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it用法研究论文

2022-04-15

It在英语词汇中是一个既普通又简单的词,人们一看就会,并且一下子就和汉语的“这”或“那”联系起来。但是it的用法可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就书面用语来说,它的语法功能极其丰富,意思也多姿多彩。同样,it在口语用法上也是十分活跃的,它丰富了人们的英语口头表达形式,值得学习与使用英语者加以注意。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书面和口语两种表达方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英语it用法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英语it用法研究论文 篇1:

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视角

摘 要:我国在对外开放的程度上正在不断地加深,因而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外语专业型人才,在英语语言学研究方面逐渐加深了研究的深度。当前在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语言的基础层面上了,而是过渡到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发展的深层次中。在此背景下,英语语言学的多维视角研究应运而生,所以外语工作者在研究英语蕴含的规律时,应当从多维视角进行分析,使英语的发展能够得到更深的推进。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多维视角;哲学;文化;政治

无论是哪个民族还是哪个语系,最为领先的科学都是语言学,并且在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很多问题必须要借助语言这个载体才能实现表达与处理,同其他学科之间是具有共生与共融关系的。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便更加突出地体现出了这种作用。可见,现代英语语言在表达上已经不仅仅是沟通工具以及交流手段那么简单了,同时语言学的研究也不单是对语言基础的研究,而是需要对更深层级以及同各个学科之间的衔接予以重视。此外,还需要依附于跨学科学术研究的趋势,将英语语言学在研究上的视角拓宽,进而使英语语言学的研究能够在新的时代获得进一步的推进与发展。

一、从多维视角研究英语语言学的必要性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中就涵盖了语言,通过语言人们能够实现沟通与交流;反过来讲,通过沟通与交流,语言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1]。对于英语这种世界通用语言来说,近些年的应用范围越发的广泛,使得英语语言在学术界的研究也随之变得更加的深入,然而却没有得到较大的进展。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结果,其原因就在于研究人员仅仅是局限在一个小范围中对英语语言进行研究,并没有向其他各个学科进行拓展。其中很多的论文都缺少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是随着他人已有的观点进行简单的探讨,并不具备较大的实际意义。当前想要真正地有深度地研究英语语言学,需要使英语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研究人员还需要仔细地思考如何才能从多维视角实现英语语言的研究。

二、从多维视角研究英语语言学的合理性

人们经常开玩笑说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及“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实际上并不是笑话,已经被《牛津大辞典》纳入到非正规英语系统中[2]。伴随我国面向世界开放程度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已经接受了中国创造的Chinglish(中国式英语),使得英语同复杂而又丰富的中文实现了很好的融合,并且创造出了很多原本不存在的单词。比如说,Question Authority(问讯台),而地道的英语应当翻译为Information Booth;No Noising(别吵),而地道的英语应当翻译为Quiet,please;Airline Pulp(航空餐),而地道的英语应当翻译为Food Served Aboard Airlines;再如Deformed Man Toilet,而地道的英语应当翻译为Handicapped Restroom。通过这种多视角与多学科的结合,令英语的发展得到了很好的促进,也正是说明了从多维视角研究英语语言学是存在合理性的,并且十分有意义。

三、从多维视角研究英语语言学的可行性

当前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人们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生存,这些知识在各个学科上都有所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同越来越多的学科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3]。在此环境下,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语言学逐渐从最初单纯的语言学逐渐地深化到了各个学科中。这种进步不仅对英语语言学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类社会的科学进步而言,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以英语语言学本身的发展进行思考,其本身是不可以脱离人类而独立存在的,若是脱离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只会导致英语语言学在短时间消失殆尽,可见外部社会也能够对英语语言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想要全面地对英语发展条件进行探讨,使其发展能够得以推进,就必须将其归回到社会环境中。

四、文化学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从本身意义上来讲,对英语语言学进行研究属于一种跨文化来实现交际的过程[4]。很多领域的学科都能在语言学科的研究中获得引领,从人文角度来讲属于一门最为先进的学科。我国语言学方面的学者主张在研究英语语言学时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哲学因素以及语言因素结合在一起,并且将语言学本身划分为一个系统,而将其他方面的结构划分成另一系统。这种划分的方式能够展现出语言同文化之间紧密的联系,还能从侧面的角度阐释语言学与其他科学在结构上的某种关联。

1研究英语语言在民族文化上固有的习惯

西方将文化现象摄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实际上已经是十分普遍的,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得到了重视,但是仍旧没有过多的研究成果。针对英美国家的语言中涉及到的社会观、民族观与价值观同汉语中涉及到的这些内容进行对比与研究,大部分人都觉得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仅仅是依据了一定的规范进行了任意的组合,这种观点甚至得到了一些语言学家的认同。然而按照实际意义来讲,仍旧属于人们的假想,并且文化方面越强大的语言越是会令人产生这种假想。

但是不管哪种语言体系,都应当是按照该民族约定俗成的习惯以及该民族的文化来表达。该民族拥有的文化结构以及内在规律能够从这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对这些习惯的研究恰恰是当前英语语言学研究中最为基本的精神所在。尤其针对跨文化交际来讲,很多交流上的障碍都是来源于民族语言间文化信息的缺乏以及文化意识的薄弱。对此,应当对英语中一些特殊的词汇进行内涵与外延上的深入研究,切忌不能望文生义。其次还需要对语句传递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加以研究。举个例子来讲,我们国家会将“白象”这个品牌直白地翻译为“white elephant”,若直接以此名称向西方英语国家进行推销,会使其产生质疑,其原因就在于英语中“white elephant”还能够翻译成“笨拙”,那么可以想象产品的推销势必会因此大打折扣。

