5. Along with the Normans came the French language, this would be the language of the court and upper classes until the fourteenth century.

四.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artist Movement?

1. The Chartist Movement, like the Anti-Corn Law League, was rooted in many earlier working-class and radical movemen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conditions.

2. In 1836, the London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was organized “to seek by every legal means to place all classes in possession of equal political and social rights.”

3. In 1837 a petition, known as the People’s Charter, was drawn up, which included universal suffrage, adoption of equal electoral districts, abolition of the property qualification for members of Parliament, payment of M.P.s, secret ballot, and annual general election..

4. The basic point of the People’s Charter is Universal Suffrage.

5. The Chartist could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moral force”, which believed in reform by peaceful means, and “physical force”, which advocated violence.

6. The Chartist Movement reached its height in 1839-1848.

7. From 1839 to 1848 three petitions were presented to Parliament, but all three were rejected.

8. The Chartist Movement declined after 1848, though the National Charter Association lived until 1858.

9. The Chartist Movement failed because of its divided leadership and lack of a strong basis for class unity.

10. It was after the Chartist Movement that the English working-class entered a period of conducting independent political movement against the bourgeoisie.

五. Why di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first take place in Britain?

1.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tarted during the last part of the 18th century.

2. 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farming; the appearance of a labor reserve; and the expansion of markets, domestic and foreign.

3. Britain’s population grew in this period and the people were skilled in many different crafts and trades.

4. Britain had built a large empire which had a powerful navy and a huge merchant fleet.

5. Britain was an island with many excellent ports, so foreign trade was easy.

6. Britain had created a world-wide market for its goods and its colonies supplied raw materials. The British slave traders also got a lot of money in their “triangle” trade.

7. The English Parliament from 1760 to 1844 passed thre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Enclosure Acts.

8. All of these factors sped up primitive accumulation and provided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六. How di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ert a great influence on both British society and the world?

1.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erts a great influence on both British society and the world.

2.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not only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but also a great social upheaval.

3.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4. Britain began to produce large quality of low-priced goods in a more efficient manner. Many new cities came into being; population increased; the home market was enlarged. British goods almost achieved a monopoly position in the world marke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actory of the world”.

5. A factory system was established. Workers were employed and managers became capitalists. Two conflicting classes were born.

七. In what ways did Henry Ⅱ consolidate the monarchy?

八. Why and how did the English Parliament come into being?

九. What do you know about Wat Tyler’s Rising?

第五篇:英美文学

《英美文学》复习方法

一、找到《英美文学》的辅导书,例如《自考一本通》《自考直通车》等类型的汉语版辅导书。

二、 先把汉语版辅导书的课文翻译通读,理解了全书每个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用汉语记录重点;

三、 第一轮复习顺序:

1、 先看英国文学,后看美国文学

2、 按照时间顺序看,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及代表性作品

3、 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看完汉语译文后,对照英语译文,划出课本上对每个时代代表性流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描述和评论。名词性描述一般是填空题和选择搭配题;评论部分是简单题和问答题;*只看代表性的重要信息,非代表性作品和作家生平介绍不用看;记住某个时代某个流派有哪些代表作家,哪些代表性作品及该作品的简要介绍和评论。

4、 按照章节划出重点信息,然后整理笔记;

5、 全部整理完毕之后,基本上对文学史和代表文学作品有了基本了解。

四、第二轮复习顺序

1、 找到历年真题,做题的时候对照答案,寻找该答案在课文原文中的原始线索,并作好整理记录;

2、 整理理解全部真题的答案以后,对课本的重点知识就有了比较清楚的理解;

五、考前突击复习

1、依据真题笔记和第二轮复习的笔记,对不熟悉的部分进行重点复习。

2、根据以往考题的研究,旧题还会重新考,所以大家要关注所有做过的真题和各章节中没有考过的但属于代表性知识的部分,这些有可能是将要考的新题。自学考试已经有历史了,所以过去的真题加起来也就是全书的重点知识网络,所以认真复习真题并理解消化,整理帮助记忆,这对于考试制胜是最好的办法。

*警告:千万不要抛开课本直接做真题;

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抄写,默记;反复整理笔记,新的笔记只记录没有掌握好的,直到最后的笔记成为提纲式的。

〈高级英语〉复习方法说明;

一、对照辅导书,精读课文,做课后练习;

二、找来历年考试真题,认真做,查到答案在课本中的相关地方

三、认真复习真题,总结知识点;错题本,反复研究错题

四、回到课本,从头到尾认真阅读课文,全面复习重点知识点;

五、整理真题,再次复习错题;

*高级英语上下册32个单元,复习面积很大,所以必须早动手,狠下功夫。

祝愿大家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

上一篇:杨利伟小时候的故事下一篇:一年级保护牙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