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探讨

2023-02-2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网络技术的普及, 人们越来越青睐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各国产品的海淘这一购物模式。因此,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跨境电商的主要模式是将跨国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支付和结算, 利用国际物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以此达成跨国商品的交易。跨境电商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和国际物流的发展, 因高度依赖虚拟的电子平台, 因此和传统国际贸易存在诸多不同[1]。我国因经济迅速发展而带动了居民消费模式的转变, 且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快等优势已经使我国逐渐成为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大国。与传统国际贸易模式相比, 跨境电商的贡献度越来越大。跨境电商的运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流影响。因此, 跨境物流的发展将对跨境电商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

(一) 传统物流模式

传统物流模式主要有国际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两种, 它们均能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物流服务。国际快递服务是指通过国际快递公司有效解决跨境电子商务的商品物流和配送问题。知名国际物流公司有Fed Ex、UPS、USPS和DHL等[2]。近几年, 我国顺丰、圆通等快递公司也逐渐涉及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运输。优秀的国际快递公司应具备良好的服务质量, 并能保证快递的时效性, 能满足任何地区的客户对于跨国快递的运输需求。由于快递价格高, 没有特色专线快递, 运输过程出现问题时, 沟通困难等问题, 也使客户对于国际物流存在质疑。国际邮政小包是通过万国邮政联盟处理相关问题。还可以发送个人国际邮包。这种传统物流在过关时较为容易, 且成本相对较低。但因受到包裹重量、形状和体积等因素限制, 使包裹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时效性难以保证, 与其他物流模式相比, 国际邮政小包易因为跨国转运时地址填错等各种问题导致丢包, 客户体验度极差。

(二) 新兴物流模式

1. 海外仓

海外仓是一种全新的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模式[3]。主要指相关企业在境外直接租赁土地后建立存储货仓, 将相应货物统一运输到海外仓库进行存储, 通过线上销售模式售出商品后, 第三方物流公司直接在顾客所在地的就近货仓进行货物配送, 大大降低了运输一个国际包裹的成本。这种模式与传统物流相比, 除降低运输成本外, 还能大幅度缩短运输时间, 降低丢包的可能性。一旦顾客要求退换货等服务, 也能得到较快处理。但是除非是大规模企业, 且在该国有较大消费市场, 否则在海外建立仓库并运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成本较高, 不符合经济效益。

2. 境外仓

境外仓与海外仓类似。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境外仓将仓库建立在商品输入国的临近国家[4]。根据仓库位置可以分为相对边境仓和绝对边境仓两种。优势是能够有效规避商品输入国的政治干预、法律、税收等问题。且可合理利用临近国提供的优惠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3. 自贸区或保税区物流

这是指先将货物运送至自贸区或保税区的仓库, 跨境电商的商品在线上售出后, 由自贸区或保税区的仓库负责商品包装、检验、分拣后, 再由合作物流公司进行商品配送。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自贸区或保税区的优势, 提高物流效率。

4. 集货物流

通过和其他大型企业形成跨境电子商务战略联盟, 合建仓储物流中心形成国际物流中心。这种跨境电商物流模式较为常见, 与其他模式相比, 更是能够做到大幅度缩减成本[5]。

5. 第四方物流

这是指不参与任何一个物流环节, 但会为其他物流模式提供全套的规划, 包括但不限于咨询服务、物流整合能力、供应链设计与信息技术服务等, 通过物流链的完善改善运输效率和物流成本, 增加企业经营收益。

二、现阶段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 存在问题

1. 国际物流与跨境电商间缺少协同性

复杂多样的国际物流模式均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这将导致物流模式难以与跨境电商实现协同。如边境仓和海外仓在前期建设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大, 能负担的企业少;自贸区和保税区数量少, 难以满足电商对于位置等方面的需求;集货物流模式受国家政策影响, 但缺少法律保障;第四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 人力资源匮乏, 技术上不完善, 难以使跨境电商的需求得到满足。此外, 从国际物流功能和国际物流环境两个方面也难以协同发展, 会出现服务水平低、增值服务欠缺、运输成本高等大大小小的问题。