2研究英语语言禁忌

除了研究英语语言在民族文化上固有的习惯外,还需要研究英语语言的禁忌。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广泛地存在着禁忌这种文化现象,它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象征。在所有的禁忌中,最为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语言禁忌[6]。现阶段已经摄入了对英语语言禁忌的研究,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过多地研究某些具体的词汇、用法以及现象的层面上,对于动态视角上对英语语言学禁忌的关注度却是少之又少,不能对禁忌予以时间性上的把握,因此,英语语言学禁忌方面的研究依旧存在十分巨大的研究空间。应当认识到禁忌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应发生变化的。在研究禁忌语时,性别、场合以及背景与修养应当作为主要考虑的内容,当时空和语境发生了变化之后禁忌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仍然不能脱离了这些条件进行抽象的研究。总而言之,想要从文化视角下来研究英语语言学,就应当将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与思想借鉴进来,将视野面向国际敞开,以致人类社会得以促进。

五、哲学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研究

语言学同哲学之间是不能划分开来的,语言的看待同世界的观察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相关学者认为:“语言学家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以哲学家的概念和框架为基础,为出发点。”[7]英语国家学者在研究英语语言传统时喜欢将出发点放在哲学方面,国外大量著作与论文都能对这一点作出证实。以哲学作为出发点来研究英语语言学便于发现新的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实现新视角的开拓。在二十世纪初期,英国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这本书中第一次将语言哲学体系引了进来,并且还提倡将哲学思想引入到语言学问题的研究上,只要是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的内容,便能实现哲学视角下的探讨。至此,语言哲学这门跨领域的学科也就诞生了。维特根斯坦还认为对于语言中暗含的意义需要进行实际的应用。他表示:“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众多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均已认同了他的这个论断。维特根斯坦比较注重说话者所表达的语言在相应环境中的联系,他推崇善于在话语与环境中将潜在的价值分析并寻找出来,还有不同语境中话语表达方式应当具备不同的意义。

伦理与道德方面的内容经常会从英语语言中有所表达,人们的精神境界可以从这些内容中得以提升,同时价值观念也能够从这些内容中得到积极的引领。以短语Hercules choice为例,其背后涉及到一个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赫拉克勒斯正在看书,享乐女神(Pleasure)和善德女神(Virtue)走了过来,其中享乐女神(Pleasure)承诺可以为赫拉克勒斯提供无穷无尽的物质享受,而善德女神(Virtue)承诺可以使赫拉克勒斯长生不老,但是要求他只能选择一位女神的祝福;赫拉克勒斯思索片刻终于懂得两位女神给出的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并在最终选择了善德女神(Virtue)提供的道路[8]。所以Hercules choice这个词组的意思就是人不能只在乎享乐,而是应当懂得吃苦来获得更好的回报。该例子表明了人们的伦理困境可以从语言的研究中得以深化。

六、政治学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研究

英语语言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政治学的研究视角中可以将英语语言研究学中的研究方法应用进来,其中较为明显的是修辞学。英语修辞现象中的隐喻就包含在政治语言的模糊性中。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就十分关心政治。他认为在政治话语中隐喻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他认为,“隐喻是人类的生存方式[9],按照隐喻这个手段,对思维和语言的奥秘进行探索,并以此分析政治话语,会发现理解当代国际政治话语的新视角。”通常政治家们都会运用语言来展现个人魅力与领导风范。不过每个国家以及文化背景,在理解和解读政治语言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曾说:“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这句话的翻译在日本首相佐藤荣的传记的记载是“你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反之,应该问一问,你们为了你们自己能做些什么。”[10]但是此翻译同我国在外语界的翻译是完全不同的,我国对其的翻译是:“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虽然从字面上看二者意思相近,但是仔细品味却并非如此,从country一词的含义进行分析,它有四个含义,分别是:“国家”;“整个国家的人民”;“农村地区”;“故乡、家乡”。在我国的翻译中,该词统一翻译成了“国家”,而佐藤荣却将首句中的该词翻译作“国家”,末句翻译成了“你们自己”。可见虽然是相同的政治名言,却得到了不同的理解,并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个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所以说从政治视角对语言学进行研究不仅仅需要强调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还能使政治文化上的差异得以区分出来,令英语国家在外交实践上获得服务。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一种载体,很多问题必须要借助语言这个载体才能实现表达与处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更加突出地体现出了这种作用。当前在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语言的基础层面上了,而是过渡到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发展的深层次中。应当将英语语言学在研究上的视角拓宽,将其研究同文化学、哲学以及政治学等不同的视角上综合研究,进而使英语语言学的研究能够在新的时代获得进一步的推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美霞,焦瑷珲.语料库数据驱动下的中国外语界英语语言学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2):1—12.

[2]吴红岩.做语言学——博雅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改革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4,(9):171—176.

[3]李陆萍.从英语语言学视角下看现代汉语双宾语结构研究的得失[J].语文建设,2015,(2):63—64.

[4]姜倩.开辟译史研究的多维视角:简评皮姆的翻译多元因果论[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3,(1):161—168.

[5]曹凤静.英语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及前景展望[J].海外英语,2014,(4):220—222.

[6]柯招榕.英语语言学研究及英语发展趋势概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206—207.

[7]高晓燕.浅析英语语言学发展因素与历史之路[J].青年文学家,2015,(6):144.

[8]黄国文.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4):4—7.

[9]苏章海.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的演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10]李树华.外语课堂教学语码转换的多维视角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35—138.

