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复习总结

2022-07-04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成电路复习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集成电路复习总结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复习总结

第一部分 概念

一、项目管理

(一)项目立项

项目整体管理过程:①制定项目章程;②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③制定项目管理计划;④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⑤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⑥整体变更控制;⑦项目收尾

项目目标特性:多目标性、优先性和层次性 项目特点: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明细

项目立项过程:项目识别(投资机会、方向)、项目评估(项目投资前期决策)、项目论证(可行性综合分析)

项目立项评估方法:项目评估法(局部评估法,适用于关系简单、费用、效益容易分离);企业评估法(全局评估法,适用于生产系统复杂、效益、费用不好分离);总量评估法(侧重经济效益整体评估,但无法准确回答新增投入资金的经济效果);增量法(增量数据和指标并满足可比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原有固定资产对项目的影响)

项目机会选择过程中,应根据项目实施组织的战略、现有资源和能力、风险、投入回报(或利润率)、技术可行性、与其他项目的协调,以及其他考虑等因素选择对项目实施组织最为有利的项目或项目组合

项目启动的输入:合同、项目工作说明书、环境和组织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启动的输出:项目章程

1、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开发环境可行性

(二)成本预算

项目成本预算的输入:项目范围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WBS词汇表、活动成本估算、活动成本估算支持性细节、项目进度计划(计划日期、进度里程碑、工作包、计划包和控制帐目)、资源日历、合同、成本管理计划 项目成本预算的输出:成本基准 项目成本控制的输入:成本基准

直接成本:直接归属于项目工作的成本,如:项目团队差旅费、设备使用费 间接成本:一般管理费用科目或几个项目成本分摊,如:税金、额外福利、保卫费

固定成本:不变化,如:基本工资、折旧、保险费、不动产税

可变成本:随生产量、工作量或时间变化,如:外够半成品、销售费用

(三)、项目管理

1、计划制定

项目管理计划包括:范围管理计划、项目人力资源计划、沟通计划、项目进度计划

项目计划制定的原则:全局性、全过程、目标统一管理、方案统一管理、过程统一管理、技术与管理统一协调、计划统一管理、人员与资源统一组织与管理、各干系人参与、逐步精确 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确定与识别项目中的角色、分配项目职责和汇报关系,其中也包括项目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输入:活动资源估计

冲突:进度、项目优先级、资源、技术、管理过程、成本、个人

冲突排列顺序:①概念阶段:项目优先级冲突、管理过程冲突、进度冲突;②计划阶段:项目优先级冲突、进度冲突、管理过程冲突;③执行阶段:进度冲突、技术冲突、资源冲突;

④首尾阶段;进度冲突、资源冲突、个人冲突

2、WBS工作分解结构

WBS结构:①把主要的项目可交付物和子项目作为第一层;②把项目的生命周期作为一层,项目交付物作为第二层;③外包的子项目结构;④在每个WBS分支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

WBS分解把握的原则:①在各层次上保持项目的完整性,避免遗漏必要的组成部分;②一个工作单元只能属于某个上层单元,避免交叉从属;③相同层次的工作单元应用相同的性质;

④工作单元能分开不同责任者和不同工作内容;⑤便于项目管理计划、控制的管理需要;⑥最低层工作具有可比性,可管理、可定量检查;⑦包括项目管理工作和分包工作

WBS输入:组织过程资产、范围说明书、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已批准的变更申请

WBS输出:范围说明书(更新)、WBS、WBS字典、范围基线、范围管理计划(更新)、变更申请

(四)、项目沟通管理

项目沟通存在语义障碍经常发生在发送者加工传送给接受者,接收者理解反馈给发送者的过程中

项目沟通过程:①沟通计划编制;②信息分发;③绩效报告;⑤项目干系人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计划内容:①识别干系人;②干系人对项目影响程度;③谁需要什么信息,何时需要,如何分发

项目沟通管理计划编制的输入:企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沟通需求分析、沟通技术、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等,但不包括沟通渠道

与高层沟通工具:重要的绩效报告有状态报告、趋势报告;汇报工作也常用需求分析报告

(五)、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分析方法: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石川图、鱼骨图,首先确定质量问题,然后分析原因,事先估计质量问题)、排列图、散点图、核对表和趋势分析

控制手段:检查、统计分析(适当采样降低质量控制成本) 因果分析、质量检查单是质量控制所用的工具和技术 随机原因引起正常过程偏差,特殊原因引起异常事件

质量计划编制方法:成本/效益分析、基准分析、实验设计、质量成本 SQA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依据:项目策划阶段制定的质量保证计划

(六)、项目配置管理

配置任务:制定项目配置管理计划、确定配置标识规则、实施变更控制、报告配置状态、进行配置审核、进行版本管理和发行管理 配置库:动态库、受控库(主库)、静态库、备份库

动态库:也称开发库,用于保存开发人员当前正在开发的配置实体。动态库通常包括新模块、文档、数据元素或进行修改的已有元素。动态库中的配置项处于版本控制之下

受控库:也称主库、系统库,用于管理当前基线和控制对基线的变更。受控库包括配置单元和被提升并集成到配置项中的组件。主库中的配置项处于完全的配置管理之下 静态库:也称软件仓库或软件产品库,用于存档各种广泛使用的已发布的基线,处于完全的配置管理下

