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浅谈

2022-09-11

近年来, 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迅速, 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1], 既为高等教育大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同时也给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一直保持着高增长速度, 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均需要大量各类人才, 而目前我国教育规模来说, 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扩大招生规模加速培养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发展要求必然产物。但过去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 给不少学校带来招生规模总量的绝对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各种教育投入的增长幅度, 不同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教学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2], 尽管经过这几年各方面的不懈努力, 很多问题得到解决或缓解, 但影响还是存在的。

研究生培养质量既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 也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在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今天,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 对国家、社会和青年学生应尽的责任。而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2~3年在校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和检验, 是对学生专业领域专题研究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检测。因此某种意义上, 可以说研究生论文质量实际上综合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3]。从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尽管出现大量优秀学位论文[4], 但整体上看学位论文的质量的确不容乐观, 因此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现状进行分析, 并探讨对策是必要的。

1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目前硕士研究生群体中不乏自强不息, 获得重要成果的创新性人才, 他们都撰写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每年也出现大量的国家级、省级优秀学位论文。但也有报道认为, 和以前相比硕士学位论文的整体水平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论文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问题较多的是论文的研究成果与创新问题, 学位论文要求创新性和前沿性, 创新性要求是论文应探索有价值现象、新规律, 提出了新命题、新方法, 或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前沿性要求是从事学位论文前, 了解某一学科领域新的学术信息, 掌握学术脉搏[5]。但目前的学位论文普遍缺乏创新性。如今如此, 不少学位论文实质性工作内容很少, 重复过多。如作者曾见到国内某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共5章, 其中与本人的试验内容有关的只有一章, 有两章是综述性的还有两章是抄师兄的论文内容, 该生原本是混个本专业硕士文凭后考入计算机博士, 结果答辩没通过, 延期毕业。另一个问题是不投入, 写论文抄袭和剽窃现象时而发生。国内近几年应为抄袭和剽窃成果而网上曝光甚至取消学位的。这是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 忙于学外语或兼职工作, 对学位论文的投入过少造成的。目前不少硕士研究生的外语水平还是不错的, 但学生在校期间过分注重外语, 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学外语, 还要花费很多精力找工作, 考证书, 考公务员。所以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上的投入普遍不足, 真正全身心投入的时间不过四五个月。有的学生临毕业了, 突击做试验写论文, 论文只是部分实验数据 (有些不好做实验的数据还是编出来的) 和现象的集合, 基本没有理论分析, 有些理论分析的还可能是从师兄师姐的论文上抄来的, 因为师兄弟间论文内容有一定的延续性, 外人是很难看出其中奥妙的。

2 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

2.1 招生制度

研究生教育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是, 对博士生实行“宽进严出”制度, 入学时只考3门课, 只要外语水平过关, 入学基本不成问题, 但毕业要求较高, 论文不仅要有创新点, 发表论文要求也不断提高, 部分学科要求发表3篇SCI收入的论文才可以毕业, 答辩时需要把论文送审7篇, 很多学校还是盲审, 因此论文质量有一定保证。对硕士研究生, 则实行“严进宽出”制度, 使得入学时千军万马走独木桥, 而一旦入学基本都能毕业而且比较容易, 这样客观上容易造成, 研究生对自己课题及毕业论文不上心, 影响学位论文质量。

2.2 教学资源

充足的教学资源是保障教学质量也是保障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学资源包括经费、教学场地、教学设备 (仪器) 科研项目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经费的投入, 而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指标主要由教育事业费投入和科研经费投入两部分组成。实际上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是持续增长的, 但还是赶不上扩招的速度, 使得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教学仪器设备的的占有率增加缓慢甚至下降。由表1和2可知, 近几年来研究生招生增长率10~30%, 使在校生的人数从99年到2005年增加了近5倍, 而教育事业费则增长缓慢, 甚至负增长。其直接后果就是影响学校引进人才和添加教学仪器设备, 使实验教学条件恶化。

对研究生培养来说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非常重要, 实际上很多科研的基础条件, 如试验仪器设备、项目等都与科研经费多少有关, 因此论文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研经费的多少。目前国内科研经费总量增加较快, 但一方面还是落后于招生速度的增加速率, 另一方面科研经费多集中在少数重点大学或者少数知名学者手中, 普通省属院校的科研经费增加速率较慢, 很多教师几乎没有科研经费, 但每年还是照常招生。很多省属院校的硕士点, 近几年导师数量增加很多, 其中不泛没有科研经费支持的教师。这些均是影响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因素之一。

