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2024-04-27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共8篇)

篇1: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

摘要:无形资产是高校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无形资产管理还存在观念淡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形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有待研究并加以解决。本文分析了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是指那些没有实物形态,能够在企业或者事业组织的生产经营中长期发挥作用的权利、技术等特殊性资产。在高等学校中,无形资产的比重更是越来越大。高校的无形资产与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样,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没有具体实物形态,能为高校长期发挥作用的某种特有权利、技术知识、信息、声誉、形象等要素的资产。其主要种类有高校声誉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等等。但是,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

一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随着科技成果资产属性的日趋成熟,我国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并相应发布了有关法律,使知识型无形资产在我国得到了有效保护,对鼓励发明创造及公平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就无形资产的管理来说,无论是从宏观管理还是从微观管理来说,仍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特别在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挑战中,如何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使无形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以实现无形资产的最大价值,成为无形资产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也是如此。目前,在我国,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也很严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无形资产相关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

目前,许多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民股额的部门和相应的管理人员,也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在无形资产的认识、取得、转让计价、法律保护、利用等环节也没有无相应的监督体制和明确的规定,因而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在以往的高校国有资产清查中往往漏掉无形资产的清查。无形资产也是国有资产,清查合资将无形资产排除在外,是高校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造成高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数据不真实,不能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这将不利于高校国有资产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由于人员流动和技术转让等问题带来的无形资产流失

科技和人才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知识经济条下,人才作为智力资源的主体,更显示其重要性。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和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随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开发、合作研究、技术转让、技术投资等技术合作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但在对外技术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对高校无形资产的产权管理不严,致使一些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高校在技术转让和对外投资入股以及对校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由于缺乏对无形资产巨大获利能力的充分认识,对转出的无形资产没有进行科学的资产评估,转让价格往往偏低。有时,高校投入校办企业的无形资产甚至不计价,无偿提供给校办企业使用,造成无形资产产权的流失。在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研究中,合同内容中对高等学校无形资产产权的保护不明确,往往导致高校的科研成果权益遭到旁落或瓜分,造成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

而人才的流动一面促进了学术和科技的创和发展,以及科研水平的高,极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聪明才智;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高校的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流失。高等学校许多教师、科研人员在外业余兼职,或由于工作调动离开学校,有的自己投资兴办公司。他们往往把自己掌握的属学校所有的技术成果、图纸、信息甚至客户关系转移到新的单位,将本属于学校所有的无形资产转为他人所有。这种不正当的无形资产产权转移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合法权益。

3.高校无形资产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无形资产存在形式的特殊性,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必须将自我保护和法律保护有效结合。高校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对高校无形资产的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科研过程中,一些科研人员对科研取得的技术资料、数据等科研成果缺乏保密意识,造成一些专有技术等技术秘密被泄露。高校对一些专利权的申报也缺乏严格的管理,在申报过程中,对专利法的有关规定理解不够深刻,一些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不高,致使专利申请失败,使学校丧失享有专利的权利。有些甚至由于专利申请手续复杂,专利申请费用较高而放弃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后,由于每年需要向国家专利局缴纳的维持费、审查费和专利年费数额较高,高校放弃了一些具有未来市场潜力的授权专利,致使学校丧失了应获的收益。高校的一些领导和科技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较差,当高校无形资产产权受到侵害时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进行有关的法律诉讼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作为学校也是负担不起的,有时只好放任高等学校无形资产受损、流失。

二对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的建议

上述种种的问题,都是造成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为了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防范,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建立合理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准确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

高校要重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明确无形资产管理的部门,对无形资产管理高校要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在主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分工管理。对于一些单位或个人利用高校的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高校作为无形资产所有权人,有权对其收益进行核算管理。如利用高校名称及土地使用权从事经营活动,或利用高校校荣誉进行办学活动的,均应将所取得收益按规定比例上缴高效。

此外,高校要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登记、评估、核算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并制定可供操作的条例和规则。高校科研成果的研制和形成是利用教学科研经费完成的。对于科研所取得科研成果的申报、申请和对外转让都必须由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审核。在对科研成果的审核中,应当严格区分非职务智力成果和职务智力成果,防止属学校所有的职务智力成果被个人占有。当高校无形资产发生转移时,如技术转让、投资入股和校办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学校应当委托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防止无形资产被低估,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2.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防止人才和技术的外流