备份库:包括制作软件和相关构架、数据和文档的不同版本的复制品

(七)、项目风险管理

6项主要活动:风险管理计划编制、风险识别、定性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蒙特卡罗分析技术)、制定风险对应计划、风险监控,风险规避措施是制定风险应对计划的输出

风险识别: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项目产生影响 风险处理:执行风险应对计划和权变措施

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及对重要的风险影响进行量化

风险监控的成果之一是“建议的纠正措施”。该措施包括应急计划和权变措施

如果该风险事件发生可能导致项目失败,则最好的选择是寻找保险公司以规避风险

德尔菲法就是专家们就某一主题,如项目风险,达成 一致意见的一种方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检查表、图解技术都是常用的风险识别技术

(八)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为了完成具有所规定特征和功能的产品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范围是否完成由项目管理计划来衡量

产品范围:产品所包含的特征和具体的功能情况。产品范围是否完成由产品需求和技术指标来衡量

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可交付物和产生所必须做的项目工作

项目范围管理流程:范围计划制定范围定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范围确认范围变更控制

变更管理流程: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对变更的初审变更方案论证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查发出变更通知并开始实施变更实施的监控变更效果的评估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引起变更的原因:项目的范围、进度、预算、质量以及团队管理、干系人管理、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和合同管理等控制过程的结果引起变更

变更管理关注:①对造成范围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一致认可;②确定范围变更已发生;③对时间变更情况进行管理

(九)、测试、运行

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系统测试阶段的测试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对应验收测试,说明在进行需求分析和产品功能设计的同时,测试人员就可以阅读、审查需求分析的结果,从而了解产品的设计特性及用户的真正需求,确定测试目标,可以准备用例并策划测试活动

(十)、项目团队管理

项目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提高团队成员的个人技能,改进团队协作、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以提升项目绩效等

项目团队组建的主要目标:通过调配、招聘等方式得到需要的人力资源 项目团队管理的主要目标:跟踪团队成员个人的绩效和团队的绩效

项目团队管理的输入:项目人员分配、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绩效报告、团队绩效评估、组织文化和组织过程资产等

项目管理办公室(PMO)主要功能:日常性智能、战略性智能;日常性智能:建立组织内项目管理的支撑环境、培养项目管理人员、提供项目管理的咨询,组织内的多项目的管理和监控等;战略性智能:项目组合管理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项目经理可利用的资源由没有到全权依次是:职能性组织、弱矩阵型组织、平衡矩阵组织、强矩阵型组织、项目型组织

(十一)、过程、依据

1、项目章程

项目章程:①项目需求,反应客户、项目发起人或其他项目干系人的要求和期望;项目必须实现的商业需求、项目概述或产品需求;②项目的目的或论证结果;③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指定项目经理及制授权级别;④概要的里程碑计划;⑤项目干系人的影响;⑥智能组织;⑦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假设;⑧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约束;⑨论证项目的业务方案,包括投资回报率;⑩概要预算 项目章程的输入;工作说明书、企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和合同

2、组织过程资产

组织过程资产:项目实施组织的企业计划、政策方针、规程、指南和管理系统,实施项目组织的知识和经验教训。

组织过程资产分为:组织中指导工作的过程和程序;组织级数据库 组织中指导工作的过程和程序内容:①组织的标准过程;②标准指导方针、模板、工作指南、建议评估标准、风险模板和性能测量准则;③用于满足项目特定需要的标准过程的修正指南;④裁减指南;⑤沟通要求、汇报制度、项目收尾指南或要求;⑥财务控制程序、问题和缺陷管理程序、识别、解决和跟踪;⑦变更控制程序;⑧批准与发布工作授权的程序

组织数据库内容:项目档案、过程测量数据库、经验学习系统、问题和缺陷管理数据库、配置管理知识库、财务数据库

(十二)项目收尾

项目收尾过程:管理收尾规程和合同收尾规程。

(十三)、模型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6个 基本活动,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的系统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

原型化模型:快速原型,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适用于项目需求不明确

螺旋模型:瀑布和原型结合,强调风险分析 迭代模型:针对实现不能完整定义需求的软件开发项目,迭代过程均由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集成等阶段组成。基于老版本上改进可用迭代模型

(十四)方法论

活动排序工具:前导图法(PDM)、箭线图法(ADM)、条件图法和网络模板 前导图法(PDM)用于关键路径法,是用于编制项目进度网络图的一种方法 确定活动之间先后顺序的依赖关系:①强制性依赖关系(硬逻辑关系,固有的);②可斟酌处理(优先选用逻辑关系,选定计划活动顺序);③外部依赖关系(项目和非项目之间,依赖其他项目历史信息或合同、建议)

统一建模语言UML:状态机图(系统的状态机视图);活动图(系统动态活动视图);顺序图和协作图(系统交互视图)类图(静态设计视图);构件图(静态实现视图);用例图(系统的用例视图);部署图(静态实施视图)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Y理论:员工是积极的,采取民主型和放任自由型领导方式

