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改革论文

2022-04-15

【摘要】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始出现,受春节临近春运开始,武汉市人口规模较大且在中国处于交通枢纽地位,新型冠状病毒本身传染性较强等因素共同影响,新冠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新冠疫情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其爆发直接影响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行业,给近期经济稳定发展带来压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金融市场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融市场改革论文 篇1:

浅谈上海自贸区与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深化

摘要:上海自贸区的主要方向在于要探索金融市场改革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道路,促进改革发展与不断创新,成为转变政府机构在金融改革中地位和作用的加速器。计划在两到三年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成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模板”,为全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金融市场;改革;深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于2013年9月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其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广阔而深远。本文将浅谈上海自贸区的基本政策,中国金融市场的基本状况,以及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意义。

一、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和作用

1.成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而第一批入驻的企业与金融机构也获得牌照。首批入驻的36家机构中,金融机构占到11家,除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招商银行、浦发和上海银行等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包括花旗等,还有交银金融租赁公司。如此大量的金融机构入驻昭示着此次以金融改革为导向的上海自贸区正式拉开大幕。

上海自贸区的主要特点:第一,国际贸易政策优惠。在自贸区注册的企业可享受多种政策优惠,如国际贸易、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这极大地方便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调拨,也势必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在自贸区注册营业。第二,金融市场改革力度大。上海自贸区不同于其他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简称FTZ,传统自贸区仅指商业服务等贸易项目,而中国上海自贸区侧重于金融市场改革,并且是新一轮政府职能定位的改革试点。在期货保税交割、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融资租赁等试点、研究建立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等多项特点的先行试点,其中最引人关注也是难度最大的便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逐段实现在上海自贸区企业法人可自由兑换人民币,个人则可以在试点效果良好后再开放;也有人称可能会分步骤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2.成立上海自贸区的意义。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更多的是一种国家战略,是一种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非凡。上海自贸区侧重金融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点,提升国际贸易和金融的竞争力,顺应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实行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

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在金融市场改革的道路上是一项重大变革。人民币自由兑换,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使人民币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清算货币,这意味着将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肩负着开放市场的使命,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为中国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化战略,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制度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二、上海自贸区同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

1.中国金融市场现状。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依赖中不断成长,金融主体日趋丰富,金融市场不断同世界接轨,金融同业间的经验与范围逐步融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电子商务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宝”的出现可以说是金融市场一种新兴的主体,刺激商业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思考经营方式,挽留和争取客户群。消费者们已经可以自由选择各项金融产品,金融创新成为日后发展的主题。但是,总体上来讲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金融各项监管依然较为严格,市场竞争没有完全放开,几大金融主体依然把握着市场的主流,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依然处于绝对优势。未来,金融市场的改革应该更加大胆,放开竞争,让更多的金融创新理念得以实现。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市场”要具备市场的特点才能深入发展,而市场的重要特点就是“自由”对于金融这一特殊行业而言就更需要自由。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依然较难突破几家独大的现状,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也是如此,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率先入驻,当然,大型商业银行市场经营丰富,业务种类健全,有利于自贸区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展开,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应该更多地吸引外资银行加入,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入驻,这些外资企业合作的银行大多是外资银行,如果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势必对国际业务迅速开展更加有力。其二,在国际业务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可以说是落后的,通过上海自贸区可以更多地和外资银行进行学习,拓展国际业务的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2.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业逐渐成为一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份额。1980—2008年间,世界金融行业总额从30.8万亿美元增长到近65万亿美元。1980—2006年间,全球贸易总额中金融业的占比从15.7%上升到27.7%增长的速度之快是其他行业望尘莫及的。在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依据相关要求,中国需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规模,向着多功能、多层次发展。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证券期货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形成的多元化主体的发展,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已基本完善。同时,人民银行的市场主导地位不断巩固,货币政策的预见性、有效性、科学性不断提高,能够基本实现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与变化趋势进行适当、适时地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各项宏观调控的手段调整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2008年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些措施有效地应对了经济和金融问题,使中国金融市场更加完善。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作用,即中国金融业的变革,对人们生活方式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45.33万亿元人民币,金融业对人们的理财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柜面经营方式逐渐被网银、手机银行取代,资金逐渐从传统的储蓄存款转向其他各种投资方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理财购买、资金划拨、金融投资等活动。

综上,中国金融市场已经搭建完成,市场主体也十分丰富,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依然相对落后,主要问题是与国际贸易组织合作少,金融市场成熟程度低,市场环境相对封闭等。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大都市的优势,加之此次自贸区注重金融市场改革,各项政策有利于金融机构大展拳脚,金融机构应利用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契机,更多地参与国际合作,改变自身经营发展方式,加速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

