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论文

2022-05-14

第一篇: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论文

新零售下中职物流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研究

资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新零售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以培养中职智慧物流人才的实践与探究》(GXZZJG2020B256)

摘 要:随着网络零售业向新零售转变步伐的加快,传统物流难以实现新零售所追求的物流与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有必要将共享和智慧相互结合,且物流产业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在一起。中职教育为社会培育了大量实践型人才,以物流专业为例,开设的《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提升综合素养。本文从新零售的内涵入手,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的作用展开探讨,提出几个提升新零售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零售 信息技术 中职物流 课程教学

引言:新零售的出现,意味着物流将摆脱单一运输商品的身份,转而将商家与顾客联系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购物体验。为了满足新零售业态的需求,传统的物流配送模式正在向智慧物流升级转型,物流产业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在一起,在节省物流成本的同时提高物流成效。对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而言,在新零售背景下应有意识的强化物流信息技术产业的辅导,将学生的行动导向和职业能力建立关联,加强《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获得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技术素养得到同步的提升。

一、新零售的内涵

新零售,即指的是零售新模式,主要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升级改造商品的生产、流通以及销售过程,在对业态结构与生态圈进行重塑的基础上,实现线上服务、线下体验、现代物流深度融合的一种零售新模式。

二、《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新零售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信息化综合人才,这是社会各方面尤其是职业学校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基于新零售背景下,确定中职《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熟练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会协助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会在各类企业中使用条码;会使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入库、盘点、出库管理;在物流软件系统中完成日常业务操作;会调试和管理运输部门的CPS监控软件;会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网络交易。

2.方法与过程目标

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技能、技巧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3.情感与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具有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对学生的作用

本课程是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对中职学生而言,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的知识内容后,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完全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可以对应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综合作业”赛项。除此之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综合了解了物流企业可应用的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为后续深入学习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等物流企业应用的专门信息技术作出铺垫,保障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而在新零售背景下有意识的强化物流信息技术的教学,让学生的行动导向与职业能力建立关联,令综合素质得到整体的提升。

四、新零售背景下中职《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的策略

1.构建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企业非常重视物流信息集成技术,物流软件技术获得了良好的普及与应用。因此,在设计《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时,要构建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比如使用物流管理模拟系统软件教学。在系统的模拟操作中,把管理、运输、分拣调度、仓储管理等物流各环节进行了融合和连贯,将物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对物流的操作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运用如“雨课堂”、“课堂PPT”、“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增强对物流信息采集、传输、技术的兴趣。除此之外,也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比如供应链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

2.设计企业化的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所开展的《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在培育相关领域人才的同时,还推动了物流企业的深度发展。教师的教学要与企业发展现状建立关联,要结合企业发展实情调整教学内容,使得传统信息教学更加现代化。

比如教师可结合案例进行教学,为学生列举具有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分析并讲解典型事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网站进行交流,以在线的方式获得相关的技术服务指导,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教育作用得到发挥。

3.培育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新零售下,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物流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其次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把握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另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信息管理实践经验。因此,中职学校要不断加强物流教师建设,加强培育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比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近距离与技术骨干展开交流,拓宽教师的视野,学习最前沿的科研信息,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教育影响力,将知识点化繁为简,被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学校可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任教,不但有培养任务、科研计划,还须承担上课任务。同时加强教师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定期进行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实时掌握教师的学术能力、教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进而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督促教师的进步。

五、结语

如今,物流信息产业逐步成熟,在收集物流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应有意识的强化物流信息技术产业的辅导。对中职《物流信息技术与應用》课程而言,中职学校要建立信息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企业化的教学内容,培育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同时教师要保证该课程的训练形式能够和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相吻合,让学生在获得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技术素养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美娟.中职学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J].职业技术,2018,17(11):103-105.

[2]毛海燕.浅谈中职学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J].中国高新区,2017(19):62+64.

[3]朱琳.“互联网+”为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创新改革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3):100-101.

[4]王炯成.”中职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探讨” [J].才智,2020(10):22.