二、数字安全

数据保密性:确保所传输的数据只被其预定的接收者读取。如安装隔离卡 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在途中被攻击者篡改或破坏 数字签名必须具有的性质:①必须能证实作者签名及签名的日期和时间;②能对内容进行鉴别;③签名必须能被第三方证实以解决争端;④数字签名并不具有证实接收方信息是否真实的功能

数字证书是一条数字签名的消息,它通常用于证明某个实体的公钥的有效性。其主体公钥信息是证书拥有者的公钥 在公钥加密系统中,发送者私钥加密,接收者从安全证书中心获取发送者公钥解密;发送者从安全证书中心获取接收者公钥加密,接收者私钥解密 用户发送口令,由通信对方指定共享密钥的认证方案不安全。密钥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取。

三、数据库

数据仓库:企业仓库(整个企业)、数据集市(特定用户、主题)、虚拟仓库(视图集合)

数据挖掘:智能化和自动化地把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知识 数据挖掘方法:关联分析、序列模式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

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两级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概念模式到内模式),外模式/模式映像(外模式到概念模式)

四、网络、机房

(一)网络

常用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形、环形、树形、分布式结构 在某系统集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内将7台计算机连接成网络,该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为星形。在该拓扑机构中,使用中央交换单元以放射状裂解网中的各个节点,通常用双绞线将各节点与中央单元进行连接

星形结构特点:①维护管理容易,重新配置灵活;②故障检测和隔离容易;③网络延迟短;④各节点与中央交换单元直接连通,各节点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央单元转换;⑤网络共享能力差;⑥线路利用率低,中央单元负荷重

网络设计原则:先进性、开放性、高可用性(很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尽可能低的平均故障率)、可扩展性(规模和性能)、经济性。金融方面系统网络设计重点考虑高可用性 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配置管理(网络的建立、业务开展、配置数据的维护)、性能管理(网络运营效率)、故障管理(检测、隔离、纠正)、安全管理(隐私、认证、完整性保护机制)、记费管理(记录网络资源的使用量) ARP欺骗攻击是利用ARP的协议漏洞,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攻击的行为 ,属于破坏信息安全可用性的攻击方式 防火墙不能阻止内部网络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IDS)只能检测入侵而不能实时地阻止攻击,且IDS具有较高的漏报率和误报率

入侵保护系统(IPS)提供主动、实时的防护,能对网络流量中的恶意数据包进行检测,对攻击性的数据进行自动拦截

(二)机房

ISO/IEC27000系列标准中,物理和环境安全之一是应防止对组织办公场所和信息的非授权物料访问、破坏和干扰。比如机房安装门禁系统

五、资质、监理

(一)、资质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共分4个级别,其中第四级为最低级,第一级为最高级

企业资质认证工作根据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 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为3年

申报二级资质的企业,项目经理不少于15人,高级项目经理不少于3人;申报一级资质的企业,项目经理不少于25人,高级项目经理不少于8人

业绩:企业近3年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额、项目规模、项目的技术含量、项目的软件费用比例、项目实施质量,以及企业所完成项目在主要业务领域的水平

(二)、监理

监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 监理模式分为:咨询式监理、里程碑式监理、全过程监理

监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四控、三管、一协调,四控: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三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一协调:协调单位关系

六、招投标

招标评分标准: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③得分应能明显分出高低(每一个评分因素的评分细则获得不同的分值);④执行国家规定,体现国家政策;⑤评分标准应便于评审;⑥细则横向比较(各因素的单位含金量相当)

要约与投标文件对应,承诺与中标通知书对应

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七、知识产权、合同 著作权即版权

是否违反《著作权法》中的两个关键点:①是否已发表的作品;②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合同的终止、违约管理及合同档案管理等

合同管理过程:合同付款、绩效测量 、产品验证

八、信息化

九、标准

标准辩识:①国际标准ISO;②国家标准GB,③行业标准JEEE、GJB

国家标准制定过程:前期准备、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复审、废止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称为标准的有效期,又称标龄,国家标准有效期为5年

常用的软件构件的标准:OMG组织提出的CPRBA、微软公司推出的COM/DOM/COM+和SUN公司推出的EJB 第二部分 计算公式

投标商综合成绩计算:单项分值×单项权重,总和

关键路径(最费时路径):从开始节点到结束节点中作业总天数最多的路径 活动历时(AD)的均值=(最乐观时间+4×最可能时间+最悲观时间)/6 也叫三点估算

最准确活动历时(AD)=工作量/人力资源数量 方差σ=(最悲观时间-最乐观时间)/6 挣值EV=计划成本PV×已完成工作量百分比

进度偏差SV=挣值EV-计划成本PV 当SV<0表示进度滞后

成本偏差CV=挣值EV-实际成本AC 当CV<0 表示资金投入超前

成本绩效指数CPI=挣值EV/实际成本AC 当CPI>1.0 表示资金利用率高 进度绩效指数SPI=挣值EV/计划成本PV 当SPI>1.0 表示进度效率高 剩余工作估算ETC=总计划成本BAC-总挣值EVC 项目完成时的总成本EAC=实际成本AC+剩余工作估算ETC 第三部分 论述要点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CRM:Critical Path Method 关键路径法 PERT:计划评审技术,即网络计划图 Gantt chart: 甘特图

