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会计专业论文

2022-05-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会计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会计文化会对企业内部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会计信息失真成了难以治理的一大顽症。而会计信息的生成、传递和披露都离不开企业氛围的影响,完善的内会计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到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各个程序的有效完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会计文化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篇:优秀会计专业论文

课程意识: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标杆

【摘 要】阐述了课程意识的概念及其意义,指出课程意识是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标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意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获取专业自主权、转变课程观、培养反思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师课程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意识 教学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齐头并进,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不断地完善其教育理念,才能不断地完善新型教师所具备的内在要求。因此,具有课程意识成为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标杆,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课程意识及其意义

关于课程意识,有多种界定,但在笔者看来,课程意识或称课程觉察或课程自觉,就是教师对课程的特点、意义、功能等等有一定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较为自觉地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反思与提升,使课程意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教学意识与课程意识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课程意识通过教学意识来实现,没有教学过程,课程意识也就得不到体现。它们既相互作用又有所区别,教学意识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技术问题,即关注教师“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意识则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价值取向,即关注教师“为什么教”的问题。课程意识同时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角色定位以及教师的情感态度等内容。课程意识还涉及教师如何重新构想课程,如何使构想的课程在实践中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教学质量观以及教育评价观。教师的课程意识来源于教师日常实践中的决策的课程,是囊括了同实践互动的动态的课程。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会将“跑道”为语源的课程形象,转换为以知性、文化为经验的快乐之“旅途”[1]。以教师为“向导”,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共鸣。教师和学生超越了课程的一般范畴,化解了“教”与“被教”之间的对立关系,成为通向知识领域的共同探险者。

二、课程意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1.课程意识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Schwab)曾提出“教师即课程”的观点,强调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才能使静态设计的课程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施。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实施的取向已经从“忠实取向”发展到“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是教师仅仅作为“课程执行者”,认为教师只是把教育管理部门和课程设计专家制定的课程内容传递、灌输给学生。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是在传递中心课程的基础上,去寻求超越“制度化的知识”,使教师从单方地向学生灌输“制度化知识”转化成为双向的、多维的对话,在累积多种多样的发现与发明之中创造出新的知识。

以这种“创生取向”的视角来看,课程实施就是一个对课程意识重新解释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课程意识与课程设计者、课程内容、学生以及课程实践情境之间持续对话的过程。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消化,对课程设计重新组合,从而使课程实践合理化进行,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实现,这同时也是一名优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过程。

2.课程意识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改革。

吴刚平教授在总结历次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时,认为“历次教学改革仅仅站在教学的立场谋划教学改革,往往看不出问题的本质,难以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强化课程意识”[2]。

在课程论体系中,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最重要器官,就如我们的“心脏”,而教师的教学又是课程实施的必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些也许是教学实施的问题,但更多的可能是课程设计自身存在的问题。对课程问题,如果只是依靠教学或教材的改革,则应了老话“换汤不换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应该从最重要的器官“课程”改革着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比如某些学生不喜欢学习,人们往往会认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有问题。事实上,这很可能是课程内容本身的“难、繁、偏、旧”,脱离了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甚至连教师自己都不推崇和喜欢的内容,却硬要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就不难理解了。

可以这么说,如果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没有课程意识的整体转向,而只是着眼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修修补补,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

3.课程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研究。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Stenhouse)曾提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点,强调的是教师的课程意识要建立在研究的立场上,以研究的方式展开课程实施过程,才能表现出有效的课程行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突出地反映在教学反思和校本课程开发两个方面。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如何反思、以什么样的理论作反思的指导会有不同的反思效果。如果教师没有课程意识作为基础,教学反思的对象只能局限在课堂教学,其基本的反思形式是“课堂评价”或“教后记”。如果教师以课程意识作为坚实的后盾,那么教学反思就不再局限于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还包括对课程的目标、编制、实施、评价等诸多环节的全方位反思,其主要形式是撰写教学案例。

