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岛事故反思

2022-07-11

第一篇:青岛黄岛事故反思

11.22青岛事故反思

“11.22事故”反思

2013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原油进入雨水管线,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和雨水涵道相继发生爆燃,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截止目前,事故造成62人死亡,166人受伤,其中开胸、截肢等大手术24人。事故发生后,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总书记亲自到事故现场关心事故处理情况并作出了重要指示,地方各级政府就这起事故分别进行了宣传教育,公司专门下发了宣贯材料,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学习教育。通过学习,本人主要有一下几点体会:

1、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要切切实实把它放在首要位置。要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警钟长鸣,严格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我做起,立足本岗,把好安全关,齐心协力,共同编织全厂乃至全社会的安全网。

2、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能教育。要让每个人要安全、懂安全、会安全。这次事故与某

1 些人安全意识不强,应急处置不当很有关系,可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3、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检测报警设施等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才能实现,才能给员工提供有安全环保保障的工作环境,为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固然重要,但能否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才是实现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有力的保障。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缺乏安全责任体系,各项规章制度也算齐全,但问题就出在很多制度仅仅是停留口头上、书面上、挂在在墙上,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成了“锁柜式”、“抽屉式”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规范和约束作业行为的作用。所以,再好的体系,再好的制度对促进安全生产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作用。只有不断加强教育管理,抓好安全责任的落实,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收到实效。

5、要认真吸取这起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排查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事故隐患,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工作,消除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为化工企业,巡回检查显得异常重要,通过定点、定时、定线路的巡回检查,可以及时

2 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状况和事故苗头,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同时应该认真落实生产设备的计划性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3

第二篇: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反思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反思截至11月25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爆燃事故的遇难人数已上升为55人,失踪9人,受伤166人;其中,30位轻伤者已经出院,现在在医院治疗人数为136人。这次输油管线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使众多家庭陷入巨大悲痛。

至今关于泄漏、爆燃的具体原因,目前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还在调查中。我们为死伤的群众工人给予深深的哀悼的同时,也应以此为鉴,给我们国网公司员工们敲响警钟,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到杜绝此类事件,防患于未然,更好地确保电网企业尤其是我们土建安装专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1、明确各级安全责任,确保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事故发生前,相关部门凌晨两点多早已接到相应通知,然而,直到事故发生整整7个多小时的时间,却没有做出疏散群众,错过了降低事故危害的最好时机,这是从最高领导到现场调度机构,甚至是底层现场指挥者的整体失职,是极端的不负责任现象。在我们基建现场,安全是永远不老的话题,做好安全管控,关键在各级领导和现场主要负责人。

各级领导首先要把人员安全摆在第一位置,督促下属各部门建立起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发生事故责任机构图、安全隐患名单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定制安全检查和整改计划,增加抽查、巡查次数,并把抽查结果作为施工项目部的绩效考核重要一环,并将结果和外协施工队伍经济利益相挂钩,使其在根本上重视安全问题,做到到心中有数、检查有力、监督有效。

现场主要负责人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所在,在自己所在现场严格要求各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项安全员对危险源和安全措施进行实时管控,及时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对外来民工的各项管理,现场项目经理要确实执行作业指 导卡和作业指导书,保证施工现场现场安全管理到位,督促施工队伍做好安全措施,监督各个工人对安规的执行情况,发现风险立即增加安全措施或改进施工计划。每日要对当日工作进行安全总结,在安全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松懈,随工程实施总结经验教训,采用闭环管理确保安全问题不会发生。

对于现场施工的主要实施方施工队伍,一定确保其施工资质一定到位,不出现过期或者资质不足的情况,确保不会有资质不达标的工人进场,进场前要对工人进行安规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场,每天工作都要有现场安全站班会,确保每一名工人明确自己的施工内容、所存在的危险点、所布置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在最基础的位置强化安全责任概念,让基层工人树立起安全意识。

