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2023-02-09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本人认为适当的原则和有效的方法能够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 增强其实效性。

1 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原则

教育内容是制定教育原则的依据, 本人认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第一,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角色参与意识, 他们对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中被动接受教育的角色严重不满, 强烈要求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力和价值。这就要求新时期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发挥教育者教育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积极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 支持他们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教育活动。

第二, 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从情感教育深入到理性教育, 启发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高校只有把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脱离空洞的说教, 既有情感的厚度又有理论的深度, 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恒久的理性意志和感染力。

第三,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显性教育主要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充分发挥“两课”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使大学生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但单纯的“两课”教育有其自身难以弥补的缺陷, 因此应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 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 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 以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围,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第四,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爱国主义的理论教育不能脱离实践活动, 同时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又要以正确的爱国主义理论为指导。具体而言,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其一, 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 了解国情, 加深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其二,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提高生活自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三,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强化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 形势政策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形势政策教育往往具有不可重复性, 如果仅仅就事论事, 爱国主义教育很难获得长期效果, 因此, 形势政策教育必须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就是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持之以恒。形势政策教育只有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扎实、更持久, 从而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机制。

第六, 比较教育的原则。有比较才有鉴别,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方面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人类文明进行纵向梳理,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激发大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另一方面将不同时期的中国发展状况与同期外国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 进行理性分析, 了解优劣,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纠正错误认识和片面思维, 为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充分发挥高校“两课”课堂主阵地教育的作用,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显性作用。一是改进德育课教学内容, 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 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要与时俱进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二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推行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综合教学法;三是各门课程都注意贯穿、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四是树立先进典型与教师的言传身教相结合, 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

第二,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性。要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说教, 要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举办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意义的重大事件以及网络媒体。高校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培育校园文化, 多途径、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权, 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第三,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礼仪制度的建设, 进行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党团组织生活;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活动, 如参观当地文化历史遗址、革命历史纪念馆、领袖故居等, 激发大学生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在生活的热爱。进行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 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等。这种直观性的教育活动, 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己对祖国繁荣富强所应承受的责任, 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刺激学生及时产生爱国主义行为。

第四, 借鉴国外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英国政府广泛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并全部向公民免费开放。而我国目前爱国主义基地及设施, 大都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势必会影响爱国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有时甚至会挫伤人民的爱国情感。总之, 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比较借鉴别国有益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 有助于促进我同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第五, 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升华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最终必须落实到爱国主义的实践行动之中。让大学生走出校园, 了解国情民心民情, 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最形象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校进行社会实践的方式很多, 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以自己所学支农支教支边活动以及科技合作共同开发活动等。这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努力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综上所述,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以上各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原则和主要途径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应注意综合应用各种方法, 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本文重点阐述了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同时从五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拓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原则,途径

参考文献

[1] 廖运华.关于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问题的探讨[J].衡阳医学院学报, 2000 (4) .

[2] 齐梅, 贺建立.试论全球化挑战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 .

[3] 罗韬.新时期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 (7) .

[4] 何苗.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途径的拓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5 (4) .

[5] 高林远.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原则和途径[J].高校理论战线, 1996 (2) .

上一篇:浅析学生公寓电气设计特点下一篇:单季稻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