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藏海一叶涵春——浅论新闻报道的特殊型与普遍性

2022-12-28

自从有了新闻报道这一社会现象以来, 我们的采编人员所叙述、反映给受众大量的、常见的、反复出现的都是一些具体、个别的事实。通过这些新闻事实, 通过这些社会现象, 使人们的感悟和认识从个别、特殊, 逐步延伸扩大到一般, 从而由局部上升到全面。这是哲学的思维和眼光, 这是认识事物的过程, 同时也是新闻报道的规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在错纵复杂的新闻事实里, 当事人一个小小的言行举动以及情感表露, 往往能够反映深层次的问题, 能够揭示深刻的主题, 能够反映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而这一切关键就在于我们记者的发现、挖掘和提炼。

笔者曾经在某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亲眼目睹过这样一条新闻, 某地发生了特大矿难事故, 数名矿工葬身于井下, 遇难矿工的亲属个个沉浸在深深地悲恸之中。温家宝总理来到了一位遇难矿工的家里, 他满面悲伤, 缓步走到每个人的跟前, 挨个与在场的人员一一握手。随后他又蹲下身来, 眼含热泪, 紧紧地拥抱着遇难矿工的孩子, 哽咽地说:“孩子, 不要太难过了, 你要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要努力学习, 照顾好你妈妈……”在遇难矿工的安葬仪式上, 温家宝总理毕恭毕敬地那些遇难的煤矿工人三鞠躬, 令所有的人无不为之动情。矿难是不幸的, 遇难更是令人伤感的, 然而, 作为一个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作为一个泱泱1 3亿人口的国家总理, 能够在一个普通人家遇到了不测之后, 以这种姿态来对待, 那意义其大无比, 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通过这一新闻事实, 使人们感受到我们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 感受到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和蔼可亲, 感受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 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与伟大。

反观另一个新闻报道的场景, 却给人留下的是另一种感受。去年8月间, 我国的南方遭遇了暴雨洪水袭击, 许多家庭房屋倒塌, 家产被洪水冲走, 有的群众的亲人为此而失去了生命。洪水中我们的武警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在紧张地抢险救人。而在一处安全地带, 有几位当地的领导干部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在观望, 在进行所谓的视察。其中那位职务最高的地方基层领导干部的身后有一位工作人员为其打着伞, 只见他头发油光, 衣着整齐, 昂首挺胸, 官气十足, 一位工作人员神情焦虑在向他汇报抗洪抢险的情况, 这位当地的官员仍然是面无表情, 神态自若……老百姓的命都保不住了, 这位当官的还怕淋湿了衣服;群众的家庭财产被无情的洪水冲得一干二净, 这位当地官员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焦虑和忧伤。如此场景, 让人感到异常地不舒服, 甚至愤慨。可能我们的记者的本意是在反映这些当地的官员是如何如何地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 如何奋战在抗洪第一线, 如何在当好百姓的父母官。但效果恰恰是事与愿违, 受众通过这一新闻事实中小小的细节, 得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感受和认识, 感到这位当地的官员的无情无义, 感到官僚做派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远远没有消除, 感到我们的干部素质和工作作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甚至感到我们在用人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腐败现象。像这样的“小事”怎会不影响到大局、怎会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呢?

新闻报道是社会生活的选择性反映, 新闻报道是进化人们思想意识的一种社会行为, 新闻报道是由具体的事实所组成的。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和所遇到的每一个事物, 都是各具特点, 各有其个性的。但每个小的、具体的事件和事物又都反映着同类事物的特点和共性, 而每件大事情和每个大类型的事物又同样都包含着若干个小事件和小类型的事物。因此, 我们的新闻报道都是通过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新闻事实去反映一般的、普遍的特性和思想意义, 也就是由个别开始上升到一般, 由具体开始上升到整体, 由特殊开始上升到普遍。这就是新闻报道的特性及目的和意义。笔者的一位朋友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某城市内的一条交通要道, 因种种原因变成了“泥水路”, 长达二百多米的路段, 黑颜色的泥水浸满了整个路面, 人们从此处经过, 浅处能淹没了鞋子, 深处能够过了膝盖。晴天尚且如此, 雨天可想而知。途经此处的人们和附近的住户可真是吃尽了苦头。对此, 群众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无数次, 找了许许多多的领导, 但都无济于事。新来的市长在接待群众来访中, 得知了这一情况, 于是便带领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来此现场办公。在现场, 新来的市长神情凝重地察看了这一情况后, 既无高喉噜大嗓严厉地训斥批评, 又无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 也没有大讲什么“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等光面堂皇的大话和官话, 而是迈起双脚, 踩踏着充满臭味的污泥浊水, 走完了这条特殊的二百多米路段。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看到市长这样, 也只好尴尬而无奈地跟随其后, 纷纷从此路段“潇洒走一回”。污水弄脏了他们干净的鞋袜, 漫过了他们的膝盖, 但见市长仍然是一声没吭, 他们也只好一个个低头径直朝前走了过去。没过多久, 这一路段的修整工程破土动工了……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 显示了一位领导干部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主观愿望, 更显示了他的党性原则和责任心。应当说, 这是一条主题突出、思想深刻、非常有价值的新闻。可惜的是, 这样的新闻事实, 这样的细节, 这样所谓的小事, 没有被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报道出来, 没有在出现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上。

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 窥一斑而见全豹。以小见大, 从平凡中发现伟大, 从细小中挖掘特殊, 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功, 是我们面对新闻事实和采访对象所应当树立的一种意识, 同时也是新闻报道的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而新闻报道的主体也应当是人, 因此我们要在人物的内心刻画、人物的外在形态上去发现, 去选择, 去描绘。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能够反映出他的精神素养, 都能够衬托出他的思想境界, 都能够折射出他的道德准则, 都能给人启示和鼓舞。据《吕氏春秋.察今》中所载:“有道之士, 贵以近知远, 以今知古, 以所见知所不见。”倘若我们能够达到如此之境界, 倘若我们的新闻作品能给人以如此之感觉, 那我们的工作虽不能说是尽善尽美, 但也可称得上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与水准, 我们的新闻作品和媒体怎能不受领导上的肯定和人们的喜爱与欢迎。然则,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要想采写出更多更好这样的新闻, 要想达到这一良好的社会效果, 不学习、不努力、不下功夫又怎么能行?

摘要:本论文通过翔实的论据, 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及论证手法, 阐明了一个观点, 并给从事新闻工作的同仁们提出了一个理念: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平凡中挖掘非凡、从细小中发现伟大。

关键词:新闻,特殊型与普遍性,精品,佳作

参考文献

[1] 马晓平.浅析新时期新闻评论的特性[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5) :69~70.

上一篇:制浆造纸废水Fenton深度处理的工程应用下一篇:浅谈石油化工设备检修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