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困生探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学困生”又叫后进生,俗称“差生”,是指学校中那些智力正常,身体健康,而由于其他主客观原因使之与该生所在学校达到的学习水平,以及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学困生”,然而不同地区的“学困生”的处境以及所形成的因素都是不尽相同的。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初中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探究出有效的教育模式,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村学困生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学困生探究论文 篇1:

转化农村学困生有效办法的探究

摘  要:《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毋庸置疑,学困生的出现是教学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提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强调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发展潜能,所以学困生转化也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将谈一谈应该如何进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

所谓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学习水平暂时落后或者某些方面发展并不完善的学生。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困生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智力没有得到正常的开发,无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与点拨,以使学生得到纠正或者补救,从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发展进步。

一、找出原因,建档立卡

教师应该明白,学生在学习活动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为了更好地實现学困生的转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找出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之后,教师应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然后对应不同的学习问题成因对学生的问题类型进行划分。唯有如此,才能为学困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通过对本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将影响本班学生的因素划分成了两种基本类型:第一,客观原因。这一类型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这几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教师秉持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发生了冲突、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家庭:农村地区很多家长的自身素质并不是很高,所无法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社会:农村地区整体的教育氛围不好,难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施加积极影响、缺乏充足的学习资源等。第二,主观原因。这个方面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因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对数学知识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法的使用不恰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意志比较薄弱等。最终,通过全面的分析,逐渐对学困生的成因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从而为教学活动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涉及学困

在教学全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简单来说,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要素进行有序安排,从而确定教学设想与教学计划的活动。不难理解,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会对学困生的学习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此来设计出更加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方案。

在组织本班的教学时,我通常会将教学设计分为两个基本步骤:第一,对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一方面,我会对学困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学困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另一方面,我会从知识衔接、知识迁移等几个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第二,针对第一个环节中全面分析的结果,我会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初步的预设。为了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我在教学预设中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十分关注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目标中分层,以此来使教学目标更加符合学困生的认知水平;(2)合理组织教学要素。我会充分考虑要设计哪些具体的教学环节,以及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让学困生的学习达到怎样的效果。

三、分层施教,顾及学困

分层施教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学习过程而言的。所谓分层施教,主要是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手段的策略。我把顾及学困生力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各环节(新课导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课堂评价)之中。采取导入情趣化、优差合作探究、分层解决问题、鼓励性地评价等方法,使学困生融入合作探究学习之中,充分挖掘其潜能,提高学习兴趣。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分层施教的策略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圆的认识》这一节新课为例,在新课导入环节我没有使用书中彩图直接导入的教学手段,而是问:你家里哪些东西是圆形(由学困生回答)?学困生在积极寻找并能正确回答;在合作探究环节我让学困生与优等生合作探究,出题:(1)你能用手中的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吗(画好后,同组交流画法)?(2)请在画好的圆中找出圆心、半径、直径(教师巡视学困生解答情况,错的由同组优等生帮其纠正);在解决问题环节上我将课本习题按难易分层,难题学困生选做(鼓励在课余与优等生讨论);在课堂评价中我将学困生达到相应目标的与优等生同视为“优”,给予鼓励。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先由学困生回答,再由优等生帮其指正。学困生通过参与合作探究、协作学习、分层练习,学困生在其相应层面上获得“成功感”。

四、循序渐进,适时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进行学困生转化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不能一直以较低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梯度化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完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之后,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基础题: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能力题:一块正方形菜地的周长是48米,那么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大?提升题:将一个长方形的宽度增加2厘米,得到的新图形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平方厘米,并且正好变成了一个正方形,请问原来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大?在训练中,我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问题后,尝试挑战一些困难题目。最终,通过这种训练方式,逐渐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梯度检测,多样评价

为利于学困生消除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采取梯度检测,多样评价。按分层目标设置课堂检测、单元检测,具体做法是:(1)同份量不同题(检测内容、份量相同,题目难易不同分为A、B卷,学困生做A卷);(2)同题不同分值(试卷题目相同,难题学困生选做,把难题分数加在其它题上计分。选做题记作学困生满分外的奖励分)。这样做目的:(1)让学困生找回自尊,体会“我能行”的感觉。(2)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确定学困生提升目标。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实施更加恰当的教学策略,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师让《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之目标更好地落地。

参考文献:

[1]韦利美.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做法略述[J].速读(中旬),2019,(5):48.