自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及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等新建金融市场交易平台不断涌现。

3.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借鉴意义。上海自贸区作为区域性的开放区,很多金融改革政策其实并不适用于全国统一的监管模式,个人认为,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金融中心的监管方式,结合自贸区特点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制度。以迪拜为例,2004年9月迪拜政府成立了迪拜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监管主体是迪拜金融服务局,简称DFSA。DFSA的主要职责是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内进行金融机构执照的授予及其金融活动的持续性监管。DFSA的监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银行、证券、信托服务、保险、基金、期货、资产管理、伊斯兰金融、证券交易所等不同属性的金融机构,甚至包括国际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所。同时,DFSA还负责涉及反洗钱、反恐融资和金融从业人员的监管。在监管理念方面,DFSA的定位是立足于风险控制,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金融机构履行合规义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监管负担。DFSA以其独立高效的特点闻名世界。至今为止,DFSA吸引了90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金融机构占比45%DFSA将金融产业打造成仅次于旅游业的重点开放产业。

中国目前的金融分业监管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不适合上海自贸区的。如果能够在自贸区推行特色的混业监管模式,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虽然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尚不适合混业经营,但是在自贸区这种模式会更加有效。中国大可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区域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局,借鉴DFSA模式,实行混业监管,降低区内企业的监管负担,提升金融业运行效率,从而从政策上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入驻,发挥自贸区应有的招商引资作用。但是,在中国这种模式受到多方阻碍,最大的阻碍在于立法方面,所以需要从法律层面确定金融监管局的地位,并赋予其职责和权利,使其有利于自贸区的发展和建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上海自贸区建立相对独立的金融服务局也是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契机。目前,中国金融业在无形之中已经向混业经营逼近,不仅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不断融合,而且第三方小额支付企业也加入其中,利用其客户资源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从金融市场中分一杯羹,并快速向各个领域渗透。目前来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出现不能搞“一刀切”性的禁止,因为他们的存在是金融市场自由发展的产物,有利于广大消费者。另外,其存在和发展也证明了目前的监管机制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迅速扩张,对中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监管模式需要发生重要转变,从规则性向风险控制型监管转变,而是风险控制型监管也是国际主流的监管模式;其二,应该逐转变为混业监管模式,对金融市场上各类投资主体进行一致性的监管,更加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现状,同时使金融监管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马玉荣,王艺璇.上海自贸区:来历和去向[J].中国经济报告,2013,(10).

[2]宋恩荣.上海自贸区—落实的困难及对香港的影响[J].中国经济报告,2013,(11).

[3]賈甫.上海自贸区—中国金融改革的支点[J].新财经,2013,(10).

[4]青云.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与发展方向[J].国企,2013,(9).

[5]上海自贸区的使命和未来前景[J].国际融资,2013,(10).

[6]吴思.上海自贸区的挑战[J].中国经济报告,2013,(9).

[7]丁吉林.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契机已经到来[J].中国货币,2013,(11).

[8]武剑.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展望[J].新金融,2013,(11).

[责任编辑 王晓燕]

收稿日期:2014-03-26

作者简介:龚传悦(1986-),男,北京人,经理二级,从事金融工程研究。

作者:龚传悦

金融市场改革论文 篇2:

新冠疫情与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关系研究

【摘 要】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始出现,受春节临近春运开始,武汉市人口规模较大且在中国处于交通枢纽地位,新型冠状病毒本身传染性较强等因素共同影响,新冠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新冠疫情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其爆发直接影响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行业,给近期经济稳定发展带来压力。同时,新冠疫情也给金融市场带来较大影响。本文对新冠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新冠疫情;金融市场;中国

一、新冠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让全球金融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境外资本市场大幅度震荡下跌,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大幅度下跌,外汇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存款市场、信贷市场因为新冠疫情而呈现出新特点。总体来看,新冠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各不相同,资本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动荡,信贷市场信用风险加大。

(1)资本市场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新冠疫情会影响投资者信心,在经济本来就存在脆弱性的情况下,疫情的爆发将成为导火索,引发资本市场面临流动性问题,资本市场也因此而出现震荡。就国内情况,受新冠疫情影响,A股市场在春节后开市的第一个交易日出现大跌,之后在多方努力下逐步恢复并表现出较强的韧性。美国股市在2020年3月9~18日的8个交易日中,发生4次一级熔断,这是1987年美国股市建立熔断机制以来第二次发生熔断,连续发生4次熔断则是第一次出现。欧洲股市、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也多次发生熔断,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多个国家股指半个月内下跌超过20%,进入技术性熊市。美欧国家甚至出现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同步下跌的情况,其背后是资本市场大量采用量化交易方式,交易所交易基金大规模发展等,在股价下跌后强制平仓,引发流动性紧张甚至是枯竭,推动资本市场下跌。从全球情况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利率下降,杠杆率继续升高,经济本身存在不稳定因素,新冠疫情,作为外生冲击,让不稳定的金融市场受到冲击。

