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建设科学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总要求是精细明确、全面完整、合规合法、科学可行、时代特征。主要包括配置标准、立项审批、预算约束、规范采购、安装验收、使用操作、维修保养、损坏丢失、绩效考核、资产清查、规范处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篇1: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构建高校“互联网+”资产管理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提出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资产管理”思维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资固定产管理 管理新模式 对策

2016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上呈井喷式增长,从2010年到2014年年底,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由此可见,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校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推动了我国高校的高速发展,也使高校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不论是宏观的体制机制建设上,还是平时的管理细节上,都很难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当代高校新型信息化教育重要的辅助手段,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的科学配置和最大利用率,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的科学水平;如何建立起与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是高校高速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高校在管理上过于涣散,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组织不力、落实不严,配备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够,导致固定资产不能科学管理,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存在漏洞,这对高校的稳定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有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严格按照“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进行资产管理,存在固定资产采购合理性较差、入库登记保管手续不健全、领用及调拨处置不科学等现象,造成固定资产随意放置,甚至造成固定资产流失,间接地导致高校的经济损失。

(二)建档立卡不到位。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以部门管理为主,难以明确谁对国有资产管理负责。同时,不少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造册,工作效率不高,也无法全面反映资产的闲置状况、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另外,由于资产主管部门与资产使用的职能部门缺乏一体化的管理手段,不能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起唯一有效的“身份证”标识,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难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动态监控不到位。高校存在校区分散、人员分散且缺乏专人管理,导致资产无法实现全方位动态监控。有的高校仅由学校财务部门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电子价值的数字管理,有的高校仅由后勤管理部门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的管理。在现实运作中,各类固定资产又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导致管理松散、责任不清、追责不明。这不但影响了学校领导的整体决策,也影响了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发挥最大使用效益。

二、构建高校“互联网+”资产管理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在适应潮流发展,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然而,作为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固定资产,在我国一些高校尚以简单手工记录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管理,并未在教育信息化大潮中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实时化的管理目标。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大量的教学设备不断购进,基建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越来越跟不上高校发展的步伐。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而实现固定资产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将是“互联网+”环境下探索与实践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的创新模式。

三、“互联网+”环境下打造平台构建高校资产管理新模式

(一)运用“互联网+”打造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能够实时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整体状况,具备查询和跟踪功能,确保固定资产安全,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能够起到“时时、处处、人人”的作用。高校运用“互联网+”打造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借助平台相关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高校各个部门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资产需求、库存、报废等信息,实现固定资产的“流动”管理。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高校的自身内部管理模式,促进固定资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进而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水平。

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需求,通过平台数据接口将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连接到平台上来,形成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平台要重点开发以下模块:建筑管理模块、国土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图书管理模块、文物管理模块、家具管理模块、办公管理模块、植物管理模块等。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撑固定资产的互联互通管理,平台要具备无形资产管理、采购管理、报修报废管理、共享使用管理、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应用和协调功能。

(二)以平台搭建为抓手构建网格化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高校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将为高校实施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高校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就是用数字信息化方式管理固定资产,在全校范围内,主要将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设备、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家具、行政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资产分为相对独立的“格”,确定每一“格”的管理专员及管理权限,负责管理“格”内资产业务,将网格的管理职责落实到人,进而建立起全覆盖、无盲区的高校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体系。

同时,高校要充分依托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开发基于手机的固定资产管理APP动态监管平台。手机APP动态监管平台将强化高校上下沟通和联动,所有固定资产管理员能够“时时、处处、人人”为师生提供资产使用、申请维修、报废处置等业务的手机平台处理,一揽子解决教职工多部门奔波签字之苦。通过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及手机APP管理平台互为补充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网络化、业务分析信息化、资产指标实时化、动态监控常态化,从而构建新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四、加强“互联网+”高校资产管理平台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在制度上要完善资产管理配套制度体系建设。高校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的规章制度,才能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校要制定一套科学、严密、系统、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精神,要及时完善及制订出台相对应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细则》等制度,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制度、购置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报废核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保管、移交、处置及损坏赔偿等各环节都有章可循,切实做到用制度管理固定资产。