高校要进一步创新用人体旨在吸引人才方面,正确处理好各种人才的利益关系。高校应在制定完善的无形资产保护条例及细则中,建立相应的有利于维护高校无形资产合法权益,杜绝无形资产流失的管理制度。特别要明确无形资产的权利主体和产权界限,使高校无形资产的保护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堵塞在人才流动、人事调动、人员跳槽等过程中可能造成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种种漏洞和缺陷。通过相应制度,增

大科技奖励幅度,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在维护学校利益的同时,使他们的个人利益得到真实体现,从而杜绝无形资产的流失。

3.增强高校无形资产产权保护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只注重对房屋建筑物、仪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的管理不被广泛重视。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首先要提高高校广大教师对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明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学校学术水平,发挥无形资产价值,做到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使个人和学校达到双赢。加强宣传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手段。宣传的内容,首先应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如《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从而使广大教职工都知法、懂法,进而做到守法不侵权,用法律维护自己及学校的合法权益;其次应是学校关于无形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宣传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说教,还应通过具体实例的现身说法,让事实说话,加强宣传效果。如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让经济和社会效益说话,让教学科研人员在得到荣誉的同时,也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深切体会到学校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后,能让他们节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时间与降低风险,提高转化成功率,给学校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到双赢,从而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4.要保持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的保持和增值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各种无形资产———品牌、知识产权、软件、媒体内容和技能的价值迅速升值。一方面,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创造财富的主动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刺激世界各地对国际名牌的消费需求扩大,更加速了无形资产在全球的扩张。因此,在资产经营中要通过无形资产经营,减少有形资产经营的投入,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战略协同、文化融合、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制度创新等确保高校规模和效益的提高。这就是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的过程,即是无形资产增值的过程。使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对无形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3)

2.刘冬荣,钟荣.高等学校无形资产的流失及防范[J].事业财会,1999,(5)

3.蔡荣芝.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初探[J].Commercial accounting 2006·12·下半月刊

4.雷莹卿.高校无形资产核算初探[J].事业财会,1995,(3)

5.张金贵.高校无形资产积累的途径选择[J].事业财会,1997,(5)

6.张俊玲.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7.靳淳龙.浅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12)

8.胡军勇,刘华秋.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5,(2)

篇2: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自2001年开始,教育部对高校校办产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规范。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根本是产权制度的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为了高校产业的发展。因此,教育部在《指导意见》中,将“建立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列为规范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改革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体制,重新确定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责任主体”和“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1]成为规范高校产业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产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高校设立资产经营公司的目的是规范校企关系,理顺高校企业管理体制,将过去学校以行政手段管理企业的方式转变为通过资产经营公司持股经营的经济管理方式,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规范的新型高校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设立一道“防火墙”。

建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以后,高校不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对外投资和从事经营活动。高校的所有投资和经营活动,统一由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以出资人的身份进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依法行使高校企业股东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依法对所投资企业派出人员参加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以统筹管理本校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任务。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形成,在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设立起一道“防火墙”,有效规避高校经济和法律风险,避免因校办企业经营问题冲击和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因此,建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解决目前高校校办企业产权单

篇3:高校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与高校发展

一、高等院校无形资产的价值界定及管理

高校无形资产是一种隐性的资产,由高校专有并具有长期使用权,不具有独立实体形态,在高校经营中持续发挥作用并可带来收益的,以经济资产和相关权利总和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资产[2]。

无形资产虽然相对于有形资产在某一时期似乎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候一些无形资产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与物质相结合才能得到价值的体现,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并产生连续性的资产效益。高校的无形资产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其基本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各有其特点,有的学者认为,无形资产是指高等学校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高等学校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3]。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无形资产被引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后,在很大程度上从企业单纯地获取经济利益转变为促进有限的教育资产优化配置。由于高校是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我国每年都有大批科研成果是高校研发完成的,但由于高校无形资产意识不强,管理不善,又由于无形资产的无形,价值不易确定等特性,很多高校无形资产产权主体不明确,产权边界不清晰,法律也不健全,造成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严重[4]。无形资产流失主要有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知识产权意识薄弱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人才流动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科技合作中的无形资产流失。无形资产的滥用,造成学校信誉受损。我国有些高校有过百年的发展史,已经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是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有些学校对学校品牌缺乏管理,使得某些部门有空子可钻,以学校的名义在外注册经济实体,搞得不好,反过来又损害学校的形象,造成了无形资产的损失。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高校的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的收益规模从长远来看是巨大的、不容低估的,它会大大超过高校的有形资产。尤其是近些年几所高校合并成一所高校后,通过合并进行了资源整合,办学资源和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在无形资产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并加强对它的管理,是当前重要的问题。

