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经验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彭阳县“互联网+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经验已经走出宁夏、推向全国。然而,最基本、最核心的“基层水利工作站+灌区管理所+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四位一体的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依然值得研究。基于此,从现状、问题、经验、对策4个大方面对彭阳县水利建设与管理进行探究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灌溉经验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灌溉经验管理论文 篇1: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对策

摘 要:对于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应重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改造,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推动灌溉技术进步,借助有效节水措施,配套相关节水设施,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得以优化,实现以较少的水量能够灌溉大面积农田。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改造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解决了特殊地区农业生产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改造对策。

一、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现状

节水灌溉,是指用最低限度的用水量,灌溉最大面积的农作物,从而实现增加农业产量和农业种植收益的目的。目前,可采用的农田节水灌溉方法有很多,如大田沟畦灌、喷灌、滴灌等,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节约农业种植时间和成本。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如绞盘式喷灌机及管道移动喷管、滴管在我国农田灌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不够合理,如违背了渠道规划顺序,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跌水设计,不仅导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使用寿命大大缩减,还增加了施工建设成本。其次,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时没有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造成水资源配置不合理,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最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相对落后,同时农民不会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严重影响了灌溉效率和灌溉效益[1]。

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对策

(一)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系统复杂,为了能够保障节水灌溉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以灌溉标准为依据,合理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改造策略。第一,在灌区设置固定渠道时,要依照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的顺序进行规划设计,切记不可越级设置渠道。同时,若是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灌区面积超过2万hm2,那么可以适当减少渠道级数;若是灌区面积不足2万hm2,那么要依照上述顺序进行规划设计[2]。第二,充分重视跌水规划设计,如续灌渠道设计流量可以采用Qs=Q(1+θL)的计算方法,具体加大流量的加大百分数见表1。同时,确保续灌渠道最小流量≥设计流量的40%,而最小水深≥设计水深的70%,这样的规划设计方法可以保障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保障灌溉效率和灌溉效益。

(二)因地制宜,科学配合理置水资源

在进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时,必须考虑当地的水资源配置问题,采用更为合理的供水方案进行农田灌溉。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水资源的配置应因地制宜,要对当地水质、土壤、植被进行综合分析,还应根据农田、农作物的不同区别对待,做到因田而异、因植而异,这样才能保障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例如,在一些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可以考虑把雨水储存起来,采用补充灌溉的方式改造水利工程;而在一些水资源稍加富裕的地区,可以选择自压喷灌或者微灌方式,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时,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深入基层,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确定当地农田灌溉用水量的具体指标,以此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不浪费每一滴水。此外,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过程中,还应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保障。

(三)使用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在进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时,应使用更多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从而提高我国的农田灌溉率。针对此,笔者认为以3S为基础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软件及遥控定位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农作物生产数据,同时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分析,可大大提高农作物灌溉的准确性,因此值得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农业管理部门投入研发[4]。此外,相关部门应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提升他们对先进灌溉技术的使用操作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改造实效,从而稳固我国农业生产,确保农民的种植收入不断提升。

三、结语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越发重视增强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解决了特殊地区农业生产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为农作物增产提供了保障。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改造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谢博.关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节水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設计,2016(26):90-92.

[2]赵丽萍.浅析藁城市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J].统计与管理,2016(3):10-12.

作者:马兴斌

灌溉经验管理论文 篇2:

彭阳县水利建设与管理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摘 要 彭阳县“互联网+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经验已经走出宁夏、推向全国。然而,最基本、最核心的“基层水利工作站+灌区管理所+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四位一体的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依然值得研究。基于此,从现状、问题、经验、对策4个大方面对彭阳县水利建设与管理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 水利建设;管理;彭阳县