(二)在管理上要加强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使用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后,对高校内部的资产管理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其一,高校要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学校一级与院、系及职能部门等二级使用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建立结构简单、通俗易操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其二,要改变固定资产数字价值与实物价值不相符的情况,加强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与财务平台的有效对接,实现全校固定资产调配处置与财务平台同步更新、账目一致。

(三)在宣传上要加强资产保值增值的宣传。要通过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等形式,宣传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让广大教职员工了解固定资产对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和保障性,提高依法管理和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法规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王观宏.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16(15)

[2]丁连勇.浅谈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

[3]代惠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商,2015(52)

[4]黄忠林.《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J].内江科技,2015(11)

[5]黄鹏奎.浅谈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0)

【作者简介】杨 环( 1974— ),女,广西博白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副处长,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

(责编 王 一)

作者:杨环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篇2:

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摘要:建设科学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总要求是精细明确、全面完整、合规合法、科学可行、时代特征。主要包括配置标准、立项审批、预算约束、规范采购、安装验收、使用操作、维修保养、损坏丢失、绩效考核、资产清查、规范处置。

关键词:公立高校 固定资产管理 制度建设

目前建立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全面、不完整,也不系统,形不成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而且就是制度体系中的各项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缺陷,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有功效无法发挥。因此,必须着力构建科学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综述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刘玉贞等(1990),赵东昀等(2000),张文桂等(2003),周亚君(2004),鲁成伟(2005),徐波等 (2006), 胡昌芹等(2007),李洪枝等(2008), 张慧等(2009),谢炎林等(2010), 成海英等 (2013),在不同年份的多篇文献中都认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

张荣秀等(2009)认为,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出现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界定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与资产管理制度不协调、资产核算不及时、账实不符合等方面的问题。[1]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惩罚体系

江波(2014)认为,由于没有惩罚体系,导致固定资产责任人肆意妄为,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更加严重。[2]

(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曹炜(2007),王晓华(2011),王延刚等(2014)认为,制度执行不严。涂江红(2008)认为,制度执行主体不明确、难执行。周训娥(2008)认为,制度缺乏执行性。

(五)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颜萌(2013)认为,有的制度已经落后但一直没有重新修订。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总要求

(一)精细明确

主要是不仅要在宏观上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而且还要在微观上即执行时的细节问题上认真考虑加以明确。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已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并予以完善,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精细明确。

(二)全面完整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既包括自身的全面和全程,如固定资产购置前的配置标准制定、立项申请与院校两级论证、领导审批等,购置中的招标文件制定与审核、评分标准的科学合理、评标专家中技术专家与商务专家的人数分配、签订合同、安装验证等,使用中的维修(护) 、绩效等,日常中的调配、对帐、报废、租赁、档案、监督等,每年一次的盘点与清查,退出前的论证、评估、变卖等,也必须包括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方面的制度建设,如固定资产使用责任制、工作考核及干部任用中如何体现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审计制度等。如果仅有前者,则无疑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足以从整体上看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如果仅有后者,则显得过于“宏观”、“宽泛”,不足以立地与真正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因此,只有二者缺一不可,才能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更加全面完整。

(三)合规合法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仅要合情合理,还必须合规合法,这是任何一项制度的基础与保障。因此,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首先,必须依法制定。其次,借鉴同行制定。第三,依靠专家制定。最后,参照历史制定。从而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规范。

(四)科学可行

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客观、公正、科学、可行。所以,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起草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等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应当召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与执行者的合理建议。在此基础上,提请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吸收与会领导的意见。以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可行。

(五)时代特征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既要稳定,又要可变;既要原则,又要具体;既要长期,又体现时代特征。因此,在量化标准上,要与时而变,制定实施细则;在修订程序上,要公开透明,合理合法;在适用范围上,要明确界定,公平公正。[3]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点