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 Approximating costs: 估算成本

Variation of the cost estimates: 成本估算偏差

Project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项目沟通管理 EV: Earned value 挣值,是在给定时期内按进度活动或WBS部件所完成工作的预算值

Scope verification:范围验证,验证范围包括评审可交付物和工作成果

Baseline plan:基线计划 ,将可行性评估、进度安排和需求分析等包含在一起向客户展示

Project stakeholders: 项目干系人

WB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工作分解结构,将主要项目可交付物分成更小的、更易管理的单元,直到交付物细分到足以用来支持未来的项目活动中定义的工作包

Performing organization:实施组织 JCA:J2EE连接器架构

JTA:JAVA事务编程借口 JNDI:JAVA命名和目录服务 JMS:JAVA消息服务

RM1-IIOP:提供应用程序的通信接口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 Lifecycle Objective: 软件周期目标

Lifecycle Architecture: 生命周期结构 BI:Business Intelligence 商业智能 OLAP: 联机分析处理

CORBA: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 IDS:入侵检测系统 IPS:入侵防护系统

第二篇:2014河海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在更加紧张的复习中,考生应该更加的注重有效率的复习和合理的利用专业复习资料,在今年报考河海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的考研人还是占了很大一个比例我们建议广大考生最好一边看书,一边自己整理笔记。笔记不需要特别仔细,可以在众多的参考书中选出一本有代表性的教材,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分清"主干"与"枝叶",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进一步完善充实。

1、适用专业:能源与电气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专业学位)、控制工程(专业学位),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联网工程学院: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2、适用科目:822电路

第一本“2014河海大学电路考研复习精编” 复习时要注意尽量先全面扎实地掌握课本知识,不要盲目猜题。在掌握了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再考虑拓展知识面。及时总结、把握书中的重点、难点,多做笔记进行专题整理。根据一些重要的原理性知识,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为自己列举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从教材及专业杂志中整理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融会贯通。分析历届试题,发现其规律,把握出题老师的思路,根据题型,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会为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经常翻阅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杂志、期刊,关注专业动态。还要注意对所报考学校所持学术观点尽可能了解得深一些,多一些,倾向性强一些,否则就有可能在考试批卷中吃亏。因此在考前要多注意搜集一些有关报考学校的教材、著述、文章,这对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十分重要。

第二本“2014河海大学电路考研冲刺宝典”历年真题集中体现了该专业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该专业导师群关注的研究方向。专家建议考生可以通过纵向比较本专业历年的专业课试题,横向比较不同院系相同专业的历年专业课试题,加强对专业课考试的试卷题型、考查范围和重点内容的详细了解。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资料参考:昌明河海大学考研网

昌明河海大学考研网

第三篇:集成电路设计学习总结

一. 课堂学习情况

集成电路教学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在课堂上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各元件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等具体的物理和数学模型,而且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增加了学习的效率。我在课堂上学到了三方面的知识。第一:进一步理解了做人做学问的方法。老师平易近人,在课堂上不仅是想着传授我们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不断的督促,鞭策我们如何去做学问,如何在自身素质上不断的提升自己,在这一点上我获益匪浅。第二:学习了本课程以外的重要知识。我认为老师的做法很对,集成电路设计对于我们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知识层面上应该定义为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在课堂上培养我们一些重要的技能,特别是在论文如何写,WORD如何更好的使用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或者就业是有重要影响的,因此我也非常感兴趣,听得比较认真。第三:对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知识有了大致的理解和理论体系的直观概念。在课堂中,跟着老师的思路看着幻灯片,逐步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我承认有时候有点静不下心了。当自己把书上的相关内容浏览之后,看幻灯片的内容,就觉得自己知道了,没有认真听讲解了,以至于丢失了一些细节的重要信息。这点是一个重大失误。比如,对于方块电阻的粗细,和用法还是朦朦胧胧的。所以,老师说的上课认真听讲,这点是十分正确的。

总之,在本课程中,我学习到的东西是远大于这个课程内容本身的,我感觉收获很大。

二. 论文写作情况

在论文写作方面,我感觉有了很大的提升。第一篇论文是集成电路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我开始认为在各大搜索引擎上搜索一下,应该会有很多相关介绍。不料,关于阈值电压的问题,搜索引擎上的专业介绍极少,而且不全面。我对此很苦恼,突然想到学校图书管能提供各种论文检索网站,而且可以免费下载,于是我迅速的转向了图书馆的搜索库,搜索并下载了大量的相关论文,然后研读每篇论文,进行逐个的筛选。这次论文的写作对我资料的查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对检索论文资料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对专业论文的格式和方法从无到有的经验。

