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

2023-03-08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

南华县精准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

南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6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 2

(一)基本县情 .................................................................... 2

(二) 扶贫成效 .................................................................. 3

(三)贫困现状 .................................................................. 10

二、总体要求 ............................................................................ 11

(一) 指导思想 ................................................................ 12

(二) 基本原则 ................................................................ 13

(三)脱贫目标 .................................................................. 15

(四)计划范围 .................................................................. 15

三、建设任务 ............................................................................ 15

(一)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 16

(二) 产业就业扶贫工程 ................................................ 16

(三) 危房改造工程 ........................................................ 17

(四) 教育扶贫工程 ........................................................ 17

(五) 健康扶贫工程 ........................................................ 17

(六) 生态扶贫工程 ........................................................ 18

(七) 素质提升工程 ........................................................ 18

(八)贫困村脱贫振兴工程 .............................................. 18

(八) 兜底保障工程 ........................................................ 19

四、 投资规模.......................................................................... 19

(一) 投资概算 ................................................................ 19

(二)资金来源 .................................................................. 21

五、政策措施 ............................................................................ 21

(一)财政投入政策 .......................................................... 21

(二) 金融支持政策 ........................................................ 21

(三) 建设用地政策 ........................................................ 21

(四) 干部人才政策 ........................................................ 22

(五) 兜底保障政策 ........................................................ 22

六、组织保障 ............................................................................ 22

(一)加强组织领导 .......................................................... 22

(二)加强挂包帮扶 .......................................................... 23

(三) 加强扶贫协作 ........................................................ 24

(四) 加强群众教育 ........................................................ 25

(五)加强资金监管 .......................................................... 26

(五) 加强督查考核 ........................................................ 27

前 言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8〕1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编制全省精准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加快推进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通知》及全省、全州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培训会议精神,我县及时制定《南华县精准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紧扣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6105”脱贫标准和2020年脱贫时限,根据致贫原因,理清脱贫需求,制定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措施,做到户有“帮扶卡”、村有“施工图”、乡有“路线图”、县有“项目库”,实现县域所有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项目全覆盖。

县、乡、村、组、户五级项目库清单采取“自下而上”的规划方式,通过逐级培训、入户调查、贫困村短板分析、项目规划论证等基础工作,经广泛征求村组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贫困户意见和县级行业部门预审、县级评审并反复修改完善。项目库建设已按程序逐级进行审核把关,严格执行“三公示、一公告”制度进行公示公告,是未来三年指导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蓝图。

第二篇:某民政局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X XX 民政局 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民政部 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发〔2018〕90 号)和 XX 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印发<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 民发〔20XX〕X 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坚持正确引导、统筹衔接、综合施策。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切实保障好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

二、主要措施

(一)实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分类保障。结合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和低保动态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认定工作,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并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其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经济收入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类对象,按照农村低保标准全额发放低保金;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有一定经济收入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二类对象;对有可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对象,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三类对象;二、三类对象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差额发放低保金。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病重残对象纳入低保的政策办法。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重度残疾人是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重病患者是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获得重特大疾病

医疗救助的人员。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要尽快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细化家庭收入核算范围和计算方法。对于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在本内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上家庭年收入 2 倍以上的;对于家庭成员因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全日制学历教育增加的刚性支出在本内累计超过上家庭年收入 2 倍以上的,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按规定程序适当扣减。同时,对必要的就业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时可适当扣减。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扣减办法和扣减标准。要全面应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加强对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收入、财产状况核对。要建立低保渐退机制。脱贫攻坚期内,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允许不超过一年的渐退期,实现稳定脱贫后经民政、扶贫部门联合认定核实,再退出低保范围。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办法。

(三)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救助水平。各县市区要综合考虑当地物价水平、财政保障能力、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等因素,科学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切实维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既要保证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也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避免增幅过高不可持续。

(四)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对农村建档立卡人员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要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合理确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原则上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 1.3 倍,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用分别按当地上最低工资标准的十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安排,确保特困人员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救助供养服务。实施区域性(中心)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照料护理区改造三年规划,加大对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设施改造支持力度,用三年时间确保每个县市区新建或改建 1-2 所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各级财政要将政府设立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运转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通过安排编制、公益性岗位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按不低于 1:10、1:6、1:3 的比例分别为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特困人员配备护理人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逐步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的照料护理服务。