Research on English Linguistics from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HUI Qin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Xinzheng 451100, China)

Key words:English linguistics;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philosophy; culture; politics

(责任编辑:刘东旭)

作者:钦源

学英语it用法研究论文 篇2:

浅议IT的口语用法

It在英语词汇中是一个既普通又简单的词,人们一看就会,并且一下子就和汉语的“这”或“那”联系起来。但是it的用法可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就书面用语来说,它的语法功能极其丰富,意思也多姿多彩。同样,it在口语用法上也是十分活跃的,它丰富了人们的英语口头表达形式,值得学习与使用英语者加以注意。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书面和口语两种表达方式。英语尤为如此。这是英语的一大特色,特别是现代英语发展迅速,并随着其在世界上的广泛使用,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其口语用法也就多了起来,人们需要用简单明了的口语来沟通交流。有的表达方式甚至不含语法规则,但讲话双方都听得懂,就这么简单。许多英语词语的口语用法,辞典上都用informal、colloquial或spoken注明,不仅口语使用广泛,而且在书面阅读文章上也时不时出现,这就增加了我们阅读英语文章的难点,但也增加了不少亮点,乐趣多多。

It的口语用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和某些动词搭配,组成动宾结构,但it没有实际意义。

1、beat it 用来要求“别人马上离开,特别是当他们正在打扰你或你认为他们不该在现场之时。”可以译为“走开”、“滚开”。

Beat it!Don’t annoy us. We are talking something secret.

走开!不要打扰我们。我们在谈论秘密的事。

2、can it! 用来要求某人不要讲话或吵闹。译为“闭嘴!” 这是美国英语的用法。

Can it!You are talking nonsense.

闭嘴!你在胡说八道。

3、catch it 用于表示“某人会受到惩罚或挨骂”。

You’ll catch it for breaking that vase if your dad finds out.

如果你老爸发现花瓶是你打破的,你会挨骂的。

4、coin it 用来表示某人“大发其财”、“暴富”。这是英国英语的用法。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hat new restaurant on the corner coined it.

春节期间,街角那家新餐馆财源滚滚。

5、cool it 用来要求“别人冷静下来”。

That’s enough arguing, you two—cool it!

你们俩人别再争论了,冷静点。

6、damn it 用来表示“某人对某人、某事非常生气”,译为“该死的”、“见鬼的”、“他妈的”。

Damn it!If you think you can do this to me, you are very wrong!

见鬼去吧!你如果认为可以这么对待我,你就大错特错了。

7、dash it 用于表示“某人对某物有点儿厌烦或生气”,译为“讨厌”。这也是英国英语的一种用法。

Dash it! I can’t find my glasses.

真讨厌,我找不着眼镜了。

8、deserve it 用来表示“某人应受到奖赏或惩罚”。

Yeah, I hit him but he deserved it.

对,我打了他,但是他该打。

9、do it 用于表示“某人与某人发生性关系”。相当于汉语里,我们所说的“我们很清白,并没做那事。”

10、get it 用来表示“某人在多次理解之后终于懂得、明白或理解”。

After you explain repeatedly, I get it now.

经过你多次的解释,现在我明白了。

get it 还有“受责备、受惩罚、挨骂”之意,美国英语用catch it.

You’ll get it when your father comes home and sees what you’ve done!

当你父亲回家,看见你所干的事,你会受惩罚的!

11、not get it 用来表示“某人对某事不懂、不明白,尤指笑话”。

What I told is only a joke, but he didn’t get it.

我所讲的只不过是个笑话,但他就是不明白。

12、leg it用于表示“某人为了逃脱某人或某物而跑掉”。译为“跑、逃脱”。这也是英国英语的用法。

We saw him coming, and legged it out of the house.

我们见他来了,就从屋里逃了出来。

13、lose it 有三层意思:

(1) 表示“发疯”。

XiaoZhang tends to lose it when he’s had a few drinks.

几杯酒下肚后,小张容易发酒疯。

(2) 表示某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或情绪”。

Then she just lost it and started crying.

当时她实在无法控制自己,于是开始哭了起来。

(3) 用于表示某人“不再擅长做某事”。

Miss Huang used to be a good manager, but she’s lost it in the last few months.

黄小姐以往是个很好的经理,但过去的几个月中她已不再那么出色。

14、make it 有下列含义:

(1)用来表示“及时赶到,特别是当事情有点困难之时。”

The flight leaves in twenty minutes——we’ll never make it.

飞机二十分钟后就起飞了,我们决不可能赶得上。

(2) 表示“有可能出现在某地”。

I’m sorry I won’t be able to make it on this Saturday’s party.

抱歉,我恐怕无法出席本星期六的派对。

(3) 表示“事业上的成功”。

Henry never really made it as an actor.

亨利从未实现当演员的梦想。

(4) 用来表示“经历某种严重的疾病或事故后依然存活下来。”

The doctors think he is going to make it.

所有的医生都认为他会活下来。

(5) 与“consider to be”“estimate as” 同义,译为“认为”、“估计”。

“How many people will attend the meeting?” “I make it fourteen.”

“多少人会出席会议?”“我估计14人会参加。”

(6) 还可用来表示“成功地处理了某件困难的事。”

I don’t know how I made it through this week.

我不知道这星期我是怎么度过的。

15、Watch it!

(1) 用来“告诉某人要小心、留神,尤其是在危险的情况下”。

Watch it! You nearly knocked my head off with that ladder!

小心点!你差点用那把梯子砸开我的头!

(2) 用于“威胁某人,要他当心点”。

Just watch it, right, or I’ll get you!

你给我当心点,否则我就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16、work it 用来表示“把某事办成,尤其指通过巧妙的安排后。”

We should try and work it so that we can all go together.