2.3 学生素质

当前日益扩大的研究生群体中, 浮躁、功利、应付的学风很严重, 市场经济的冲击、外部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 使部分学子心思难平, 觉得别人考研我也应该考, 考研实际上就是为了弄一张好文凭, 找个好工作。

这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考研风气看起来是好了, 以前每个班级只有少数学习好的同学考研, 现在一般有30%以上的同学在准备考研, 这应该是好事, 但很多考生为了考上研究生, 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考研的那几门课程上, 其余一概应付了事, 其结果大学4年下来只学到了数学、外语及一两门专业课, 其他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几乎没学, 这样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因为相关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基础差, 严重影响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试验研究。这方面既有学生本人的责任也有学校和教师的责任, 很多省属院校为了提高研究生升学率, 默许上述做法, 同样作为专业课教师, 因为同情学生而对考研的同学放松要求, 使他们能够顺利过关。二是部分考生为了好找工作, 纷纷报考热门的非本专业, 本来这应该说是好事情, 很多边缘学科领域需要跨学科的人才来从事研究, 遗憾的是不少跨学科的考生志向并不在这里, 想从事的也不是边缘学科的科研工作, 目的只是混文凭找好工作。如前几年计算机、通讯等专业毕业学生找工作相对容易待遇也高, 它诱惑着很多其它专业毕业生报考该专业。如作者的不少已毕业学生原本计算机或通讯专业的基础很差, 但它们都去报考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对付入学考试, 只需另学两门专业课, 外语、数学、政治的考题都一样, 加上一些生源源并不充足的部分省属高校校往往放松复试的要求, 这样顺利考入研究生对很多考生来说并不困难, 但因为相关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根本没学过, 严重影响课题研究工作的进行, 它们中多数也都只求能毕业, 它们之所以如此做, 原因就是知道硕士生的“严禁宽出”制度及我国目前硕士研究生淘汰率几乎为零这一现象。这类学生大多数最终学位论文质量不可能高。

2.4 师资条件

师资条件的好坏是决定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师资条件也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出现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导师与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系, 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从客观上讲, 近年来一些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 不顾导师队伍实际情况, 盲目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而且近年来不少重点大学将研究生超过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近期目标。招生规模急剧膨胀, 然而教师数量增加远远落后于招生速度的增加, 致使师生比例异常扩大, 导师指导压力大。某些热门专业的老师门下在校研究生 (包括博士) 人数达到30~40人, 而这些导师往往是兼职领导岗位或社会兼职很多, 这样有些硕士生读书期间和导师见面机会只有有限的几次, 课题完成全靠自己或师兄的指导。另外, 有人说现在研究生导师的水平比以前低, 职称的含金量不如以前, 作者认为, 这不是根本原因, 对多数重点大学而言, 尽管导师的数量增加了很多, 但导师的总体质量并不比以前差, 即便是年轻教师, 因为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及老教师的带动, 它们在科研创新能力及指导学生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重点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不高, 主要与每位导师所带的学生人数增加和个别导师的不负责任有关。一些导师因为工作多、精力有限, 很难抽出较多时间来了解学生个人情况和课题的研究进展, 自然对学生的要求也就降低, 即使临毕业了, 也很难抽时间仔细阅读和指导学位论文。对很多省属院校, 这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导师遴选数量也增加很多, 但高水平导师的补充跟不上, 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导师队伍平均水平下降。这样有些导师无法给学生较高水平的指导, 有些导师科研课题不够无法给学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3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措施

3.1 严把研究生招生、重视培养过程

首先, 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得从“源头”抓起, 精选良才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基础[3]。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 招收研究生应更重视综合能力的考察。为了选拔创新人才, 通过各种途经招收真正有培养潜力的研究生, 为此应对考试形式以及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如 (1) 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提高复试成绩的比重, 复试单位应加强监管力度。 (2) 改革考试内容。现在的入学考试内容倾向于最基础的学术知识和理论, 大量的知识性内容无法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改革以“知识为中心”的研究生考试内容取向, 应强调对考生学科专业理论掌握状况及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