(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

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贫困家庭,要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各地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临时救助对象范围、类别、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可简化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和公示环节,直接予以“先行救助”,再按程序要求补齐相关资料,进一步提高救助时效性。临时救助金额较小的,县级民政部门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对已给予最高临时救助金额后生活仍存在困难且符合医疗、教育、住房、交通意外等专项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当地“救急难”联席会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整合相关救助部门资金,根据救助对象实际情况确定“救急难”救助金额。

(六)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体系。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脱贫攻坚中要给予特殊关注的重要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体系,加强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作用,实行定期探访制度,完善信息统计台帐,细化关爱保护帮扶措施。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意识,督促落实家庭监护责任。

(七)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街接。坚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符合条件,互

相纳入”的原则,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放低保金;对符合扶贫政策的农村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人员,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予以精准帮扶。加强动态管理,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开展定期复核,原则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低保对象每年复核一次,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低保对象每半年复核一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其他低保对象每季度复核一次,不符合条件的按程序退出,重新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要有效推进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衔接协同,综合解决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八)加大帮扶力度。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其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困难。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具体帮扶政策和措施,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和农村特困人员要建立一户一档,明确帮扶内容和措施。要以村(居)委会为基础建立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村支两委作用,发动村支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实行生活帮扶。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与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结对帮扶。要大力提倡邻里互助,形成良好

的乡村风气,帮助解决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日常生活照料问题。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县乡人民政府要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健全各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机制。统筹做好社会救助与医疗、教育、住房等其他扶贫政策以及促进就业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民政部门要完善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做到应保尽保;要动态调整低保标准,确保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稳步提高救助水平,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扶贫部门要配合提供已脱贫和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相关数据,协同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的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核对、联合认定审批工作。教育部门要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家庭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卫计、人社部门要建立完善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等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政策全覆盖,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大病和慢性病得到有效救治。

住建部门要保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基本居住条件,确保住房安全。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所需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转、护理区改造、照料护理费等资金。各级财政安排的社会救助补助资金,要向财政困难、工作任务重、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倾斜。各级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三)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按照“乡镇每万人配备 1 名民政干部”的要求,统筹安排好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要全面建立村级民生协理制度,每个村(居)委会设置 1 名兼职民生协理员;要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民政服务,购买社会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

(四)加强检查督查。各地要加强工作检查指导,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强化履职尽责,对因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发生重大问题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地方要严格责任追究。要加强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确保责任落实、作风扎实、措施精准、管理规范。

(五)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宣传栏、宣传册、明白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救助信息公开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完整性。注重激发社会救助对象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防止“一兜了之”。新闻媒体要发挥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强化脱贫光荣导向,强化子女赡养父母的法律意识,注重培养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各县市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

第三篇:某镇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总结

脱贫攻坚以来,马村镇精准扶贫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省市县各级安排的各项政策、措施,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马村镇的实践探索和实践创新。

一、组织保障

马村镇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马村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同时设置扶贫开发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精准扶贫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抽调人员,配齐设备,建立健全以镇扶贫办为主阵地、贫困户为主攻点的工作网络。二是建立层级责任保障。明确脱贫任务、时限及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运作程序保障。镇党委全体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确保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四是建立督查机制保障。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和帮扶工作考核办法,深入所包村居和贫困户,及时了解扶贫对象困难与动态;镇政府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各部门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查找薄弱环节,研究工作计划。同时将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干部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严格奖惩。

二、精准分析、精准施策。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详细统计贫困对象基本情况、收入构成、对政府的诉

求等情况,分门别类地归纳梳理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婚致贫、因房致贫等六个致因,强化数据支撑。同时,制定脱贫措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原因,充分结合实际,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与帮扶措施。一是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大扶贫产业项目拓展,加速扶贫产业扩大化与群众增收步伐。二是抓基础设施,优化脱贫载体。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强化庭院道路硬化、自来水户户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技能培训,增强造血功能。加大对贫困户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后劲。四是抓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保体系;加强卫生事业发展,加速街道社区医院建设,巩固发展城乡医疗保险,完善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补助政策和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实施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工程;积极为贫困家庭学生办理高校助学贷款;对贫困优秀生优先安排财政奖补资金,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三、主要工作

