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2023-02-03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有了爱, 便有了一切, 有了爱, 才有教育的先机”。作为一名从事政治教育二十年的教师, 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情感,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情感有健康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 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 使学生精力充沛, 意志旺盛, 思维敏捷, 想象丰富活跃, 记忆力增强, 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有效发挥,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反之, 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 降低学习效果。因此, 健康情感在学生学习和思想品德形成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把认知转化为信念和意志的中间环节。初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任务,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 遵循并自觉运用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 认真研究和加强情感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注重情感投入, 用“心”施教

现代学生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大多比较好, 家长受教育程度也较高, 比较重视家庭教育和对孩子的情感投入。但因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原因, 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 情感的依赖比较强。因此, 他们渴望着自己的老师既是师长, 更是朋友, 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形成, 既是教育的目的, 也是教育的条件。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 单凭教师的说教是无效的, 需要教师自身人格的影响, 需要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

如何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做到与学生心与心地交流?我认为应从转变我们教师的观念开始, 一要做到“心中有爱”, 二要做到“目中有人”。诗言之: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在我们学生的心田中, 需要的正是这种春雨式的滋润和慈母般的情感交流。

记得有一位优秀教师曾收到过学生这样的信:“老师, 当我看到你找尖子生谈话时, 我很羡慕;当我看到你找犯错误的同学谈话时, 我很羡慕”。这就说明, 我们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尽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教育环境, 使全体学生在我们教师的努力下塑造健全的人格。情感是教学的基础, 师爱是师德之魂。它产生于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 是崇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反映, 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 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但热爱学生并不容易,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不容易。

因此,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情感教育思想, 用“心”施教,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生活, 才能更好地贴近学生, 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中去。

二、“师爱”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前提条件

师爱, 是指建立在正确的角色意识和教育观念基础上的一种职业情感, 是一种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的, 这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又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也正是这种爱, 促进了学生的成人和成才, 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 甚至受益终生。师爱是课堂教学的奠基石,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素质教育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喜悦宽松的环境, 民主和谐的氛围,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感到学校教育的快乐。而学生的快乐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和尊重, 来自于教师精深的教学业务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得体的手势, 都是课堂教学的“快乐之道”, 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论心情如何, 都应在上课前作好准备, 课堂上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向学生表达健康情感, 面带微笑给学生上课, 以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听课。如果教师总是板紧面孔, 学生心理就会被压抑, 从而增加精神上的疲劳, 对一堂课内要学的内容失去兴趣。

师爱是教师积极情感的核心部分。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将心比心, 以心换心。教师要把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与学生相处、相交、相知, 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 了解和化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敢于在交往中暴露自己的不足, 不耻下问, 放下师长的架子。随着与学生接触了解的增加, 学生的错误、问题也就会自然地暴露出来。这时, 教师应有一颗宽容之心, 善待学生, 尽量要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 更多地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同时, 不能亲一批, 疏一批, 更不能把学习成绩好的视为上宾, 而把成绩或者品行较差的学生视为眼中钉, 因为越是后进的学生, 越是需要师长的关爱。我们要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不但都是合格的, 而且都是学有所长, 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人才, 使我们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 都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时时、事事都能处于不败之地。

三、以情激趣, 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和谐融洽的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 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指出:“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 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 更加迅速。”因此, 运用情感教学将会对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较好的效果。心灵之门只能用心灵的钥匙来开启, 情感之火只能用情感的火种来点燃。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自己的学生, 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报。当师生心心相应、感情融洽时, 教育事业就能闪烁出动人的生命光彩, 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政治课情感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 以师生的友情为基础, 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真诚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师生心理相容, 让学生认识到本学科的学习价值,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拔动学生的心弦, 转变他们的思想, 培养学生好学上进的品德。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深, 就越听他的课;反之, 受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会不理睬或抗拒老师的要求, 在学习上表现为不求上进。我们在课堂上应注重渗透情感教学, 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使学生感到真诚的关怀, 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爱好和兴趣, 由“亲其师”上升到“信其道”, 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实施情感教学需要改革和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四、以情施教,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以情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富有情感的传授知识、技能和传播思想、观点。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 有的蕴涵着显性情感因素, 有的蕴涵隐性情感因素。因此, 在情感教学中, 要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因素, 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 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 接受相应的情感教学, 达到认知、能力和觉悟共同提升;发掘隐性情感因素, 在传授知识、技能和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情感, 进一步陶冶学生的理智感, 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总之, 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情感是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 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教学中应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以情激趣, 以情施教, 积极探索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摘要:政治教师的情感是建立在正确的角色意识和教育观念基础上的一种职业情感, 体现的是一种无私的、伟大的爱, 是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 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 应随时以积极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和影响每一位学生, 以情激趣, 以情施教,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情感,师爱,情感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上一篇:循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下一篇:浅析维吾尔族民间乐器——艾捷克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