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2022-09-11

高中是基础教育最后一个阶段, 是实施大众体育教育和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阶段。查阅近几年来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有关文献资料, 并向全校1552名学生发放问卷, 收回1486份, 其中有效问卷1469份, 回收有效率达94.6%, 最后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认识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认识调查数据1

男生:不重要、无所谓、重要、很重要各有2%、11%、46%、41%

女生:不重要、无所谓、重要、很重要各有4%、15%、45%、36%

学生对终身体育了解情况调查数据2

男生:不了解、了解、很了解各有53%、41%、6%

女生:不了解、了解、很了解各有62%、、35%、3%

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 从数据1中显示, 男生有41%和46%、女生有36%和4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和重要。这充分说明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目的明确, 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是良好的。从统计数据2来看, 男女学生对“终身体育”概念不了解的占53%和62%, 很了解的各只占了6%和3%, 这说明学生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相当低, 还没能深层次地意识到体育运动健身与未来生活的密切联系。

1.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兴趣调查数据3

男生:不感兴趣、比较感兴趣、很感兴趣各有7%、61%、32%

女生:不感兴趣、比较感兴趣、很感兴趣各有16%、56%、28%

从数据3中显示, 男女生各有32%、28%的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很感兴趣和61%、56%比较感兴趣, 但不感兴趣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 主观上是由于女生喜静, 怕羞、爱美, 不喜欢有身体对抗及相对枯燥的项目, 如果学校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与他们主观愿望出现差距, 锻炼条件没有得到满足, 那么她们主观思想倾向可能转入消极状态, 就会对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兴趣。

1.3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

1.3.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次/周) 调查数据4

男生:5次以上、5次、4次、3次、2次、1次、0次各有3%、5%、11%、31%、33%、13%、4%

女生:5次以上、5次、4次、3次、2次、1次、0次各有1%、1%、5%、12%、29%、43%、9%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续时间调查数据5

男生:不参加、90分钟以上、60~90分钟、30~60分钟、30分钟以下分别有8%、11%、26%、39%、16%

女生:不参加、90分钟以上、60~90分钟、30~60分钟、30分钟以下分别有19%、3%、7%、37%、34%

从数据4中显示, 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2次为最多, 分别为33%和29%;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4次以上为5%, 明显低于男生;而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女生又明显高于男生。从数据5中显示, 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30~60分钟为39%, 60~90分钟为26%;而女生分别为37%和7%。结果表明:学生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较差。

1.3.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调查数据6

男生:经营性场所、家附近空地、校外公园、学校分别有2%、7%、22%、69%

女生:经营性场所、家附近空地、校外公园、学校分别有3%、12%、14%、71%

从数据6中显示, 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于学校的体育场馆和校外公园, 分别为69%和22%。

1.3.3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调查显示, 男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为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长跑等, 女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是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球、篮球、长跑等, 这说明男生喜欢对抗性强, 活动量大, 且具有身体接触的集体项目, 而女生主要喜欢有一定活动量, 对抗性弱且无身体接触的项目, 这充分说明了男女生在体育项目需求上的差异。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2.1.1 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较明确

以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处于良好水平, 但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较低;大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比较感受兴趣, 但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不尽人意, 与认识程度有较大的差距, 有部分女生甚至不参加。

2.1.2 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项目基本上是以球类为主的一些传统项目

女生则偏爱健美操和小球类项目, 从对学生访谈的情况来看, 学生对交际舞、健美操、游泳这些相对场馆要求比较高的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大部分中学现有场馆的数量还不能满足当前选项教学的要求。

2.1.3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是以校内运动场馆为主

运动场馆和运动器材的不足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因素。

2.1.4 中学生只掌握了极其有限的健康知识、运动技术、技能

体育卫生健康知识的高度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长期性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体育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难度, 同时民削弱了学生学习保健知识与参与科学健身的积极性, 他们只掌握了极其有限的健康知识, 难以满足科学健身的需要。

2.2 建议

2.2.1 在教学中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传授, 以娱乐体育为主, 让学生掌握1-2种体育锻炼项目, 真正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为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和精神活力, 最终使学生成为懂体育、爱体育、学体育、会体育的真正体育人口, 并形成牢固的终身体育思想。

2.2.2 学校应增加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的建设与投入

引进体育舞蹈、羽毛球项目的师资力量, 或让在职、有一定基础的教师进修深造, 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他们喜爱的项目。

2.2.3 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

学校应尽可能开展多样化的课间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形成一整套良好的班级、体育管理制度, 学校作息时间应考虑到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实际情况, 如适当推迟开饭时间和打开水的时间, 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2.2.4 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各类培训, 提高其健康知识教育水平, 为满足广大学生的多种需要创造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师必须由传统的以传授技术为主的角色转变为课程内容的开发者、选择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育者, 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学生求知和发展的激励者;全民健身的服务者。

总之, 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已成为趋势, 这是体育教师获取最前沿教学知识、更新教学观念的捷径之一, 同时也是和其他学科恰当融合起来为更好地提高当代中学生综合素质服务的捷径之一。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对我校学生课外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目的明确, 制度建全, 学生认知良好, 但活动次数和时间不尽人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健身价值认识不是很明确, 对“终身体育”的理解不深, 体育健康保健知识缺乏, 体育器材、场地有限是影响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对策

上一篇:德润心田探路行下一篇:在中学体育课中开展传统武术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