[2]孙芙华.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6):20.

作者:刘才坤

农村学困生探究论文 篇2:

构建农村学困生有效教育模式的探究

摘 要:学困生”又叫后进生,俗称“差生”,是指学校中那些智力正常,身体健康,而由于其他主客观原因使之与该生所在学校达到的学习水平,以及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学困生”,然而不同地区的“学困生”的处境以及所形成的因素都是不尽相同的。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初中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探究出有效的教育模式,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构建;农村学校;学困生;有效教育模式

当前的农村地区,部分农民热衷于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加上部分家长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致使农村初中学困生比例呈上升趋势。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有效教育模式。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在学困生问题上,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

1.学困生不是天生就差,是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所造成的。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的因素。

2.学困生不是一切都差,他们也有“闪光点”。有的思想品德比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好。

3.学困生是现在差将来不一定差。

4.学困生是表面差实质不一定差。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克服偏见,消除成见。在教育过程中方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对优等生、中等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困生也要充满信心。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并竭尽全力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在学习上多给辅导,在生活上多加关心,在精神上多付爱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二、全面关心、了解学困生,建立其成长档案

要转化学困生,教师要及时、主动地去亲近他们,拉近彼此间的感情,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他们。不能只局限于学习,要从生活、交友、饮食起居等全方位观察、分析、了解;也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要把了解的范围拓展到他们的家庭和社区,要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判断他们的发展动向,要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只有掌握了具体情况,才能对他们的教育有的放矢,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并做好转化记录,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便于及时实施补救,提高转化效果。

三、与家长取得联系、观念一致统一

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与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教师和学生家长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如何教育好学生。因此,主动、积极地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交流,使其对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情况都能够深入的了解,并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向家长介绍,让家庭与学校进行有效配合,步调一致,共同研究教育转化学生的方法,其教育策略采用因地制宜,家校的教育合力有效形成。这样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得到较好的促进。

四、正确引导学困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更需要得到学困生本人的积极配合。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困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达到教育转化目的。

1.引导学生确立目标、培养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

首先,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可运用“大目标、小步走”的办法,把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细化为几个小目标,分步进行,逐渐达标。这样的安排,让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能够实现的目标,学生才会对学习抱有积极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应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肯定,在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一旦有了进步,哪怕很微小也要及时表扬。表扬能使学困生拥有愉快的心情,也证明他们的行为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自然而然,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促使他们成功实现已定目标。

2.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对学习感兴趣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下工夫。情境的创设,除了依靠教师的语言、表情外,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游戏表演、音乐渲染、角色扮演、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等方式创设,教学更直观、更形象、通俗易懂,学困生也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加强方法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除了需要教会学生知识以外,尤为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需要准备切实可行的以学证教的“教案”与“学案”相统一的“课案”。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种教学构想,都要立足于为促进学生的学而服务。其次,要对学习知识的方法做出一定的指导。主要分为指导他们怎样思考、从哪些角度展开想象、如何集中精力、怎样巧妙地记忆、如何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最后,要教会后进生制定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进而逐步掌握行之有效的學习方法。

五、转变评价方式是学困生得以转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基于学生的分数展开的,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评价的好坏。这严重阻碍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同时,也在更新自身的教学价值观念。在评价学困生是否有所进步时,需要把他们当下的成绩与自己过去的成绩作比较,只要有进步,就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或者鼓励。对学困生的评价,一定不能只盯着考试分数;评价的标准,需要随着学困生的进步而有所提高,让他们既可以看到希望,又能够感受学习的压力。研究表明,教师合理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提供一种无形的支持,有助于学困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

总之,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是光靠一个人孤身奋战就可以做好的,而是靠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和教师的齐心协力,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有效配合,方可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玉海.农村学校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91.

[2]胡立文.农村学校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3):18.