(2)大宗商品市场

从大宗商品市场看,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幅的震荡下跌。以黄金和原油价格为例,2020年2月中下旬新冠疫情在国外快速蔓延后,黄金现货价格和原油价格均大幅下跌。伦敦现金收盘价格在2020年3月9日达到高点,每盎司1680.3美元,3月19日下降至每盎司1470.9美元,降幅12.46%。NYMEX原油期货从2020年初至3月18日价格下降超过50%。虽然这中间有2020年3月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政策会议上俄罗斯拒绝减产后,沙特阿拉伯扩大产量打响价格战的因素,但也不能排除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影響经济增长,对原油的需求减少,导致原油价格下跌。

(3)外汇市场

从外汇市场看,外汇指数出现大幅度震荡。虽然长期看各国货币币值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但新冠疫情引发短期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金融市场恐慌情绪提升,也导致外汇市场出现大幅度的震荡。根据倚天财经的统计数据,美元指数从2020年初开始上行,2020年2月20日达到高点99.89。随着新冠疫情在我国境外快速蔓延,美元指数开始快速下行,2020年3月9日降至95.06,降幅为4.84%。之后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美元指数在2020年3月19日再度上升至102.69,升幅为8.03%。人民币、欧元、英镑、日元等全球主要货币的汇率也呈现较明显的波动态势。

(4)信贷市场

从信贷市场看,传染病疫情会导致信贷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以及信用风险加大。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内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供给,尤其是对于保障疫情防控的重点企业加大信贷支持,推动提高企业贷款规模。在企业贷款中主要是解决短期流动性压力,短期贷款提高。居民的贷款需求则因为居家隔离消费降低,消费贷款减少,房地产市场销售大幅度下滑也让居民住房按揭贷款需求下降。最终的结果是,企业新增贷款大幅度增加,居民新增贷款大规模减少。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国内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贷款下降413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下降45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1亿元;企业贷款增加113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45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57亿元。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对经济造成影响,企业停工停产,居民缺少收入来源且失业率提高,还款能力暂时降低,影响贷款质量。银保监会的数据表明,2020年2月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08%,比1月底提高0.05个百分点。

二、新冠疫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变革

新冠疫情在冲击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同时,也加速金融市场的变革与发展。新冠疫情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非常独特,是疫情传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方面的危机带来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停摆,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大幅动荡,在这个过程中,新冠疫情给金融市场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推动着金融市场的变革,原来的一些比较模糊的、往往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趋势还不是十分明朗的金融变革,因为新冠疫情的出现而明显加速。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变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推动作用:

(1)推动多项政策的协调配合

从货币政策看,通过降息的价格手段降低各类经济主体的利息负担,扩大经济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从财政政策看,既要减税降费,降低各类经济主体的税费负担,还要安排疫情防控专项经费,积极扩大财政支出,增加各项合理的补贴稳定经济总需求。从金融监管方面看,既要通过金融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又要充分考虑金融机构自身也会受到传染病疫情的影响,在金融监管考核等方面对此有充分的考虑。从公共卫生政策看,需要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研究,明确传染源、传染途径,加强对病情的检测,积极研发治疗药物。从其他政策看,既要着力稳定或扩大就业,还要研究从劳资双方降低税费负担,对受传染病疫情影响严重的各类主体及时实施社会救助,也要从司法方面为传染病疫情应对提供必要的支持。

(2)推动金融市场长期改革措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冠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集中在短期,但对传染疫情的应对需要综合考虑短中长期。这是由于传染病疫情发生后,要采取短期政策及时控制疫情;疫情结束后,要采取中期政策恢复经济增长并稳定金融形势,疫情也会暴露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从长期改革发展角度采取相应措施。不同期限的政策措施初衷也应有所区别,根据实际情况,政策着力点有所侧重,短期政策和中期政策主要是控制传染病疫情的负面影响,而长期政策则要从危中有机的角度考虑,重在修复传染病疫情的影响并利用其带来的机遇,改革完善经济社会治理。