1 現状

1.1 工程长效机制建立情况

彭阳县始终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积极争取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和受益农户群众自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全部推行“基层水利工作站+灌区管理所+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四位一体的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即水库、输水干渠由灌溉管理所统一管理,支、斗、农渠及所属道路防护林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用水协会根据受益范围与受益户签订管护合同,实行有偿承包管理;毛渠、田间进水口田间灌水设施、田间道路、防风林带等由受益农户自行管理,增强农民管理工程的自觉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坚持“精简、效能、统一”相结合,规模较大、跨乡镇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水源泵站(机井)、供水干管由基层水利工作站统一管理,委派懂技术、会操作机电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供水支管、分水阀井由用水协会管理,毛管、滴管带等节水设施由受益农户自行管理。水利工作站定期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巡查和技术指导,培训用水户进行节水灌溉等,确保工程永续利用,长期发挥效益。农村土地流转建设的高效节水示范区,推行工程承包管理模式,工程建成后,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水务局委托基层水利工作站与土地流转经营者签订工程运行管理协议,具体由土地流转经营者自行管理,水利工作站定期进行管理技术培训,确保工程效益正常发挥。农村供水工程供水总站负责对全县各区域供水站进行督查考核及主管(或75 mm以上)维修,区域供水站负责工程一线巡查管理及分水干管(或63 mm)维修,农民用水协会具体负责工程巡线养护、管理收费及支管(50 mm以下)维修,用水户负责联户井以下管线的维护和管理。水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由水务局统一管理,合理分摊给区域供水站和农民用水协会,专项用于管水人员工资和维修养护工作。具体工作中,区域供水管理站和农民用水协会对各个工程按照“管养结合、独立核算、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各提其酬”的原则,通过公平协商合理确定各自的水费收入提成标准,一般区域供水站为5%~40%,农民用水协会为60%~95%。通过推行这种利益导向和单位管理目标完全一致的管理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供水服务水平。

1.2 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情况

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小型水库38座,中小河流及堤防2条,独立小型扬水工程3处,自流灌区渠道工程9处,规模以下小型灌区工程6处,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5处,骨干坝及淤地坝(或小塘坝)143座,灌排机井172眼。

2 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搞好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后管护,是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永续发挥效益的根本所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4个方面。

2.1 产权难以界定,管理权限不明

农田水利工程受建设、使用、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工程产权界定困难,再加上项目区群众没有直接参与到具体工程的投资和建设中,普遍认为是政府投资的工程,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对一些公益性较强的工程,日常管护工作落实到具体管护责任人有一定困难,也存在管理权限不清的问题。

2.2 缺乏管护资金,管理责任缺位

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需要资金投入,尤其是水源工程、输水干支渠道(管道)需要落实日常维修养护经费,但鉴于彭阳县地方财政困难,无法落实维修养护经费,而村集体更无财力。导致工程的管护存在“群众不愿管”“村里无钱管”“乡里无权管”的现象,管理责任无法落实,设施有人用无人管,久而久之造成国有资产毁坏和流失。

2.3 群众认识差异,影响效益发挥

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群众认为灌溉就是大水漫灌,高效节水灌溉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水要求。加之,群众一家一户耕作,种植作物各自为政,导致个别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不能正常运行,影响工程效益发挥。

2.4 监测手段落后,管理难度较大

缺乏科学的监测手段,使得个别农民用水协会管理不透明,用水户意见大,水费征收困难,偷水漏水现象普遍存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缺失,对于打击偷水及破坏供水设施的违法行为的力度有限,群众意见大。

3 经验和做法

3.1 改进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对工程的管理责任和维修任务明确分工、划清责任,使报酬利益和工作任务相互捆绑。激励管理人员通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维修费用,提高水费收入来提高自己的劳动报酬,调动了农民用水协会、区域供水站的积极性。修订完善了《彭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彭阳县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对工程运行、水质检测、水费收缴、维修养护和供水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供用水各方的权责利。

3.2 合理确定水价,依法依规收费

实行分类定价,价格标准执行县发改局《关于彭阳县农业灌溉及人畜饮水水价调整批复》(彭发改发

〔2017〕31号),供水工程水价2.0~5.5元/m3。收费严格执行县发改局核定的标准,一律实行按方收费。

3.3 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水安全达标

出台《彭阳县水资源管理办法》(彭政发〔2020〕

36号),制订了全县农村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同时加强与卫生、建环、农牧等部门的密切协作,通过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群众饮用水水质安全达标。

3.4 引进自动化控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从2012年开始,彭阳县多方筹措资金300万元,建设了农村供水工程自动化控制监测中心,并对中部等25处农村供水工程安装配套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供水保证率提高了30%~40%,供水管网漏失率减少80%,供水损失率控制在20%以内,全县12.1万农村群众用水保障率进一步提高。