[3]张明平,张礼涛.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成因浅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5,(1):165-165.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中学)

作者:郭芳

农村学困生探究论文 篇3: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探究及转化策略

当前,农村高中学校教学设备和设施还相当落后,多数学校仍依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在上课;从而许多物理实验课主要靠教师用嘴讲,用手在黑板上画,学生发挥超人想象力去完成。但由于物理学科具灵活多变、综合性强、既抽象又严密的特点,而农村中学物理教学无法像城市中学那样进行实物实验探究;故对农村学生来说,学不得法,往往就会产生学困生,使物理教学质量下降。因此,现实要求农村中学物理教师不得不重新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了解形成“物理学困生”的原因,并找到对策,以提高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笔者在结合多年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方法进行一些探索性分析。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学生大都生活在偏远山区,平时对物理科技知识了解少,知识信息來源渠道少,这就造成农村学生信息闭塞,知识面不广,从而使学生先天知识营养不良。

2.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较差,缺少必要实验器材,许多实验仅靠教师讲解和学生想象去完成,无法直接让学生用实验去探究,或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物理问题直观化。因此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思维困难。

3.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高台阶”是造成“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又一原因。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物理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从标量到矢量等。此对学生从学习内容、知识量、逻辑思维、严谨性等方面有更高要求,所以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后,感觉高中物理非常难学,太抽象,难理解。

4.学生学习物理时的心理障碍也可造成“物理学困生”的产生。学习本身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反映,许多农村高中生在上高中之前所得到的信息是,高中物理抽象、难理解、学不懂……因此,农村学生刚进入高中学物理,就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首先,对物理学恐惧,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不振,求知欲低;其次,养成死记硬背,不动脑筋的不良习惯;第三,基础差但又不与老师、同学积极交流学习,形成闭门造车的个性;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缺乏信心,久而久之便对物理弃之不学。

可见,造成农村“物理学困生”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心理恐惧等内因,也有生活环境、教学条件和知识衔接等外因。根据这些原因,下面谈一谈如何防止“物理学困生”的产生以及转化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恐惧心理。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当今社会,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学生在尊重教师的同时,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通常,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与思维的交流。当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后,学生才能消除对物理老师和物理学科的畏惧,从而有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鼓起勇气学习物理;从而学生在老师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培养了想学、爱学、乐学和善学的热情,以及学习物理的信心,即所谓的“爱屋及乌”效应。

2.培养学困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孔子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要想使学生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在兴趣的心理作用下,学生会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听课;课后认真钻研,勤奋求索。因此,教师不仅可以根据物理学特点,用有趣实验,如“瓦碎蛋全”或“声音震碎酒杯”等激发学生兴趣;也可用伟人事迹,如法拉第用10年时间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并取得成功感染学生;从而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恒心,使学生克服“物理难、难学懂”的心理。

3.通过新旧知识迁移和直观教学手段,降低物理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知识台阶。

首先,教师需针对学困生认识能力差和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降低教学起点,加强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从而以旧带新,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以给学困生搭起思维的小台阶使他们拾级而上。

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过难、坡度过大的内容要进行分步讲解,以降低起点。如讲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可先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入,再分析匀变速曲线运动,最后再讲解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这样分层次,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顺利掌握新知识。

此外,教师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通常,高中物理教学在研究复杂物理问题时,为使问题简单化,经常要用演示实验、幻灯和图表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如振动电路中的电场与磁场的转化时,可用多媒体把一个很抽象的问题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很好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物理模型,以降低初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

4.准确评价,体验成功,树立学困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对于“物理学困生”,教师除降低教学过程的起点,还应培养学困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课堂中,教师应让全部学生都有思考、发言、练习和讨论的机会,而不能为了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把发言、讨论和参与机会全给优秀生。通常,教师应挑一些易回答、易操作的简单问题让学困生做,这样可使学困生有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如果他们一旦回答正确,教师需及时地加以准确赞许;以使学困生在这些活动中有成功体验,并使他们树立我能学好物理,一定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因此,农村中学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和防治工作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物理教师必须在对学困生充满信心和爱心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日积月累地加以引导他们,提高他们的求知欲。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师生互动,农村物理学困生就一定会“脱困转优”学好物理,从而提高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第五中学

作者:彭正发

上一篇:职校生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大学生行为习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