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中雾的记录和编发报的有关问题

2022-11-04

雾是千变万化的, 纷繁复杂的, 但不外乎辐射雾、平流雾两种。现象虽纷纭, 本质都是一个:水气遇冷凝结而成。我们在气象观测中只要将雾与能见度、湿度、云、温度、风等结合起来, 记录和编报都不困难。

1 雾的定义

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 常呈乳白色,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高纬度地区出现冰晶雾也记录为雾, 并加记冰针。根据能见度雾分为三个等级:一是雾:能见度0.5—小于1.0km;二是浓雾, 能见度0.05—小于0.5km;三是强浓雾, 能见度小于0.05km。

1.1 雾的形成条件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 二是加湿, 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 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 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 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 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 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经温暖水面, 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 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 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 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 所以蒸发雾范围小, 强度弱, 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 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 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 不易扩散, 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 比较容易形成烟尘 (雾) , 而这种烟尘 (雾) 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1.2 雾的消散

雾消散的原因, 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 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 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 水汽上传, 热量下递, 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 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 干旱地区多短雾, 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 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 可持续6小时左右。

1.3 雾的种类

(1) 辐射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2) 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 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 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气象上叫平流雾。

(3) 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 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 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 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 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 强度弱, 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4) 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 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 山坡坡度必须较小, 否则形成对流, 雾就难以形成。

(5) 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锋前锋后均有, 但以暖锋附近居多。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 经蒸发, 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 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 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因为锋面附近的雾常跟随着锋面一道移动, 军事上就常常利用这种锋面雾来掩护部队, 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6) 混合雾:有时兼以上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7) 烟雾: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 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 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 不易扩散, 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 比较容易形成烟尘 (雾) , 而这种烟尘 (雾) 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2 雾的记录与编发报

当天空出现雾: (1) 天空不明 (即完全不可辨) , 云状栏记雾 (三) , 总低云量记10/10, 在发报时次, 云高栏记h或记× (不能记0) 。云码栏记×××。 (2) 部分天空可辨时总低云量记10/10, 云状栏记雾 (三) 和所见云状。在发报时次, h记所见到最低云底部高度, 云码栏根据连续观测判断记录报0或×。 (3) 天空可以辨别时, 按正常观测记录。当雾出现能见度小于1.0km时, 都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 记录加方括号[]。

雾的编发报应根据天空可辨程度分为可辨与不可辨两种: (1) 全部天空可以辨别时, 按正常情况编: (2) 天空不可辨分完全不可辨和部分不可辨: (1) 天空完全不可以辨时, h报×, N报9, CH8组省略不报。 (2) 部分天空不可辨且观测到有云时, h用所见到的最低云的底部高度编报, 这时总低云量无法估计, N报9, 并用所见云况编报8组报文 (8NhCmCh) , 其中未见到的CL报9。部分天空可辨, 但未观测到云时, 可根据连续观测的情况判断处理。如可以判定天空无云, 则N报0, h报9, 8组省略不报, 如估计天空仍可能有云, 则N报9, h报×, 8组省略不报。

观测到有雾, 对应的40~49电码中, 出现部分可辨这种情况, 按天空不可辨编者按报 (即部分可辨中归不可辨) 。当天空可辨时, 编报42、44、46或48中的适当电码;当天空不可辨时, 编报43、45、47或49中的适当电码。

编码时注意事项如下。

(1) 只有当测站有效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时才能编报电码40或41.如测站有效能见度小于1000米时, 则应选择42~49中的适当电码。

(2) 当雾与烟、霾等现象同时存在时, 不必区分各自对能见度的影响, 只要测站有效能见度小于1000米, 即可选择42~49中的适当电码编报。

摘要:介绍了气象观测中雾的定义、记录和编发报。

关键词:雾,定义,记录,发报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电码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

[3] 陈佑淑, 等.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89.

上一篇:大兴安岭呼中区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下一篇:ICM2系列电动机软起动器在循环水泵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