2、做好事故安全应急防护措施,发生事故迅速反应 7个多小时充裕的时间组织抢修时间,相关部门却没有有效的组织起安全防护措施,反应过于缓慢究其主要原因便是对突发事故的准备不足,临时指挥肯定会存在不规范、不全面的弊端,这就体现出了事故应急演练预案的重要性。事故应急演练预案是针对具体事故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包括当事故发生时组织结构、应急流程、责任机制、疏散方案等其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所制定的相关内容。制定事故应急演练预案是风险控制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扩大,减轻事故造成的财产和生命损失。而为了发现预案中所存在的问题、疏漏,使职工熟悉预案内容以保证事故出现时能快速反应,开展风险隐患辨识以及应急演练是非常重要的。土建现场多数施工人员来自外协队伍,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各施工项目部就更应重视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在进场开工前,业主、监理和 施工项目部应一同对施工现场进行进行风险辨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安全措施,施工项目部将安全施工条件和安全注意事项告知施工队伍,确保落实到个人。根据可能风险制定出事故应急预案并随之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包括触电、火灾、地震、洪涝、台风等可能风险,均要组织进行演练培训和紧急救护措施培训,使安全预警理念深入人心,以确保事故发生后可以快速发应。

3、严格进场施工设备及分包队伍资质审查,从最根本杜绝隐患

这次事故的管线建成于1986年,至今发生这样的事故,已经安全运行了近27年,就是这样牢固的管道却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我们更应该反思在日常工作中对我们现场设备和安全工器具的管理模式是否有漏洞。首先应该加强机械设备的资质管理,在进场前应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已进行相关的检测以确保设备合格,安全工器具能否提供相应的实验结果,资质不合格的设备与工具不允许进入现场;在机械操作人员方面,完善持证上岗制度,特殊作业人员持合格的特种作业上岗证方能准许进入现场工作,并有专业人员编著作业指导卡,在现场履行完确认手续才能开始工作,以防止操作时因出现遗漏工序导致风险隐患。这样从人到机械全方位管控,以确保现场基建设备的安全使用,同时将施工资质和其金钱利益相挂钩,使外协施工队伍更加重视设备和人员问题,从施工的根本保证人身安全。

安规上要求“确保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人身时放在第一位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是那么珍贵,我们在对青岛爆炸案中失去生命的同胞们进行哀悼的同时,更应进行自我的反省,为了永远的杜绝这种危害极大的事故,我们电力企业更应该重视安全问题,把安全问题放在重中之重。我们将以此为鉴,查漏补缺,改进自身的管理方法的管理理念,让安全理念根植人心,让安全问题不再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第三篇: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2013年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截止12月2日,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经国家安监总局认定,此次事故为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输油管线已输油管道发生破裂,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发火爆炸。

间接原因:

1、油库的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

2、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该油库跑油、着火事故频发但都未引起高度重视。

3、职工的技能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在维修过程中违章作业,不按照规章措施执行。

第四篇: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 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

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 14人,负伤 85 人。

一、基本情况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经东(营)黄(岛)长管输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二、事故经过

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份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度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甫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l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三、抢险救灾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先后三次打电话向青岛市人民政府询问灾情。李鹏总理于13日11时乘飞机赶赴青岛,亲临火灾现场视察指导救灾。李鹏总理指出:“要千方百计把火情控制住,一定要防止大火蔓延,确保整个油港的安全。”

山东省和青岛市的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火场进行了正确的指挥。青岛市全力投入灭火战斗,党政军民一万余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山东省各地市、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的公安消防部门,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及部分企业消防队,共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黄岛区组织了几千人的抢救突击队,出动各种船只10艘。

在国务院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紧急调运了lgn吨泡沫灭火液及干粉。北海舰队也派出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运伤员。

经过s天5夜浴血奋战,13日11时火势得到控制,14日19时大火扑灭,16日18时油区内的残火、地沟暗火全部熄灭,黄岛灭火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与火魔搏斗中,灭火人员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经受住浓烟烈火的考验,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满腔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事故原因及分析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