我们应该设法做出安排,让大家都可以一起去。

(二) 和某些动词搭配,但it 后面有副词跟着,组成三字动词短语。

1、bluff it out用来表示“某人装着不知情,以逃避惩罚或指责。”

If Mary asks Tom who took the money, he’ll just bluff it out and say he doesn’t know anything about it.

如果玛丽问汤姆谁把钱拿走了,他会假装不知情,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2、get it on 和 do it 同义,用来表示“某人与某人发生性关系。”

3、play it cool用于要求“某人遇事冷静对待、镇定应付。”

Don’t worry, just listen to what they say and play it cool.

不要担心,好好听他们说什么,然后冷静处理。

4、play it by ear 要人“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Don’t care about what bad happened. Let’s just play it by ear next time.

别在意所发生的事,我们下一次见机行事吧。

5、pour it on 用来表示“某人为获得同情而夸大其词。”

Don’t believe what she said. She was really pouring it on.

别相信她说的,她实际上在夸大其词。

6、rake it in 用于表示“某人没经过努力轻易赚大钱。”

If someone opened a burger bar, they’d really rake it in.

如果有人开一家汉堡包快餐店一定会发大财的。

7、slug it out 意思是“决出输赢,决出高下。”

Now we can watch our political leaders slugging it out in live TV debate.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的政治家们在现场直播的电视辩论中决出高下。

8、stick it out 用于表示“某人在一项困难、棘手或枯燥的活动中,把某事坚持做到底。”

The movie was indeed boring, but we stuck it out.

那部电影的确很枯燥,但我们还是坚持看完。

9、take it easy 有两层意思:

(1)“劝人放松点、悠着点。”

The doctor says I’m going to have to take it easy for a few weeks.

医生说我得休息几个星期。

(2)“劝人别烦恼、不要生气。”

Just take it easy and tell us what happened.

别急,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三) 用在带不定式动词的短语里,放在句子的开头,以唤起听者的注意。

1、to cap it all 用于故事或描述的结尾,表示“最糟糕(有趣)的是。”

And to cap it all, I found I’d left my purse at home!

最糟糕的是,我发现我把钱包放在家里了!

2、to top it all 表示“更有甚者,更糟糕的是。”

To top it all, I lost my job.

更糟糕的是,我还丢了工作。

(四) 用于某些形式的动词短语里,各表不同之意。

1、be asking for it 用来说“某人做某事是自找麻烦,自作自受。”

I don’t really care he got beat up on——he was asking for it.

我才不在乎他挨打呢,他是自作自受。

2、 be in for it 用来表示“某人将受到惩罚”。

We’ve made trouble. We’re surely in for it now.

我们闯祸了,现在我们肯定要受到惩罚的。

3、beat sb. to it 表示某人做某事“抢先他人一步,赶在他人前面。”

I wanted that car very much but someone else had beaten me to it.

我很想要那辆轿车,但有人抢先一步把它买了。

4、bring with it 表示“两件事伴随而来。”

Every scientific advance brings with it its own risks.

每一项科学发展都伴有风险。

5、get on with it 用来告诉某人“做事要快一点”。

Will you stop messing around and get on with it!

你们别再瞎胡闹了,快点干好不好!

6、(have)bought it 表示某人“在意外事故或战争中遇难。”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Haitians bought it in the earthquake which took place in their country.

成千上万海地人在发生于他们国家的地震中丧生。

7、 have (got) it in for sb. 表示“某人因不喜欢而制造麻烦来刁难他或伺机报复他。”

I think the teacher’s really got it in for you because you’re often late for class.

我想这是老师有意刁难你,因为你常常上课迟到。

8、 hit it off (with sb.) 用来表示“如果两个人互相喜欢,相遇时就会一见如故或一拍即合。”

I hit it off with him as soon as we met.

我和他一碰面就一见如故。

9、jump to it (美国英语为“hop to it”) 用于“命令某人立即做某事,”译为“赶快”。

If you don’t jump to it you’ll miss the train.

如果你不赶快的话,你会误了这趟火车。

10、take it or leave it 用于表示某人“要不要做某事,随他的便。”

I’ll buy you a T—shirt——take it or leave it.

我会给你买件T恤——要不要随你。

11、take it from me 用于“劝说某人你说的话是对的,”译为“请相信我的话,我敢担保。”

John won’t last long in this job, take it from me.

约翰不会干长的,相信我的话。

12、take it out of sb. 表示“使某人筋疲力尽”。

Looking after kids all day takes it out of her.

一整天照顾孩子使她筋疲力尽。

13、take it out on sb. 表示“你因生气而向某人发泄不满,或拿别人出气。”

Don’t take it out on me, it’s not my fault you’ve had a bad day.

别把火发到我身上,你今天不顺心,又不是我的错。

(五) 用在某些句型里,其意十分生动。

1、I love it! 当你被他人的差错或不走运逗乐时,你可以这样说,译为“好玩!太逗了!”

“White was telling the professor all about relativity.” “I love it! I love it!”

“怀特正在给教授讲所有关于相对论方面的东西。”“太逗了!太逗了!”

2、you name it 用来表示“凡是你说得出的,应有尽有。”

Clothes, furniture, books——you name it, they sell it!

服装、家具、书籍——凡是你说得出的,他们都卖!

3、you said it!

(1)用于表示“当某人说一些你也同意的话,而你自己不一定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译为“正是如此!你说对了!”

“I was always stubborn as a kid,” “You said it!”

“我小时候总是很固执。” “这话你说对了!”