其次, 应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 并注重第一学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目前个别院校的硕士点, 有些课程设置不是从科学和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来设, 而是根据现有教师的能力, 能开设什么课程, 就设置什么课程, 有的课程需要开设, 但目前尚无教师开课也就会被迫砍掉。每一个硕士点, 在申请时已经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在制定培养方案, 设置课程体系时, 应注意扩大学生知识面, 打实基础, 应鼓励教师开设内容新颖、具有足够宽广度和前瞻性的课程, 并注意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或有经验的企业、公司相关学者来校讲学或开设讲座, 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再次, 加强学术交流, 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只有那些知识面广、勤于思考的学生才能写出优秀的学位论文。因此学校应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多参加学术会议, 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 它能使学生了解学术上的前沿问题, 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这方面不仅是重点大学, 普通高校也都比较注重, 都在尽可能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讲学或搞一些论坛。另外课题组内学术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课题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 导师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科研工作进展, 使学生有紧迫感和压力, 使其不断去努力。这方面比较成功例子很多, 国内外很多知名大学的课题组都始终坚持课题组内的讨论和学术交流的传统。作者认为, 课题组内部的经常性的学术活动, 不仅能使学生不断查阅最新资料、赶试验进度, 并及时进行总结, 日积月累, 可以为写优秀的学位论文打下良好基础。目前看, 上述做法虽主要流行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 有必要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以推广, 相信同样会起到良好作用。

3.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的素质, 提高整体水平。加强导师管理工作, 提高素质,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研究生学习期间学生与导师接触多, 导师的一言一行、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因此导师不仅在业务上指导学生, 在思想上也关心研究生, 做到严格要求, 细心指导, 同时要提供较好的科研工作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严格遴选导师,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层层审核把关, 严格筛选, 把创新意识强和科研起点高的中青年创新人才补充到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来, 调整导师结构;其次引入竞争机制, 推行导师竞争上岗制度和培训制度, 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导师出国进修或到国内知名院校学习, 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能力和素质。

3.3 完善质量监督机制

各学校都建立起自己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制, 从而使学位论文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实际上包括很多内容, 如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 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手段的建立等。具体讲应从学位论文的各个环节上督促和和保证论文质量。比如学校成立“论文质量监督小组”, 小组成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很多学校的实践证明, 有那些曾任领导职务, 在教师和学生中具有较高威信, 责任心强, 敢于坚持原则, 实事求是的资深教师担任 (其中包括退休老教师) , 由他们负责监督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的各个环节, 从开题、期中检查、答辩等各个环节都要督促学生和导师, 使其认真对待试验过程、论文撰写、答辩等。只要认真负责, 不懈努力必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学校都存在各种督导小组, 也都在其各自的作用。

3.4 建立严格审查制度

虽然有人说,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培养和监督出来的, 不是审查出来的, 但有效的审查机制还是有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 因此应建立严格的论文审查制度。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应包括格式和内容两方面, 一篇学位论文, 即使内容写的很好, 如果格式很差也不能说是高质量的论文, 因此应同时抓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应重视格式审查;如和内容评审一样, 制定格式审查制度, 由专家审格式不合格的论文不能送审内容。二是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盲审制度;防止审阅教师碍于“人情”, 使得很多低质量的论文都能顺利通过审阅关的现象, 因此全面推行硕士论文全部实行校内和校外结合的“双盲”评审制度是必要的。据人民网报道, 论文“盲审”制度实行以来, 江苏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抽检合格率达到97%。

另外,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合理的淘汰率也是监督学生, 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之一。开展优秀硕士论文评选制度。相关资料显示, 国外研究生培养存在合理的淘汰率。在美国, 1995年博士学位的完成率理工科为60~70%, 社会科学为50~60%, 人文科学为40~50%。而我国的“严进宽出”制度下硕士生的淘汰率几乎为零。

4 结语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 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因此, 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队伍是各个高等学校乃至每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从最基本的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开始抓起, 为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努力。

摘要: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发展, 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但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给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一些影响, 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不高或下滑现象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从招生制度、教学资源、学生素质及师资条件等多方面寻求原因及影响因素, 结合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从4个方面如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培养,学位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慧.研究生扩招政策分析[J].科学与管理, 2007, (3) :8~10.

[2] 张礼军, 余惠琼.浅析研究生招生规模对培养质量的影响[J].职业与教育, 2007, (5) :31~33.

[3] 刘敏.问题与对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审思[J].湘潮.理论, 2007, (1) :66~68.

[4] 谭立章, 应黎君, 赵章仁.浙江省近三年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样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23 (4) :509~512.

[5] 郭胜伟.加强学位论文评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7, 24 (3) :54~56.

上一篇:从施工角度分析楼屋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下一篇: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