(一)高校的资产管理理念意识不强,改变重有形轻无形的观念

高校普遍存在忽视无形资产管理的现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根本没有把无形资产计算在内,固然这一问题有传统观念的问题,但也显现出对高校无形资产存在认识上和管理上的问题,尤其是对智力型无形资产的认识。例如,历年来缺乏对学校师生出版的学术专著和论文的重视,因而具有影响力的较少,国内权威期刊论文总数也不多;各高校获国家专利,横、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影响的著作和期刊论文的发表,汇总起来总数都很多,大都集中在工程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在工科院校,师生努力开发了很多丰硕成果,但没有很好地归档管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权限不明,尤其是由于对无形资产没有足够的认识,大多数的教师在评职过程中,申报课题,著书立论,发表论文,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都具有了许多创新性的技术和观点,但是,论著和论文等一经发表或用于职称评审后,大多不再继续进一步研究,也不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也不进行评估入账,当然也就不被视为学校有价值的资产。

(二)无形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设置专门的规章制度

目前,有许多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专职的管理人员,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学校在无形资产的认定、取得、转让计价、法律保护、利用等环节均无相应的监督体制和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在高校有必要成立专职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到人”的管理[5]。学校要由学术委员会制定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全校师生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术委员会要严格执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规范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制度,开展有偿对无形资产转让。通过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要使无形资产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效杜绝无形资产流失。

传统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是由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兼管,管理的项目局限于对科研成果的鉴定、登记、报奖,没有涉及著作权、商标权、学校“冠名权”管理等方面,虽然在技术转让、成果转化方面也有相应的管理权限,但在组织上机制上还是没有形成健全的制度,势必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再加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这方面的规定欠详细,所以导致高校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不统一、欠规范。如高校合并时应对并入院校的所有资产进行评估,对评估价格大于有形资产的增值部分,则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可现在大部分院校合并时都未进行评估,也就无从进行无形资产的价值核算[6]。

(三)缺少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必须加强法律意识

高校无形资产的侵权现象严重,大部分高校缺乏品牌意识,社会上有关企业和个人剽窃学校科技成果已司空见惯,甚至和学校无关的人也可以擅用学校名誉谋利,尤其是借高校的名誉办校和技术转让的现象不是少数,使高校的无形资产流失严重。高校每年在机械、材料、化学工程等行业承接了许多科研或开发项目,成果相当丰硕,但这些成果并没有成为作为学校的无形资产,不是掌握在研究者个人的手里,就是被社会上一些企业擅自利用。正如人们所看到的,科研项目完成后,完整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性的技术诀窍仍掌握在发明人手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人员流动,科研成果就有流失的可能。尤其是在当前还不规范的市场,有的人只重视个人的短期利益而忽视学校的长远利益,这一倾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加上学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一些高校的无形资产将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无形资产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也有较大商业价值,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非法盗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造成侵权与资产流失的后果,但是这种非法行为却不能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更不要说进行对其经济索赔。近年来,对高校企业使用校名的问题已经司空见惯,常常就会冠以某大学有限公司,高校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即使是由高校孵化出来的企业也不应直接冠以校名,已经冠上校名的企业必须从法律程序上撤消。高校一定要采取果断的措施,坚决制止滥用校名权,维护“校名权”的神圣尊严。只有对高校的无形资产进行切实的保护,才能管理好高校中的无形资产,这是一笔无法衡量的财富。高校要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就应该有一批熟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制止不正当竞争法及有关民法和诉讼法等各类法律法规的专门法律人才;他们不仅具有法律意识,还要掌握管理规律、讲究管理艺术、善于处理和协调知识产权活动中复杂矛盾和纠纷。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对无形资产预防和减少流失现象的发生,发挥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和效益,为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服务。

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来自整个社会的支持。要强化高校的服务意识,主动建立与企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网络。要与广大校友建立良好而稳定的关系,通过整理历届校友录,建立校友信息库,特别是建立功能齐全的校友网,加强学校与校友以及校友之间的联系,在帮助校友了解学校建设发展的同时,方便学校了解校友的社会地位与贡献,增加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因此,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已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煜,王义秋.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2006,(5).