第二篇论文,是对知识的总结。首先,逐步落实了格式上的要求,使自己的论文在格式上基本符合规范。其次,提炼出本书的要点知识,并加以归纳总结,既提升了自己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同时也对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吸收并将其转化问自己的东西,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最后,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克服了对于长篇文章无从下手的困难。为以后的论文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论文的写作过程虽然比较困难,繁杂,但是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从查资料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比较好的专业网站丰富了知识面,是很有益处的。

三. 课堂演讲情况

首先,我认为课堂演讲这种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于我们是一种极大的锻炼。当老师点名叫我第一个演讲的时候,我并没有犹豫,而是欣然接受了。因为这种锻炼的机会并不多,正是锻炼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绝佳机会,而且也免去了我自己挣扎是否该上台演讲的思想

斗争。在这点上,希望老师还是该保持,多点鼓励,即使点名也无所谓。而同学们也太矜持了,能大胆点更好。这次我作为第一个上台演讲的人,反而没什么压力,因为没有前人作为比较。但是我没有放松,因为我认为既然接受了个事情,那么做一件事情就要尽量做到最好。开始确定演讲题目有点上脑筋,因为过于专业上的东西我自己想搞明白都难,更别说讲给别人听了。我上网搜索了大量的有关集成电路方面的知识,花了近两天时间确定了集成电路验证这个主题,作为对我们学习集成电路设计的一种课外知识扩展进行讲解。确定主题之后花了一天时间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然后对所搜集信息的筛选,总结,最后做了一个简单的PPT。虽然很简单,但是做的过程却是很费了一番功夫,对于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专业术语还得分别查找,理解。最后还要看着PPT进行简单的预演一下,理清讲解思路和讲解重点。整个过程花了5天时间。由于准备比较充分,所以上台演讲的时候比较自信,并不紧张,但是因为没讲课经验,还是不能做到游刃有余,我自己都感觉讲解速度过快。不过这并不重要了,关键的是我得到各方面了技能上的提升。

四. 上机实验情况

由于第一次使用UNIX系统,开始有点不熟悉,照着上机实验手册的UNIX命令练习了一会就适应了。操作过程中发现UNIX系统还是比较友好的,鼠标右键功能还比较全面,不用所有操纵都在终端输入命令执行。画版图的过程比较顺利,按照书上的要求画反相器版图后,检测出2个错误,是有源区距离过近,当即修改解决,感觉九天软件的操作性还是比较不错的。电路元件图也很快画好了,比较简单。但是在LVS中修改参数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由于对UNIX的VI编辑器命令和操作方法不熟悉,始终没能修改成功,颇为恼火。由于上机手册对VI命令介绍有限,第一天结束后我就回寝室在电脑上查了下VI命令的详细介绍。第二天,问题轻松解决,并发现上机手册上对于指令模式的介绍,K,J命令描述相反了。第二天的实验很快就完成了。这两天的实验,基本是自己独立完成,寻找错误,不懂的东西自己找资料解决,感觉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对于九天工具掌握了其基本用法。

五. 课程教学建议

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学校依然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在下面听、记笔记,这就是现在教育的现状。这种方式只能教出规规矩矩的人才,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认为可以在一些选修课程中改变这种方式,采取老师布置题目,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自己分析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解答的方式,这一点可以参考国外大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研究的动力,又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和老师直接的交流更多,双方都可以受益。现在国家在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任然沿用中国几千年不变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要改革,但不能盲目。可以设试点科目进行改革,看效果,逐步摸索。老师您应该把您的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课程中去,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通信1班

万凯林 20072376

第四篇:电路课程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具有广阔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直流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互感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动态电路以及电路实验指导。在该课程的讲授中,力求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讲清概念,结合实际举例、课后习题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在例题和习题的选择方面,适当淡化手工计算的技巧,并根据该课程内容选择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的习题,在计算量较大章节,引导学生引入了计算机辅助分析,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讲、学、做”的统一。

作为一名教龄不长的老师,我在全书在内容叙述上,力争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此外,结合教学环境与课堂气氛,引入相关比喻、联想,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加深,对个别章节,合理调节教学计划,促进学习效果。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电路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我建设与自我培养的主动性,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以使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五篇:电路调试技术总结

实践表明,一个电子装置,即使按照设计的电路参数进行安装,往往也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人们在设计时,不可能周全地考虑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如元件值的误差,器件参数的分散性,分布参数的影响等),必须通过安装后的测试和调整,来发现和纠正设计方案的不足,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使装置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因此,调试电子电路的技能对从事电子技术及其有关领域工作的人员来说,是不应缺少的。 调试的常用仪器有:万用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 电子电路调试包括测试和调整两个方面。调试的意义是:

1、通调试使电子电路达到规定的指标;

2、调试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予以纠正。

在大学生电子竞赛中,竞赛的选题往往有发挥部分,占50分,通过调试和修改设计电路,使电子电路满足发挥部分的要求,可争取更多的得分。从这个角度看,调试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电子电路水平的过程。

