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红头文件

2023-03-27

第一篇:西南石油大学红头文件

中共西南大学委员会文件

西委〔2016〕175号

中共西南大学委员会

关于表彰2014-2016学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

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

决 定

各二级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5年光辉历程。9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解放思想,抢抓

第二篇:中共西南大学委员会文件

西委〔2017〕9号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党委2017年春季学期

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二级党组织:

《西南大学党委2017年春季学期工作计划》已经学校领导班子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西南大学委员会

2017年3月1日

- 12 2.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定期向教育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报送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情况。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讲座、论坛等的规范管理和严格审批。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办好电视台、校报、新闻网等校内媒体。制订新媒体管理办法,加强新媒体管理,规范师生自媒体管理。切实加强网络舆情工作,提高突发舆情应对能力。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西南大学第三次党代会筹备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两学一做”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主要内容。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督促,修订《二级党组织工作细则》,做好春季学期党员校领导和党群部门负责人联系基层党支部工作。抓好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的整改落实。优化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开展党支部工作自查与交叉检查。提高组织生活会质量,制订春季学期党员组织生活会的指导意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健全机关部门职责清单。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办好党校,做好毕业学生党员培训,加强对二级党校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好西部地区高校党校研讨会工作。

4.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制订《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17-2020年)》,进一步核定组织机构及处级领导干部设置职数。强化学院(部)党的领导,加强学院(部)领导班子建

设,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修订《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做好干部交流调整和空缺岗位选拔聘任工作。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开展书记、院长、副书记等专题培训,修订《干部管理规定》《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制订《领导干部兼职管理暂行规定》《关于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做好2017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加强干部信息库建设。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推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修订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规定,完善辅导员选拔培养工作机制。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纪委十八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贯彻落实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完善问题线索处置机制、纪律审查机制、案件查办工作机制,依纪依规做好办信办案工作。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推进党务公开。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制订纪委深化“三转”实施办法,加强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二级纪委职能,“探头”前移,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组织延伸。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着力

- 56 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和特聘教授制度,实施“兼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建设,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辅读物编撰计划”。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年活动。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落实《市委宣传部与西南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协议》,编制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规划,积极争取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认真做好统一战线、群团、离退休和安全稳定工作 1.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二级党组织统战工作。强化政治共识教育,扎实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举办社会主义学院第18期培训。积极支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尽责,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预留党外优秀人才工作。协助民主党派市委做好换届工作,支持民主党派和知联会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推进协商民主工作,修订《党外人士双月协商座谈会制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好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支持欧美同学会和侨台联加强自身建设,做好港澳侨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不断完善统战工作制度,编印《统一战线工作手册》。

2.加强教代会和工会工作。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教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制度、巡视制度和民主质询制度,推进二级单位教代会代表列席党政联席会。做好部门工会、二级

教代会换届工作。关注关心青年教职工发展和女教职工需求,开展庆祝“三八节”活动,举行首届“巾帼论坛”。开展工会会员“评家”活动,抓好基层“建家”工作,评选“模范职工小家”。弘扬志愿者精神,启动“爱心基金”募集,开展教职工志愿者“三下乡”活动。实施“健康工程”,全面启用教职工健身中心。

3.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深化共青团改革,制订实施《西南大学共青团改革方案》。按团中央要求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建立青年教师、学生挂职或兼职团委副书记制度,深化团学干部“走转改”工作,构建直接联系服务青年师生制度。夯实“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办好团校和“青春派”学习成长沙龙,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学组织。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香樟计划”大学生骨干培训。扎实做好实践育人工作,积极开展“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学生代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加强学生委员会、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强化“网上共青团”建设,打造新媒体思想引领工作品牌。创作袁隆平主题青春话剧《问稻》,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建设第二学生活动中心创客空间,组织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4.做好关工委和离退休工作。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实施办法》,全面提升离退休教职工服务管理工作质量。开展“传承西大精神 弘扬敬老美德”志愿者服务。加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办好老年大学,完善高龄空巢老人紧急呼叫系统。进一

- 9

第三篇:黔西南 自治州民政局文件

州民通〔2017〕22号

黔西南州民政局关于印发《黔西南州2017年

民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民政局、义龙新区社会事务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黔西南州2017年民政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黔西南州民政局 2017年3月29日

黔西南州2017年民政工作要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州民政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州“两会”和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全州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全州工作大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和省民政厅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全面提升基本民生兜底保障能力,大力加强机关和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创新发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强化“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关于民生民政工作指示精神,将“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思路和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落实到各项民政工作中。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央和省、州关于民生民政工作各项部署要求落地生根。