(3)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经营模式,推进互联网金融模式运营。

在疫情的倒逼下,金融机构从线下向线上的转移会加速,同时,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产生了明显的冲击,也影响到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和行业生态。在未知的领域,金融机构的经营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如果仍按照原有的模式来推进,可能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这就促使金融机构必须要进行创新。因此,疫情也直接或间接地在推动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创新,也同时在倒逼原有的金融政策理论框架做出调整,强化数字化运营和智能风控,避免经济刺激和信贷扩张下带来的不良率增长,这也是当前全球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乃至整个金融界都面临的共同挑战。

作者简介:

杨帆(1995.08—),女,汉族,甘肃酒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杨帆

金融市场改革论文 篇3:

英国推动金融市场改革

英国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系,欧盟内第三大经济体。私有企业是英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制造业只占1/10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英国金融业遭受重创,经济收缩7.2%,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衰退。2011年英经济增长0.7%,2012年增长0.2%,2013年全年初估增长1.8%。2013年12月,英失业率7.2%。

中英经贸合作1 9 50年,英国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 9 54年,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 97 2年3月1 3日,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 9 97年,中英顺利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1998年,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2004年,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两国政府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

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实际投资来源地和中国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国。201 3年,中英双边贸易创历史最高水平,首次突破7 0 0亿美元大关,比上一年增长11%。

1 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第一位在职首相访华。1984年1 2月,撒切尔夫人再访中国,两国共同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1 986年1 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华。1 997年7月1日,中英顺利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1 998年,中英两国政府首脑成功互访,并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 999年10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英国。2004年5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英国进行访问,中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定期会晤机制。200 5年9月,布莱尔首相访问中国;同年11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1月,英国首相布朗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达成9项共识签署近8亿美元合同,并发布中英工商峰会部长级新闻公报。2009年2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中英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联合声明。2009年初,英国发表了《英中合作框架》,成为首个发表对华战略文件的西方大国。201 0年11月、201 3年1 2月,卡梅伦首相两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14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中英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联合声明》。

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金融危机暴露了英国银行业自身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近年来,在违规遭处罚、市场环境不佳等负面因素影响下,英国银行业不得不自我调整,同时,英国政府也从监管层面推进改革。有分析认为,这是英国监管当局限制大银行、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的新进展,旨在激活银行业竞争,鼓励银行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激活信贷,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据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日前透露,为增强银行业的竞争,英国政府设立了新的目标,未来5年将允许增加1 5家左右的新银行,以平衡“大而不能倒”的四大银行,即汇丰、巴克莱、劳埃德以及苏格兰皇家银行。

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新闻处发言人戴安娜·耶博阿说:“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加强竞争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在一个更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可以获得更高品质、更多选择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从技术创新中受益。”

自2 01 3年3月起,英国金融监管当局降低了小型银行注册的初始资本门槛。申请银行牌照的流程也变得更加便捷。现在一家新的银行在获得最终授权之后,从建立到开始运营可能只需半年时间。

不过,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首席执行官马丁·惠特利表示,授权引入新银行,除了增加银行数量外,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改革银行业、加大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还包括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引入“仲裁”机制,确保消费者利益被放在首位。

加强环节金融监管

英国政府此番加大力度增加银行业竞争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2 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大而不能倒”的危害凸显,疯狂逐利、忽视风险的大银行耗费了政府巨额补贴来填补经营漏洞,如英国政府为了拯救苏格兰皇家银行就投入了4 5 5亿英镑。

去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伦敦出席会议时就大力抨击银行业改革缓慢,称距离最终目标仍然遥遥无期。她表示,“银行业当前持有的资本甚至比金融危机前还要多。‘大而不能倒’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英国独立智库新经济基金会日前发布最新调查报告称,当前监管环境下的英国金融体系仍然“极端”脆弱,相比2008年仅有小幅度的改善,金融韧性位列七国集团末位。报告呼吁英国金融部门进行大幅度改革,包括拆分银行零售和投资业务、鼓励建立P2P借贷平台。

报告撰写人之一的赖安·柯思林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政府在金融改革方面做得仍然十分不足,“今天我们仍然看到一个同金融危机前一样的集中化、缺少多样性的银行系统,银行业仍由主要的几大银行控制,追求一样的短期回报和房地产投资”,“我们需要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如将大型银行拆分为区域性、小型、专营业务的银行,而这需要更强有力的金融系统支持”。

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管改革方案,提出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全面改革,突出体现了“金融稳定、严格监管、权益保护”的理念。此间分析认为,预防金融危机、减少金融市场的脆弱性,需要从事前、事后两方面入手。改变银行的“大而不能倒”格局,只是确保事后的破产威胁是可置信的,从而避免事前的过度冒险。除了调控银行业的规模之外,加强事前各环节的金融监管,才是更重要的。

上一篇:完善建筑管理论文下一篇:行政执法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