(2)美国英语用来表示“你同意某人的看法。”译为“我同意!你说得对!”

“Let’s go home.” “You said it! I’m tired.”

“我们回家去吧!” “同意,我也累了。”

4、I take it 用来说“你期待某人会做某事,知道某事。”译为“我想,我认为。”

I take it you’ve heard that Rick’s canned.

我想你已听说里克被解雇了。

5、Can you beat it? 用来表示“你对某件事的发生表示惊讶或恼火。”译为“竟有这等事?岂有此理!”

He’s taken the cell phone and gone!Can you beat it?

他把手机拿走了!竟有这等事!

6、let sb. get on with it

(1)用来表示“任凭某人怎么样,尽管可能有不好的结果。”

Well, if Jane wants to go ahead and ruin her career, let her get on with it.

好吧,如果简执意这样干下去,毁掉自己的事业,那也就随她吧。

(2)表示“让某人独立无助去做某事。”

Why can’t my parents ever just let me get on with it?

为什么我父母就不能让我独立做这事呢?

7、It’s a cool. 用来说“做某事没问题,”译为“没问题,好办。”

Don’t worry about the work——it’s a cool!

别担心工作,没问题的!

8、It’s a deal. 用来说“你同意做某事”,译为“成交”。

“Ok, $500, but that’s my last offer.” “Ok, it’s a deal.”

“好,500美元,但这是我最后的出价了。”“好,成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it 的口语用法多种多样,十分丰富;it的口语用法对英语学习来说者非常重要,学会使用它,可以使我们的口语表达更加生动幽默,活灵活现。

参考资料:

[1]陆谷孙.《英汉大词典》[Z].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宋菊香.《It小词大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1)

[3]张道真.《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2.

[4]张伯香.《应用英语》[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赵芃. 《英语中“it”一词的用法剖析》[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10)

[6]赵继忠.《小议it》[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09)

[7]英国培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朗文当代英语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作者:吴晗

学英语it用法研究论文 篇3:

英语冠词习得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进展

[摘 要]冠词是蕴含语义和语用界面信息的功能语类,二语学习者往往难以完全掌握这一跨语言特征。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冠词变异性研究多围绕音韵迁移假说和波动假说展开,然而这两种假说的解释力仍需进一步验证,因此国内冠词习得理论的建构不容忽视。此外,基于冠词的促学研究多局限于其简单用法,缺乏复杂用法的反馈效果验证,所以冠词习得研究宜着眼于不同因素、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综合分析。近年来,诱导产出法后来居上,在冠词习得的研究方法中逐步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理论假说;研究综述

Theoretical hypothese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rticles

YIN Hong-shan, LIU J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Key words:English article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etical hypothesis; literature review

冠詞作为功能词汇,毫无疑问是英语中出现和使用最频繁的词之一,其复杂的用法和语义特征的多样性使得二语习得者在习得冠词的过程中屡屡出现错误,即使水平较高的二语学习者也无可避免,因此冠词二语习得的研究必不可少。相对而言,国外的冠词习得研究起步较早,并提出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研究假设。国内的相关研究直到最近十多年才逐渐兴起,虽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英语冠词习得本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在回顾冠词习得的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冠词习得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加深人们对冠词习得复杂影响因素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冠词习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冠词习得的理论假说

近十年国内英语冠词习得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冠词变异性原因的探究,其次是从促学方面研究反馈方式对冠词习得的影响。

(一)音韵迁移说

功能词素产出变异性的原因存在两种争论:表征缺失假说和表层曲折缺失假说,这两种假说主要从语言表征有无展开。表征缺失假说由Hawkins等人提出,该假说认为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不可及,二语习得主要受学习者的母语影响,当目标语语言表征与母语一致时,习得者可很好地习得该表征;当母语中没有目标语的相应语言表征时,二语学习者则无法习得该表征[1-3]。根据表征缺失假说,当学习者的母语中无冠词时,学习者二语冠词产出永远达不到目的语标准。而由Lardiere等人提出的表层曲折缺失假说与表征缺失假说则完全对立,表层曲折缺失假说支持普遍语法完全可及说,认为二语习得与母语无关,难点在于句法表征和表层词素形式的匹配[4-5]。一种较新的观点认为,形态句法习得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语音层面的表征差异,音韵特征的迁移对冠词的习得具有阻碍作用[6]。音韵迁移假说从语言界面的角度阐释了形态句法习得的语音制约条件,其理论基础为表层曲折缺失假说和非线性音韵音系学。根据非线性音韵音系学,音系可以划分为音节、音步、音韵词、音韵短语等成分,且具有等级性[7]。语言中给功能语素加以音韵化的方法有四种:独立的音韵词、内部词缀、附着词素和自由词缀(可以和音韵词一起组合成音韵短语),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音韵化的方式[8]。由此音韵迁移假说认为,当学习者母语中没有目的语中所要求的相应功能语素的音韵表征时,学习者很难产出与目的语一致的音韵表征,因为母语音韵表征会干扰二语功能语素表征的产出[6]122。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操土耳其语的学习者在产出英语“冠词+形容词+名词短语”结构时会省略冠词,而在产出英语“冠词+名词短语”结构的时候则不会。根据音韵迁移假说,英语的冠词和弱读限定词都属于第四种音韵表征—自由词缀,它们可以和其他音韵词一起组合成音韵短语,所以允许形容词出现在它们中间。土耳其语中的重读限定词bir是独立音韵词,既可以和其他音韵词一起组合成音韵短语,也允许形容词出现在其中;而弱读限定词bir是附着词素,需依附在音韵词之上,所以不允许形容词的插入,这就解释了操土耳其语的学习者在有形容词参与的名词短语中省略英语冠词的原因。