二、全力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

1.牵头实施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行动,健全完善共同入户核查、共同民主评议、共同乡镇审核“三共同”衔接机制,推进农

村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在政策、标准、对象、管理等方面有机衔接。

2.深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分别平均提高15%、10%。继续实施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

3.全面建立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确定救助供养标准。改扩建部分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探索公建民营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运营模式,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全州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法人登记率、集中供养率、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5%、50%、15%。

4.加强医疗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和慈善援助的衔接,深入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开展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发挥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救急解难、兜底保障功能。完善救急难工作机制,有效保障生活陷入困境、生存面临危机家庭及个人的基本生活。

5.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水平,规范开展低保核查和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健全社会救助管理运行机制,精准认定救助对象,公正有效实施社会救助。完善低保审核审批办法,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快推进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设。完善低保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水平。

6.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救助窗口设置。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社会

救助绩效考核和星级特困供养机构创建活动。

三、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实施“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启动实施自然灾害综合信息和应急救助指挥平台,健全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制度,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社区减灾、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各领域、全过程的灾害管理工作。

2.深入贯彻《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贵州省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管理办法》,落实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加强灾害应急处置,健全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信息管理、灾害评估、恢复重建等机制,完善各项救灾补助政策,规范抓好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冬春救助等各项工作,探索建立实施减灾安居工程长效机制,提高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资金保障能力。

四、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1.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养老机构申办一站式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合资、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大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年内新增养老床位300张。 2.创新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推进实施大型养老产业发展项目,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政府和社会力量在发展养老服务业中实现

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采取政府+市场的方式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抓好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兴仁县示范单位创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有效形式。探索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进特困救助供养老年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认真贯彻《贵州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按时足额发放高龄补贴。

五、推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1.健全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强县级精神病人福利机构建设,协助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救助工作。

2.认真贯彻落实《慈善法》,鼓励慈善组织广泛开展扶贫济困、灾害救助、扶老助残等慈善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慈善事业捐赠资金、物资和提供志愿服务。推进社会捐赠体系建设。积极参加第四届省慈善项目推介会。

六、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

1.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建立群众性、社会化双拥工作机制,开展国家级、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届中检查,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的意见》。

2.完善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和继续完成学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创新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模式。做好退役士兵信息相关数据采集工作。 3.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医疗保障

制度以及优抚精细化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关爱功臣”活动,多渠道帮助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和“医疗难”、“住房难”问题。 4.做好部分军队退役人员“两参”身份认定工作,规范“两参”人员认定原则和要求。做好烈士褒扬和烈士公祭日相关工作。推动优抚医院、光荣院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为优抚对象服务保障水平。

5.优化军休安置服务管理,落实好军休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深入推进农村建档立卡复退军人扶贫开发工作。依法妥善处理复退军人问题工作,做好复退军人政策解释和信访工作。

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1.推进完成第十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体系,丰富和拓展协商形式,提升协商能力水平,强化协商成果运用。 2.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作用,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大力实施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寨为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

3.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新路径。推荐上报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4.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和智慧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同步小康“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评估工作。

八、继续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

1.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

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扩大试点工作。加强社会组织资金监管,落实离任审计制度。 2.完善鼓励支持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实施五证合

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设工作。推动落实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策。开展“社会组织帮村”精准扶贫行动。

3.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开展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加强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4.健全检查、查处退出等制度,规范社会组织行为。落实社会组织民主决策指引、民主选举指引、信息公开指引、章程示范文本等规定,引导社会组织按照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民主机制。加大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九、加强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

1.指导兴仁县和有条件的县推进撤县设市工作。推动地名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地名管理,探索建立地名管理新机制。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加快推进地名普查工作,完成地名普查省级验收。

2.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运用,开展“图、录、典、志”编纂工作,加快地名信息政务管理平台和地名信息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地名管理新机制。

十、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能力

1.解决长期滞留救助管理机构的流浪乞讨人员落户问题。推动落实困境儿童保障政策。

2.深入推进“合力监护、相伴成长”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推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力争将所有留守儿童纳入监护范围。推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建设。

3.扎实开展“明天计划”,拓宽救治孤残儿童范围。 4.加大儿童收养相关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指导各地推进国内家庭收养试点评估工作。