2.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国内物流发展较快, 但国际物流起步却较晚, 在立法方面存在空白, 缺少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目前现行法规大多属于部门性规章制度, 如《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等, 这些制度虽然对国际物流的运转有一定作用, 但缺乏针对性, 导致国际物流管理分割, 协作有效性差, 物流效率低[6]。

3. 国际物流水平偏低

为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 国家在物流方面已经开始发力治理, 加强基础货运建设并提出相关政策。但总体而言, 物流运力水平仍处于较低的状态。

4. 缺乏专业国际物流人才

我国国际物流处于发展期, 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国际物流人才, 目前国际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质量普遍偏低, 这将使国际物流发展受到限制。

(二) 改进措施

(1) 国际物流企业角度。要提高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之间的有效协同。从战略协作、资金投入、供应链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创设国际物流网络管理体系, 达到提高物流效率, 缩短运输时间, 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在制定发展战略, 以及后期实施时要加强合作, 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 并获取高效益。资源方面要促进计算机平台、移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共享。为保证物流流通效率和物流服务质量, 在供应链开发的多个环节上加强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7]。选择合适的贮藏仓库、商品包装技术和物流路线, 注重维护供应商关系。在必要环节, 二者更是要加强合作, 如接单、仓储、编号、包装、分拣、运输、配送、售后、海关、商检等环节, 通过有效运用网络技术, 实现数据对接, 确保商品在物流流通过程中, 物流企业能够根据国际通关及商检要求、各国运输方式、运输商品属性规定等做出合理有效的运输措施。

(2) 政府角度。政府要进一步提供促进国际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8]。如我国在国际物流管理方面的立法存在较多空白和不科学不完善之处, 国家要结合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行情,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发展方向, 促进物流发展标准体系的完善与提高, 加强监督审核的力度, 为国际物流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打破原有的分块管理体系, 加强各部门管理协调性, 能进一步促进国际物流的深层次发展。提供相关政策, 改善基础设施, 为国际物流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此外, 还要增加对国际物流行业建设的投资, 加大国际物流行业科研资金投入, 加强技术储备。高校增设国际物流管理专业, 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计划, 注重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应结合国际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实际需求, 讲授专业化知识, 培训相关技能。还应和企业加强合作关系, 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关系或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一行业的运营模式。在面对实际问题时, 利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注重具有实践能力的国际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跨境电商的发展与国际物流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者相互影响。在跨境电商环境下, 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存在问题, 某种程度上将会限制其在国际物流上的发展, 进而使经济贸易国际化发展受到影响。因此, 在跨境电商环境下, 要加强物流模式的优化发展, 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不影响物流效率和用户体验。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将有助于跨境电商企业的贸易发展, 提高我国进出口经济贸易的发展, 也能使居民在购买商品时有更多选择性。

摘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 物流行业逐渐向国际化发展。但我国物流行业运输质量不齐、运输时间长、成本高、范围有限等因素限制了我国物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跨境电商对于国际物流高度依赖的特性, 也使得我国必须加快国际物流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才能在跨境贸易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讨论了现阶段跨境电商环境下存在的主要国际物流模式, 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措施, 希望为国际物流领域的发展提高一定参考。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模式改进

参考文献

[1] 向钇樾.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37 (02) :48.

[2] 陈新雷.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的若干研究与讨论[J].中国市场, 2016 (23) :121.

[3] 沈珂.基于跨境电商环境的国际物流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 2016 (14) :61-63.

[4] 孙芳.基于跨境电商环境的国际物流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 2016 (18) :106.

[5] 朱琳琳.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17) :359.

[6] 穆明辉.基于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21) :275.

[7] 陈丹.基于跨境电商发展环境下的国际物流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7 (12) :224.

[8] 许翔.关于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 2018 (01) :67-68.

上一篇:基于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