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关于贯彻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襄阳市关于贯彻范文

襄阳市司法局关于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的公告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切实加强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队伍建设,经市委市政府同意,襄阳市司法局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

一、招聘名额

拟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13名,其中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名、市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9名、市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名、市涉及少数民族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名。

二、招聘条件

(一)遵纪守法,政治素质高,纪律性强,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熟悉纠纷调解工作程序,有较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协调沟通能力。

(二)从事过审判、交通事故处理、物业管理、法律服务、医学临床等工作5年以上、现已退出工作岗位的法官、检察官、交警、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律师、物业管理、调处涉及少数民族纠纷专业人员。

(三)身体健康,男性年龄不超过65周岁、女性年龄不超过60周岁。 (四)涉及少数民族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必须是少数民族。

三、报名

(一)报名时间:2014年8月7日-8月15日18时。

(二)报名方式:报名采取个人报名或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报名人员须填写《专职人民调解员报名表》,并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历及资格证明(复印件)、近期1寸免冠照片3张。

(三)报名地点:襄阳市司法局政治(警务)部(襄阳市襄城区南街9号) 联系人:刘红

联系电话:0710-3511926;13177203698

四、招聘人员的录用和待遇

(一)考核聘用:本次招聘主要采取组织考察的形式进行,考察组由市人社局、市司法局相关人员组成。经考察合格后,由相应的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颁发聘书,聘期3年。

(二)待遇:专职人民调解员劳动报酬由定额补助(每月1800元)和办案补贴两部分组成。同时,各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聘用的人民调解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不提供食宿)。

点击下载附件>>>

专职人民调解员报名表.doc

襄阳市司法局 2014年8月4日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湖北事业单位招聘网http:///hubei/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二篇:2015襄阳市“银龄行动”

2015襄阳市“银龄行动”暨送科技、送医送药、送文化活动 启动仪式主持词

(军乐演奏:<迎宾曲> <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军旗文工团军乐队) 尊敬的市民政局杨局长、老年朋友们、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为认真落实省老龄办鄂老办发【2015】9号《关于做好2015年“银龄行动”工作的通知精神》,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和广大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献爱心,由市老龄办、市助老会共同主办的襄阳瑞京糖尿病医院、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15襄阳市“银龄行动”暨送科技、送文化送医送药活动启动仪式今天在这里隆里举行。

出席今天启动仪式的领导有: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移民局局长杨智勇同志、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科长郑翠玲同志,中国民生银行襄阳分行同志,及荣获2014全市助老工作先进单位代表和先进个人; 参加今天“四送”活动的爱心企业和单位有:襄阳瑞京糖尿病医院、中国民生银行襄阳分行、蜀丰万盛商贸有限公司、襄阳第一人民医院、襄阳五医院、襄阳华润燃气责任有限公司、同和大药房、襄阳百姓装饰、巴黎香有限责任公司、快乐之旅、奥科委健康中心。 参加今天活动文艺演出的艺术团队有:军旗文工团、紫竹艺术团、五彩艺术团、玉箫艺术团、南丽社区艺术团和航宇公司老年大学B区舞蹈班的演员朋友们。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出席参加今天活动启动仪式的领导、2014全市助坳工作先进单位代表和先进个人、爱心企业和各群众文艺团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文艺演出开始!

第三篇:襄阳市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来源:襄阳政发〔2011〕23号

【摘要】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提高认识,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职责,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加强管理,确保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从2011年到2013年,通过三年的改造、建设、发展,初步建立覆盖县域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城镇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地区基本普及学前2-3年教育。全市3-5周岁幼儿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

正文: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1]27号),结合我市学前教育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一)充分认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民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事业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的发展,关系着亿万学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推进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市学前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普及程度不高,依然是我市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各县(市)区之间、城乡之间、县域内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办园条件不优,保教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普遍存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部署,稳步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2011年到2013

年,通过三年的改造、建设、发展,初步建立覆盖县域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城镇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地区基本普及学前2-3年教育。全市3-5周岁幼儿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至2015年,各县(市)区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普遍提高,办园行为规范,全市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20%以上,城市逐步实施0-5岁“托幼一体化”教育。到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其他幼儿园达到三级以上办园标准,适龄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健康快乐成长,打好人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二、科学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的原则,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三年初见成效”的工作要求,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三)认真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情况,科学预测,确定规模,统筹幼儿园布局。综合考虑学龄前人口比重和学前教育机构有效的服务区域,原则上确定每所规模幼儿园的服务人口为1-1.5万人。各县(市、区)要依托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并实施县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县域内学前教育机构布点规划和分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城市(含县市城关)按照社区布点设置幼儿园,依照服务半径及人口规模确定园数;乡镇政府所在地按照镇区人口规模设置1-2所规范幼儿园;行政村、自然村可实行依托村级小学联村办园或举办分园。