[2]王维平.企业无形资产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王棣华.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J].高校教育管理, 2007,(6).

[4]吕洪军.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5).

[5]曾秋香.关于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篇4: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关键词:资产管理员 存在问题 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73-01

如何管好用好仪器设备,让其发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除了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外,也是一名资产管理员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在校资产处工作数年,一直和资产管理员打交道,现从资产管理员队伍存在问题出发,简单谈谈如何做好一名合格,或者说是称职的资产管理员。

1 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员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仪器设备数量及种类的不断增多,各高校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也逐年上升,资产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目前看来,资产管理员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简单列举如下。

1.1 责任意识差

因受定岗定编的影响,不少高校的资产管理员往往由办公室主任或者实验室主任兼任,或者由部门快退休的老同志或新来的年轻同志兼任,这部分人员要么因为平时工作量已经超负荷,无法分出额外的精力管理资产;要么因为感觉已快退休或刚参加工作而不愿多管。在该种情况下,必然导致部分资产管理员会抱着混日子的想法管理本部门内部资产。

1.2 职责不明确

固定资产需要经历从申请到报废的过程,每一环节都与资产管理员息息相关。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利用不同经费采购,涉及的程序也不同,用课题经费采购设备,需要科技处或者教务处批准;用部门经费采购设备,需要部门领导批准。而不少资产管理员往往因为对预算执行制度的不理解而无视自身职责,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签字了事。

1.3 待遇相对较低

大部分高校对资产管理员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未明文规定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范围、义务及权利,当然更谈不上报酬。而且在大多数领导的心目中,认为资产管理员的工作就是知道本部门资产数额、在资产购置或报废的时候签签字而已,把资产管理员的工作定义为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范畴。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资产管理员的报酬就是每年500元,报酬和付出不成比例,导致了部分资产管理员在工作中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2 提高资产管理员工作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2.1 领导加强重视程度

各高校应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员的队伍建设,把该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人事部门在定岗定编时应专门设置资产管理员岗位,并明确规定该岗位的聘任条件和考核机制,把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相结合,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一批有想法、有工作能力、有志于资产管理的人员投身到资产管理工作中来。同时,各级领导也应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本校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资产管理工作等同于财务管理工作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度。只有领导重视程度提高,才能使得各级行政部门、教学部门、管理部门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2.2 积极做好培训工作

首先从资产管理员聘任来说,部门领导在选拔资产管理员时,就应该从严把关,挑选真正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人员来担任。同时资产处及资产管理员所在部门领导也应该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资产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平时可以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把资产管理员带出去学习,将外单位优秀人员请进来做报告,开讲座等办法切实提高资产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另外,资产处应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的专款供资产管理员培训学习之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鼓励资产管理员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对资产管理员队伍的加强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2.3 调动资产管理员积极性

领导的重视和增加培训机会,说到底都是外力作用,真正能提高资产管理员自身业务素质方法的还是得靠资产管理员本身。各高校应想方设法调动资产管理员的积极性,从资产管理员内部挖掘其前进的动力。笔者认为,提高资产管理员的积极性,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应提高资产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各高校从领导到员工,都应将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学校重点管理范围之内。各部门在申报下一年度或将来几年内设备购置计划时,部门领导应首先听取本部门资产管理员的意见,对本部门目前的用资产做到心里有数。同时部门领导确定上报计划时,应让资产管理员充分了解本部门将来需要购置资产的名称、用途、所发挥的作用等。在做市场调研时,也应让本部门资产管理员参与,只有在资产申报、调研、购置等环节将资产管理员的意见纳入,增加资产管理员的责任意识,才能调动资产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明确资产管理员工作职责。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情况是各级领导对财务管理很严格,但对资产管理却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松懈的状况,各级领导应注重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岗定编管理,明确资产管理员的职责分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职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兼职资产管理员的工作职责。此外资产处、各部门也应定期联合相关处室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讲授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和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各高校存在的经费多、管理难等实际问题,从多方面提高资产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切实提高资产管理员的工资待遇,提供晋升平台。专职资产管理员的岗位设置应明确所需职称范围,将工资待遇和职称相挂钩,对兼职资产管理员也应明确工资报酬。同时,各高校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各种途径拓展资产管理员的晋升平台,只有资产管理员感受到自己的得到和付出成正比,才能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做出该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亚云.提升自我素质,争做合格仪器设备管理员[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76-77.