(1)全面完成 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减贫目标任务。上级下达我镇的减贫任务数全面脱贫,我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383 户、773 人减贫目标在 2020 年年底全部如期完成。为全面完成各年度减贫目标任务,我们制定了三年年脱贫攻坚工作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将年度减贫任务分解到我镇 38 个行政村,与各行政村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落实管理考核。

(2)充分利用脱贫攻坚专项资金。2017 年-2020 年,上级下达我镇省市县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共计 461.5 万元,我共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4 个,分别是 2017 年嘉祥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2018 年嘉祥城建集团青山景区项目、2019 年嘉

祥城建集团嘉园手套产业园项目、2020 年嘉园科创园项目,这些项目的运营充分带动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我镇扶贫发展奠定基础。

(3)扶贫队伍建设。自 2018 年脱贫攻坚以来,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面扶贫开发事业在领导小组的全面领导下实现全面贫困户稳定脱贫。镇设扶贫开发办公室,累计约 30 名专职扶贫工作人员为马村镇推动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我镇现有镇级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 104 名,通过多次业务培训、技能提升,我镇帮扶责任人全面领会扶贫政策,为贫困户解忧解愁解困作出贡献。

(4)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第一,强化工作抓手,帮扶措施更加精准。镇扶贫办以入户调研、因户施策为抓手,近年以来,我镇每月多次安排科级干部带领联户干部、村支部书记入户调研,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第二,营造扶贫氛围,打造孝善扶贫亮点。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孝善扶贫事业。按季度征收贫困户子女的孝善扶贫款,镇财政按照不低于 10%的比例补贴给贫困户。这种举措有效地激发了贫困户子女的责任感,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了家庭保障,增强了贫困老人的幸福感。第三、依托爱心超市,让贫困户看到实惠。委托嘉祥县天成万家超市经营马村镇爱心超市,定期为贫困户开放,贫困户持有效身份证件可购买到低于市场价 10%的优质产品。从衣食住行、点滴小事上关心贫困户的生活,受到了贫困群众的欢迎。第四、巩固脱贫成效,加强作风建设。镇扶贫办结合入户大走访活动,狠抓问题大解决、作风大整治,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实在的工作成绩,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在多次市县扶贫督导和省第三方暗访中,我镇贫困户满意度和脱贫知晓率基本实现了 100%,激励我镇扶贫工作更好地发展。第五,规范扶贫档案,提升帮扶质量。为了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档案规范化建设,全面真实记录

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果,确保扶贫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材料、电子数据和影像资料等档案收集齐全、规范分类、集中保存、统一管理、安全保密,我镇收集整理了相关材料和照片,并已完成对 2015 年度、2016 年度、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的扶贫档案规范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水平提档升级。市县扶贫办多次到我镇参观指导档案整理工作,并对该项工作给予很大肯定。第六,清洁家园、美化庭院,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为助力脱贫攻坚,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马村镇精心部署、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村干部、部分党员、帮扶干部逐户查看村内扶贫户家庭居住环境,研究清洁卫生的办法,按照“三清四净一规范”的标准,迅速开展行动,使 38 个行政村的 391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庭院、室内外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家庭卫生变得干净、整洁。

(5)高密度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自 2018 年起,镇党委、政府每年都抽调扶贫业务精英按季度开展精准扶贫“回头看”、“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将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完善,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核心问题见底清零。

四、工作成果

2015 年 11 月,我镇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要求,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共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507 户,1016 人。通过每年 10 月份至 12 月份的动态调整,我镇现有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 391 户中,2016 年稳定脱贫 126 户,2017年稳定脱贫235户,2018年稳定脱贫30户。这些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离不开贫困户不断造血,自立自强;离不开政府帮扶、落实政策;离不开全社会力量的全力推动。

一是加强技能培训,增强造血功能。加大对贫困户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后劲。通过技能培训和贫困户主关能动性提