5.推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殡葬管理条例实施方案》出台实施,年内兴义市、义龙新区实现全域火化,加快推进未实现集中规范治丧和集中火化的县加快殡葬改革步伐,支持一批殡葬服务设施环保改造和乡镇集中治丧点建设,开展“节地生态、文明祭扫”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和推广殡葬服务体系标准,深化殡葬行业整治,完善殡葬服务价格体系,规范殡葬服务行为。

6.建立婚姻登记严重失信人员信用记录制度,推行婚姻登记预约服务,进一步规范乡镇婚姻登记服务。

十一、推动福利彩票持续健康发展

1.实现福利彩票销售量达2.2亿元以上。

2.健全福利彩票公益金筹集、使用、管理、监管机制,促进公益金规范使用、公开透明,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十

二、大力推进社会工作

1.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

障的意见》,建立完善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纽带、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三社联动”联动机制。

2.完善“两工互动”机制,加强“社工+志愿者”联动,形成社会工作人才与志愿者良性互动格局。探索社会工作多领域发展,在民政业务领域深化拓展社会工作服务。加大社会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积极推进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培育扶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动成立黔西南州社会工作协会。

三、加大民政宣传工作力度

1.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服务民生、坚持公开透明、坚持策划创新,加强民政宣传工作。抓好政策解读,及时通过门户网站、新闻发布会、网络访谈及本地媒体等宣传解读民政政策,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不少于2次。抓好主题宣传,全年组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不少于4次,县(市、区)民政局组织主题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

2.抓好典型引领,开展先进典型报道宣传不少于3例。抓好信息报送,围绕社会民生热点和政策落实情况,及时研究编报相关信息,每季度向省厅上报政务信息不少于6篇。抓好舆情监测,增强舆情处置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重大舆情第一时间向本级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报告。

3.抓好舆情研判,定期梳理、评估热点敏感问题舆情信息,增强舆情应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抓好舆情回应,第一时间发布

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

4.大力推进自办新媒体建设,全州民政系统完成“双微一站”(政务微信、政务微博和政务网站)建设工作。

5.注重系统内报刊杂志宣传,全年在民政部“一报、两刊”上稿数量不得少于10篇。充分用好社会媒体平台,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及其所办网络载体上刊登报道不少于3篇(条);在省级媒体及其所办网络载体上刊登报道不少于5篇(条)。

6.抓好队伍建设,组建州、县两级民政宣传机构和队伍,州、县两级民政部门设立通联站,安排至少2名专职人员承办日常信息宣传工作,安排、筹措好专项宣传工作经费。

十四、提升民政综合能力

1.加强调查研究,提升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服务决策水平。 2.全面推进民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建设,抓好“民政云”、“减灾云”平台建设。

3.完成省、州、县三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网应用。

4.研究制定民政领域行业标准,出台我州民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5.强化预算执行进度督促,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监管,加大民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金,推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

6.全面加强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7.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

管理机制。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认真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十一届省纪委六次全会和七届州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健全管党治党长效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2.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解决好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等精神的落实,切实抓好干部作风建设。

3.以理论学习为前提,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加强全州各级民政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民政部门党组织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主体责任,强化执行“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黔西南州民政局办公室 2017年3月29日印发

第四篇:【西南林业大学专业】西南林业大学招生网站-西南林业大学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西南林业大学专业】西南林业大学招生网站-西南林业大学分数线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本科高等林业院校。 校址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主城区,与'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相毗邻。 我校今年仍将面向全国31个省份招收本科生。 具体招生计划等信息将由各省级高招办统一向社会公布。 我校录取过程中坚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成绩为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一、录取规则1.录取无性别比例限制;2.身体条件以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为依据;3.英语专业仅招收英语语种考生,法语专业仅招收英语和法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考生外语语种不限,新生入学后主要以英语实施外语教学;4.在保证生源的前提下,报考英语专业考生英语笔试成绩不低于90分(满分150分),报考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考生的数学成绩不低于100分(满分150分);5.我校认可各省级高招办在电子投档过程中的投档规则及照顾分等政策规定;6.我校在除内蒙古自治区外的全国各地录取依据分数优先原则,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专业志愿清”录取规则;7.江苏省投档考生录取专业的确定按“先分数后等级”执行;8.美术类和体育类考生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份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线,录取期间,经各省级招办同一投档单位电子投档后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

二、收费标准 经云南省物价管理部门批准,我校新生按云南省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缴费,本科新生实行按学分收费,入学时按学年收费标准预收(基准学制为四年),毕业时根据学生实际修读学分进行结算,按学年预收费标准以各省级招办《招生计划报》公布的为准。 我校在新疆自治区录取的“民考民”少数民族预科生在预科阶段收费标准按预科培养学校所在地规定标准执行。