[2]沈月领,赵增锋,韩永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4):488-489.

[3]杨静.关于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探讨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41.

[4]林晓霞.院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育管理成功:教育,2011(5):178.

篇5:高校后勤资产的运营与管理

题目:高校后勤资产的运营与管理

关键词:高校后勤资产运营与管理

一、引言

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说起,高校的国有资产其中的后勤资产 后勤资产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二、高校后勤资产的运营与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高校后勤资产运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增强资产运营与管理意识。

2、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

3、必须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对后勤资产的管理监督。

4、应用现代管理技术。

5、运营与管理模式以及机制上的建议

这也是高校后勤改革的首要问题。

篇6:建设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对策论文

1高校资产管理的职责和内容

高校的资产管理队伍履行学校资产管理职责,是影响高校资产管理效益的人力因素。因此,在进行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时,首先就要明确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的职责。虽然各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多样,部门职责也不尽相同,但不外乎来自国家相关文件要求、高校自身发展要求、资产管理的本质属性3方面。

1.1国家文件要求

自财政部颁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来,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逐步受到重视。近年来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几个文件,都不同程度地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这些文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2)资产计划配置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或审核、配置计划论证、报批;(3)资产采购、验收入库、维护保管;(4)资产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日常监督检查及调剂、处置工作;(5)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的报批手续;(6)负责本单位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的资产的保值增值,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收益;7)资产的有效利用和效益考核;(8)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公共研究平台建设工作;(9)接受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1.2高校自身发展对资产管理的要求

高校发展规划及其机构设置的历史沿革是决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职责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也影响着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职责,甚至会影响到资产管理员各项具体工作流程的制定和实施。因此,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发展对资产管理的要求,才能更实际地确定具体某个学校资产管理队伍的职责内容。

1.3资产管理的本质属性

资产是高等学校办学不可或缺的资源。资产管理实际上是高等学校对物质资源的经营活动过程,其本质是属于经济管理范畴。我国设定高校资产的主管部门是财务部门也体现了这一属性。因此,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好资产的使用效益应该成为资产管理活动始终坚持的永恒主题,也就是要把实现资产的效益最大化作为高校资产管理的一贯追求。

当然,高校的资产使用效益不同于企业的效益,主要是指高校的办学效益,包括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出和服务社会。为此,从事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树立充分发挥资产效益的工作理念,这也是高校资产管理所必须坚持的目标。

2高校资产管理的分类

根据高校资产的本质属性及使用功能情况,可以把高校的资产管理活动划分为资产的使用管理和资产的价值管理2种类型。

(1)使用管理。资产的使用管理是指直接把学校固定资产应用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活动的行为,如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管理、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的使用等。使用管理者涉及学校二级单位(院、部、处、室、中心等)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从广义上讲,学校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是不同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2)价值管理。资产使用管理是指间接把学校固定资产应用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活动的行为。主要包括资产配置的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账务管理、投资管理、评估考核管理等。价值管理主要由学校的教学、科研、财务、资产、设备、房屋、图书、基建乃至后勤等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的主管领导组织实施,价值管理者也就由相应部门的人员组成。

3资产管理工作岗位的设置和要求

3.1岗位设置

高校资产管理是具有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管理特点的复合性管理活动,必须根据资产管理类型和国家关于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按照职责设置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资产管理岗位。对于每一个岗位,都要提出明确的上岗条件和岗位要求。基于资产使用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内在需求,高校资产管理岗位应划分为以下4类。

(1)行政管理岗。完成资产使用和价值管理过程中的行政事务,主要是各职能处室和二级学院(实验室)的处、科级岗位,且必须是专职岗位。

(2)专业技术岗。完成资产使用和价值管理中专业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技术性工作,主要包括贵重仪器设备使用、功能开发,图书类资产及电子信息类资源的管理,资产配置计划编制,政府采购标书编制,资产账务管理和资产评估等工作,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技术系列包括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图书资料、会计和经济等。该类岗位以专职岗位为主,同时配以少量的校内兼职。