高,马村镇贫困户务工户数已经达到 276 户,超过全部贫困户数的 50%。

二是促进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大扶贫产业项目拓展,加速扶贫产业扩大化与群众增收步伐。脱贫攻坚以来,马村镇共实施专项资金产业扶贫项目 3 个,投入专项资金 243 万元。项目覆盖贫困户 329 户 671 人。扶贫项目受益分红方面,2016 年以来全镇实施的 3 个产业扶贫项目资产共计确权到 38 个行政村,329 户 671 名贫困群众享受产业扶贫项目受益分红,覆盖户占比 83.9%、人占比84.8%。

三是提升基础设施,优化脱贫载体。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强化贫困户庭院道路硬化、自来水户户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镇 38 个村居均实现贫困户庭院内道路硬化和自来水保障。同时我镇利用上级拨付的贫困户人居环境提升财政专项资金,针对跑风漏雨、门窗破损、庭院卫生较差但达不到危房改造标准的房屋、庭院进行修缮、整理。

四是加强教育扶持力度,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通过每年的雨露计划、“五免一享”等相关助学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免学费、就读职业类学校的给 3000 元补助,不用再担心上学花费,确保了不存在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现象。截止到 2020 年,我镇已有累计超过 147 人次享受雨露计划补贴。

五是实施社保兜底扶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保体系;加强卫生事业发展,加速街道社区医院建设,巩固发展城乡医疗保险,完善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补助政策和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积极为贫困家庭学生办理高校助学贷款;对贫困优秀生优先安排财政奖补资金,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六是实施金融扶贫。马村镇积极响应县扶贫办号召,积极为辖区内有需要的

企业申请办理小额信贷,通过贴息的方式既能减少企业的还款压力,还能帮贫困户得到资金救助。2018 年我镇辖区内企业嘉祥县玉发多层板厂等四企业累计申请200 万元小额信贷,当年有 60 余户贫困户因此而得到收益 1500 元,极大的解决了贫困户脱贫难问题。

七是实施健康扶贫。我镇积极落实县级扶贫政策,自 2017 年以来为每一户贫困户免费办理特惠保险和医疗保险,并且给新纳入县级库的贫困户办理了特惠保险,使他们也享受到扶贫政策的便利。通过特惠保险,贫困户在理赔范围内可使自身花费控制在 10%,大大减少了在医疗方面的支出,避免了因病返贫。与此同时,贫困户在镇卫生院看病是完全免费的,充分保障了贫困户及时得到医疗救助的权利,2018 年 10 月截至,已有 1800 多人次贫困户再镇卫生院免费看病。

八是动员社会扶贫。积极动员组织、社会、个人主动参与扶贫开发。县团委积极开展“金晖助老”,帮助 6 户孤寡老人;马村镇水泥制品企业、嘉航服饰、湖里面粉厂积极接纳贫困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使其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上岗员工;黄庄村支部书记黄广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到建设家乡和帮扶贫困户的工作中去,通过改善居民环境、捐款建设学校等各种善举,不断推动扶贫工作的再进一步。

五、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度较高。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应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脱贫攻坚工作的“试金石”,逐步提升群众满意度,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是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提高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度,我镇帮扶责任人带着感情、怀揣爱心,在全面走访中,通过面对面谈心交心,了解贫困户的需

求和诉求,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应享尽享,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方面帮扶责任人应经常入户与贫困户交流,宣传扶贫政策。以拉家常的方式及时了解贫困户的实际需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拉近距离,融洽关系,提高贫困户对帮扶责任人和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真正关注贫困户。贫困户最关心的是收入、住房、看病、上学等问题,然而每户情况不一,各户有各户的想法,具体帮扶要把准脉,帮到点子上。三是及时学习新政策。针对部分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不了解,不明晰的情况,帮扶责任人先自己充分学习、认真梳理好相关的扶贫政策,然后将相关扶贫政策明白纸发放并宣传解释到户,让贫困户心中有数。四是真正解决群众之所需之所急。在帮扶贫困户过程中发现的实际困难,能解决的,应立即联系相关部门进行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给扶贫部门。五是工作过程透明化阳光化。对于发放的各类扶贫资金,如产业项目分红,光伏分红等在村委会公布公示的基础上,通过村“大喇叭”,干部入户等方式通知到户,积极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真正使群众信任政府,对政府满意。