(一)配置标准

一是必须确立统一的配置标准。而配置标准的确定除了严格按照中央与省政府的规定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考核标准外,还要综合考虑高校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的相关性与可比性。即高校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与本校的管理目的及固定资产目标等直接制度相关,对同类固定资产的评价则要能够可比。[4]二是必须确立统一的配置流程。包括使用部门及个人、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分管校长、校长、校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委办公会议等各个层级的办事程序、职责与权限。以做到依照标准与流程办事。

(二)立项审批

首先,必须经过两级论证。即使用部门立项论证与校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证。其次,必须明确论证内容。即要对需求依据、申报内容、绩效目标、实施场地、技术条件、预算金额、现有资源、支撑材料以及申报部门近3年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5]第三,必须科学制定评审标准。最后,必须突出技术专家的作用。在校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证中,一般应不少于7名专家,其中,技术专家应不少于5名,且校外技术专家应不少于2名。同意票应不低于5票,否则,不予立项。专家论证通过后,根据管理权限报相关领导及会议批准。

(三)预算约束

立项审批通过后,由财务部门列入预算,同时,必须强化预算约束作用。在“标准第一、对照存量、合理调剂、管好增量”的原则下,做好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以从源头上解决盲目、超标、重复等配置造成的高校固定资产闲置与浪费问题。[6]

(四)规范采购

采购分招标采购与非招标采购两种方式。对非招标采购方式,应坚持分离原则。对招标采购方式,则应科学制定招标文件,合理选择招标方式,明确评价方法及权重,确保专家质量与独立评标等。

(五)安装验收

目的是保证设备安装与调试符合生产要求和工艺布局,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内容包括:一是设备的安装。安装时应按拟定的程序进行,安装要在准备工作就绪后一次进行,避免拆箱后各部件不到位而造成丢失。二是设备安装应在有关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进行。三是设备调试验收。设备在安装后应进行调试,调试时按技术指标逐项试验,先做空载运转,再做负荷试车,记录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要求。每台设备调试时间应根据设备情况及生产缓急来定,当设备进行安装确认,技术参数等验证完成后,方可填写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单,经验收人签字后,交付使用,并记录归档。

(六)使用操作

必须明确操作程序、操作标准,明确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及奖惩制度。

(七)维修保养

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与管理职责、维修费提取与确定、使用范围与构成、使用权限与审批流程等几个部分。

(八)损坏丢失

应加强对师生员工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科学、严格的保管和使用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切实防止学校固定资产的损坏和丢失。主要包括:赔偿界限与处理原则、责任认定、赔偿标准、处理办法等几个部分。

(九)绩效考核

逐步实现大型仪器设备校内外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断提高资产使用经济性、效率性。探索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校内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考核工作机制,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参考依据。

(十)资产清查

必须注重制度的实体性与程序性结合,重点关注设备采购调配后勤保障设施维护仪器安全等,使资产清查工作规范化常态化。[7]

(十一)规范处置

一是严把审批关。即重点把握固定资产的最低使用年限、技术鉴定及可转作他用的可能。二是严把拍卖关。是否处置应经过论证,任何人无权擅自处置。同时,必须经过公开招标,杜绝私下交易。而处置收益则必须全额及时交付财务等。

参考文献:

[1]张荣秀,陈昌明,杨富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09(4中)

[2]江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3]詹维强.深化领导干部作用推进制度建设的科学发展[DB/OL].人民网,2011—01—30

[4]宋少霞.高校固定资产配置问题浅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4(5)

[5]王晓华.关于规范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

[6]曾几,吴若红.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4)

[7]颜萌.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资产清查工作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

(黄曦施,1982年生,江苏启东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资产管理科。研究方向:固定资产管理)