一、电子电路调试的一般步骤

传统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其实调试电路也是如此。首先“望”,要观察电路板的焊接如何,成熟的电子产品一般都是焊接出的问题;第二“闻”,呵呵,这个不是说先把电路板闻下,是说通电后听电路板是否有异常响动,不该叫的叫了,该叫的不叫;第三“问”,如果是自己第一次调,不是自己设计的要问电源是多少?别人是否调过?有什么问题?第四“切”,检查芯片是否插牢,有先不易观察的焊点是否焊好?一般调试前做好这几步就可发现不少问题。

根据电子电路的复杂程度,调试可分步进行:

对于较简单系统,调试步骤是:电源调试~单板调试~联调。

对于复杂的系统,调试步骤是:电源调试~单板调试~分机调试~主机调试~联调。 由此可明确三点:

1、不论简单系统还是复杂系统,调试都是从电源开始入手的;

2、调试方法一般是先局部(单元电路)后整体,先静态后动态;

3、一般要经过测量——调整—一再测量——再调整的反复过程; 对于复杂的电子系统,调试也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

在单元电路调试完成的基础上,可进行系统联调。例如数据采集系统和控制系统,一般由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微处理器电路构成,调试时常把这3部分电路分开调试,分别达到设计指标后,再加进接口电路进行总调。联调是对总电路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调整,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仔细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单元进行调整。不排除要调整多个单元的参数或调整多次,甚至要修正方案的可能。

二、电子电路的调试具体步骤:

1、通电观察:通电后不要急于测量电气指标,而要观察电路有无异常现象,例如有无冒烟现象,有无异常气味,手摸集成电路外封装,是否发烫等。如果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关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再通电。

2、静态调试:静态调试一般是指在不加输入信号,或只加固定的电平信号的条件下所进行的直流测试,可用万用表测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通过和理论估算值比较,结合电路原理的分析,判断电路直流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电路中已损坏或处于临界工作状态的元器件。通过更换器件或调整电路参数,使电路直流工作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3、动态调试:动态调试是在静态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合适的信号,按信号的流向,顺序检测各测试点的输出信号,若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其原因,并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直到满足要求。

测试过程中不能凭感觉和印象,要始终借助仪器观察。使用示波器时,最好把示波器的信号输入方式置于“DC”挡,通过直流耦合方式,可同时观察被测信号的交、直流成分。 通过调试,最后检查功能块和整机的各种指标(如信号的幅值、波形形状、相位关系、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必要,再进一步对电路参数提出合理的修正。

三、 电子电路调试的若干问题

1、根据待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拟定调试步骤和测量方法,确定测试点,并在图纸上和板子上标出位置,画出调试数据记录表格等。

2、搭设调试工作台,工作台配备所需的调试仪器,仪器的摆设应操作方便,便于观察。学生往往不注意这个问题,在制作或调机时工作台很乱,工具、书本、衣物等与仪器混放在一起,这样会影响调试。特别提示:在制作和调试时,一定要把工作台布置的干净、整洁。这便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3、对于硬件电路,应视被调系统选择测量仪表,测量仪表的精度应优于被测系统;对于软件调试,则应配备微机和开发装置。

4、电子电路的调试顺序一般按信号流向进行,将前面调试过的电路输出信号作为后一级的输入信号,为最后统调创造条件。

5、选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的数字电路,应完成可编程逻辑器件源文件的输入、调试与下载,并将可编程逻辑器件和模拟电路连接成系统,进行总体调试和结果测试。

6、在调试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做好记录,保证实验数据的完整可靠 下面介绍一般的调试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调试前的工作

电路安装完毕,通常不宜急于通电,先要认真检查一下。检查内容包括:

1、连线是否正确

检查电路连线是否正确,包括错线(连线一端正确,另一端错误)、少线(安装时完全漏掉的线)和多线(连线的两端在电路图上都是不存在的)。查线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⑴按照电路图检查安装的线路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根据电路图连线,按一定顺序逐一检查安装好的线路,由此可比较容易地查出错线和少线。

⑵按照实际线路来对照原理电路进行查线

这是一种以元件为中心进行查线的方法。把每个元件(包括器件)引脚的连线一次查清,检查每个去处在电路图上是否存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查出错线和少线,还容易查出多线。 为了防止出错,对于已查过的线通常应在电路图上做出标记,最好用指针式万用表“Ω×1”挡,或数字式万用表“Ω挡”的蜂鸣器来测量,而且直接测量元、器件引脚,这样可以同时发现接触不良的地方。

2、元、器件安装情况

检查元、器件引脚之间有无短路;连接处有无接触不良;二极管、三极管、集成器件和电解电容极性等是否连接有误。

3、电源供电(包括极性)、信号源连线是否正确。

4、电源端对地(┸)是否存在短路

在通电前,断开一根电源线,用万用表检查电源端对地(┸)是否存在短路。 若电路经过上述检查,并确认无误后,就可转入调试。

五、调试方法 调试包括测试和调整两个方面。所谓电子电路的调试,是以达到电路设计指标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测量——判断——调整——再测量的反复进行过程。 为了使调试顺利进行,设计的电路图上应当标明各点的电位值,相应的波形图以及其它主要数据。

