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设计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备自己所独特的内涵、功能,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相关要素,包含对城市居住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因此,本文在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历史进行梳理并且进行相关的理论综述,以此来探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美学设计。

第一篇:设计美学论文范文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鉴赏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 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产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产品时涉及到的界面关系(如按照按钮、屏幕、语音等提示进行操作)。技术美侧重于理性,是产品设计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维形态的表现形式。

2.形式美。通常我们说到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本文将形式美定义为是能够将美感与产品与服务中人机结合起来的造型,在视觉、感觉和听觉等属性间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侧重于感性、情感和灵感的艺术思维。

3.体验美。体验美指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合适的人机尺寸及友好温馨的人机界面,亲切的人性化关怀,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观质量和外观形态表现或传达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产品的多次同样使用的记忆中所形成的经验,所带来的一种美妙体验。或者说是技术与形式的结合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审美体验。在十八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美学体验这个词并将其含义改变为感官的满足或感觉上的愉悦,艺术作品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即为了满足人们感官的感觉。而在这里特指产品本身的在技术、人机理论及形式美学规律等方面的运用,对消费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体验的提升和挖掘,也就是说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功能效用和人机工程上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形式美学规律的探究,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感受到的愉悦体验,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共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已由机械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过渡到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正如经济學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产品设计美学是探究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美学规律,其最终目的是要人类在科技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平台上,自由的生存和发展。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生产、为了“物’的实现,而同时也使人类实现了诸多精神需求且获取了很多美的心理体验。

三、小结

产品设计是以产品这一实物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来创造。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美学这个主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 “艺术品”——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结合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的美学评价归纳为技术美和形式美以及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工业设计美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设计师只有根据设计美学的评价标准,提倡人性化的情感体验设计,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中。

参考文献:

[1]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介民.现代工业设计概论(中英双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李砚祖.产品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林征 张兴 王哲

第二篇:探析城市美学与城市园林景观美学设计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备自己所独特的内涵、功能,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相关要素,包含对城市居住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因此,本文在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历史进行梳理并且进行相关的理论综述,以此来探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美学设计。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基本论述

1.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城市园林景观是以专家决策、科学论证、发展眼光为前提,研究城市的合理布局、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和城市的未来发展的综合部署,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社会结构发展、空间结构、经济结构进行一系列的园林景观规划。

2.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就是立足于城市规划,在总体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这些设计包括建筑的设计、环境的设计、道路的设计、人文景观的设计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因此,相较于城市规划的理论性和指导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更有实际性和具体性,可以把城市规划的理念通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使城市规划以更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来服务于人民,这一点,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最为棘手而且难度也最大,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所有的建筑、环境、景观、活动空间都不是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了,而是依据人民的需求与否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这就使得在很多时候,会出现很多城市规划中所没有的一些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这就导致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实际执行总会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好与坏的标准也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简单的来说,就是服务于人民,用具体实际的建筑、空间来实现人民生活的惬意、舒服。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美学形式美和审美趋向

1.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美学形式美——均衡对称

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是城市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指的就是处于中心轴两次的形象相同或者相似,当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建筑对称造型形式的构图是非常多的,均衡对称是我国建筑景观中最传统的手法。对称造型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反射、平移、旋转和扩大四种,对称可以让园林景观建设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产生形态上的安定感。

2.城市美学审美趋向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城市美学的审美已经逐渐变为了能否引起大众视觉上的快感和情感上的愉悦,视觉上的快感和情感上的愉悦最初就是来自大众对建筑的造型和外观上的直接感知上,尤其是建筑的造型部分,所以我们在城市景观建设的审美上要更加注重形成特色景观。

当代城市建设

1.建设目标

当代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建设园林城市,建设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园林城市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主要原因就是当代城市设计所追求的就是情景交融、景观集合、空间序列、环境气氛、品味最优,这些都是当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所体现的要求。

2.设计规律

当代城市设计所追求的就是情景交融、景观集合、空间序列、环境气氛、品味最优,这些都是当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所体现的要求。城市设计的实质就是吧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当下的城市设计规律就是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趋向。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设计思路

1.根据人性需求进行设计

上文提到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舒适惬意,这样就导致了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够单纯的停留在空间形态、比例、尺寸和色彩等形式的层面上,而是要对人性的需求进行一定的研究了解,研究人的行为特点,设计出更符合人的需求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城市设计必须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以满足于使用和功能的要求为首要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性的需求。

2.空间与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对象就是人的户外活动,主要就是指购物、娱乐、商务和运动等,人的行为需要是我们所必须要先考虑的问题,接着我们就要在建筑的形式要求上进行一定的考虑,从而实现空间组织与设计。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城市美学都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上的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丰富的和系统的帮助,使得城市的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书写可以对未来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邹婧