2018 年 5 月,通过对半数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走访调查,贫困户的脱贫知晓率较高,说明我镇贫困户退出程序规范,能够得到贫困户较大程度认可。扶贫工作中的爱心超市、特惠保、雨露计划、过年过节爱心走访、扶贫产业分红等帮扶措施得到贫困户的广泛认可,拉近了帮扶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扶贫效果满意度较高。

2020 年 3 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以来,通过全面落实的扶贫相关政策,包括为漏雨贫困户粘补屋顶、修缮门窗、协助办理慢性病证、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和五保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扶贫工作和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高度认可,贫困户“满意度”全面提升。

马村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实质是“脱贫攻坚奔小康,党的恩情永不忘”。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马村镇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变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党的政策扶持下,贫困户自身的脱贫经历,一线扶贫干部为脱贫攻坚倾心倾力、真情奉献的感人故事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镇脱贫攻坚战斗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敢打敢拼的干部。一双双泥鞋,丈量着村里的路;一本本工作簿,记载着扶贫的事;一根根早生的白发,“数”说着他们的辛苦。正是广大扶贫干部倾情奉献、忘我付出,我们交出了最好的脱贫成绩单。

中共马村镇委员会

2021 年 1 月 16 日

第四篇:山东省农业脱贫攻坚工作三年行动

实施方案

2018-2020年,是全省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最新决策部署和省委常委会第55次会议精神要求,现结合我省农业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历次全委会会议精神,按照刘家义同志“八个精准”和“措施精准、狠抓落实”的要求,紧紧围绕“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的工作布局,充分发挥农业行业的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聚焦“4个2”深度贫困地区和黄河滩区,着力做好农业行业扶贫、黄河滩区产业扶持两项工作,重点实施高效特色农业扶贫工程、农业龙头企业帮扶工程、农民合作组织扶贫带动工程、农村改革推动脱贫工程、农业科技扶贫促进工程等五大工程,确保完成全省农业脱贫攻坚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是以精准施策为重点,全面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行业扶贫工作。在深度贫困地区鼓励建设一批休闲观光特色村镇;探索建设一批特色明显、效益突出、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好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培训及素质提升工作;支持鼓励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二是以谋划引领为重点,全力做好黄河滩区产业扶持工作。鼓励各相关县(市、区)在本地黄河滩区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粮食、优质蔬菜、高效食用菌、优质果品、优质中药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六大产业,力争到2020年我省黄河滩区农田基础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等有效改善,滩区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蔬菜、食用菌、果品、中药材等农产品产量质量同步提高,特色采摘、农耕体验、生态观光等农业功能得到有效拓展。

三、重点工程

(一)高效特色农业扶贫工程。

1.积极发展优质粮食作物。会同省财政厅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通过“齐鲁惠民一本通”及时足额兑付种麦农民。鼓励扶贫工作重点村,从实际出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专用小麦、水稻、地瓜、小杂粮等特色粮食作物。

2.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经济作物。树立“一村一品”发展理念,按照投入少、见效快、生产技术便于掌握的原则,鼓励各县(市、区)对省财政切块到各地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资金,加大统筹整合力度,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蔬菜、特色水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

3.鼓励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畜牧产业。鼓励深度贫困地区依托各地资源优势,结合相关畜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鼓励扶贫工作重点县发展鲁西黄牛、德州驴及羊、兔、鹅、鸭等其他畜禽品种,发展特色畜牧产业。鼓励扶贫工作重点村根据资源禀赋,开展粮改饲试点,种植优质饲草,发展草食畜牧业。