调试方法通常采用先分调后联调(总调)。

我们知道,任何复杂电路都是由一些基本单元电路组成的,因此,调试时可以循着信号的流程,逐级调整各单元电路,使其参数基本符合设计指标。

这种调试方法的核心是,把组成电路的各功能块(或基本单元电路)先调试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调试范围,最后完成整机调试。采用先分调,后联调的优点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设计的电路一般采用此方法。对于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微机系统的电子装置更应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试。因为只有把三部分分开调试后,分别达到设计指标,并经过信号及电平转换电路后才能实现整机联调。否则,由于各电路要求的输入、输出电压和波形不匹配,盲目进行联调,就可能造成大量的器件损坏。

除了上述方法外,对于已定型的产品和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运行的产品也可采用一次性调试。

六、调试中注意事项

调试结果是否正确,很大程度受测量正确与否和测量精度的影响。为了保证调试的效果,必须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的接地端

凡是使用地端接机壳的电子仪器进行测量,仪器的接地端应和放大器的接地端连接在一起,否则仪器机壳引入的干扰不仅会使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而且将使测量结果出现误差。根据这一原则,调试发射极偏置电路时,若需测量VCE。不应把仪器的两端直接接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上,而应分别对地测出VC、VE,然后将二者相减得VCE。若使用干电池供电的万用表进行测量,由于电表的两个输入端是浮动的,所以允许直接跨接到测量点之间。

2、测量电压所用仪器的输入阻抗必须远大于被测处的等效阻抗

若测量仪器输入阻抗小,则在测量时会引起分流,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误差。

3、测量仪器的带宽必须大于被测电路的带宽

例如:MF-20型万用表的工作频率为20~20000 HZ。如果放大器的fH =100 kHZ,我们就不能用 MF-20来测试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否则,测试结果就不能反映放大器的真实情况。

4、要正确选择测量点

用同一台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时,测量点不同,仪器内阻引进的误差大小将不同。例如,对于图1所示电路,测C1点电压VCl时,若选择e2为测量点,测得VE2,根据VCl=VE2+VBE2求得的结果,可能比直接测Cl点得到的VCl的误差要小得多。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Re2较小,仪器内阻引进的测量误差小。

5、测量方法要方便可行

需要测量某电路的电流时,一般尽可能测电压而不测电流,因为测电压不必改动被测电路,测量方便。

若需知道某一支路的电流值,可以通过测取该支路上电阻 两端的电压,经过换算而得到。

6、调试过程中,不但要认真观察和测量,还要善于记录

记录的内容包括实验条件,观察的现象,测量的数据、波形和相位关系等。只有有了大量的可靠的实验记录并与理论结果加以比较,才能发现电路设计上的问题,完善设计方案。

七、调试时出现故障, 要认真查找故障原因,切不可一遇故障解决不了就拆掉线路重新安装。因为重新安装的线路仍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如果是原理上的问题,即使重新安装也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应当把查找故障,分析故障原因,看成一次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它来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检查故障的一般方法

故障是不期望但又是不可避免的电路异常工作状况。分析、寻找和排除故障是电气工程人员必备的实际技能。

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说,要在大量的元器件和线路中迅速、准确地找出故障是不容易的。一般故障诊断过程,就是从故障现象出发,通过反复测试,做出分析判断,逐步找出故障的过程。

2、故障现象和产生故障的原因 ⑴常见的故障现象

放大电路没有输入信号,而有输出波形。

放大电路有输入信号,但没有输出波形,或者波形异常。

串联稳压电源无电压输出,或输出电压过高且不能调整,或输出稳压性能变坏、输出电压不稳定等。

振荡电路不产生振荡。

计数器输出波形不稳,或不能正确计数。

收音机中出现“嗡嗡”交流声和“啪啪”的汽船声等。

以上是最常见的一些故障现象,还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⑵产生故障的原因 故障产生的原因很多,情况也很复杂,有的是一种原因引起的简单故障,有的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故障。因此,引起故障的原因很难简单分类。这里只能进行一些粗略的分析。

A 对于定型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故障原因可能是元器件损坏,连线发生短路或断路(如焊点虚焊,接插件接触不良,可变电阻器、电位器、半可变电阻等接触不良,接触面表面镀层氧化等),或使用条件发生变化(如电网电压波动,过冷或过热的工作环境等)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B 对于新设计安装的电路来说,故障原因可能是:实际电路与设计的原理图不符;元器件使用不当成损坏;设计的电路本身就存在某些严重缺点,不满足技术要求;连线发生短路或断路等。

C 仪器使用不正确引起的故障,如示波器使用不正确而造成的波形异常或无波形,接地问题处理不当而引入干扰等。 D 各种干扰引起的故障。

3、 检查故障的一般方法

波器使用不正确而造成的波形异常或无波形,共地问题处理不当而引入查找故障的顺序可以从输入到输出,也可以从输出到输入。查找故障的一般方法有: ⑴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指不用任何仪器,利用人的视、听、嗅、触等作为手段来发现问题,寻找和分析故障。