第三篇:招贴设计的美学分析

【摘要】美学是一门系统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既有严谨的理性思辨,也有情感支配下的感性认识。同样,招贴也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在招贴设计中引入美学的概念,深入分析其蕴含的美学特征,把握受众对于招贴的审美判断和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招贴的创作,从而提升招贴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招贴;美学

一、招贴设计的美学属性

“招贴”英文名为“poster”,按照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意指张贴于公共场合的告示。世界第一张可考的招贴为一张寻人告示,而最早的印刷招贴则出自我国宋朝的山东刘家针铺,再到当下层出不穷的现代招贴,从中可以清楚看到,每一张招贴都带有明确的信息内容,其存在的最大目的在于使人们得知某种信息,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行为。从这方面讲,功能性理所当然应是招贴设计最本质的美学属性。纵观招贴设计的历史,虽然在不同时期受到众多艺术风格流派的影响,诞生了许多样式不一的设计风格,无论是以构成主义著称的德国包豪斯,还是带有强烈东西方融合特征的日本招贴,再到注重商业功利性的美国招贴,都体现出招贴鲜明的功能特点。与绘画作品不同,招贴具有的这种功能属性,最终需要通过社会的接受和认可才能体现其价值,也就是说招贴才具有了符合美的条件之一。而作为艺术的绘画作品,只要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得到人们的称赞和肯定,传递出作品带有的美学思想,它即是美的,即使处在孤芳自赏的状态,也不能对其加以否定,因此,可以看出招贴的美具有大众性,而且评判标准更为严苛。

招贴的美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递信息,二是审美价值。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在其美学思想里有一条观点:美的真正目的在于刺激要求。对招贴来讲,无论是传递信息还是审美需求,都是在人们所需求的范围里给予刺激。传递信息是招贴的本质功能,也可以说是招贴为美的必须条件。作为一种“说服”的艺术,招贴以何种形式来达到目的,将直接影响人们对招贴的评判与定位,恰巧也就体现出了招贴的审美价值。由于审美活动需要人们的感性认识,对审美客体需有情感倾注,如果人们在审美过程中能获得愉悦,那么这种情感倾注也就愈发明显。康德曾指出,人在纯粹的审美里绝不是在求知,求发现客观的真理和普遍的规律,而是在静观地赏玩形象、物的形式方面的表现。因此,人们在接触招贴的过程中,如果能获得审美上的满足,对于信息的传递也将有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招贴不能以蛮横、欺骗的手段来“说服”人们,也不能仅仅流于平淡无味的表达,而是需要以巧妙而愉悦的形式来打动人心。总体上讲,招贴在两方面的美学功能缺一不可,信息传递需要较高的审美价值来帮助其实现,审美价值又必须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使其真正具有美的存在意义。

二、招贴设计的美学体现

(一)形式美

形式是招贴的外在表现,是指在设计中合理有效地进行版面设计,其中具体包含对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的安排,以促进内容的准确传达和产生美的享受。因此,形式的运用必须符合内容的特质,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奇而置内容于次要地位,否则可能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正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所说:如果信息内容很重要,但形式很难被人理解,其品质也不能算好。在实际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极度热衷于所谓的“创意”,其作品可谓是形态各异、花枝招展,然而对内容却交代得不明不白,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效果却不尽如意。著名的德国平面设计师雷克狮·德莱文斯基曾指出:“招贴的灵魂是创意,招贴的身体是形式”。好的招贴一定是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从中可以感受到设计师对作品真情实感,比如欣赏冈特·兰堡的招贴作品,这位享誉世界的德国设计师将土豆的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土豆在他手上不再是普通的食材,而是一种充满戏剧性的图形元素,通过对土豆的分解与重组,并赋予鲜艳的色彩,使土豆的外在与内在得以充分呈现,同时又是一个饱含想象力的整体,其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在画面中营造出了多层次的空间。

招贴设计中的形式美要求画面遵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主要应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一是主次关系,明确主次关系是版面设计的首要任务,作为“主”的内容在信息传递中肯定是最先被关注的,也是最容易被识别的,它多是画面的视觉焦点,而“次”的内容是主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完善,与影视作品类似,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一目了然,若二者关系混淆不清,则会影响观者的视觉流程,不利于主题的表达。二是变化与统一关系,变化能丰富画面,统一又使变化得到协调,变化属于微观层面,统一属于宏观层面。适度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避免画面单调和呆滞,能充分显现出每一部分的个性,在变化之余要注意在某些方面的有效统一,如造型手法、色彩表现等,使各部分协调并达到融合,这样画面才能融为一体,产生旋律、快乐和统一。三是对称与均衡关系,招贴画面中的稳定和秩序美感得益于对称与均衡的体现,对称表现了力的均衡,在视觉上给人极强的完整和稳定感,体现出秩序井然、庄严肃穆和安静祥和的美感。在对称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变化,就形成了一种均衡的状态,与对称不同,均衡的美来自于平和中的变化,既端庄静穆又不失生动活泼,是完美、宁静、和谐的体现。

