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因真实而精彩

2024-04-30

数学因真实而精彩(通用6篇)

篇1:数学因真实而精彩

数学课堂因倾听而精彩

盐城市北龙港小学薛永清

【摘要】倾听是一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会倾听有效

【正文】现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张扬学生的个性,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新课程的理念。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更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多发言,采用了鼓励、表扬等多种方法,但过分的追求也导致了一些反面现象:

现象一: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师:关于除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我!我!老师,我!”,大部分学生抢着想说自己的看法。

请了其中的一位发言时,有的转移阵地,和四周同学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干脆自言自语,声音甚至盖过发言的学生;有的因为没被叫到而大声叹息、没了神气或趴在桌上;有的则事不关已,一心一意地与铅笔、橡皮“对话”„„ 这样的课,看似热闹,实质学生根本无所得。发言完毕,教师又问:“刚才的小朋友说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牛头不对马嘴”、答非所问的有,和前面学生看法基本一致的有,讲了半天也听不懂他到底讲了什么的有,一脸无辜、不知所云的也有„„

现象二:教学《认识人民币》

教师:“四人小组桌上都有一些人民币,找一找,哪些是你认识的,跟组员说一说,哪些是你不认识的,请教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话还没说完,大家已经噼里啪啦地开始了。顷刻间,袋中的人民币变成了4份,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些,每个人都自顾自地开始讲,不时还发出这样的声音——“老师,他都拿走了,我只有一张!”“老师,这个我知道的是,是100元,我有很多压岁钱”„„

从这些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低年级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跳跃性大,自我约束能力差,且对课的内容、形式以及同学回答的问题不感兴趣,所以很难做到长时间的集中倾听。而今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皆是以我为中心。他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表述,唯我独尊,这是现在孩子的通病。这些学生,表现欲强,只注意自己的表现,而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并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去倾听他人,尊重他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着学生课堂表达的能力、读的能力和做题的能力,几乎忽视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等。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呢?

一、以身作则,做好学生倾听的表率。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

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细心的倾听者。作为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到他们思维的亮点,生成动态的数学课堂。更重要的是,教师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会使数学课堂充满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且,这种认真倾听的态度,必定会给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倾听习惯。因此,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必须先学会倾听。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无论学生的回答精彩与否,是对还是错,是一气呵成还是断断续续,老师都应该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注视发言的学生,非常关注地听完每一句话。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弱孩子”,更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看到他的闪光点,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如果因为不准确或不精彩就打断学生的回答,无疑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也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倾听的影响。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的任务。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当孩子们也同样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摸摸他们的小脑袋。用爱心营造充满民主、温馨的数学课堂。

二、精心设计,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在真实、具体、有趣的情境里,学生会更乐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怎样才能尽可能多得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就要求我们上课有节奏、有弹性,同时不断地运用多种学生喜欢的新奇、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灵活多样地开发教学资源,如把游戏、比赛、故事情景、图片展示、多媒体影像、音乐等引入课堂,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倾听。

如教学《找规律》时,出示一些男女同学的图象,“六一”节要表演节目,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按一定的规律来思考解决问题。学习《认识人民币》之后,创设了“同桌两位同学每人10元钱到肯德基消费,可以怎么买?”的设计购物单活动。同时提出反馈的要求:介绍同桌的方法;先评价别人的方法,再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只有认真听别人意见的同学,才能获得发言权。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和归宿。把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才能与发言者产生共鸣。如教学一年级《左右》时,让学生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数学与生活的融合,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因为是自己的切身体会,每一个学生的倾听也是特别专注。

三、引导点拨,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听”中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会抓住机会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

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更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

另外,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倾听时不能只当“录音机”,而要成为“翻译机”,能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生活实际,理解概括别人的发言,并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如在教学《钟面的认识》时,“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钟面的知识?”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我就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倾听要求:①认真听,用自己的话把别人说的意思再重复一遍;②仔细听,听完后,说出与他不一样的。只要我们从低段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今后的课堂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应舍的花时间。

四、欣赏鼓励,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促使学生后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教师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评价的方法很多,有语言、体态、神态、物资奖励等。比如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夸张的表情,能把大人惊住,说明自己很了不起。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儿童化的语言:“你把别人小朋友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带了一双神耳朵。”“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进行及时鼓励。当然,我们更应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如果长期坚持,学生肯定能养成良好的倾听的习惯。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老师评价,还要有同学间评价和自我评价。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