三、奖贷助学金及困难学生资助情况1. 奖学金(1)设有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奖学金,每生每年奖励金额分为8000元、6000元、5000元、4000元、2000元不等,奖励面超过25%;(2)部分企业及个人在我校设立了多种奖励金额不等的单项奖学金。2. 助学贷款新生入校后,学校积极协助有贷款需求的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 勤工助学学校设立有勤工助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学基金,用于安排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参加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取得相应的报酬,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4. 困难补助(1)对于符合相关政策条件的考生可以申请减免学费,学校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资助面达35%,资助标准根据当年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执行;(2)部分企业及个人在我校设立了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设有助学金。

四、颁发证书情况凡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本科学生,在允许的修业期限内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毕业要求时,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颁发学士学位证书,颁发证书的学校名称为西南林业大学。 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或上级部门政策相悖时,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政策为准。 如发布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本校愿承担相关责任。 校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

邮政编码:

650224 招生咨询电话:(0871)63863101网址: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西南林业大学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第五篇:【西南政法大学排名】西南政法大学特色专业-西南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西南政法大学排名】西南政法大学特色专业-西南政法大学录取分数

线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建校60余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

一、历史沿革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正式挂牌成立。建校伊始,学校得到了时任西南局负责人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又并入我校。特殊的建校背景,使我校既会聚了法学名流又吸纳了实务精英,既秉承了深厚的法学传统又融入了公安教学的特色。学校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学校先后经历了由西南大区、司法部、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重庆市管理等多次隶属关系变更。“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学校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重点大学。1995年,学校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0年,由司法部直属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支持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经过60余年来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从继续教育到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法学教育方面,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二、发展现状学校现有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130余亩,全日制在校学生23000余人。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外语学院、应用法学院等13个学院,18个职能处(部)、室,5个教学辅助单位,有21个本科专业、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学校有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学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覆盖10个法学二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对全国数百所高校的法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学科排名全国第六;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大学研究生院二级学科评价中,我校经济法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第一。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为法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2005以来,全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1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34项(其中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横向课题96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7项。其中,以李昌麒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这是重庆市高校首次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2005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奖74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项,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22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3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社会科学)2项,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1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1项,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主题征文奖一等奖1项。学校多名教师应邀为中央、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授课,受托参与134部法律、地方法规的立法、咨询工作。学校图书馆各类馆藏文献420余万册,拥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成功入编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职工1307人,其中专任教师1028人。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4人,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的2人、

提名奖的5人次,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人才5人,获准设立“巴渝特聘教授”岗位2个,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5人,进入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序列59人。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实施并完善了学分制、主辅修制、选修制、导师制、督导制等富有成效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我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16门。2001年以来,我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28项,其中有两项教学研究成果分获第

四、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0年以来,有4部教材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一、二等奖,9部教材分获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评奖

一、

二、三等奖和优秀奖,9部教材获准进入“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序列。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3个)、全国“三好”学生标兵(2人次)、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1人次)等荣誉称号;1999年至今,学校连续多年被重庆市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2005年、2006年,我校青年法学会、演讲辩论协会和大学生社会调查中心相继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优社团”称号;2001年和2007年,学校代表队两次获得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我校代表队在第四届、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是唯一连续两次进入决赛的政法类院校;2007年,我校男子排球队包揽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冠亚军,同年,又在首届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中获得亚军,并作为亚洲唯一受邀请的排球队于9月29日赴维也纳参加世界大学生校际运动会。在2010年“创想青春-2010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世博辩论大赛”中,力挫北京大学等名校,获得总冠军。学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有的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在2005年8月《当代中国法学名家》首批收录的176名法学名家中,我校教授和校友共37名入选;在已进行的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我校共有18位学子当选;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法律院(系)中,均有我校毕业生执掌教鞭,我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法学师资的培养基地”。我校还有近50位校友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27人被任命为大法官和大检察官,

22人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9位中共“十七大”代表.合作交流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坚持走开放办学的道路,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6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坚持长期聘用外籍专家,接受外国留学生,并选派本校师生出国学习、交流。学校还设有“中国国家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地方政府国际培训重庆中心”,面向海内外进行学位培训、管理培训等,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当前,学校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弘扬“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着力“卓越人才培养”、打造“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卓越学科专业”、追求“卓越科研成果”、完善“卓越校园”,搭建“卓越办学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以“转型升格”为核心内容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特色专业和特色研究领域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南政法大学招生网站:

上一篇:学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下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