4 对策建议

按照“优化布局、突出重点、一县一业”的总体思路和“规范标准扩规模,资源利用挖潜力,提升装备强科技”的总体要求,抢抓全区“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机遇,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设施生产性能,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4.1 增强节水意识

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节水灌溉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节约用水,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4.2 健全节水机制

合理开采地下水,充分利用地表水。争取立项建设石家峡、李渠等骨干水源工程,有效拦蓄地表水,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供水源保障。

4.3 强化投入措施

“国家投资、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的节水灌溉工程,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4.4 推動结构调整

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流转,促进土地利用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创造有利条件。

4.5 加强管护监督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所有权永远属于国家,具体行使管理的部门是县水务局所属的基层水利工作站,可以通过拍卖或租赁的方式将使用权转移至受益群众,管理责任随之落实,逐步使工程的建后管护由行政管理型向社会服务管理型、市场带动管理型、经济自立管理型转化,达到以工程养工程、以水养水的目的。

4.6 明确管护责任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水源兼有防洪任务的管理主体应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泵站、干支管道、蓄水池应由受益村民委员会和农民用水协会承担管理,田间灌水设施应由受益农户、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承担。田间道路、林网等公益性工程项目应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受益村队和群众每年维护1次。将管护责任直接落实到受益者身上,真正体现“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

4.7 落实管护经费

对公益性较强的灌溉渠系、农田林网等,管护经费按工程投资的2.0%~2.5%落实,建议自治区财政承担60%,县财政承担40%。

4.8 加强考核监督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规范、有序开展。

4.9 准确评价绩效

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质量等级评价,以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重点,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利用、产出效益进行跟踪分析,全面评价高效节水灌溉效益。

(责任编辑:刘 昀)

作者:丰国民

灌溉经验管理论文 篇3:

农田灌溉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9-5042-7728

摘  要:农田灌溉对于农业生产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农田灌溉模式,比较粗旷,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灌溉效果也不是很好。虽然节水灌溉理念和技术已经在部分农村实现,但是节水灌溉技术的成本较高,而且农业生产都是小规模经营,没有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导致节水灌溉普及情况不佳。该文主要研究农田灌溉,首先分析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其次分析农田灌溉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应对策略,实现科学灌溉、节水灌溉。

关键词:农田灌溉   问题    对策   节水灌溉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Farmland Irrigation

LI Juan

(Beijing Branch of Hubei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Survey and Design, Beijing, 100054 China)

農业生产活动离不开水利灌溉工作,做到节水灌溉,提升农田灌溉的科学性,才能保证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现阶段,农村灌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人员忽视节水灌溉管理,还有一些地区灌溉技术没有普及,例如:滴灌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们缺少节水意识,传统灌溉模式,讲究浇透,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农业灌溉概述

1.1 传统灌溉

传统灌溉主要通过灌水的方式,将水引到田地,利用水的重力以及田地的毛细管,水分下渗,从而起到浸润土壤的目的,其又可以分为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

(1)畦灌是指将灌溉土地通过田埂的方式,进行分割,分割成多个长方形的小畦。引入灌溉水之后,畦田表面会生产水层,沿着畦田移动,借助水流的重力,水分下渗,滋润土壤。

(2)沟灌是指将农作物的行间挖沟,灌溉水从水沟进入田地。借助农作物的毛细管吸收水分,从而起到湿润土壤的目的。相较于畦灌比较,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不会引发田面板结,不会影响农作物根部的土壤结构,减少蒸发带来的水分损失。常用于那种间距比较宽的田地。

(3)淹灌与畦灌类似,田埂划分灌溉土地为一个个的格田,借助水的重力,下渗湿润土壤。如水稻灌溉就是用淹灌的方式。

(4)漫灌是指不对灌溉田地做任何的沟埂,灌溉时,灌溉水在田地表面自由流动,利用重力渗透土壤。相对粗放,对于水资源的浪费比较大,而且灌溉不均匀。

1.2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的方式,将精准灌溉和精准施肥结合,用于改善农作物的生产条件,不仅起到节水的目的,也很好地提升了灌溉效果,实现了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双重增长。常见的节水灌溉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喷灌溉,借助微型喷头的旋转、折射,将灌溉水喷洒到特定的灌溉区域。由于微喷灌溉的流量小、压力低,一方面可以达到湿润土壤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局部的空气湿度,改良局部小气候。微喷灌溉有着十分广泛应用,通过喷头雾化的方式,可以用于饲养场降温、扦插育苗。