(3)技术服务岗。在资产使用管理中负责资产安全和资产有效使用的技术岗位。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维修、环境维护等工作岗位,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技术系列包括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和技术工人。该类岗位应以专职岗位为主,同时配以少量的校外兼职。

(4)一般服务岗。上述岗位以外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岗位,主要通过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来配置。岗位人员主要是劳务派遣和勤工助学的学生。

遵循资产管理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高校资产管理以专职为主、适当兼职和服务外包为辅进行岗位设置,岗位设置的数量、比例、级别等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高校资产管理岗位的设置具有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界定难度大等特点,岗位的设置应得到学校主管部门的认可。

3.2素质要求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对内部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于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家加大高校固定资产投入的情况下,这些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结构、素质、能力凸显出不适应性,资产的使用效益也难以得到较好的发挥。因此,通过岗位设置管理,进一步加快资产管理队伍的结构调整、提升资产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已是当前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篇7:新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固定资产是高校进行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必不可少的物资基础。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品种越来越多,总量在不断增大,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更多科研成果,提升高校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由于资产品种多,数量大,而且管理、使用、核算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在管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账实不符、重复购置等现象较为突出,这是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资产采购、管理和使用分不同的部门,没有资产配置、使用、调剂的管理机制,管理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甚至造成资产流失。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措施落实不到位

各高校根据各自对资产管理的需要,设置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如国有资产管理处、设备处、后勤处等,这些职能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采购,资产的使用则分散在各学院、各部门,并形成各单位的“专用资产”。理论上来说,职能部门不单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还应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维护以及调剂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职能部门未能对各单位“专用资产”进行调剂使用,资源不能共享,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较为严重。此外,购置固定资产经费都是财政拨款,所以,各学院各部门都注重购置,而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些都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

(二)多头管理,缺少监督机制

固定资产的采购、维护、核算、使用等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形成多头管理的管理模式,各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没有监督机制,不能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监控。虽然各使用部门都有资产管理员,但都是兼职,对资产性能、运行环境要求等不了解,更谈不上维护,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只是作简单的记录,没有与职能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实物和账务核对,工作调动也没有办理移交手续,长期以久,各单位登记的资产数量、品种,与设备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的记录相差较大。

(三)盘点制度浮于形式,资产账实不符

高校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使用年限长,管理和核算工作量大,而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入账又缺少稽核机制,就会出现有的固定资产在管理部门已入账,在财务部门未入账,或者两部门入账金额不相符。有的固定资产由于年代久远、院系撤销、合并等原因,实物早已不存在,而没有履行资产报损申报手续。历年的资产清查工作,侧重于对现有资产的盘点核对,对于那些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资产,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盘点制度浮于形式,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学校资产总量不真实。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已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明确责任,认真落实资产管理措施;坚持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使用和资源共享相结合,推动资产合理配置和节约。

(一)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责任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是维持高校工作正常运行的物资保障,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领导要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创造完善的资产管理条件和环境;其次,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责任,以及资产管理员的岗位职责。

(二)落实资产管理措施

资产管理涉及学校各个单位,设备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资产采购制度,完善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保管等手续,从源头上保证资产信息真实、完整,保证资产安全;切实落实资产调配制度,实现资产源共享,避免盲目购置造成的资产闲置和浪费;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要相互配合,对资产数量、现状、存放地点以及维护情况进行有效监管。

(三)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摸清模清家底

固定资产清查涉及学校各个学院各个部门,所以,要以制度化的形式,要求相关单位积极配合。首先,由设备处、后勤处、审计处、财务处等作为牵头部门,对各单位落实资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学校资产状况进行摸底了解。其次,对各使用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登记造册,做到有物则登记,有账则清查,掌握资产的存放地点、数量、状况等信息。再次,将设备处、后勤处等职能部门账上数据和各使用单位实地盘点的数据与财务部门账上的数据进行核对,对三方数据比对后发现的差异,进行分析、核查,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依据有关报批程序,上报校领导和主管部门,经批准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四)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通过固定资产清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措施,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使之成为常态化,加强固定资产日常核对工作,确保固定资产信息真实、可靠,账实相符。

(五)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先进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准确地掌握每个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维护到报废整个周期的情况,并实现各学院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有利于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数据的核对,同时,利用信息平台的折旧功能,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金额,提高工作效率。