教师课程意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实现,也就意味着教师的课程意识从觉醒状态进入到实践状态。[3]因此,教师具备什么样的课程意识将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具体来说要有课程的权利意识、钻研意识、价值意识和全局意识。权利意识是指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应具有的课程权利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利;钻研意识是指教师应具有一种钻研课程理论的精神,使自己的课程意识结晶充满科研智慧;价值意识是指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多元价值的实现为目标的课程意识,如教育价值、政治意识形态价值、伦理价值、艺术价值、产业价值等;全局意识是指教师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及时地做出决策,将课程开发作为教学生涯的有机组成。

三、提升教师课程意识的有效途径

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在新时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使课程意识的强化得到了实现的可能。

1.获得专业自主权,提升课程参与意识。

赋予教师充分的专业发展权,是提升教师课程参与意识的重要保障。唯有获得相应的专业自主权这一基本权力,教师的课程参与意识才能得到提升。因此,一方面学校层面要赋予教师相应的专业自主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和创生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权后,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审视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和课程内容的价值,思考课程实施的方式和方法,反思课程实践中的得失。

2.转变课程观,提升课程生成意识。

课程观是教师的课程哲学和课程方法论。只有课程观念发生了合理的转变,才可能提升课程意识。教师必须抛弃各种偏执的课程观,整合生成新的课程观。新的课程观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真实的教育情境紧密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处理好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培养反思能力,提升课程反思意识。

课程意识的强化离不开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反思意识。教师的反思性教育实践是指教师自发的、对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再思索,以及对在相关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行为的思考,从而总结出教学实践中的亮点与不足,并研究出改善的策略与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应自觉培养反思的能力,提升课程反思意识,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1.

[2]吴刚平.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J].人民教育,2002(11):44-46.

[3]赵炳辉,熊梅.教师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8(1):3-7.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作者:方亚琴 蔡伟

第二篇:培育优秀文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建议

会计文化会对企业内部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会计信息失真成了难以治理的一大顽症。而会计信息的生成、传递和披露都离不开企业氛围的影响,完善的内会计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到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各个程序的有效完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会计文化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可以从会计文化的历史积淀中析出一种思路,即其作用力,来分析它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影响。利用会计学等理论,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价值抽象和理论概括,并对它在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的作用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达到此目的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会计行为文化

会计文化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落实到行为之中。因此,在会计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并且身体力行。会计行为文化的倡导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会计部门要有全新的管理行为,在管理行为中处处体现出会计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会计的文化品位;二是会计人员要有全新的工作行为,要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行为,来具体实践会计的文化,使社会公众通过会计人员的行为,更好地认识会计的文化内涵。会计行为文化向社会展示着会计部门和会计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的品格,能够树立信誉,扩大影响,进而形成会计部门巨大的无形资产。

要明确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也明确规定了:“对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帐、隐匿或者故

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会计违法行为者,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办事,自觉地进行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自检、互检工作,并对自己加工的会计信息负责到底。

二、建立会计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计文化的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而在这种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会计部门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迁,不断推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文化的创新中,要考虑是否适应会计的执业,是否能对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发挥作用,用优秀的制度来保证会计文化建设的实施。

规范会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首先,从权利层面上,要明确“权利边界”,具体来说,要针对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权力主体,划分出明确合理的权力边界,按照“分权与制衡”原则,对不同的权力主体确立相应的会计控制权,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组织结构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例如,由股东会委派财务董事、财务监事或财务总监,使之独立于经营者之外,从而有效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再如,可以在董事会中建立财务委员会,并将其作为投资中心的核心机构,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此外,还可让主要债权人成为独立董事,让它们列席董事会,从而更有效地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从经营者层面上,应该在设计科学合理的会计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聘用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从而形成高效的会计信息数据生产和加工分析系统,更好地帮助经营者有效控制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为其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而发挥作用。

三、健全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制度在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资流失,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是《会计法》的突出重点,也是市场经济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新《会计法》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法律基本要求,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防范监督作用,防范差错与舞弊。首先,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更贴近管理,熟悉情况,能更及时地发现内控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内部审计本身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维护企业的利益而存在,内审有更强的责任心,也有充足的时间从多角度、多重环节、采用风险分析、控制评价、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内审外调,提高审计效果可以说内部审计机构是強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四、加强企业外部环境建设