4.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自然资源、农事景观、乡土文化和特色产品等,支持有条件的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特色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支持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创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创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5.积极推动品牌建设。立足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制定和落实扶持品牌农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开展品牌农产品评选推介、展览展示、包装设计等活动。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先进的市场营销方式,增强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6.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丰富农业保险险种,扩大农险领域和政策性农险覆盖范围,打通“产业扶贫”农业保险瓶颈,调动和融合各方面资源,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保险保障力度,鼓励贫困户参保,推动建立贫困地区农业生产风险转移机制和经济损失分担机制。对省定贫困村中贫困户参加农业保险,保费自行承担部分由省财政补助50%,引导贫困户踊跃投保,减少农业灾害损失。

(二)农业龙头企业帮扶工程。

1.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建立种植、养殖生产基地或购销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发生态旅游等,通过“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以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销对接、股份合作等方式,密切与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实行“以企带村”,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

2.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在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中,对向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力度大、社会效果好的市、县(市、区)予以倾斜;对积极参与带动扶贫脱贫的农业龙头企业予以优先考虑。鼓励各县(市、区)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帮扶贫困户脱贫等方面措施实、力度大、成效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鼓励“齐鲁乡村之星”承担脱贫攻坚社会责任。

(三)农民合作组织扶贫带动工程。

1.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人口打工创收。鼓励已有的农民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贫困人口打工创收,并引导其健全内部机制、规范提升运行质量。没有合作社的扶贫工作重点村,根据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社。支持合作社吸纳不具备成立合作社条件的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的贫困户入社或打工。

2.引导发挥农民合作组织扶贫带动作用。引导鼓励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管理、资金、技术等优势,勇于承担脱贫攻坚社会责任,积极吸收贫困户入社和贫困人口打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在省级示范社认定监测中,将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在同等情况下给予优先考虑。鼓励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帮扶贫困户脱贫等方面措施实、力度大、成效好的农民合作组织,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

3.鼓励家庭农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创建活动,将是否履行带农脱贫义务、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作为评审的约束性指标之一。鼓励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家庭农场示范场为当地从事种植、养殖的贫困户提供指导服务。鼓励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帮扶贫困户脱贫等方面措施实、力度大、成效好的家庭农场,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

(四)农村改革推动脱贫工程。

1.鼓励支持贫困户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引导和鼓励贫困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鼓励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将有流转意愿的贫困农户信息优先在流转服务平台上推介,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让贫困农户分享土地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

2.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争取国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将改革范围扩大到所有涉农乡镇(街道),全面推开产权改革。有脱贫任务的县(市、区)农业、畜牧、农机等部门要积极支持村集体改制后成立的合作组织优先承担农业财政专项,项目完成后及时将产权移交给集体经济组织,并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或贫困人口。

(五)农业科技扶贫促进工程。

1.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活动。依托科技人员下乡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到田,推广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为重点,加强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鼓励各级农技专家围绕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蔬菜、食用菌、果树、茶叶、中药材等行业关键技术培训。

2.组织做好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培训工作。2018年,面向我省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开展以专题辅导、案例教学、警示教育、研讨交流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工作,强化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有效提升村支部书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村庄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素质能力。

四、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省农业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全省农业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农业脱贫攻坚各项日常工作。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农业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层层压实农业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建立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农业脱贫攻坚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产业扶持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农业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定期召开厅领导小组推进会议,督促任务落实。强化责任导向,建立工作台账,完善调度和通报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实行“月调度、季汇总、年度通报”制度,全面推动农业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加大资金投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部署,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支持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整合各类农业生产资金向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黄河滩区倾斜,鼓励以重点区域、主导产业、重大项目为核心,实现各领域涉农资金的集中布局和统筹安排,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工程建设,促进农业产业扶贫。

(三)抓好关键措施推进。鼓励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以县为单位,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农业项目扶贫对接活动。以县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开展帮扶对接活动。鼓励扶贫工作重点村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积极吸收贫困农户入社,吸纳贫困人口打工创收。推进农业保险,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四)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完善农业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检查机制,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检查农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重点工作推进、保障措施到位等情况,继续深入开展农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大排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市县立即整改,特别对问题较多、整改缓慢、扶贫成效不明显的要严格督查督办,对贪污侵占、截留私分、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问题线索第一时间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厅农业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对农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组织实施的农业财政专项进行跟踪检查。各市农业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到位。