(四)分步推进,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网络和服务体系

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2011年,各县(市)区要通过新建、改扩建,在70%以上的乡镇镇区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推进城区(含县市城关)幼儿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已有幼儿园基础设施,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2012年,完成剩余30%乡镇镇区幼儿园布点建设;完善城区学前教育机构布点设置,建成城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3年,规划建设“撤乡并镇”时被撤乡镇镇区幼儿园和其他村级幼儿分园,人口分散地区可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为其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全乡镇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推广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办幼儿园(班)实施教育教学统筹管理的模式,建成并完善农村学前教育体系。

各地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达到学前教育规划发展目标。其中,公办幼儿园服务的人口数要达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在园幼儿数要达到3-5周岁幼儿数的一半以上。

三、强化职责,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落实“以县为主,县、乡镇(街道)共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归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

负责,社区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

(五)落实地方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中的职责

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要落实规划、投入、监管等责任。市本级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规划、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管理,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保障办园经费投入,统筹管理和扶持发展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幼儿园建设规划、征地、周边环境治理等,扶持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民办幼儿园发展。

(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教育部门要认真履行统筹管理和指导监督责任,落实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国家、省制定的办园标准和管理规范,充实管理、教研力量,不断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和幼儿园保教质量。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住宅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四、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七)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对政府及其部门举办的各类幼儿园,各地要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并在办学经费上予以补助;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各地在实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时,要按照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套建设幼儿园。襄阳市区居民小区建设规模在20万平方米或居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应配套建设幼儿园。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配建到位。

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采取多种融资形式,科学布局、设置幼儿园(分园)。

(八)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从2011年起,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逐步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各地要按照规划预算安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经费;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编制,逐步解决公办幼儿园人员经费和办园公用经费;逐步建立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入园补助、资助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逐步建立对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扶持政策,部分承担办园成本,减轻幼儿家庭经济负担。

各地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支持本乡镇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权益。

(九)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民办幼儿园是公办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补充,是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重要承载形式。各地在办好和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举办幼儿园。城市和镇区幼儿园实行政府举办为主、辅之其他办园形式的幼儿教育办园模式;村幼儿园(分园)可实行“村办国补”,也可实行“民办国补”,即由村集体举办或由具有幼师资格的公民个人领办、政府按人头补助的办学形式。各地政府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园的水、电、气价格,按照居民水、电、气价格执行。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十)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各县(市)区要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幼教事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要按照国家、省定生师比标准和幼儿教师准入条件,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实行幼儿园教师准入和备案制度。新招聘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合格学历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民办幼儿园实行自主聘任、合同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登记制度。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必须在2013年前取得任职资格,否则将责令退出学前教育从教队伍。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

家、省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建立健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形式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规划,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积极推选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推选优秀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2011-2015年,各县(市)区要对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认真开展幼儿师资县级培训和园本培训,要加强对转岗从事幼儿教育的小学富余教师的业务培训,发挥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区公办幼儿园积极承担农村和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任务。各地、各幼儿园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学习,取得高一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历。

五、加强管理,确保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十一)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各地要根据国家、省规定的幼儿园办园标准,满足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建立准入制度,并对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和指导。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是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审批主体。举办幼儿园必须经过申报、考核、审批程序,取得办园许可证,并根据办园性质申请登记注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要求建立对辖区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对未取得行政许可但基本达到办园标准和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并取得办园许可证;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经整改仍不能达到办园标准和条件的幼儿园,要坚决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确保幼儿人身安全和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十二)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幼儿园收费实行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公办幼儿园和利用国有资产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由物价、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省政策要求,按生均教育成本与办园等级确定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根据教育成本自行确定收费标准,报教育、物价和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幼儿园所收经费要严格按国家政策规定的使用范围合理开支,并接受监督检查。

(十三)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切实做好幼儿园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完善门卫值勤制度。各地、各幼儿园要重点做好幼儿园房屋安全、设施安全、传染病防控、食品、消防等各项安全工作,加强对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公安、教育、建设、规划、卫生、文化、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建立联合工作制度,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幼儿园治安、安全、交通、卫生等良好秩序,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十四)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

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育儿,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要积极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十五)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督查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湖北省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估标准(试行)》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等级评定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把等级评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幼儿成长、教师发展、质量提高上,关注幼儿终生有益发展的因素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作。教育部门每年要对各等级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和保教质量进行抽查和督导,并将督查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对各县(市、区)学前教育进行专项督查,并将县(市、区)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工作纳入对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指标。制订《襄阳市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对县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资源布局状况、经费投入、教育质量、教师待遇保障等进行专项督导评估,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问责或表彰、奖励。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教育 发展 意见

