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如何面对学困生

2022-11-10

一、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成因比较复杂, 有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诸方面的原因。在社会方面: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与影响, 如大哥意识、迷恋网吧等;二是当前经济意识日趋浓厚, 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经商、打工, 出现留守儿童, 没有管好子女, 委托监护人更是监管不力。大部分家长认为:现在读书, 作用不是很大, 更有甚者, 认为读书与子女今后的生活、前途根本无甚关系, 读也好, 不读也好。在家庭中:一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二是家长言行失当。个别孩子家长, 接触黄赌毒, 语言行为不文明、不检点, 给予孩子极坏的影响。三是家庭变故因素, 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无不给孩子健康成长投下阴影。在学校教育方面:一是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二是教学的偏差;三是自新失败。在学生个人自身方面:一是思想不明, 结交损友;二是身体状况不佳, 影响学习;三是智力发展与生理发展不同步, 智商欠缺等。

二、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变

针对以上的情况, 作为语文教师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改变他们。

1、心理上的帮助。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初中阶段, 学生处于可塑的阶段, 他们需要关怀与尊重, 信任与鞭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是人自尊自爱之本。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泽指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 如果得不到满足, 则可能产生焦虑, 抑郁寡欢, 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特别是学困生, 他们身临困境, 受人鄙视, 缺乏自信心, 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 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 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 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 把激励带进课堂, 以此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会学习。

2、我们作为教师的首先要解开学困生的心锁, 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

在学校里, 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受排挤、轻视, 没有能力和机会参加各项活动, 更让他们苦恼的是心中有话而无处可说。作为教师, 如果不去关心学困生, 不倾听他们的声音, 那真是他们的悲哀, 校园的悲哀。每一位语文老师可以叮嘱学困生有心里话或疑惑的事可在日记中或者写信中诉说。起初学困生不会主动诉说, 这时我们就要做有心人、热心人、知心人, 主动找学困生交谈, 以我们的主动换取他们的主动, 使他们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诲。我在教学中就一直鼓励他们把疑惑和想对老师说的话都说出来, 如果写信不想留姓名就不留, 这个方法很有成效。

3、课堂应有学困生的声音, 要给他们鼓励。

首先教师的心中应该有学困生的地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照顾到学困生, 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和提问来培养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读写字词, 回答全文有几个自然段等;还有在学法设计上, 尽可能设计几个合作交流的环节, 让学困生在小组交流中获得锻炼的机会。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点滴表现都要用鼓励的语气和赞赏的心态, 以消除他们的胆怯和自卑的心理。就像我有一次那样, 为了让一个学生读好一个语句, 一遍又一遍地鼓励他读, 直至第九遍这个男生才读正确、流利。再次, 可以运用“你能行”的心理暗示的手法, 间接地激起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重树学习语文的信心。如当自学生字新词或练读课文时, 我们可以特意来到他们的身边, 悄悄地告诉他们:准备一会儿上黑板默写或朗读课文, 老师相信你能行。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可以开展助学帮困活动。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如果让学困生和优秀生交往, 那么学困生会受到优秀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学困生不敢和优秀生交往, 归根结底是自卑心理在作怪。为此我们要以身作则, 带头确定一个帮困对象, 然后教育和引导每个优秀生开展“结对子”帮困助学活动, 积极主动地和学困生共学习、同玩耍, 让学困生觉得生活在班集体中, 人人之间是平等的, 完全没有必要自卑。我在教学中就经常尝试让优秀生帮学困生过生字词听写关, 检查他们的背书情况等, 甚至让个别优秀生和中下生同桌, 学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 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总之, 我们应该用爱心、真心、细心、耐心拨去学困生心头的阴云, 让他们感到温暖并充满信任, 使之搞好学习成绩。

学法上的指导。激发学困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 学生才有可能学得好。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 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 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 对学生来说, 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学生文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语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学生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 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学困生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 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 就越具有创造性, 因此我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 爱水, 爱名胜古迹;爱父母, 爱老师, 爱周围的人;爱植物, 爱动物, 爱小物件;爱看书, 爱收集, 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 爱采摘, 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在语文教学中贯穿这些, 学生有物可爱了, 有话可说了, 有情可抒了……

在语文教学中, 可采取“低标准、宽要求”的教学方式。对待学困生我们不能搞“一刀切”, 应因人而宜, 适当降低教学要求, 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教学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学困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中小目标, 然后鼓励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继而争先脱困。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千万注意, 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学困生, 特别要注意把培养成功心理、强化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 坚持对他们施行激励性评价, 为他们创设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 激发起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比如阅读中的朗读课文, 在实际操作中, 联系每一篇课文, 让学困生确定争取的目标, 当觉得可以过关时再到老师处朗读, 获取相应的积分。这样能让学困生感性地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 享受达成目标的喜悦, 在目标达成中产生争取更大目标的动力。

注意在观察、思维、想象活动中培育学困生个性认知。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在19世纪梭罗就指出:“表达是整个人的活动, 我们的语言机制或许连着血管的, 如果没有心脏、肝脏和其他所有器官的帮助, 智力是没有能力表达思想的。”在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 对个性语言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千世界, 多彩人生, 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观察、在思考、在想象。因此, 我在指导学困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时, 特别注重教给一般的智力活动方法。如观察一般要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思考要从分析到综合概括, 想象要有一定的原型等, 同时要细心保护学生智力活动的天然的个性。

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因为学困生记忆力差, 学习成绩较不好, 理解能力较慢, 特别是现在教学进度快, 课文容量又大。如果不预习, 上课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 我常常讲预习的重要性, 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语文教学离不开抄写、默写、背诵。很多学困生碰到记忆类的东西就头疼。比如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日积月累、要求背诵的课文, 我就让他们分开背, 一天背一部分的词语和日积月累;而且背前先读熟与理解, 然后背,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只听懂或掌握三分之一左右, 有的还几乎全盘不能接收, 究其原因, 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太差, 许多基本的知识都没弄懂, 更不要说对新课的理解了。老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就得做个有心人, 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开始入手, 一点一滴地帮他们补起来。我班有一个学困生, 除了简单的生词会写, 课文能结结巴巴地读以外, 几乎所有的基础知识都不会, 每次检测只得10分左右。我针对他的情况, 为他制定了一个帮教计划, 每周两次。一次由优秀学生帮他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另一次由我亲自帮他复习, 我把初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分类每次帮他复习一项, 并出一些由浅入深的练习, 当场复习完让他做, 错了再帮他纠正, 下次复习新内容前再巩固。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这个学困生的成绩快速赶上来了, 在课堂上也不会是一片茫然的表情, 有时他还能举手回答问题了。

总之,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成因是“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教育工作, 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 必须经过一段漫长历程, 也不是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 而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但只要我们老师有自信心并充满爱心, 把握时机, 因势利导;那么农村初中学困生就将会充满信心, 不断进步, 改变现状, 取得成功。

摘要: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 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困生”, 更具有自由散漫性、学习目的盲目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更为困难。

关键词:学困生,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尊重,信任,爱心

参考文献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心理学系列》、《爱因斯坦名言》、《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

上一篇:信息技术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究下一篇:浅谈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