三、固定资产核算新的要求

(一)固定资产折旧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规定,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其目的是真实的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真实的反映高校资产状况。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其中又以年限平均法为主,此方法更实用、更简便。折旧分两部分计提和核算:一是新制度实施前购置固定资产的折旧。二是新制度实施后购置固定资产的折旧,分次计提折旧,更能清晰的反映资产总额的变化情况。

(二)未达到固定资产新标准资产的核算和管理

新高校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由500元(专用设备800元)提高到1000元(专用设备1500)元。新制度的实施,将有一部分达不到新标准的固定资产转为低值易耗品等存货,资产管理部门要进行相应的调减,并按存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登记台账,定期检查,防止丢失或公物私用。同时,财务部门要做相应的会计处理,借:存货――低值易耗品,货:固定资产,同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货:事业基金。

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总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高校财务制度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更严格,核算的内容更全面、更规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长期闲置和浪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资产安全。

(作者单位为广西大学财务处)

参考文献

篇8:高校无形资产预算管理初探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内容和特点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内容

1. 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类资产:

即教职工及学生的科研项目及通过科技研发形成的专利权、专有技术成果权、作品著作权(包括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校办企业的商业秘密、注册商标专用权等。

2. 名称属性类:

如高校的品牌、知名度及冠名权,及其它与高校的名称、标志等相关的情形。名称属性类无形资产是高校给社会的印象分的体现。高校因科研及办学质量等长期积累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后,在招生方面会招来好的生源,继而带动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这也会对学生毕业就业等带来好处,从而给高校带来较高的收益。

3. 国家授予的各种荣誉和政策:

指国家对高校授予的特殊政策形成的可能带来高额收益的情形,如自主招生权、土地使用权、税收减免权等。

4. 校友资源

指高校拥有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资源。

5. 其它:

如知识经济时代形成的网络信息化资产。

(二)高校无形资产的特点

1. 无实体性:即无实物形态,这是所有无形资产的共性。

2. 计价不确定及不稳定性:即某项无形资产的价格和收益不确定,常常随着新的成果的出现而消亡。

3. 法律保护性:高校无形资产是有法律保护的,即只能由合法使用者合法使用。

二、高校无形资产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大多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基本处于无预算和零核算的境地,如果被问起有多少无形资产,不少高校都不太清楚。主要原因如下:

(一)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认识问题:

1. 重“有形”轻“无形”。这是高校的普遍现象。在高校日常管理中,一般只重视有形的材料、资产的投入及其绩效问题,而忽视对学校发展有重大作用的专利权、著作权等产生的效益问题。这是与高校目前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的。

按照当前的高校薪酬管理体制,高校里教职员工职称评审和绩效工资评定的依据普遍是完成项目的多少,主持项目的级别、发表论文的多少以及所获的奖项等有形的实体,科研人员为了拿到更多的报酬,通常在积极争取到科研项目后,一有科研成果就会以论文发表等形式公布于众,而不是先去申请专利保护,这样容易让别人以“申请在先”的规定而预先申请了专利所有权。

尽管有些高校已经搭建了产学研的平台,但由于监督缺位和激励机制不够充分,成果出来后产学研的应用转化不大积极。很多科研成果出来后,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有效运用转化,白白浪费了无形资产。

2. 片面认为高校无形资产的唯一内容就是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就是科研部门负责的。科研项目和各种专利权等虽然是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内涵。大家普遍觉得无形等于无价,即无形资产因为没有实物形态,所以很难界定价格。因为核算不完善,于是预算管理重要环节常常被忽视。

3. 高校法律、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各类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不明确,常使高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二)无形资产管理部门比较分散,尽管有科研机构管理科研项目,人事部门管理人力资源,校友办管理校友资源,但管理并不太完善。大多数高校虽然有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但只有管理固定资产,没有对无形资产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预算和核算管理容易脱节导致遗漏。

(三)无形资产核算体系不到位: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实体形态,对其评估、定价核算的体系和程序不够完善。大多高校资产负债表里无形资产一栏通常为一片空白,没有对无形资产及其产生的效益进行核算。

(四)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大多高校都没有对无形资产及其产生的效益进行预算管理,只有对有形资产进行预算管理。

三、加强高校无形资产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首先,学校各级领导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特别是预算管理的重视