------------------

抄送:市委各部门,襄阳军分区,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法院,市检察院。

------------------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6月29日印发

------------------

第四篇:襄阳市机井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一、为加强灌溉抗旱机井管理,确保灌溉抗旱机井的良性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灌溉抗旱机井管理实行“维护现有机井,严格控制新打机井”的原则。

三、维护现有机井,各地要切实推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落实管护责任。

新打机井建成后,要明晰产权,确定管理单位、人员和管理方式。抗旱机井工程的所有权归批准的项目申请者所有。由批准的项目申请者负责管护。

四、对新打机井必须从严控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各地要结合本地地下水状况、农业灌溉总体情况等因素,科学制定本行政区域新打机井远景规划,合理布局,真正解决灌溉死角和盲区。凡是有灌渠能够辐射到的地域,不得新增灌溉机井;现有机井数量众多,新增灌溉面积又较小的,不得新增灌溉机井;凡地下水出现超采警报的,不得新增灌溉机井。

(二)机井规划和设计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1

(三)机井规划应应符合水利总体规划,并兼顾流域与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规划区内国民经济近期和远景发展的需要。

(五)规划应优先开采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

(六)规划要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避免污染地下水。

五、新打机井严格执行规划,实行“事前申报审查审批制”。

(一)申请新打机井的对象包括: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及农业企业、农民个人 。

(二)新打机井申报程序:申请者向所在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送申请材料包括:申请对象的基本资料、建设方案、水资源论证文件、取水许可手续、建后修护管理方案、用水方案及其他有关材料。

(三)新打机井审查要求:

1、申请项目应在《灌溉抗旱机井工程规划》范围内,原则上没有纳入规划的机井不得批准开凿。应急抗旱亟需的,应口头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后补办相关手续。

2、严格控制打井规模,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杜绝超规模超量取用地下水。

3、严格控制打井区域,杜绝在灌渠能够辐射到的地域

2 新增灌溉机井。

4、严格控制打井数量,杜绝重复建设。

5、严格水文地质勘测,客观评价地下水资源。凡出现地下水超采警报的,不得审批新增灌溉机井。

6、严格建后管护,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凡没有提交建后修护管理方案的,不得审批新增灌溉机井。

7、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建设单位必须对取水地点进行水资源论证,且办理了取水许可手续。

六、机井工程竣工后,由所在县(市、区)政府组织水利、财政、发改等部门进行实地验收。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水利部门负责竣工验收,并督促落实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七、对灌溉抗旱机井实行动态跟踪、分类管理。及时维修可灌溉机井,废弃不能发挥效益的机井。积极拦蓄和截引地面水进行回灌,做到采补结合。

八、为保证长期发挥效益,灌溉抗旱机井工程实行计量收费,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

九、建立机井报废申请、鉴定、审批制度。对损坏严重或已干涸不能使用的机井,其单位、组织和个人可以提出报废申请,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列为报废井。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报废井提取地下水。对报废

3 机井,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下,按要求及时进行填埋。

十、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地下水取水许可程序,严禁越权审批新打机井,严肃查处未经审批的非法打井行为。市水利局随机抽查各县(市、区)执行地下水取水审批规定各个环节的情况,对发现违规行为的,将予以严肃处理。

十一、根据《水法》第六十九条、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纠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封闭其取水工程:

(一)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

(二)其他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

(三)超计划用水,并在限期内无正当理由,仍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四)拒绝或妨碍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政监察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

十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好处或者玩忽职守,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组织和个人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同意意见,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水资源费,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

4 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5

第五篇:襄阳市2011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要点

来源:市国土资源局 发布时间:2011-02-12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保障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资源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健全完善落实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以严格执法落实保护资源职责,以破解难题增强保障发展能力,以规范管理改进宏观调控,以创新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围绕效能、法制、文明、廉政建设四大主题,着力提升国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统筹规划计划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优化用地计划管理。积极顺应土地利用计划实行省、市两级政府分级管理的改革形势,实行差别化管理,全市计划指标由市政府统一调配使用,不再分解下达到县(市)、区、开发区,按照“好而快则先”的原则,将土地利用计划向经济效益好、投资强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单位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倾斜,保障其用地需求。积极配合发改等部门,争取将我市优质项目通过国家和省立项,使用国家和省级用地计划。继续抓好征转分离、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提高用地保障能力。

切实落实国土资源规划。充分有效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重点抓好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审批,积极探索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政、经济和政策措施,切实推进规划实施管理。进一步加强矿业权规划审查,从源头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建立“以储量为基础、以规划为龙头,以矿产资源优化配置与矿业活动监督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提高土地供应效率。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通知》,加快组织用地报批,及时缴纳报批费用。积极推行建设用地预申请制度,批次用地经批准后,先行整体挂牌出让,缩短具体项目的供地时间,加快供地节奏。改进和完善行政审批,减少报批材料,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加强对矿业权投放及其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制定规范磷矿等重要矿种的工作方案,构建矿产资源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完善两权登记管理,健全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机制,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加强矿山企业“三率”考核,实施好“以奖代补”工作,运用经济手段支持和激励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深化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着力延长磷矿开发产业链,为形成百亿级磷化工产业群提供资源保障。

