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金融改革论文

2024-05-07

我国市场金融改革论文(精选6篇)

篇1:我国市场金融改革论文

财政为主让位于金融为主,这就是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因此,金融服务部门并不是一个被动的、仅仅满足实体经济中微观主体需求的部门,而是一个既提供服务又具有巨大调节作用的部门。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所带有的市场性金融风险随着金融资本的日益集中也变得集中化了。问题的关键是,一旦当这种集中性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仅会造成金融资本营运的中断,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最终导致某些国家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混乱,极大地破坏着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秩序。因此,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

金融机构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犯罪,如资金诈骗、贪污受贿等非法活动,因此存在着严重的犯罪风险和信用风险。而我国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很陈旧,不能适应复杂的风险环境。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对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不到位、信用风险意识在全体职员中贯彻落实不充分等。另外,在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也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银行。

我国的金融机构大都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得合理的内控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失效,进而加大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比如:由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据银行监事会数据统计,截至20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49.1亿元,总数较年初虽然是明显减少了424.2亿元,但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却增加了21.2亿元。可想而知,他严重影响到了银行的发展和金融的稳定。同样,由于外部与内部的原因,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善,会出现经营亏损、信用风险、支付危机等,虽然数量上并不大,但更为显性化。

篇2:我国市场金融改革论文

离岸金融市场具有高度的国际化与经营自由、先进的结算方法和独特的利率体系。

信用风险是离岸金融市场的首要风险,即交易一方或双方因某种因素而未履行合约中的义务而给对方带来的经济损失,即资金的贷方因某种因素不能还本付息,造成资金借方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非居民性的特征导致离岸金融市场存在信用风险。鉴于离岸金融的运行环境比较复杂,离岸金融机构很难对非居民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交易方的道德水平、所借资金的规模、交易方的运营情况和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都会影响信用风险的发生。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的风险。市场风险可以通过利率、汇率等波动体现。当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时,外资会抽逃,导致本币汇率下降。为了应对资金外逃,金融当局提高市场利率,增加了离岸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给经济金融的运行造成巨大冲击。

篇3:我国市场金融改革论文

面对国内外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 与国际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水平相比, 我国的保险行业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 表现在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产品和渠道狭窄、投资收益率水平低下、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保险深度与密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结构与期限不匹配、不能有效的分散风险, 并且对利率和市场的波动缺乏抵御能力等问题。

其中,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不协调因素依然是制约保险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 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已有了长足进步, 但仍不能有效满足保险业全方位的投资需求。目前, 我国保监会对相关法律已做出了调整, 允许保险公司购买债券产品的种类和比例在不断增加, 但与保险公司年均不断增长的资产规模相比, 债券产品每年增加的额度显得极为有限。也就是说, 我国资本市场现有的金融交易产品和工具与保险资金的运用需求相比, 差距较大。这样, 保险金运用所追求的“安全性、收益性和稳定性”三原则难于实现保障和平衡;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保险资金可以投资的范围和比例都非常广泛和自由, 并有完善的相关配套法律与政策加以保障。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相对薄弱, 投资产品还远不够丰富和多样, 保险资金用于投资可以选择的产品和品种还比较少。造成的结果是, 虽然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已放宽了对保险资金投资的相关约束和限制, 但是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5年末, 保险资金中超过30%的部分投资的主要形式仅是银行存款, 表明在保险资产中,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比例又重新回到了银行体系内, 商业银行再对这三分之一比重的保险资金实施再融资, 经过这一过程, 必然会造成交易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同时也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同时, 2016年半年报数据显示, 四大上市险企上半年合计实现总投资收益1268.03亿元, 同比下滑47.49%。其中, 中国平安上半年共实现总投资收益额380.28亿元, 同比下滑了51.43%, 而另外3家上市险企的投资收益额的降幅也都超过了30%。保险收入的高增速难掩利润大幅下滑的局面, 促使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保险行业投资体制深化改革的迫切议题。

大力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推动保险市场发展完善的必要性

面对上述格局, 大力推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 对推动和促进我国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 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促进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的提高。一是为我国保险行业提供了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在经过严格的信用增级过程后, 通常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水平较高, 且流动性较高。可以为保险资金投资开创空间, 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有利于保险行业投资结构的优化和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的提高。二是有利于我国保险行业扩大投资规模。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与基础资产风险权重相比, 要低很多, 保险公司对证券化产品的投资所占用的、为满足资本充足率水平所需的资本金相对较少, 有利于保险公司扩大投资规模, 促进其资本收益水平的提高。三是有利于为保险资金提供多元化投资渠道。由于资产证券化有着精巧复杂的交易结构设计, 其发行的证券产品一般非单一品种, 而是具有着不同优先次级偿付次序的合成证券, 可以更好地满足保险公司对不同风险、期限和利率水平的投资偏好。