(二)波动假说

作为英语冠词研究中相对较新的理论,波动假说对解释冠词替代有重要作用,它是基于冠词选择参数理论提出的一种假说[9]3-69。Ionin等通过对英语和萨摩恩语等语言冠词系统的分析发现,限定性和特指性是冠词选择中的两种参数值,并由此提出了英语冠词选择参数理论:在有且只有两个冠词的语言中,冠词是通过限定性和特指性来区分的[9]3-69。限定性体现了说话者和听话者共有的内容,即双方都知道某名词短语所提及的事物;特指性体现的是说话者自己的知识,说话者可能有意要提及某一特定事物,因为该事物具有说话者想提及的特征[10]36。英语冠词选择参数只适合有冠词的语言且每种语言只能选择一种参数来区分冠词,如英语是用第一种参数限定性来区分冠词,而萨摩恩语则取第二个参数。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参数并不相互排斥,在具有限定性特征的同时,也可以有特指性特征或非特指性特征;在具有非限定性特征的同时,也可以有特指性或非特指性的特征。

在冠詞选择参数的基础上,Ionin 等提出波动假说,认为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具有完全可及性,如果母语中缺少冠词系统,二语学习者在开始习得冠词时会在两种参数值之间波动,直到足够的二语输入使其可以设定正确的参数值,从而完全习得冠词[9]16 。

目前该假说已得到部分验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波动假说是否也同样适应于母语有冠词的英语学习者,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其冠词使用情况为何与该假说出现不符的预测[11]136-142;等等。波动假说如得到普遍验证,将会是普遍语法可及性问题的极有力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而为波动假说提供有力的证据。

(三)互动假说与互动反馈理论

互动假说是在Long在Krashen的输入假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2-13]。Krashen和Long 都强调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但 Long认为Krashen的输入假说忽视了互动,即忽视了意义协商对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作用。互动假说认为意义协商可以触发纠正性反馈,纠正性反馈则能让学习者很好地意识到并修改产生的错误,这有利于加强输入的可理解性,对功能语类的习得具有促进作用。Swain则强调了输出的重要性,认为没有输出就无法检验输入是否真正被理解,就不能提供纠正性反馈,也就不存在意义的协商过程。在此基础上,Swain提出了自己的输出假说[14]。Gass整合了上述三种假说的观点,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从可理解性输入开始到学习者进行意义协商、纠正性反馈再到语言输出的过程[15]。经过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Long对早期的互动假说进行了重新阐释,他把输入、互动、输出纳入一个整体,形成了完整的互动假说[16]。

Lyster 和Ranta进一步发展了互动假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动反馈理论。他们将反馈分为六种类型:重述(用正确的形式复述学习者所用的错误句子),显性修正(直接指出错误并修正),澄清请求(要求学习者复述一遍错误的句子),元语言反馈(通过给予语法规则提示等让学习者自我修正),引导(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出学生的正确形式),重复(重复错误的地方或整个句子)[17]。近几年,互动反馈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互动反馈与冠词习得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二、国内英语冠词习得的研究进展

(一)对于冠词错误类型的研究

冠词的错误类型有三种:冠词冗余、冠词缺失和冠词替代。其中以后两种最为常见,学者们也多围绕这两种错误展开研究。

1.冠词替代。冠词替代错误(即定冠词与不定冠词相互替代)在二语学习者冠词产出中是十分常见的,对于冠词替代这一变异性类型,国内学者大多围绕波动理论展开讨论。根据波动理论,在母语无冠词的情况下,学习者将以特指性区分冠词。国内学者对波动理论的验证结果不一致:戴炜栋、韦理对40名汉语受试者和10名英语本族语者进行强制选择提取任务,分析数据后发现结论与波动假说的预测不符,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冠词时没有在限定性和特指性两个参数值之间波动,即特指性没有产生影响,因此波动假说不适应于中国英语学习者[11]136-142。而马拯针对96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特指性影响了冠词的使用,波动假说适应于中国学生[18],这与戴炜栋、韦理的结论不符。张京鱼、马拯对该问题又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结果再一次验证了马拯之前的结论。他们认为戴炜栋、韦理先前研究中所分的中级组实际上应是高级水平,所以影响了实验结果[19]。

虽然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了波动假说,但是波动理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替代的解释力还不能妄下定论,目前仍需大量实证研究数据以及各因素的综合分析才能成竹在胸。

2.冠词缺失。冠词缺失又称冠词漏用或冠词省略,是冠词变异性的特征之一。近年来对英语冠词缺失的影响因素研究如下:朱叶秋、文秋芳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的调查发现,冠词漏用与冠词滥用的现象同时存在,母语中缺乏冠词体系是学习者冠词漏用的主要原因[20]62。黄小萍首次界定了冠词省略的定义并区分了零冠词与冠词省略的异同。她指出,冠词省略是省略名词前该有的不定冠词或定冠词;冠词省略要与零冠词和无冠词形式区分开来。除此之外,黄小萍使用语料库方法调查英语冠词在固定短语中的冠词省略情况,分别分析了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省略的范围,并根据英美两国冠词省略实例得出结论:冠词省略是一种趋势。该作者认为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有:(1)受邻近修饰语的影响,(2)语法结构简化的需要,(3)冗余信息的省略,(4)零冠词和冠词省略的界限混淆[21]。该研究只涉及冠词的固定短语用法,没有考虑到语境因素的作用,所以研究结果不能用于解释所有冠词省略现象。另有杨梅在音韵迁移假说基础上分析了汉语量名短语音韵结构并对比了汉英限定词短语音韵结构的异同;通过改错测试收集数据发现音韵迁移假说只能部分解释中国学习者冠词省略现象,而不能解释形容词对冠词使用的影响。她进一步指出:英语冠词是集多种意义、形式于一身的功能词,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才能深入理解以至解释冠词习得的难题[22]。邵士样、吴庄通过诱导产出法(让高、低水平组用英语描述一个提前设计好的故事)引出冠词的使用。研究发现低水平组普遍出现冠词缺失现象。根据研究结果,他们认为低水平学习者在初始阶段并没有习得英语的DP结构,而是直接利用汉语的相应结构表示英语的有指名词成分[23]。