对于众多上市公司而言,企业外部治理系统包括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等外部约束力量。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者主要由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组成。由于他们不直接监督经营者,因此,需要公司向他们提供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而有效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的重要前提,是企业积极地披露信息,同时,市场又能及时地对企业披露的信息做出正确评价,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尽快完善和规范证券市场,积极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促使企业会计信息不断得到提高。职业经理人的价值取决于市场评价,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除了知识、经验、诚信度以外,市场评价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经理任期内的经营绩效,而经营绩效又主要通过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状况等财务信息反映出来。因此,需要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选聘中,并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来实现职业经理人的优胜劣汰,使人才资源得到有序流动和配置。

五、加强财务电算化工作

加强财务电算化工作可以具体包括:强化财务核算电算化、强化财务管理电算化、强化财务决策电算化这三项工作,做好这些工作,就可以在节约会计信息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通过繁荣会计文化引领优秀的职业人才。会计教育的使命包括传播会计文化和培育专业人才,而会计诚信教育的使命是传播会计诚信的职业精神,塑造会计人的健全的职业品格。笔者认为,会计人的职业品格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这并不是天方夜谈。要知道基础教育对每个人的影响是持久和深刻的。通过电影、电视、书籍等文化载体,以及生活中会计职业人群和个体的言行,足以影响到个人未来的职业取向。基于艺术的理想,有人选择了艺术人生,基于科学的理想有人投身于科学事业,同样一定也会有人基于会计人的成功人生、专业智慧和“诚信”的职业品格而选择会计作为其终身的学习追求和职业取向!这样的人越多,证明会计文化越繁荣,会计职业越发达,会计文化的社会影响越广泛越深远。我国欠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会计启蒙教育,只有到了大学才刚刚开始。社会文化中会计主题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亦显得过于暗淡。这样如何能期望优秀的学子基于会计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而钟情于会计?因此,应尽早重视对社会的会计教育和专业前期教育,要在社会公众的头脑中树立有健全职业品格和职业精神的会计人形象,更可以设法使中小学学生在职业形象上对会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会计的职业精神和会计的基本观念渗透到基础教育阶段。并且,可以借助于有力的文化媒介,以科普读物、新闻、记录片甚至于公益广告的方式,来传播和弘扬会计文化,宣扬会计的职业精神和会计人的健全职业品格及其人格魅力。可以让温情脉脉的电视剧和文学作品来表现会计人生的丰富多彩、专业智慧和社会使命。籍此感动那些愿意亲和会计的人们或愿意选择会计人生的莘莘学子,同时也加深广泛辛勤耕耘于会计岗位上的会计人的职业认同。

总之,会计生存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会计的作用会形成特定的会计理论、会计意识、会计行为,这就形成了特定的会计文化。会计文化又源于会计,是会计的衍生物,是一门横跨多门学科的学科。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国内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全面接轨,它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研究,并为人们对会计管理的探索提供一条新途径。而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状况和经济活动的综合信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相关性、及时性和可比性。会计信息资料的收集,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管理问题。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对帮助管理者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加强经济管理、经济分析、经济预决策的优化和业绩评价,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开瑞.《会计文化初探》.《现代会计》,2004年版.

2.陈志萍.《会计信息》.《科技与经济》,2002年版.

3.吴玉平《论建立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机制》.《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版

作者:塔依尔.尼牙孜

第三篇:美国优秀外语教师专业标准及其启示

[摘 要] 美国优秀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由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开发,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外语学习标准为基础,遵循优秀教师的五大核心原则,包括为学生的学习做准备、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支持学生的学习三大维度。美国标准的框架内容及其所呈现的最新理念,对我国构建外语教师专业标准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 优秀外语教师专业标准 外语学习标准

美国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条件以及美国本土文化的排外性造成的全民对外排斥性,其外语基础教育相当长时间都落后于许多国家,很多美国人以为英语已成为国际性语言,学生只需要掌握英语即可,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来与外界进行交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美国上下开始意识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性。1996年,美国出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开始进行外语教育方面的改革。为了适应外语教育改革的需要,2001年,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Teaching Professional Standards,NBPTS)出台了面向3~18岁及以上学生的除英语以外的世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World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Standards for Teachers of Students Ages 3-18+)。该标准目前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国家层面的外语教师专业标准之一。以下对这一除英语以外的世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下文简称“外语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介绍,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师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对我国外语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可能启示。