其次, 运用保险证券化有利于促进和贯通巨灾与金融市场的联系。现代社会为应对巨灾带来的经济损失主要依赖于保险行业的运营, 但其巨额经济损失对保险公司的压力也是巨大的。通过运用保险证券化工具, 可以将保险市场与金融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13年, 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07.1万亿元, 在当前我国金融投资品种选择十分狭窄、单一的情况下, 保险证券化产品做为一种创新型投资工具, 可以有效地实现风险分散、共担, 从而为巨灾损失的承担找到了充沛的资金来源。

最后, 保险证券化有利于推进我国保险行业综合实力和水平的提高。保险市场开放后, 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 我国保险业的业务创新与融合发展水平, 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保险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将保险业和证券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借助证券业的优势有效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 同时, 保险证券化有利于保险公司分散风险, 提高保险公司业务收益的稳定性, 提高我国保险行业综合实力和水平。

大力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推动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完善的措施

为大力推进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要积极鼓励保险行业在核心业务领域内实施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相比, 我国保险市场面临着严重的创新不足问题。我国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产品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金融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保险行业只有通过大力开展业务创新, 才能提高其系统性风险防御能力, 确立和增进我国保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学者Geneva Association (2011) 认为, 保险行业的核心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天然的抗风险优势, 并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 当前现有的保险监管框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总体上也是有效率的。保险行业的核心业务并不会轻易造成金融系统的风险。基于这一认识, 我国保险行业在发展核心业务的同时, 必须要努力创新, 大力形成保险行业整体上的锐意创新局面。同时, 监管当局应以最大的热情和力度来支持保险行业在核心业务领域的创新, 并积极鼓励其业务创新, 推进保险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尝试和探索;同时, 必须看到, 保险行业参与证券化业务与投资, 其实质是推动保险资金进入了传统上只有银行部门才能进入的信贷领域。而相比较而言,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领域的风险与保险公司自身的承保业务风险及其他资产的风险相关系数是相对较低的, 从而促进了保险资金在整个行业层面实现了风险分散, 其实际意义要远超过仅仅单纯地进行债券产品的投资。因此, 虽然目前我国已推出的若干只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高评级品种收益率还不具备较高的投资吸引力, 但是未来随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会逐渐出现收益率多元化、风险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资产支持证券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类型投资组合也会日益丰富, 从而会为保险资金的投资与运用提供更完善的投资机会。

其次, 要严格监管程序和管理规范, 加强对保险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督和管理。从国际经验来看, 主要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所持有和投资的资产支持证券比重在其总投资资产中不断上升, 且比重不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中证券化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 产品品种的不断充实和丰富, 可以预见, 在未来监管政策放开之后, 我国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化产品交易市场, 持有资产支持证券的比重和份额也将不断提高和上升。但是, 要更好地拓展保险证券化市场水平, 需要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第一, 保险监管部门要紧密配合保险行业业务创新的发展, 对保险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预警和提示:一是要坚持以保险消费者的市场真实需求为导向, 避免保险证券化业务创新过度化, 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 形成风险隐患, 最终造成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二是要坚持发展保险行业的核心业务, 大力调整和完善其业务结构, 确保保险行业产品创新与发展的正确方向;三是要注重业务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可控, 避免保险行业在证券化业务创新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风险累积。

第二, 虽然保险行业通过投资资产支持证券获得了对银行信贷资产的投资机会,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分散了保险行业整体的风险, 但是这一风险分散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保险行业所持有和投资的资产支持证券所承担的信贷风险是适度的。如果保险资金持有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和规模, 由于保险行业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和规避并非其专业优势, 信贷风险一旦累积, 易促发保险行业的财务危机。因此, 保险行业持有和投资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受到约束, 而这一约束和限制水平应当由保险行业和银行业监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

参考文献

[1].朱武祥.资产证券化与保险资金投资增值[J].经济研究, 2000 (9) .

[2].郑明川, 蒋建华等.资产证券化分析[J].商业研究, 2003 (23) :65-67.

篇4:英国推动金融市场改革

中英经贸合作1 9 50年,英国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 9 54年,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 97 2年3月1 3日,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 9 97年,中英顺利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1998年,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2004年,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两国政府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

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实际投资来源地和中国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国。201 3年,中英双边贸易创历史最高水平,首次突破7 0 0亿美元大关,比上一年增长11%。

1 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第一位在职首相访华。1984年1 2月,撒切尔夫人再访中国,两国共同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1 986年1 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华。1 997年7月1日,中英顺利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1 998年,中英两国政府首脑成功互访,并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 999年10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英国。2004年5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英国进行访问,中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定期会晤机制。200 5年9月,布莱尔首相访问中国;同年11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1月,英国首相布朗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达成9项共识签署近8亿美元合同,并发布中英工商峰会部长级新闻公报。2009年2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中英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联合声明。2009年初,英国发表了《英中合作框架》,成为首个发表对华战略文件的西方大国。201 0年11月、201 3年1 2月,卡梅伦首相两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14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中英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联合声明》。