(五)搞好总结宣传。加大农业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利用山东省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山东农业信息网等媒体网络平台,多渠道开展农业脱贫攻坚工作宣传。及时总结各级农业部门在农业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脱贫致富的成功典型,营造全省农业脱贫攻坚良好氛围。

第五篇: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关于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关于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讲话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粤发〔2016〕13号),鼓励、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培育农村青年人才扎根农村创新创业,辐射带动更多农村青年投身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在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的骨干引领作用,特制定关于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领头雁”计划)。

一、总体要求

产业扶贫是夺取精准扶贫胜利的关键,农村青年人才是实施特色产业脱贫的关键,他们是农村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队,是产业扶贫的“领头雁”。在全省选拔一批具有专业技能、愿意扎根农村、有致富经验的农村青年带头人,对他们在资金上支持,在技术上指导,在市场上引路,培养他们成为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他们提高青年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带动有条件的贫困户自主创业、致富成才,为农村产业脱贫注入强劲动力。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一支带领产业脱贫的“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队伍。以智力扶贫、生产扶贫为主要目标,以培训为基本手段,以所在地市团组织为依托,用3年时间,在全省2277个贫困村分别发掘1-2名4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含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学子、社会组织骨干、新生代职业农民、退伍军人等),打造集培训、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为一体的农村青年创业人才扶持体系,培育“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实现对贫困人群的辐射带动。

(二)构建一个助力产业脱贫的农村青年人才生态圈。通过线下培训交流、线上微信集群等方式,搭建“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与2277名驻村干部、1139名基层团干的互动平台,联动地方优秀青年,通过1+1+1+N+N的模式(即1位农村致富带头人+1位驻村干部+1位乡镇团干+N位龙头企业家+N位农科专家),形成“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互助交流社群和生态圈,实现资源共享,放大聚合效应,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打造农村青年产业扶贫的样板工程。选取县、镇试点,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导入一批“智慧农业”、现代农业“4S店”(农产品收购、农资产品销售、农业信息化、农业金融服务)等创新产业资源,带动农村专业合作社及贫困户发展,探索搭建互助扶贫网络系统,形成产业闭环,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模式,在全省层面推广。

三、实施步骤和目标

(一)挖掘、聚集农村青年人才(2016年6-8月)

一是精准挖掘。团省委将发动每名驻村干部在当地选拔1-2名具备较强学习能力,扎根农业一线市场,并热心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的优秀青年或已经吸纳、带动贫困户就业生产的企业、合作社、个人作为培养对象,并对他们的信息建档立卡,建立农村青年人才数据库。

二是搭建社群。建立由“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对象、驻村干部、市县镇团干部、地方优秀青年组成的微信集群,通过培训交流、微信互动等形式,实现对贫困群众的有效覆盖,构建一个互助交流社群和产业扶贫生态圈。

三是宣讲动员。面向有劳动力、生产条件的贫困户,选派致富带头人典型分享致富经验,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群众脱贫意愿;联合涉农部门、金融机构、农校专家等进村宣讲,介绍政策、提供服务、筛选适合项目,帮助贫困户找到产业脱贫路径。

(二)实地调研指导(2016年6-8月)

一是搭建导师资源库。邀请龙头企业、地方政府、涉农高校、金融机构专家以及地方致富带头人等组成导师团,为培养对象开展课程培训,根据他们的反馈,逐步优化导师资源库,组建经验丰富的优质创业导师团。

二是实地调研对口帮扶地市。充分利用地市团委资源,组织专家考察团前往对口帮扶城市实地调研、精准把脉,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培训规划、发展规划、技术服务等支持。

三是依托贫困地区乡镇团干部和驻村干部,配合专家团队实地调研各贫困村,开展信息搜集工作,摸清当地有生产条件贫困户的底数、发展现状及需求,尤其是分析当地特色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产业覆盖面、新型主体带动能力、村民意愿等情况,形成电子项目书,为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施精准培训(2016年8-11月,2017年2-12月)