一、标准的开发者

NBPTS成立于1987年,是在美国政府官员、教师联盟和学校委员会领导、中小学校管理者、大学领导者、商业执行者、基金会和许多普通市民广泛支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一个由63名董事会成员组成的无党派、非营利性的专业组织。董事会成员大都为教师出身。致力于改革美国基础教育的NBPTS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任何教育成功的关键要素,国家能改善学校的唯一且最重要的行动就是要加强教师的教学。为此,NBPTS担负以下三大使命:为优秀教师的应知和应会建立高且严格的专业标准;开发并运行国家层面的系统,评价和论证达到优秀专业实践标准的教师;为改进学生学习的目标进行相关配套教育改革。

二、标准所依托的理念

1. 标准的哲学基础

虽然外语教师专业标准是建立在外语语言的基础之上,但是标准也代表了外语学科领域内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各种专业意见。标准整合了教师为改进学生学业成绩而采取的各种高级实践的行动方式及其所蕴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责任。和其他NBPTS已经出台的标准一样,优秀外语教师专业标准从哲学意义上秉承了NBPTS的政策文件——《教师的应知和应会》。该文件提出了关于优秀教师的五项核心主张:教师忠于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教师熟悉所教的学科,并知道如何向学生教授那些学科;教师负有管理和监督学生学习的责任;教师系统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不断通过反思来取得进步;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

2. 标准的教育学基础

NBPTS认识到,因为一些显著的原因,教授外语的职业是非常独特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活动和互动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从本质上来说,外语教学属于跨学科教学,教师在掌握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也在展示他们对其他学科的熟悉程度。教师经常要使用多种教学情境来教育学生。譬如,一堂高中二年级西班牙语课的教室里,可能坐着各种语言水平的学生;又如,一名小学教师可能在同一个班级里教授两种语言水平的学生。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不小,因为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所具有的外语水平可能有好几个层次。也因为如此,在美国的许多学校里,学生群体的语言背景差异特别大,这使得很多外语教师不得不为不同学生开发特殊语言课程。

NBPTS还发现,对于很多语言背景各异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是移民的后代,其父母所讲的语言对他们而言,是第二语言。这也使得外语教师对自己所教的班级、对学生家庭语言背景的现状、对学生如何在具体情景中得体展现其家庭语言和文化变得特别敏感。学生在目标语的掌握程度上可能各不相同。譬如,学生能流利地使用惯用语交谈,但却需要更多的帮助才能进行阅读、翻译或写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这些学生提供丰富而又平衡的语言课程,并通过教学在语言、文化、历史及语言学习艺术之间建立强有力的联系。

在美国,外语教育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外语开始成为一门富有非凡能量和生命力的学科,日益受到民众的重视。和传统语言教学观相比,当代外语教学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语教学实践的重点开始发生转换,从只要完成最低要求的语法和记忆操练拓展到帮助学生对各种情况恰当地做出反应的语言习得上。当代外语教学策略讲究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在于语言学习者之间的真实性互动,培养语言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不论学习者是否在同一个班级、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社区,又或者是同一片大陆上。当前外语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这一语言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从小学早期开始学习,在中学及以后的学习中持续进行,并逐渐具备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外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外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外语教师的作用更加凸显。NBPTS认识到,外语语言能力强、熟悉其他国家文化的人在升学和就业上拥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依赖和依存的程度日增,这势必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多种语言能力。在美国,各州已经开始加强了对大学认可和荣誉文凭的要求,家长和学生也开始认识到学习另一门语言的价值所在。

三、标准的框架内容

美国优秀外语教师专业标准包括三个维度,每个维度由若干领域的标准和具体指标构成。以下是标准的主要框架内容:

1. 为学生的学习做准备

维度一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知识。优秀外语教师根据其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理解,重视作为个体的学生,积极培养学生作为个体语言学习者的能力和兴趣。(2)公平。优秀外语教师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并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来证明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教师欢迎来自不同民族、语言和种族社会的学习者,并为每一个语言学习者设定最高目标。(3)语言知识。优秀外语教师有能力在其语言教学实践中以高度成熟的水平来履行职责,精通语言是如何运用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为其学生设定可实现的、有价值的学习目标。(4)文化知识。作为外语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外语教师了解目的语文化,并知道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是如何密切相联的。(5)语言习得知识。优秀外语教师熟悉学生如何掌握另一种语言的能力,理解各种方法论和语言学习、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懂得利用这些语言习得知识来设计适合其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2. 促进学生的学习

维度二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的多元渠道。优秀外语教师能有效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和文化学习当中,能采用丰富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发展语言熟练运用能力、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创造性思维。(2)课程和教学的清晰度。优秀外语教师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运用水平逐年提高,确保语言进步的经验是可持续的。(3)学习环境。优秀外语教师善于创造一个有内涵的、充满关心的、富有挑战性的和有激励性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能运用目标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4)教学资源。优秀外语教师善于选择、发现、创造和运用恰当的资源,以满足全体学生语言学习需要,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力和创造性思维。(5)评价。优秀外语教师善于使用适合课程、适合学习者的丰富的评价策略,并通过评价结果的运用来督促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反思、汇报学生的进步并改进对学生的指导。

3. 支持学生的学习

维度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作为专业提升的反思。优秀外语教师经常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以此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2)学校、家庭和社区。优秀外语教师应与其他学科的同事、学生家长、学校共同体成员及社区一起,密切协作,共同为学生的最大利益服务。(3)专业共同体。优秀外语教师为教学进步、知识进步和其他从事语言教学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作出贡献。(4)拥护外语教育。优秀外语教师倡导运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服务,并为学生进行多语学习提供机会。

四、标准对我国当前外语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启示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颁布了面向基础教育全体学生的外语新课程标准。外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外语课程中的一些不良倾向,比如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出外语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等多种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外语新课程标准突出的新的外语教学观,对外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新一轮外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关键看外语教师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我国虽然颁布了面向学生的标准,却一直没有出台外语教师专业标准,职前外语教师培养和在职外语教师培训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依托,依然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教育,这类外语教师难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虽然我国和美国国情不同,外语教学现状也有诸多不同,但是仅从学科角度研究,美国的标准反映了当前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其标准的整体性、先进性、严谨性在世界范围内都居于领先地位。尤其是标准体现的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的新理念,对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进行的外语教师教育改革、制定外语教师专业标准、思考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等课题都有相当重要和直接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借鉴美国的标准,我国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的建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制定高且严格的外语教师专业标准,增强外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外语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指引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十分有意义。它使得每个外语教师对职业生涯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发展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将为界定和交流“什么是更有效的外语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机制,同时也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此外,它还为外语教师的遴选、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衡量尺度。

2. 改善外语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

外语学习中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学术界称其为语言磨蚀,或语言磨损(language attrition),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接受语言教学之后,由于该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中小学外语教师中普遍存在。外语教师既是外语教授者,同时也是外语学习者。虽然他们在入职前都经过专业训练,达到相应的外语水平,但是外语在我国不是第二语言,更不是全社会通用的语言,教师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外语的机会甚少,缺少使用的机会,又由于教学担子重、经费短缺等原因,教师接受在职语言培训的机会很少,长此以往,教师外语运用能力将逐渐丧失或退化,听说能力的退化尤为明显。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新教师的外语能力通常优于老教师;外语教师工作几年后,教初中的只留下初中水平,教高中的只剩下高中水平,而课堂是我国学生学习和接触外语的主渠道,教师外语水平和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外语教学质量。根据外语磨蚀与习得原理,经常学习和使用外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克服语言磨蚀现象,保持和提高外语水平。同时,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只有不断学习,及时了解所学语言与文化的最新进展,才能运用语言得体交际。在教学之余,积极学习并寻找机会运用外语,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应该是外语教师必备的素养。因此,如何改善外语教师的自我学习及其学习的环境对我国制定外语教师专业标准、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1 National Board of Teaching Professional Standards,World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Standards for Teachers of Students Ages 3-18+,2001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责任编辑 熊建辉

作者:陈 芳

上一篇:化工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平面设计毕业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