二、深化以建设促保护,提高耕地保护质效

健全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完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落实好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管理,认真做好2010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和耕地占补考核,严格奖惩,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经费的使用管理,将经费分配与耕地保护绩效挂钩,调动村、组耕地保护协管员的积极性,有效地把保护触角延伸到村组,建立耕地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大力实施土地整治。积极申报国家和省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开展鄂北岗地百万亩高产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研究论证和立项申报,加快推进汉江沿线重大土地整理工程、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改造、粮食主产区土地整治、脱贫奔小康等重点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扎实做好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用地的复垦,积极储备补充耕地指标,切实落实非农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立项审查、资金管理、招投标、质量监控和后期管护等各项制度,抓紧抓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土地整治项目。

三、加快利用方式转变,提升节约集约水平

强化资源市场配置。加强土地市场和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构建涵盖土地、矿业权出让和土地整治项目招投标的全市国土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完善国土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加快网上交易拓展延伸,土地网上交易实现市域全覆盖,采矿权网上交易实现“零突破”,积极探索土地整治项目网上招标。

加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节约优先”的发展战略,重点在资源批后监管和节约集约利用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力争将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考核,力争由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开发区(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加强开发区用地管理。开展供地率与建设用地审批挂钩制度,对供地率低于一定标准的,暂停用地报件。建立土地批后供后监管月度通报制度和季度土地供应分析报告制度,完善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平台,对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进行全程监管。

探索资源利用退出机制。加大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处置力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手段,采取二次招商、项目嫁接、依法转让、等价置换、协商收回、政府收购储备等方式,建立建设用地退出机制。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强化监督管理,探索矿业权退出机制。

四、完善共同责任机制,提高执法监察效能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抓好“六五”普法及依法行政工作的规划、启动,认真做好各级党校国土资源法律培训和“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活动,坚持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下基层、进乡村活动,切实增强全社会国土资源法制意识。编制行政程序公开手册,规范行政审批流程。积极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规范全市国土资源系统行政执法。

强力推进执法监察工作。开展“春雷”执法行动,争取2010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主动权。充分发挥卫片执法检查在预防、警示和惩处违法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打造排查违法问题线索的信息平台,探索发现违法的新机制。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和村组协管员制度,继续推进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落实土地违法行为报告制度,不断促进土地违法行为的制止、纠正、查处和整改工作;落实执法监察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联动,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配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提高执法效能和监管水平。着力加强对农民建房用地的监管,上半年对违法占地建房严重的乡(镇)进行一次约谈。

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完善群众信访问题受理办理工作机制,继续做好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增强主动性,提高工作效能。

五、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调查成果应用。深化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全面开展城镇土地内部调查工作,完成数据库建设、图纸编制、文字报告编写、省级验收和农村土地调查市级建库汇总工作,积极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档案管理试点。建立土地变更调查制度,做好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土地登记结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银行国土信息查询的相关制度,扎实做好银行国土信息查询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加强地价动态监测,完成市区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开发应用矿产资源调查成果,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

全面加强地质环境管理。抓好“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五条线”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以“十有县”和“五到位”建设为抓手,继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完善地灾防治联动机制,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责任管理制度,形成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反应体系。继续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积极争取地质灾害勘察治理资金,完成老河口市湖北汽车工具厂滑坡勘察治理。

强化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发挥科技信息手段在国土资源管理和业务工作中的支撑作用,逐步整合土地、矿产、地质环境等多种信息,构筑国土资源“一张图”,形成核心数据库,建立综合监管平台,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把市、县国土资源网站建成政务公开的窗口、沟通群众的平台,整合网上政务公开内容,加快信息的发布与更新,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

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积极开展“树新风、立正气、创大业”群言堂活动,围绕效能、法制、文明、廉政建设四大主题,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到全体员工,人人演讲,个个参与,广泛建言献策,自觉接受监督,以崭新的风貌,融入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践。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决纠正征地补偿、农民建房中侵害农民权益问题。认真抓好岗位廉政教育,切实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两整治一改革”,打造国土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强化土地出让、矿业权审批、土地整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土地矿产违规审批、虚假招投标等违纪行为。严格财务纪律,加强国土资源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提升国土部门公信力。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工作。以深化“六型”机关建设和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主线,紧密结合国土资源部门实际,坚持以“围绕中心,建设队伍”为重点,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狠抓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促进机关党建、文明创建和各项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全系统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探索县市之间干部的交流。加快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抓好大规模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推进乡镇国土资源所标准化建设。

上一篇:血液净化室总结范文下一篇:行政部总结计划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