从以上研究中不难看出,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过于机械且单一,不仅普遍缺乏不同语境下的冠词使用数据,而且没有涉及各因素的综合层面分析。至于音韵迁移假说对冠词缺失的解释力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修正性反馈与冠词研究

近几年修正性反馈与冠词习得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主要研究情况为:张凯、王同顺研究了口头反馈类型(直接纠错、提示加直接纠错、澄清请求加元语言反馈)对英语冠词在书面写作中的习得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反馈方式对冠词习得均产生效应,其中澄清请求加元语言反馈(即深层协商)与直接纠错反馈、提示加直接纠错反馈相比,更能促进冠词习得发展[24]。姜琳、陈锦选取某高校非英语专业92名学生,采用“前测—干预—后测—延迟后测”的实验设计,考察了两种书面反馈(元语言反馈和直接反馈)对英语冠词显性、隐性知识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反馈方式都能促进英语冠词显性知识的发展,且二者效果相差不大,但元语言反馈比直接反馈在促进隐性知识发展上更具优势[25]。周杰对8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间隔性测试,探讨了修正性反馈中重述、元语言反馈和重述加元语言反馈对学习者英语冠词系统习得的影响。该实验发现这三种反馈方式对英语冠词学习者的习得发展均有效。其中重述加元语言反馈组的方式效果最显著,元语言反馈组次之,重述组的效果最小[26]。

目前的研究皆证实了修正性反馈对英语冠词习得的促进作用,但实验的范围仅限于对简单冠词用法的反馈(首次提及和再次提及的用法),至于修正性反馈是否对复杂冠词用法有效还有待探讨。

(三)其他层面的冠词研究

2008年以前国内的冠词习得研究仅限于书面语,对英语学习者在口语中使用冠词情况的研究寥寥无几。朱叶秋、文秋芳开启了口语中冠词使用的调查研究[20]60-63,此后,学者们陆续研究了不同水平学习者在口语中的冠词使用情况[27-28]。除了口语方面的研究外,还有以下新层面的探究:周保国研究了成人认知学习风格对英语冠词习得的影响,他认为儿童与成人拥有不同的认知学习风格。儿童倾向于用分化的方法处理新信息,即当新输入与已有体系不符时,对已有体系进行改变;而成人则倾向于采用同化的方式处理新信息,即将已有的规则强加到新输入上,原有规则体系不作变化。这样一来,成人冠词学习者就很有可能排斥英语中某些冠词用法而导致冠词使用错误的出现[29]。刘艾娟、戴曼纯、李芝从特征组合视角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者采用口语测试任务、诱导性书面产出任务、短文改错和诱导性冠词选择填空四种测试工具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较之于不定冠词和定冠词,零冠词的习得于受试者而言似乎更困难。研究认为这是由于零冠词的特征重组复杂度最高,因此习得难度最大,其中重组复杂度与特征重组数量、性质、母语干扰等多种因素有关[28]385-397。张德禄、孙治国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系统地区分了零冠词和零用冠词,很好地解释了冠词间的关系,最终建立了冠词系统的核心部分[30]。邵士洋、吴庄在语言接口视角下,采用诱导产出法对120名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语篇中冠词使用情况进行考察,结果验证了起初的假设,即低水平学习者开始未能习得英语DP结构,但最终可以习得;对于冠词表达定指性的这一句法-语用接口知识将难以被最终习得[23]552-561。

(四)冠词习得的研究方法

近十年来,研究者大多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对冠词习得情况进行数据采集:语料库法、强制性选择法和诱导产出法。

朱叶秋、文秋芳使用英语专业四级口试录音语料库进行冠词研究,发现定冠词使用正确率最高,不定冠词次之,零冠词最低[20]60-63,然而这个结论不能说明学生的真实情况。一方面,这项研究是基于学生的口语产出,在冠词知识书面测试中的结果不得而知;另一方面,该结果是依据学生总体成绩得出的,但是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冠词掌握情况,正确的使用形式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冠词用法,其间猜测性等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着冠词使用。朱叶秋、文秋芳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口语语料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冠词习得情况,数据显示口语水平与冠词使用无关,然而经过个案分析后发现不同水平者在冠词使用错误的广度和深度上有较大差异[27]。刘艾娟、戴曼纯、李芝对实验的口语产出语料进行分析也发现冠词使用准确度与语法水平之间无明显关联。但是通过分析受试者在四种不同任务中的表现,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学生英语语法水平越高,冠词使用准确率越高[28]385-397。