作者:庞文强

第二篇: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收稿日期:2010-04-06

作者简介:李瑞芳(1981-),女,河南新乡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教师,研究方向: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何玲辉(1974-),女,湖南岳阳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教师,研究方向:采购与供应管理。

摘要:物流信息化的实现需要懂信息技术和物流专业知识的综合人才来推动和应用,目前,由于这类人才比较缺乏,影响了物流信息化的进程,所以研究如何培养这类综合人才是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高职院校值得探讨的问题。主要从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几方面来研究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物流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Key words: vocat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sign

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内已有高达94.3%的物流企业内部使用了管理软件,80%的企业准备升级现有软件,62%的企业准备重新选择。但是,目前的物流管理软件相对简单,大部分只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例如车辆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等,很少有企业建立了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这表明中国物流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与物流企业之间磨合不利,主要原因在于IT技术人员通常缺乏管理经验,对于物流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懂得物流实际业务流程的人员缺乏IT技术方面的知识,不能对物流信息技术进行良好应用。

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的条件之一是人才,而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要了解物流行业实际情况,满足物流行业产业升级的需求。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型人才,需要高等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开设物流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来进行培养。

1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同类高职院校调查发现,目前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如下:

1.1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仅仅是将多媒体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随着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资料管理的现代化。

1.2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Internet、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很大,例如与《物流信息系统》有关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服务技术在不断变化;又例如ERP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促进了基础技术的提高。但是,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有的教材中信息技术术语定义、引用也不一致,实用的例子较少。总之,教学内容亟待更新。

1.3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学生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基本上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物流企业或者在校内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基本没有达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综合目标。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领域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方法以及各种信息系统的运作形式与操作方式。其一,懂得信息收集、订货计划、订单制作、客户联系、仓储数据库应用、商品分类,物流信息分析与处理,物流信息输入、RF操作、MIS、EDI、GIS、GPS、ERP、MRP等现代物流信息应用等知识;其二,可从事计算机操作、数据库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物流信息传递、物流信息分析报告,运用MIS、EDI、GIS、GPS、ERP、MRP等IT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等工作。

要达到以上课程培养目标,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必须要改变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重视课程实施模式的创新,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要强调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训练机会。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大专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以能力体系而非学科体系,打破传统的按照学科结构进行课程设置的模式。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应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利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手段拓展能力素质来设置课程体系,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紧密联系。

2.1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

(1)实物演示方式。这是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帮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压缩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目前采用的具体演示方式有:实物展示讲解方式、投影播放讲解方式、电视录像演示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方式等。主要是让学生观看一些物流信息技术设施与设备的图片,如全球卫星定位、立体自动仓库、条码机、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等。

(2)案例教学方式。物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其缺乏了解,因此需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企业实习,增加对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物流信息技术及理论的日新月异也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因此可以开展案例教学,通过视频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和更新。

(3)项目设计方式。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相互协作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教学形式。如利用Access数据库创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采购、销售、库存、销售退货管理等功能,该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

(4)物流软件实训。这是对物流信息技术工作的一种实战训练方式,包括仓储管理信息系统、ERP系统等实训软件的操作,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设计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中,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根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指导思想,设计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改革传统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训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培养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十分关键。要想实现物流信息技术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必须建立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实验室,以供学生来完成实训操作。

3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

建立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演示、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物流作业流程,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作业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就没有一流的大学。高校实验室是教学创新、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基地,实验水平也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建立物流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观摩、学习、操作的实训平台已经成为高校物流专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现阶段,国内各校在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的选择和建设方面有三种情况:

(1)以物流系统软件作为模拟的核心,这种方式属于投入资金小、见效快的一种实训途径,可有效梳理学生对物流流程和内在要素的掌握,通过感性接触感受到物流理念的核心,熟悉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乃至物流公司的具体运作,是提高学生物流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以物流软件为基础搭建物流模拟平台,再配上部分硬件设备如电子标签、RF等,让学生学习物流流程及物流管理方法和原则,以达到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管理方法。

