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3-03-05

一、跨境电商新目标

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在天津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同意设立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从习总书记“买全国,卖全国”的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成立,河南省的境外贸易上了一个新台阶。《郑州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中制定了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力争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00亿美元,其中出口占比不低于60%。培育10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10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重点扶持200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未来将是跨境行业从业人员迅速发展的时期。《规划》提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双创”基地、人才支撑体系等重点工作,全力把郑州打造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三中心一高地”。产业集群效应需要人才支撑,这里的人才,不单单是助力跨境规模化发展的批量型人才,更是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具备创新精神和行动力的技术人才。跨境行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院派”路线,“学院派”与“社会派”的融合,是让“双创”不流于口号和形式的路径。而创新不是“学院派”或者“社会派”的任务,是多主体参与的任务,这也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义。跨境行业诸多环节都为“大众创业”提供了土壤和机会,跨境人才培养模式也同样需要“万众创新”。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及问题

2018年一则新闻让消费者人心惶惶:一些快递公司的代收点公然提供“异地上线”“异国上线”等服务,帮国内企业虚构境外、国外等地的发货信息,把境内货运单号虚构为境外货运单号,再用境外物流网点的代码登录物流的扫描设备,掩盖真实发货地点。跨境电商给人们带去便利的同时,也应运而生了风险。而跨境本身的横跨行业范围较广,纵跨行业领域较大、交易环节更为复杂的特征,决定了这些新风险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商业交易风险,为了规避这些新风险和维护跨境电商发展新秩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滞后性和弊端,已经无法满足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劣币驱除良币”,综合性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跨境平台的发展,不利于跨境电商市场的可持续。

目前传统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利用高校资源进行“校企对接”和网商孵化

高校承担着了解社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的职责和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及继续教育的职能。跨境电商是一个新的领域,也是一个跨金融、物流、海关、税务等多个行业的领域。高校作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也有其局限性,对接市场欠缺全面,所以“校企对接”、“校企合作”、“订单协议合作”等成为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常态。

(二)利用电子商务园区进行产业孵化

目前河南省郑州市有三个产业园区: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河南网商园、郑东新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依托产业园区既有基础,分领域、分行业进行产业孵化。企业在此开展培训,实现进入园区的人力、财务、管理上的准备。

(三)利用精准培训进行社会孵化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不局限于“学院派”或者“社会派”,“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要求全社会的参与,提高社会参与度和经济活力。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就是精准培训的典型,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目前的条件引进人才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力度,农民成为跨境电商的新主体、新对象。郑州从2017年开始,就逐步借助电商大环境和互联网优势,将河南省的农业优势推出去,在全市范围内铺开电子商务示范乡 (镇) 创建工作,由此就更需要大量的普及指导和实践推广人才。加之传统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精准培训是创新农村营销、进行电商人才孵化的新路子。农民也是“双创”的大主体。

三、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学校结合社会,政府精准助力。目前郑州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初具雏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企对接”培养形式单一,缺乏产出

“校企合作”提出若干年,河南省各个高校也在探索适合的实施方式。高校与企业实践上的合作形式有三个:一是扶持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竞赛和成果奖励的形式开展。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三创赛等”。二是选择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关性较大的企业,设立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或者专项计划协议,让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通常以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竞聘上岗”的形式开展。三是高校的自主孵化,例如“创业孵化园”。这三种是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主流形式,发展轰轰烈烈,但效果不甚理想。校企合作本身带有“学术性质”,不是完全的“市场性质”,高校兼顾学生的保护,容易把竞赛和实际操作割裂开来,成果奖励型竞赛缺乏持续性,很多竞赛结束以后,没有及时的成果转化,对于人才培养来说,高校企业孵化转化率低,管理缺乏规范,持续性低,尤其对于跨境企业前期的创办和经营,高校资源大多无法满足孵化需求,人才培养速度落后,毕业生缺乏国际思维和国际视角。

(二)社会培训覆盖范围较窄,缺乏国际眼光

社会培训大多由政府主导,企业和高校配合,社会人员参与,目前已经在推广实施阶段,郑州已经成功主持并且举办了电子商务大讲堂、跨境电子商务培训班等培训形式,致力于树立跨境电商思维意识和增强对外贸易的使命感。但是跨境培训有特定的针对对象,覆盖范围较窄,缺乏多主体的社会参与。今后思考的重心应当放于如何扩大社会培训主体和形式,扩大培训对象,加强培训效果,监测培训产出。

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建议

(一)人才培养多主体参与

政府、学校、社会三管齐下,互相对接。首先,跨境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不是学校的“专利”,需要多主体参与,学校培养的主体也不局限于教师,也需要多主体参与。学术型教师的实践程度不高,科研为导向的高校氛围又会强化理论研究,依靠短期的社会参与与培训,远远无法达到社会对于学生的工作实践要求,而让学生在校期间过多直接的参与企业经营也脱离现实,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参与在校学生的培养。例如通过“企业进课堂”“电商大讲堂”等形式,让企业人员切实参与到课堂授课和实训当中,尤其在复杂的跨境行业,需要连贯性的实践理论支持学习,仅靠学术型教师的理论是不够的。

其次是政府对社会扩大参与,人才培养遵循市场规律,但在行业发展之初,行业规范尚不完善的时期,政府及时的指导就尤为重要,除了有固定对象、固定项目的组织式培训,同时要鼓励多主体的参与,例如创业型培训,将实践也作为培训,为跨境行业的人才培育提供平台。例如目前全国没有一个正规的跨境培训平台,可由政府牵头、企业协助、高校参与,依托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完成,同时致力于再就业方向的指导。

(二)人才扩展多对象扶持

跨境电商是一个新兴行业,也是一个迅速成长的行业,需要普及的过程,也需要创新的工作。郑州是全国特大城市,有着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人口优势和发展优势,具备巨大潜力的市场和人才培养基础,为了充分利用这个优势,除了高校招生的扩大以外,社会培训的对象也应扩大范围,主要定位流程化培训和法规培训,从源头把好进入关,避免扰乱跨境市场的行为出现。郑州的人口基数大,跨境人才的来源可以多样化,从而拉动地区就业和促进地区贸易共识。再就业也是一个方向。

(三)人才配合多行业互动

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社会支持,社会人才培养需要政府支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发展需要社会支持。跨境电商建立跨行业支持系统势在必行,产业规模的扩大需要多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协同。缺少了这种协同,跨境电商就难成规模,而协同的过程,也是跨境人才互动、领域互补、观念互置的过程,对于跨境专业人才的培育意义非凡。

跨境电商2018年尝试在河南全省落户,郑州的经验在逐步推广,作为“不临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跨境电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断试错,不断创新,让跨境电商在内陆“开花”,郑州需要走好人才培养第一步。

摘要: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助力信息、物流、科技等多个行业的迅猛成长, 为就业提供更多岗位和机会, 为市场增添更多活力。现今跨境电商的发展由于行业跨度大、发展时间短、涉及行业广, 而表现出一种较为“粗放”的行业发展状态, 从业人员缺乏规范, 专业水平良莠不齐, 行业门槛低, 造成看似有着“高大上”外衣的跨境行业, 缺少严格的规范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这也是跨境电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跨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基础, 分析现有培养模式的优劣势, 同时发掘适合郑州跨境人才培养“多主体参与、多对象扶持、多行业互助”的模式, 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培养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孙华美, 范璐.跨境电商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江苏商论, 2018, 10.

[2] .郑洁.论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构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 12.

[3] .管荣伟.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跨境电商贸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 2017, 2.

上一篇: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