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金融危机暴露了英国银行业自身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近年来,在违规遭处罚、市场环境不佳等负面因素影响下,英国银行业不得不自我调整,同时,英国政府也从监管层面推进改革。有分析认为,这是英国监管当局限制大银行、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的新进展,旨在激活银行业竞争,鼓励银行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激活信贷,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据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日前透露,为增强银行业的竞争,英国政府设立了新的目标,未来5年将允许增加1 5家左右的新银行,以平衡“大而不能倒”的四大银行,即汇丰、巴克莱、劳埃德以及苏格兰皇家银行。

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新闻处发言人戴安娜·耶博阿说:“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加强竞争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在一个更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可以获得更高品质、更多选择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从技术创新中受益。”

自2 01 3年3月起,英国金融监管当局降低了小型银行注册的初始资本门槛。申请银行牌照的流程也变得更加便捷。现在一家新的银行在获得最终授权之后,从建立到开始运营可能只需半年时间。

不过,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首席执行官马丁·惠特利表示,授权引入新银行,除了增加银行数量外,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改革银行业、加大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还包括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引入“仲裁”机制,确保消费者利益被放在首位。

加强环节金融监管

英国政府此番加大力度增加银行业竞争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2 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大而不能倒”的危害凸显,疯狂逐利、忽视风险的大银行耗费了政府巨额补贴来填补经营漏洞,如英国政府为了拯救苏格兰皇家银行就投入了4 5 5亿英镑。

去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伦敦出席会议时就大力抨击银行业改革缓慢,称距离最终目标仍然遥遥无期。她表示,“银行业当前持有的资本甚至比金融危机前还要多。‘大而不能倒’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英国独立智库新经济基金会日前发布最新调查报告称,当前监管环境下的英国金融体系仍然“极端”脆弱,相比2008年仅有小幅度的改善,金融韧性位列七国集团末位。报告呼吁英国金融部门进行大幅度改革,包括拆分银行零售和投资业务、鼓励建立P2P借贷平台。

报告撰写人之一的赖安·柯思林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政府在金融改革方面做得仍然十分不足,“今天我们仍然看到一个同金融危机前一样的集中化、缺少多样性的银行系统,银行业仍由主要的几大银行控制,追求一样的短期回报和房地产投资”,“我們需要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如将大型银行拆分为区域性、小型、专营业务的银行,而这需要更强有力的金融系统支持”。

篇5:我国市场金融改革论文

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与金融危机:WTO与金融改革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金融危机和WTO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发展良好的、开放的金融体系有助于金融稳定,而WTO《金融服务协议》的.签定正预示着一个建设性的、开放的全球多边金融服务贸易体系的未来.

作 者:赵蓓文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20刊 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TEACHER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31(4)分类号:F832.1关键词:服务贸易 金融服务 金融危机 世界贸易组织

篇6: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

一、 金融抑制及其局限性

金融抑制,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对各种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市场经营流程和市场退出按照法律和货币政策实施严格管理,通过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各金融机构设置和其资金运营的方式、方向、结构及空间布局。金融抑制可以促使银行等金融企业谨慎运作,控制经营风险,确保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清偿力,能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良好运作,在银行业的稳定和效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当出现金融**,甚至金融危机时,可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保持银行业等金融企业的稳定。

但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和国际金融电子化技术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金融抑制难度不断增大,抑制成本激增,在金融领域造成 “非市场性风险”,其具体表现为:1、扭曲了金融资源的价格,造成虚假供求关系。金融抑制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实际利率(存、贷款利率)被压得过低,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其表现为政府对公营部门强制性低息信贷以及外汇市场的外汇管制等。对银行体系规定过高的准备金率和流动性比率也是价格扭曲的一种形式2、导致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损伤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抑制是以人为的力量替代市场力量,其直接成本是各项管理费用,间接成本是阻断市场力量的资源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银行等金融企业效率的破坏,同时,金融业务易被少数国有金融机构所垄断,缺乏竞争,金融效率低下。3、导致市场分割。市场分割首先表现为金融抑制经济中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一方是遍布全国的.国有银行和拥有现代化管理与技术的外国银行的分支网络,组成了一个有限的,但却是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另一方则是传统的、落后的、小规模的非正式金融组织,如钱庄、地下金融市场等。其次表现为与“二元”体系相关或不相关的资金流向的“二元”状态:有组织的金融机构遵循政府制定的低贷利率,将资金贷给公营部门及少数大企业,而大量小企业及住户则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只能以较高的利率从非正式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贷款。另外,金融抑制还导致政府不适当的资金投向干预而累积大量的金融风险。

可见,金融抑制是“通过扭曲包括利率和汇率在内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再加上其他手段,这种战略会缩小或压低相对于非金融部门的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或实际增长率。”金融抑制政策主张以金融管制代替金融市场机制,其结果自然难免导致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滞后甚至丧失。

二、金融深化及其内在缺陷性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贸易与资本》一书,其同事爱德华・肖也于同年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两人都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他们首次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症结在于金融抑制,深刻地分析了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即实现金融深化,开创了金融深化理论的先河。金融深化理论主要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如对利率和信贷实行管制等提出批评,力主推行金融深化战略,以金融自由化为目标放松或解除不必要的管制,开放金融市场,实现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以及货币价格(利率)

上一篇: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学设计下一篇: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