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因实践活动而升华

2022-09-11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教学中, 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 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更新观念, 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数学实践活动是“用数学”的具体体现, 其核心就是由学生本人把数学知识发现和“再创造”出来, 并能灵活的实践运用。因此,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以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来设计数学实践活动, 把静态的教材转化成动态的、可让学生“做”的活动教材,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应当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事物, 通过协调的活动逐步发展智力。”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 实践操作往往难以有效地进行。我们要通过实践活动, 给学生提供广阔天地, 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我发展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例如, 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和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之后, 我设计组织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准备若干根小棒。摆出一个角, 比一比谁的角大?你的角可以动吗?用这些神奇的小棒摆出你心中最美的图形。看谁想出的方法最多、最合理。学生的情绪高昂, 积极动手动脑, 打开智慧的心扉, 展开心灵的翅膀, 摆出了许多美丽的图形, 如小房子、大树、雨伞、五角星、小花等等, 并且找出其中的角和图形。这样,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操作实践中, 加深了对有关“角”的知识的理解, 感触了知识之间相互沟通和联系, 又在富于乐趣的情境中展示智慧, 增长才干, 拓宽思路, 从而训练了动手能力, 培养了主动的学习精神。

2 实践活动使数学与生活更接近

传统的数学教学, 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 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 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 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 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 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组织学生到附近单位参观、调查和实际测量等活动, 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生活中, 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 主动地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 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 让学生制作纸盒等。这些教学改变了“口耳相传”的简单化学习模式,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3 精心设计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1 制作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用脑得到发展, 使它更明智;脑使用手得到发展, 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的手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 以活动促思维,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类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配合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实地测量活动, 如测量教室内桌椅、黑板的长度, 测量操场的面积, 教室的容积等, 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最感性的认识。如数学教材中的统计知识中有许多调查题, 教师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填好统计表和画好统计图”上, 还要让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调查, 并对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作出决策。一方面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一些方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统计的作用, 培养统计观念, 使学生直接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亲自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开阔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大都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操作等活动中再现知识, 学生对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 要达到使学生全体参与的目的, 必须在活动中使每人都有活动的时间。所以在安排活动时, 可以采用分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让他们在活动中尝试自己管理自己, 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在活动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

4 数学时间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数学活动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 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 除考虑到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外, 还要考虑活动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否则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低年级儿童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 所以开展实践活动, 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如跳绳、投掷、赛跑等, 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 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学习经验, 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实验等为主, 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4.2 转变教师角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 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有趣性、多样性。同时也要注意小学数学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 只是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所以组织的使活动不要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内容, 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机, 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当的实践活动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4.3 实践活动结束的评价工作

从教学实践来看, 我们发现, 许多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认识不足, 有的把它作为知识性的内容进行讲解, 有的把它作为练习题来进行解答。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无足轻重, 只是一带而过。使得数学实践活动发挥不了应有的教育价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 教师不能敷衍了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 多鼓励、多表扬, 树立下一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外, 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 拓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空间, 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它虽是一个新课题, 但已显现出勃勃的生机。

摘要: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升华

上一篇:优化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设计研究下一篇:浅谈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