(2)滴灌则是在灌溉管子上,安装小孔,通过小孔将水分一滴一滴地滴入到农田,属于一种均匀且缓慢的灌水模式。该灌溉模式有着流量小以及渗透缓慢的特点,有着不错的节水效果。

(3)局部精确灌对于局部区域实施的精准灌溉,目的在于大幅度提升对于灌溉水的利用率,改善农田的土壤结构,避免由于漫灌出现的水浪费以及杂草滋生的情况。通过安装施肥装置,也可以实现精准施肥。

2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

现阶段,国内农村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依旧未能改善。比如:很多农田灌溉依旧是采用了直接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农民的节水意识不强、节水灌溉技术实施成本高等,都成为了影响节水灌溉的因素。因此,加强对于农村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积极探索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一方面可以实现节约用水,提升用水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可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节约成本,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1-2]。

3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节水灌溉有着不错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首先,农民节约意识不足。农民作为灌溉活动的实施者,自身没有节水灌溉的意识。受到传统灌溉模式的影响,加上农民自身的认知水平不高,对于节水灌溉了解并不充分;灌溉活动更多的是粗放式灌溉,依据个人的生产经验,节水灌溉的观念和意识薄弱。其次,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有待提升。很多农村区域,受到经济限制、生产限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情况并不好,即便是部分地区建设了节水灌溉工程,但是由于缺乏管理,也没有取得既定的效果。各地区都有探索和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但是并没有取得突出的效果。最后,缺乏管理和监督。对于节水灌溉工程,存在重视建设忽视管理和监督的情况,一方面,没有对农村区域节水灌溉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规划,管理机制缺失;另一方面,没有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缺少维护,一旦出现设备故障,維修不及时,容易耽误农业生产[3-4]。

4  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建议

4.1 提升农民的节水灌溉意识

农村地区实现节水灌溉的推广普及,首要工作在于扭转农民的理念,培养节水灌溉的意识。农民是节水灌溉的直接受益者,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一方面达到节水、减少浪费、缩减生产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精准灌溉、精准施肥还可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可以说,节水灌溉有着不错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认识到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农民思想上重视,提升节约意识,才能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开展。

4.2 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积极推广和普及节水灌溉工程,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才能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意义。我们在加大农村地区节水灌溉工程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比如:安排专职的节水灌溉技术人员,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种植知识,以便其结合区域实际,开展节水灌溉活动。地方政府应该重视节水灌溉工程,推出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比如:对于安装节水灌溉设备的农户,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大节水灌溉的宣传教育,推广现代科技种植,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我们在建设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于工程的管理,一方面,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的种植实际,不断改良和优化节水灌溉技术,保证节水灌溉的效果。此外,技术人员应该具备节水灌溉的专业知识以及农业种植的专业知识,这样便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地指导和建议,结合农民的种植实际、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做到因地制宜,提升节水灌溉的效果[5-6]。

4.3 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监管

有条不紊地推进农村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势必要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一方面保证工程的推广落实,另一方面结合实际,进行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为了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需要联合起来,采取集体管理的方式,参与到施工规划和建设,保证建设效果。首先,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责任落实到人,有专职人员负责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避免出现无人管理或者是出现故障之后,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情况。其次,做好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重视建设的同时,重视管理,定期排查设备,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维修和调整,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农业灌溉方面,一直以来采用的是传统的漫灌形式,这种灌溉模式操作简单,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随着用水需求量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节水灌溉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的关键。现阶段,农村地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首先,农民的观念和意识没有扭转过程,更多地采取传统灌溉模式,节水灌溉的意识不足。其次,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有待提升。最后,重建设忽视管理。针对农村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很有必要,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让农民认识到节水灌溉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大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地方政府给与政策和资金支持。此外,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节水灌溉工程的后期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地为农民提供生产指导。

参考文献

[1] 林金芳.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998-999.

[2] 任文豪.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18):185-186,190.

[3] 陈志祥.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常见问题与管理养护对策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9(35):113-114.

[4] 王西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家致富顾问,2019(16):175.

[5] 赵申晟.泰安市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对策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6] 余浩然.向水而生[D].上海: 上海大学,2019.

作者:李娟

上一篇:设计美学评价论文下一篇:花椒栽培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