事故发生后,4号、5号两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烧塌,l号、2号、3号拱顶金属油罐烧塌,给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带来很大困难。在排除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六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电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绕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察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四种雷击形式;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理由是:绕击雷绕击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1%,概率很小;绕击雷的特征是小雷绕去,避雷针越高绕击的可能性越大。当时青岛地区的雷电强度属中等强度,5号罐的避雷针高度为30米,属较低的,故绕击的可能性不大;经现场发掘和清查,罐体上未找到雷击痕迹。因此绕击雷也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根据是:(l)8月12日9时55分左右,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5号油罐起火前,在该区域有对地雷击。(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时该地区曾有过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电流104安培。(3)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铁卡压固。油品取样孔采用九层铁丝网覆盖。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的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4)根据电气原理,50~60米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毫米的间隙放电。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压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5)5号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9时55分起火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原油。与此同时,必然向罐顶周围排放同等体积的油气,使罐外顶部形成一层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油气层。此外,根据油气分层原理,罐内大部分空间的油气虽处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气分布不均匀,通气孔及罐体裂缝处的油气浓度较低,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外,要从更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1.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早在1975年就形成了34.1万立方米的储油规模。但198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达指标和投资,使黄岛储油规模达到出事前的76万立方米,从而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黄岛油库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下长期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黄岛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

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混凝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3.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黄岛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米高的避雷什,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格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察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6欧姆,远远大于0.03欧姆规定值。

4.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黄岛油库是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式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吨、压力8公斤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分钟,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干事。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路,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乡,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5. 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黄岛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黄岛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立方米,而在施工阶段,仅凭胜利油田一位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万立方米的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米,远远小于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米。青岛市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五、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这场特大火灾事故,李鹏总理指示:“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实事求是,举一反三,以这次事故作为改进油库区安全生产的可以借鉴的反面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可行、确实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

2.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生产,不要安全。

3.充实和完善《石油设计规范》和《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

4.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今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属油罐,研究和采取较可靠的防范措施。提高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泄漏。同时,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规定大修周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等级,分期分批停用报废。

5.研究改进现有油库区防雷、防火、防地震、防污染系统;采用新技术、高技术,建立自动检测报警联防网络,提高油库自防自救能力。

第五篇: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8_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模拟【无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题

七年级历史

(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走进新课程/走在历史的风雨中/我们思索/我们探究/ 我们敲击智慧之火/我们点燃希望之灯/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计3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多选哦!)

1、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A、传说、遗址 B、遗物、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

A、一大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想将它赶到预先设好的陷阱中去 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肿骨鹿

C、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

D、吃完晚饭后,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

4、2009年4月3日,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主持遥祭“人文初祖”的典礼,并献花致祭。他遥祭的人物是: A.黄帝

B.蚩尤

C.启

D.秦始皇

5、“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拼爹”指年轻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比拼的不是自己能力,而是自己的父母。下列人物中,在行为或思想上表现出坚决反对拼爹的有: ①夏启

②陈胜

③墨子

④商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作自我介绍时,她说:“我的姓名与战国有缘,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名是我的姓,战国时期地处最东边的一个国家的诸侯国的国名是我的名。”这位历史老师的姓名应该是: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8、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9、“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属于:

A.神话传说

B.历史事实

C. 考古发现

D. 科学幻想

10、章华是周武王手下一名战将,牧野之战战功赫赫,被分封为诸侯。他必须: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定期朝见天子 ③向天子贡献财宝和特产 ④带兵随周王出征作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管仲既用……尊王攘夷……诸侯会师,葵丘论剑匡天下”这些资料反映的是: A.齐桓公称霸

B.城濮大战

C.勾践灭吴

D.桂陵之战

12、 小明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_____卧薪尝胆,不学______纸上谈兵。”横线上的两位人物分别是:

A.晋文公、白起

B.勾践、白起

C.勾践、赵括

D.晋文公、赵括

13、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京杭大运河

D.三峡大坝

14、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适者生存

D.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1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16、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 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的: A.《论语》

B.《离骚》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18、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大众喜爱的栏目——《今日说法》。假如这一栏目开设在古代中国,你认为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位人物主张开设的:

A.韩非

B.祖冲之

C.孔子

D.董仲舒

19、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的暴政 B.陈胜、吴广起义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刘邦起义

《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根据材料,完成20—21题。 20、最早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1、从材料可以看出,原始人类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群居生活

22、原始社会出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们过着群居生活

B、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C、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D、按血缘关系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23、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李三妈问李三:“宋体、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中,最先出现的字体是哪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宋体

24、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

25、《墨子》一书中写道:“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

寡者数人。”这说明: ①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②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可以随意买卖

④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27、相传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相传他们使用的兵器是: A、木棒

B、石器

C、铜

D、铁

28、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社会治安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刑法严酷

29、下图能够反映秦统一度量衡中的哪一项措施:

A.统一“度” B.统一“量”

C.统一“衡” D.统一“度、量” 30、“牛”“耕”等字出现在中国人的姓名中最早可能是: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31、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32、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A.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秦国成为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C.秦国很快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D.军队战斗力显著提高

3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赢政: A. 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 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 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 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34、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氏族,这与北京人时期的原始群居的最大区别是: A、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B、 会人工取火

C、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D、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35、右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①处指的是: A. 燕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秦国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3页(共6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28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二:1958年5月,在我们韶关市曲江县城马坝镇狮子岩的洞穴里,当地农民在采挖洞中的堆积物作肥料时,发现了一个中年男性的头骨化石和一批动物化石,……是13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类,因为这个头骨化石是在马坝发现的,考古学家便将之命名为“马坝人”。马坝人把石块打制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作为工具,艰难地掀开了珠江流域光辉历史的扉页。

──据《韶关历史》改编

(1)材料一中,郭沫若的诗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的描绘?(1分)他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1分)郭沫若的遗憾在什么时候得到了填补?(2分)

(2)从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来看,材料二中的马坝人生活在什么时代?(1分)他们的生活状况与我们学过的哪一古人类最相近?(1分)

(3)材料为什么说马坝人“艰难地掀开了珠江流域光辉历史的扉页”?(2分)

3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4页(共6页)

材料三:自田和篡位称候,传两世,至威王……国势大盛。而其时,秦亦渐强。

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和图二共同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1分)图二反映的是该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1分)

(2)图二最顶层和最底层分别代表的是什么人物?(2分)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政治变化?(1分)这一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1分) 城濮大战后,谁又成为中原霸主?(1分)

(4)材料三中所说的“国势大盛”是指哪个诸侯国?(1分)

38.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10分)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角色扮演】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1分)为什么?(1分)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的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1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4分)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小雨和刘永勤产生了分歧。

黄小雨: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变法是成功的!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5页(共6页)

——《国史大纲》

刘永勤:商鞅变法触及旧贵族的利益,惨遭车裂而死,变法是失败的!

(3)你认为谁说的最有道理?(1分)评价历史上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2分)

三、学以致用:(本大题共1小题,计17分)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丞相李斯说):“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等。秦始皇大怒,命御史追查,以诽谤罪将460名儒生在咸阳坑杀。

──改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该事件有何消极作用?(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2分)采纳的是谁的主张?(1分)该主张的实施有何影响?(2分)

(3)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3分)

( ) ①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残暴统治。 ( ) ②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 ) ③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相反的,但在目的上却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4)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请作文一篇进行表达。要求:史论结合,不得抄袭,字数在200字左右。(6分)

──《汉书·董仲舒传》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请认真检查,不要漏题哦!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6页(共6页)

上一篇:清华大学建设管理下一篇:企管科岗位责任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