(二)思想美

在招贴设计中,创作思想引领着整个设计过程,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作品的品质,纵观世界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无不透射出独特的创作思想,有的甚至成为其一生的印记,使其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如福田繁雄,首先想到的就是作品中巧妙而富有创意的正负形与矛盾空间;对于田中一光而言,想到的即是能剧招贴中对能面这一日本传统形象的运用;而提到切瓦斯特,其带有涂鸦风格的卡通漫画造型就会涌现出来,这些设计大师在创作思想方面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才能使之在设计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内设计师由于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招贴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情怀。中国传统艺术以“意境”为美,艺术作品讲究“立意”,有“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一说,在招贴设计中同样需要立意为先,根据主题营造合适的意境,不能只是将各部分信息内容进行简单的拼凑。如欣赏靳埭强的招贴作品,感受到的则是浓厚的水墨文化,就如同在欣赏一幅水墨画,传统美学里的“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等思想使他的作品散发出厚重的传统文化魅力。此外,传统绘画还以“形神兼备”为美,通过以形写神来达到这种美学高度,这种质朴而又高深的美学思想同样对招贴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概括地讲,招贴对这一美学思想的传承体现为“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取其形重在选取与主题相关联的图形图像进行再创作,不是简单地照搬挪用;而延其意则是对图形的升华,使之具有了超越图形本身的寓意,比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不但造型优美,而且带有丰富美好的寓意为人们所喜爱,招贴中的图形创作也应有明确的用意,即服务于作品主题,而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传其神是在形神兼备之后的又一提升,是招贴作品在传达信息之外给人们带来的新的美学意义,比如审美作用,教育价值,积极态度等。

(三)创意美

关于设计,创意应该是最为受关注的词,可见其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而对于招贴设计,创意美不仅要求具有形式上的创新,思想上的创新也需随时跟进,否则想做出令人称赞的作品恐是天方夜谭。招贴因其功能性和审美价值的定位,使得人们不但要其“一目了然”,还要“一见倾心”,才能构成一幅真正“完整”的招贴,“一目了然”可以借助形式来完成,而“一见倾心”更多时候就需要好的创意来实现。

与形式美和思想美不同,创意美不但能给人们带来别具一格的视觉享受,对招贴功能的实现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它深深根植于每一个设计师内心,体现在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可能只是一个图形、一个文字或是一种色彩的运用,就能使创意得到升华。好的创意犹如行走在沙漠中的人发现绿洲般的欣喜,不仅美化了人们的视觉体验,更是点燃着设计师的激情。但美的创意不应是天马行空般的无所顾忌,而是服务于招贴主题的匠心独运,人们从中既能感受到设计师的专业素质,也能体会这种奇思妙想的创意为作品带来的美。

三、当代招贴设计的美学创新

受到当今多元文化和现代技术的影响,招贴设计的种类和样式都在不断更新,因此也带来了新的美学体验。当代招贴设计的美学创新所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即是“平面不平”。招贴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形式,在历史发展中主要通过二维的平面得以表现,而进入新时期后,视觉效应的作用被不断扩大,为了追求更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效果,招贴设计已经突破了二维空间,出现了立体的、全方位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则是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在招贴的材料使用上,也是有了很大革新,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印刷或绘画纸张,而是引入了更多装饰材料,如塑料、金属、亚力克等,甚至是直接对树枝、树叶、毛发、石子等自然物的运用,设计师在材料的选取上更为丰富多变,有助于创意的实现和主题的表达,同时还能使设计贴近生活和自然,呈现出绿色、生态、环保的自然之美。此外,由于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招贴的制作技术同样得到了极大革新,在原有的印刷、描绘等基础上,融入现代声、光、电元素,拓展了招贴的应用环境,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此外,交互设计已经成为了现在设计的发展趋势,跨界融合也是当代设计的一大特征,倡导人与作品间的互动与交流,招贴设计中的交互性能使信息传达变得生动自然,不再完全是单方面的传递,这种效果的产生依赖于招贴作品所具有的良好的交互体验,相对传统招贴来说,无疑更具吸引力。

四、结语

招贴设计因其具有较强的功能性,不可能像艺术创作那般孤傲与直率,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样可以传达出令人叹服的魅力和美感,使人们在接受招贴的信息内容时,感受到与设计师相同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招贴设计最富美感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2] 宗白华.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3] 张韬. 基于美学意义下的招贴个性化表现[J]. 包装世界,2012[4] 胡宗勇.论现代广告招贴画设计中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J]. 电影

评介,2013

作者简介:叶峻榛(1986-),男,四川省雅安市人,四川文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研究;游戏动画。

作者:叶峻榛

上一篇:作文训练论文范文下一篇:外贸行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