(1)第一,在意识和观念上重视起来,在预算经费上给予适当支持。

(2)第二,加快无形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

(3)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无形资产各项制度建立后,在学校层面从多个宣传媒体如海报、信息门户等加强无形资产预算和核算管理制度规范的宣传,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全面预算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使全校各部门、各岗位的教职员工一起参与到无形资产的全面预算管理中。

(二)其次,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预算管理:对无形资产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1. 首先,在机构方面,需在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立无形资产统一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人员需具有法律、财务、技术等专业素质。机构的主要工作如下:

(1)负责修订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可通过聘请法律顾问或成立法律事务所来配合进行;

(2)明确高校各类无形资产的产权关系;

(3)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的核算。对于高校而言,核算是预算的基础,预算是核算的前提。管理机构需负责组织专家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预算申报、计价。由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为防止发生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而导致的法律纠纷和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需完善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制度,组建法律、财务及技术等专业人员形成评估委员会,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报信息部门和财务部门备案。

高校以无形资产进行转让或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资产价值。

(4)编制无形资产预算草案;

(5)对分散各口的无形资产统一管理,即分散各口的无形资产的取得、验收、应用、保全、投资、处置和报废等需报送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备案,并做好台账和档案管理工作;

(6)定期组织无形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对无形资产的清查盘点。

2. 其次,把高校无形资产列入高校全面预算管理。

(1)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高校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拟定预算目标,并确定预算目标分解方案、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通过实施全面预算,将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可以使高校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具体行动方案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化战略为行动”,确保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2)明确各环节的授权审批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做到不相容岗位不同人员审批,以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无形资产预算管理的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

(3)组织预算编制:由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各分散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的增加、投资及经费支出等进行预算申报并汇总审核其预算申报的合理性后,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做进一步审核。在组织预算申报前需对现有的无形资产做评估。

(1)高校无形资产预算需申报的内容设计:

A要求无形资产管理各部门需对预算年度增加和减少的各类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软件等的数量和金额设计申报表格,需明确其来源、编制依据和增减方式。增加方式可以为捐赠、自行开发、现金购入、引进人才投入等;减少方式即实现无形资产价值的方式如对外投资、转让出售等。

B无形资产管理各部门要对在预算年度里各类无形资产的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和预计,并提供测算依据及说明。经济效益可以从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四方面分析,经济指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以及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社会效益是指该无形资产的应用对社会的科技、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做出或可能做出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成果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会马上立竿见影,有时往往要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能发挥出来。

C无形资产统一管理机构对无形资产管理专项经费支出进行预算申报并提供编制依据及说明。支出项目包括专家评审费、无形资产评估会议费、专利申请经费等预算年度里需要支出的经费。

(2)无形资产统一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指导无形资产管理各部门在正确评估无形资产价值后填好各种预算申报表,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表格项目进行修订。

(3)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汇总各部门的申报资料,提交到预算管理委员会。

(4)预算管理委员会对无形资产预算申报审核后,根据申报的无形资产情况合理安排经费支出,如专利权申报经费等。

(5)加强无形资产的预算执行与分析:对预算外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关注,并分析预算外部对整体预算的影响。与有形资产一样,无形资产的预算执行情况也应作为对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

(三)在推进对无形资产预算管理的同时,需大力促进无形资产的增值

1. 科研成果的转化:

产学研是一种把科研成果付诸实践应用的一种很好的模式。中国于1992年开始大力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即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联合起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来推广科研成果,形成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了科技、教育、经济发展。高校的资产经营公司是一个很好的产学研转化的基地,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大激励政策,给予预算支持,把科研成果推广出去,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2. 可借助媒体及信息平台加强对品牌类无形资产的宣传,以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的宝贵财富。预算管理是实现标准化方式调配资源的手段,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不可忽视无形资产,高校无形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是高校对资产的使用进行监督、控制、审计和考核的基本依据,也是高校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高校需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预算管理的重视,逐步实行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使高校的资产管理更加全面深入透彻。

参考文献

[1]刘云.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1.9(中)

[2]陈娅.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

[3]乔传萍,王晋雯,要瑞丽.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4卷第3期(总第99期)[4]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征求意见稿).2012年

[5]毛钟红,余国扬.高校产学研模式及实践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7期

上一篇:c程序员 简历 范文下一篇:小学支教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