(3)以自动化设备为核心的物流实验室建设,如机电一体化设备、立体库设备、自动分拣设备、条码设备等,让学生观摩现代物流自动化技术,并掌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经济实力和办学条件不同的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室建设方式,如果学校资金不多但已经具备了电脑硬件配置,实验教学能实现“一人一机”制,则可以考虑配置相关的物流软件,比方:仓储管理软件、配送管理软件、货代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等来建设自己的实训实验室;已经有软件基础的学校如果有实力可以考虑采取第二种或第三种的方式来建设自己的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而且建好之后,可以通过和别的高职院校共享资源来获取相应的收益。

另外,如果学校没有条件来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可以通过租用别校或社会的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平台来完成教学实训任务。像浙江网通的宽带商务e动力、浙江电信的商务领航都集中搭建了一些企业需要的信息化项目,用户支付一定的租金后,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陆到他们的信息化平台来应用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学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实训任务。

4结束语

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持续升温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显得十分短缺,尤其是应用型的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更显匮乏。高职院校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思想来设计课程,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大力增加实验实训的投入,建立实验室,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真正符合我国物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物流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淑秋. 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99-101.

[2] 范兴兵.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4] 张铎,柯新生.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 黄福华. 关于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C] // 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成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4:81-85.

[6] 宾厚,邹筱,肖军.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市场,2007(36):122-123.

作者:李瑞芳 何玲辉

第三篇: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

【摘 要】分析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必要性,针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关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高职 课程教学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管理软件

目前,基于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都开设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各种物流信息技术。本文试分析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必要性,针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现状,提出相关的应用措施。

一、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必要性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实践性,涉及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等多项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该课程中应用物流管理软件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物流管理软件往往与多项物流信息技术相结合。物流信息技术实质上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现代技术完成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传递等。这些数据最终都需要通过各类物流管理软件进入数据库再进行分析处理应用。所以物流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是独立的,其应用主要是结合各类物流管理软件来实现。如仓储管理系统(WMS)中涉及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拣货技术;运输管理系统涉及GPS与GIS;商业企业进销存系统或pos系统中涉及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

(二)同类物流管理软件具有相似性。尽管市面上物流管理软件品牌繁多,但是物流企业的业务类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使用的物流软件的功能也相类似,同时物流管理软件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强,所以只要掌握了一种物流管理软件,同类的其他品牌的软件也能很快地熟悉。这就意味着通过在学校学习不同的物流管理软件,有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迅速掌握各类企业物流软件的操作。

(三)软件操作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年教学的观察,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枯燥,不易接受,所以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学生对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比如出入库的操作、拣货、系统业务单据的制作和处理等,显示出较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接受程度和完成情况都不错。物流管理软件可以让学生上机进行软件操作,同时配合相关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学生更易掌握。

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现状

(一)软件多、杂,在教学应用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市面上的物流管理软件品种多,品牌多。从使用对象上看,有用于物流企业的、用于商业企业的、用于院校教学的;从业务流程上看,有运输软件、仓储软件、配送软件、单证系统等。从研发主体上看,有软件公司研发的,有企业自主研发的,也有软件公司和软件使用企业共同开发的。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物流信息技术或相关课程的设置尚未统一和规范化,各院校该课程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各院校使用的物流管理软件即使可能有相同的部分,但大多不会完全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二)需在有限的课时数里进行软件内容挑选。物流管理软件用于教学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遇到课时数的问题。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来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安排48节理论课和30节实训课,一共78个课时,教学内容除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外,还包括物流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及数据库技术、各类物流信息技术(如GPS、GIS、RF、POS技术等)等,现使用的物流管理软件2个。要在这78节课时里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尤其是针对物流管理软件功能模块较多情况,就更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合理的选取。