直接观察包括不通电检查和通电观察。

检查仪器的选用和使用是否正确;电源电压的等级和极性是否符合要求;电解电容的极性、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管脚、集成电路的引脚有无错接、漏接、互碰等情况;布线是否合理;印刷板有无断线;电阻电容有无烧焦和炸裂等。

通电观察元器件有无发烫、冒烟,变压器有无焦味,电子管、示波管灯丝是否亮,有无高压打火等。

此法简单,也很有效,可作初步检查时用,但对比较隐蔽的故障无能为力。 ⑵用万用表检查静态工作点

电子电路的供电系统,半导体三极管、集成块的直流工作状态(包括元、器件引脚、电源电压)、线路中的电阻值等都可用万用表测定。当测得值与正常值相差较大时,经过分析可找到故障。

现以图2两级放大器为例,正常工作时如图所示。

静态时:(υI=0),VB1=1.3V,Ic1= lmA,VC1= 6.9V, Ic2= 1.6mA,VE2 =5.3V。但实测结果VB1=0.01V,VC1≈VCE1≈VCC=12V。考虑到正常放大工作时,硅管的V BE约为0.6~0.8V,现在T1显然处于截止状态。实测的Vc1≈VCC也证明T1是截止(或损坏)。T1为什么截止呢?这要从影响VBl的Bb11和Rb12中去寻找。进一步检查发现,Rb12本应为11kΩ,但安装时却用的是1.1kΩ的电阻,将Rb12换上正确阻值的电阻,故障即消失。

顺便指出,静态工作点也可以用示波器“DC”输入方式测定。用示波器的优点是,内阻高,能同时看到直流工作状态和被测点上的信号波形以及可能存在的干扰信号及噪声电压等,更有利于分析故障。 ⑶信号寻迹法

对于各种较复杂的电路,可在输入端接入一个一定幅值、适当频率的信号(例如,对于多级放大器,可在其输入端接入 f=1000 HZ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由前级到后级(或者相反),逐级观察波形及幅值的变化情况,如哪一级异常,则故障就在该级。这是深入检查电路的方法。 ⑷对比法

怀疑某一电路存在问题时,可将此电路的参数与工作状态和相同的正常电路的参数(或理论分析的电流、电压、波形等)进行一一对比,从中找出电路中的不正常情况,进而分析故障原因,判断故障点。 ⑸部件替换法

有时故障比较隐蔽,不能一眼看出,如这时你手头有与故障仪器同型号的仪器时,可以将仪器中的部件、元器件、插件板等替换有故障仪器中的相应部件,以便于缩小故障范围,进一步查找故障。 ⑹旁路法

当有寄生振荡现象,可以利用适当客量的电容器,选择适当的检查点,将电容临时跨接在检查点与参考接地点之间,如果振荡消失,就表明振荡是产生在此附近或前级电路中。否则就在后面,再移动检查点寻找之。

应该指出的是,旁路电容要适当,不宜过大,只要能较好地消除有害信号即可。 ⑺短路法

就是采取临时性短接一部分电路来寻找故障的方法。例如图3所示放大电路,用万用表测量T2的集电极对地无电压。我们怀疑L1断路,则可以将L1两端短路,如果此时有正常的VC2值,则说明故障发生在L1上。

短路法对检查断路性故障最有效。但要注意对电源(电路)是不能采用短路法的。

8、断路法

断路法用于检查短路故障最有效。断路法也是一种使故障怀疑点逐步缩小范围的方法。例如,某稳压电源因接入一带有故障的电路,使输出电流过大,我们采取依次断开电路的某一支路的办法来检查故障。如果断开该支路后,电流恢复正常,则故障就发生在此支路。

实际调试时,寻找故障原因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仅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可根据设备条件,故障情况灵活掌握,对于简单的故障用一种方法即可查找出故障点,但对于较复杂的故障则需采取多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才能找出故障点。在一般情况下,寻找故障的常规做法是:

⑴先用直接观察法,排除明显的故障。

⑵再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检查静态工作点。

⑶信号寻迹法是对各种电路普遍适用而且简单直观的方法,在动态调试中广为应用。

应当指出,对于反馈环内的故障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在这个闭环回路中,只要有一个元器件(或功能块)出故障,则往往整个回路中处处都存在故障现象。寻找故障的方法是先把反馈回路断开,使系统成为一个开环系统,然后再接入一适当的输入信号,利用信号寻迹法逐一寻找发生故障的元、器件(或功能块)。例如,图4是一个带有反馈的方波和锯齿波电压产生器电路,A1的输出信号υO1作为A2的输入信号,A2的输出信号υO2作为A1的输入信号,也就是说,不论A1组成的过零比较器或A2组成的积分器发生故障,都将导致υO

1、υO2无输出波形。寻找故障的方法是,断开反馈回路中的一点(例如B1点或B2点),假设断开B2点,并从B2与R7连线端输入一适当幅值的锯齿波,用示波器观测υO1输出波形应为方波,υO2输出波形应为锯齿波,如果υO1(或υO2)没有波形或波形出现异常,则故障就发生在A1组成的过零比较器(或A2组成的积分器)电路上。

上一篇:基础党建典型经验下一篇:基层干部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