概而言之,口语产出数据不能单方面地说明冠词的习得情况,书面测试是不可或缺的;研究结果不可单凭成绩判定,个体差异性分析不容忽视。语料库法虽然方便,但语料库是前人经过特定的方法在特定的测试中得出的数据,研究者对于语料库的控制十分有限,因此所需数据的收集也是有限的。再者,由于语料库法缺乏互动性,即利用语料库得出的结论是基于数据的机械的结论,研究者对受试当时的心理情况等无从得知,所以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强制性选择任务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调查问卷形式、测试题形式、改错形式等,近年来学者多用该方法进行冠词波动理论验证[11,18-19],也有学者进行音韵迁移假说验证[22]。与语料库法不同的是,强制性选择方法对研究的控制性极强,主要是通过设定特定的句法和语义、语用环境,直接针对和控制所需要的冠词产出。该方法的缺陷也不难看出:研究目标对受试者开放,在清楚研究目标的情况下,受试者对测试的内容会比较敏感,从而刻意地调动所有有关冠词的知识,而不是第一反应所做的决定,结果的正确率往往比非强制性任务结果要高。另外,强制性提取任务和语料库法一样无法得知受试者当时的心理状态,通常可在强制性提取任务后加一个跟踪采访以较好地弥补该缺陷,但语料库法行不通。

由于语料库法和强制性选择提取任务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所以为了使结果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许多研究者采用诱导产出法收集数据[23, 28]。诱导产出法即通过描述图片、翻译句子/短文等引出相应冠词使用,相較于强制性选择法,诱导产出法不易透露研究目标,能减少受试者产出冠词的刻意性,增加结果的准确性;与语料库法相比较,诱导性产出法有更好的控制所需数据产出的优势。相比之前两种方法,诱导性产出法似乎更胜一筹。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英语冠词习得研究仍存在许多待完善之处:波动理论和音韵迁移假说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使用的解释力需要进一步验证;纠正性反馈研究还需扩大冠词用法范围,应结合学习者个人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冠词本身用法多且复杂,冠詞的使用与语义、句法、语用等各层面都密切相关,研究者应首先注意到这一点,在研究中宜着眼于多层面和视角进行综合分析。此外,研究者还应了解各研究方法的优势与缺陷,正确选择研究方法,不应过多地依赖定量数据而忽视了学习者个体差异分析。同时由于国内冠词习得的研究均是基于国外理论基础而展开的,所以国内冠词习得理论的建构亦应加快步伐。希望本文可以对研究者有所启发,并在冠词习得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解决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冠词使用难题。

[参考文献]

[1]Hawkins R, Chan C. The partial availability of universal g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failed functional hypothesis”[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997(13): 187-226.

[2]Hawkins R,  Liszka S. Locating the source of defective past tense marking in advanced L2 English speakers[M]// R van Hout, Hulk A, Kuiken F, Towell R. The Interface between Syntax and Lexic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3: 21-44.

[3]Tsimpli I. Clitics and determiners in L2 Greek[M]// Liceras M, Zobl H, Goodluck H. Proceedings of the 6th Gener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ference ( GASLA 2002 ) : L2 Links. Somerville, MA. : Cascadilla Proceedings Project, 2003: 331-339.

[4]Lardiere D. Dissociating Syntax from Morphology in a Divergent End-state Grammar[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998(14): 359-375.

[5]Lardiere D. Mapping features to form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Archibald J.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 Oxford: Blackwell, 2000: 102-129.

[6]Goad H, White L. Ultimate attainment of L2 inflections: Effect of L1 prosodic structure[M]// Foster-Cohen S, Smith M, Sorace A , Ota M . EUROSLA Yearbook: Vol. 4.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119-145.

[7]Pepperkamp S. Prosodic Words [M]. The Hague: Holland Academic Graphics, 1997.

[8]Selkirk E. The prosodic structure of function words[M]// L Morgan  J, Demuth K. Signal to Syntax: Bootstrapping from Speech to Grammar in Early Acquisitio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6: 187-214.

[9]Ionin T , Ko H,  Wexler K. Article semantics in L2 acquisition: the role of specificity[J].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4(12): 3-69.

[10]常辉.冠词习得与中介语句法损伤研究[J].外国语,2009(6):35-46.

[11]戴炜栋,韦理.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语义特例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2):136-142.

[12]Long M. Native speaker or 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and the negotiation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4): 126-141.

[13]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1982.

[14]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 Gass S, Madden C.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5: 235-253.

[15]Gass S. Integrating research areas: a framework for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8(9): 198-217.

[16]Long M H. The role of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Ritche W C , Bhatia T K .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96: 413-468.

[17]Lyster R, Ranta L.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7(1): 37-66.

[18] 马拯.特指性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影响[J].当代外语研究,2010(4):38-42.

[19]张京鱼,马拯. 特指性在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5):66-72.

[20]朱叶秋,文秋芳. 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冠词的研究[J].外语教学,2008(3):60-63.

[21]黄小萍.英语冠词省略的现状及其成因[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22-28.

[22]杨梅.中国学生英语冠词的二语产出:关于音韵迁移假说的实证检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1):65-79.

[23]邵士洋,吴庄. 语言接口视角下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17(4):552-561.

[24]张凯,王同顺. 口头反馈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和介词习得效果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2):64-70.

[25]姜琳,陈锦.书面纠正性反馈对英语冠词显性、隐性知识发展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6):48-55.

[26]周杰. 重述和元语言反馈对英语冠词习得的影响[J].外语与翻译,2016(3):64-69.

[27] 朱叶秋,文秋芳.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口语中冠词的使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37-41.

[28]劉艾娟,戴曼纯,李芝.特征组装视角的英语冠词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3):385-397.

[29]周保国. 成人认知学习风格对二语习得信息处理的影响—来自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2010(2):126-132.

[30]张德禄,孙志国. 零冠词与零用冠词系统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2014(3):25-31.

作者:尹洪山 刘健

上一篇:我国城市化发展探究论文下一篇:系统级备件卫星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