作者:黄曦施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到教学、科研、服务等各项事业计划的顺利进行,是衡量高校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发展,高校体量规模越来越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在高校的运营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教学、科研等工作开展的基础。然而,有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固定资产规模的发展速度,存在固定资产闲置、流失等问题,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维护不当,需要积极摸索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了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高校内部拥有众多的部门机构和数量庞大的教科研和行政后勤人员,每个部门都涉及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教职工工作中都会领用资产,这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分布相对分散,具有使用部门多、涉及人员广的特点。同时,由于高校内部事务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等众多领域,固定资产类型众多,存放地点广,,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随着高校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固定资产处于高频的变动状态中,存放地点、使用人、资产状态等不断变动,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固定资产成本过高,而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在高校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有些高校习惯于以价格作为主要衡量因素,高校之间相互攀比,盲目追求引进并不必要的高端技术和设备仪器,主观上增加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存在重复建设购置的现象:由于统一规划不足,不同部门、院系之间缺乏沟通,忽略高校公用的网络平台和仪器平台的作用,反而自行建设本部门或本院系的平台,造成部分设施设备的重复建设购置,造成资金浪费。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不当。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尤其是各种科研设备的使用,缺乏明晰的产权,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对仪器设备的保护,存在操作违规现象,导致设备损耗严重。例如有些科研人员对专业仪器的使用不够熟悉,不了解最佳的使用环境和参数设置,会对各种仪器设备造成损耗。由于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管理人员难以实时了解各项资产的实时状态,造成较高的设备折旧率。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制混乱

我国很大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教育经费来源于国家,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上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需要成本核算,导致重资产采购轻使用管理的问题。尽管高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然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使用部门管理的结合,导致多个管理部门之间权责范围界定不清,呈现管理权限分散,无法形成合力,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发混乱。

(二)固定资产制度体系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统一、明确的管理制度体系;二是现有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性较低,未进行充分论证;三是部分规章制度老旧过时,没有根据新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国内高校虽有设立固定资产的规章制度,但往往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更多是零散体现在不同部门、院系的规章制度中,工作中常常面临制度上的困惑。例如,固定资产报废报残制度不够完善,一些早已报废的仪器设备依然挂在账上,有些办理了报废手续的仪器设备还存放在使用部门等。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是执行不力,导致管理人员责任心被逐渐削弱,固定资产损毁、流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国内高校虽纷纷建立了固定资产网络平台,设立资产信息资源库,但有些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局限于建立固定资产信息资源库,停留在对固定资产数据、状态信息的统计功能上,而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的作用。对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录入和使用,往往局限于后勤与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普通师生的关注度不高,使用率低。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侧重于财务收支等工作的监督,固定资产事项的审计并非工作重点,往往仅限于重大物资采购、建设项目的监督。同时,由于人力有限,审计部门的监督往往停留在事前和事后的审计,对事中的监督力度有限,导致内部监督较为薄弱。

(五)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技能不过关,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不端正。有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兼任或兼职,业务不熟练,也未经系统的学习培训,人员频繁流动。有些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松懈,对各种问题现象的处理不及时、不主动,对管理制度不了解,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需要针对性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高校管理层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上而下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需求,寻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方法;高校需要设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网络架构,加强管理效率。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高校要根据国家、地方关于资产工作的法令制度和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调整和规范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使用、处置等工作程序,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并通过对采购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对采购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采购质量和公开透明。

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问题,需要细化相关的要求细则,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工作规范。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时效性、共享性和规范性,使固定资产使用单位都可以参与管理,为各单位提供实时状态信息,避免重复购置行为。

要积极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使各类数据可以有效对接、实时共享,优化资产配置。例如,可以使用RFID技术对固定资产编号建卡,借助射频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实时统计和监控,提高日常管理效率和准确度。

(四)加强监督力度

一方面,要推进审计部门的发展,安排充足人手对固定资产各项活动进行必要的审计监督,尤其要做好事中的监督,另一方面,要采取社会中介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等外部监督机制,接受社会的监督。

(五)提高管理人員业务水平

首先,要积极招收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严格招收标准;其次,要做好系统化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其工作态度及素养;再次,通过绩效考评对管理人员进行约束和激励,激发工作热情。
五、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之所以存在成本高、利用率低、资产流失等问题,除了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覆盖面广、使用部门和人员众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在于管理工作水平不高。因此,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规章制度体系,积极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督力度,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实现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的充分发挥和有效增值。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作者:练文泽

上一篇:资本市场思路对策论文下一篇:资本市场发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