(三)应用效果差异大。物流管理软件用于教学的目的是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在学校学习相关软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操作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岗位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大多数学校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都会使用物流管理软件,但是应用效果不一。主要原因在于软件内容较多,要更好的融合应用于课程教学,取得好的应用效果,通常要进行合理的工作任务(项目)及角色的设计,根据物流业务来对应使用相关的物流信息技术。否则就难以模拟出企业的工作流程,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能模拟工作情境的实训素材较少。要真正实现与企业需求接轨,使学生在企业工作岗位能更快的熟悉业务,就需要模拟出尽量真实的企业环境,按企业的要求和业务流程来教学,这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训数据和素材,以達到贴切企业岗位需求的目的。但物流管理软件主要用于企业,通常购买的物流管理软件一般是没有具体数据的,企业数据为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过程中产生的,需要在购买后自行创建数据帐套。少部分软件可能自带初始数据,但是其数据为软件开发公司提供,主要用于测试和操作演示,与实际企业的数据差别较大。所以物流管理软件中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训素材较少,需要自己采集。

三、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课程标准和岗位要求进行软件的选择。要在众多的物流管理软件中选择适合用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软件,必须要结合岗位要求和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选择。在物流企业中使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岗位非常多,通过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物流相关行业就业的岗位对软件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单据的填写制作、数据的统计分析、出入库的操作、配套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财务的结算等。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熟悉各类信息技术及其使用等。结合这两个方面,选择软件时主要侧重在单据操作、仓储管理、财务结算等。结合上述情况,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现开设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使用的软件有中诺思(物流技能大赛软件)、速达5000、仓储管理系统(WMS),分别是用于教学仿真、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软件。

(二)分析软件功能,与课程内容结合进行软件功能模块的选择。购买的物流管理软件功能模块较多,覆盖业务面广,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除学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外还需要学习其他内容,所以在78课时的时间内学习完所有的模块内容是不现实也不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在软件中挑选重点的内容进行学习操作和实训,如商业企业进销存软件中涉及的POS(销售时点系统)模块、采购模块、存储模块等,仓储管理系统中使用条码技术、RF技术、自动分拣技术的出入库模块,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三)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实行“教学、实践、指导”一站式教学方式,在课堂内完成知识讲授、操作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技能指导四个环节。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据采集技术项目为例(见图1)。

图1

如图1所示,该项目实际教学中是使用仓储管理系统(WMS)这个软件,通过采购入库—采购单物料清单录入—产生条码来完成条码技术中的任务2,通过采购入库—手持终端PDA来完成射频技术中的任务2。

使用仓储管理系统(WMS)来进行数据采集技术的教学,将教师直观的演示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灵活加以应用。

(四)合理设置实训内容。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學内容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科学合理的物流软件实训教学方法将能得到其他实训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单个项目或模块来进行学习,而在实训过程中不单只是熟悉各项目或模块的业务操作,更应该对所学的多个项目或模块进行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导向的设计,真实模拟企业的物流业务运作过程,以完整业务流程的案例来逐渐引导学生熟悉软件操作,并达到提高学生物流软件实操技能的目的。如可将采购到货—入库处理—上架—移库—出库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实训任务,由学生分组配合进行软件模块功能之间的业务流程切换操作,信息技术的配合使用,最终完成该任务的多个业务环节。

(五)通过校企合作等多途径获取素材来创造工作情境。学校购买物流管理软件后,软件一般没有具体的数据,需要自行搜集。物流管理软件主要用于企业,其数据为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过程中产生的,为了贴近真实的工作任务,可通过校企合作、走访调研、学生反馈等,搜集企业的素材制作出用于教学的实训数据,为学生模拟岗位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总之,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为了保证符合学生就业的岗位要求和教学的课程标准,对于软件的选取、功能模块的筛选、教学方法的应用、软件实训素材的制作都需要认真考虑。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翦象慧,邓子云,米志强.基于物流业务流程的《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2]王丽群.仓储管理软件与设备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C]//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3.11

[3]冉雪峰.仿真——物流教学的新方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

【作者简介】李亚琦(1984- ),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何智娟(1982-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关系。

(责编 何田田)

作者:李亚琦 何智娟

上一篇:中药学的发展毕业论文下一篇:中外经典动画赏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