一是综合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大型电商企业、高校、涉农厅局、广东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省青农会)、返乡创业典型、涉农志愿者等师资力量,提供政策解读、科技前沿、经营管理、品牌营销、电子商务、村集体经济结构调整与规划、贷款指引、劳动力转移指导、SIYB(创业培训)等课程,辅以创业实训、企业孵化、考察交流、案例分析、跟踪回访等形式,切实提高驻村干部、乡镇团干的服务水平,提升“领头雁”培养对象的创业成功率。

二是专业培训。联合涉农部门、涉农院校、农村社会化服务机构等单位,针对培养对象不同需求,分专业、类别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重点聚焦良种繁育、农作物标准化种植、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林下种养、产地初加工、仓储冷链、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具有较好长期效益和短期收益的技术培训,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四)提供配套服务(2016-2018年)

实施金融扶持。创新担保方式,推动出台当地带动贫困户就业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扶持政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并给与贴息,解决资金难题;深化“团银合作”,建立100家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协助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申请创业贷款和享受贴息政策,定期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公益金融信息服务。

(五)引入市场力量(2016-2018年)

一是组织龙头企业帮扶。发动各级团组织邀请青农会、青联、青商会、青企协会员单位成员,“领航100”企业家及青联委员等优秀企业家代表,到贫困地区实地考察、投资,进行合作指导与产业对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深加工效益,解决贫困家庭就业问题。

二是建立“互联网+扶贫”县区试点。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开设“中国特产·广东青年扶贫馆”,建立“一村一品一店”的模式,借助电商平台品牌推广优势,对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进行设计、包装以及策划营销,打造自有品牌;对已有的优质品牌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和宣传推广,鼓励示范区企业与贫困村合作社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抵御市场风险,推动参与企业或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就业;在示范县开设电商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提供仓储、物流、支付、运营、法律咨询、培训等服务;加强市、县青农会与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打造地区性的互联网线上畅销产品。

三是开展产销资源对接。整合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资源,帮扶“领头雁”培养对象及贫困户实现电商转型,促进产品销售与推广,拓宽市场渠道。结合省青农会旗下的“青农诚品”项目,依托他们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动各大型电商平台、连锁超市,实现战略合作;依托领航100亿元级企业家社群、大型电商平台、农博会、中小企业博览会、对口帮扶地市团委等资源,助力贫困地区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四是“一对一”跟踪服务。组织导师团队“一对一”对接培养对象,定期走访,跟进了解培养对象生产情况,及时解决专业技术难题。发挥驻村干部、乡镇团干等优势,协助培养对象解决水利、用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五是选树典型示范引导。大力挖掘产业扶贫、脱贫的典型案例,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在贫困地区营造赶学比超、早日脱贫的良好氛围。在荣誉评选、资金项目等方面向培养对象倾斜,积极向基层党组织推荐培养对象,将他们纳入基层党政、村居“两委”后备干部,发动他们经常性联系凝聚农村青年,增强示范效应。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团组织、扶贫办要认识到青年人才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中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要立足对口帮扶关系,强化主体责任,把实施“领头雁”计划作为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精心谋划,指导和推动基层开展工作。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用好用活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的“1+N”配套实施方案,将“领头雁”计划与已有培训政策有效衔接,集中资源支持基层开展工作。各地市要选取至少1个乡镇作为示范点,形成可复制经验模式,在全市层面推广。

二是健全机制。各级团组织要尽快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明确分工,紧密配合,重点做好培养方案设计、人员组织、媒体宣传、社会化筹资与动员等工作,定期沟通合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市级团委要建立督导制度,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和动态报送、通报制度,汇总分析基层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送团省委和省扶贫办。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各级团组织要用好扶贫信息网、QQ群、微信平台和各级“青年之声”等网络平台,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实时性、交互性等优势,积极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发布信息,不断扩大“领头雁”计划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普遍参与。要及时总结、提炼和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大力挖掘和树立优秀典型,将其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扶贫部门的评选表彰范围。

四是年度考核。团省委将联合省有关部门下发“领头雁”计划评价指标,对各级团干部、驻村干部参与“领头雁”计划情况进行巡查督导。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带动贫困户生产数量、减贫成效等要求推进工作,定期将做法经验、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团省委,并及时向省扶贫办通报,作为年终考核参考。

上一篇:铜仁市碧江区刘艳被查下一篇: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