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呈现神情并茂的语言,精彩的提问,巧妙的设计,充满智慧、激情的评价,那就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眼睛、耳朵、心灵,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倾听的契机,逐步形成倾听的习惯。

学会倾听可以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评价,弥补学生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学会倾听可以使学生萌发灵感,触类旁通,闪烁智慧的火花;学会倾听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使他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善于交往的人。一旦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这个习惯将会影响着他的一生,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2]中国教学资源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2008―07―01.[3]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7期)

篇2:数学因真实而精彩

---听华应龙教授的‚融错教育‛有感

白桑联校白桑完小 谷志军

带着你所了解的数学世界走进学生,这样你才会感到数学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维也才可能丰富多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课堂这个通道,传承整个数学文化,通过正确与错误引导学生去感悟数学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我们在课堂上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多的是对儿童‚独特之处‛的发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华应龙看来:教师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

于是,华应龙提出了‚融错教育‛的教育理念。发现孩子‚不同‛的声音,保护他们的‚独特‛思维;奖励 ‚出错‛的孩子,让他成为课堂学习的‚明星‛,这是华应龙教授‚融错教育‛的精髓。

‚孩子在那样的学习环境下是很兴奋的,学过之后有笑声,笑声之后有思考‛这样的课才更有意义。在华应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他教授给孩子们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数

学知识,而是整个数学文化,用他融错的理念挖掘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借助数学,他不仅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真实的数学生活,更‚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们领悟人生的真谛。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教学的重点,攻克教学的难点,解决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让孩子们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及时抓住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融错教育‛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有容乃大,因为包容,课堂才会活起来,才能洋溢着生命力。

‚容‛错——尊重孩子的‚不同‛。

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因此,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每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应龙老师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

‚尊重孩子的‘不同’,并且一定要去追问这个‘不同’背后的解释。‛这是华应龙对老师们讲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回答,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解说,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一些现象,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既然表达出这个作品,肯定会有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思维,我们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予以理解,包容孩子的错误,然后引导孩子纠正错误。

一次在教学了体积与容积单位后,我出了这样的练习题目:一个集装箱的容积是60()。卡住了同学们,他们大部分填:立方分米。我看后觉得很奇怪,就让他们讨论用哪一个单位最合适。一番争论后,还是立方分米。我叫大家说出理由,一个稚嫩的声音说:‚我们家的木箱也就那么大,集装箱能比木箱大多少。‛ 原来我们的学生拿集装箱与木箱比较。是啊,我所在农村学校的孩子们哪儿见过集装箱呢?原来他们发生了认知上的错误。于是我马上搜集图片、动画用多媒体展示集装箱,让同学们重新建立了集装箱的空间思维。这样学生在议错、认错中进一步理解知识,课堂展现了它真实而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而兴趣盎然。

所以,华应龙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一种观念,学生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帮助我们缔造课堂生活的另一只手。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当出现不一样的东西时,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课堂上的生命体,都是应该尊重的。‛因此,‚融错教育‛的第一层含义是包容错误,把错误放大。

‚融错教育‛其次是‚融‛错,融化孩子的错误,融化则消化。因为融化课堂才会亮起来,才能生生不息。‚融‛错——差错是一种资源。

华应龙教授在讲座中说:‚差错本来就是一种资源,这是我研究的课题。早在1993年我就开始关注学生差错的问题。我发现真正有效的教学,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帮助孩子解决它,让他下次不再错了。这些年来,我的教学成绩都很好,就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了错误,并且是从根上解决问题。‛

对于数学来说,正确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是错误的回答却有它不同的故事。华应龙教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计算上的错误,老师往往认为学生粗心,其实计算问题往往是一种综合的表现。比方说24乘3,学生常会得出92的结果。经过调查他发现,这有三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进了一等于三,三乘三,变92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三四十二,写二进一,二四得八,进了一,得九;还可能是写成了23乘4。所以同一道题,错误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原因却可能不一样。例如: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后,计算x-3=4,45学生练习后出现了这样两种错误情况:a、x-3=4,解:

4514x=4,x=4÷1。b、x-3=4,解:x=4-3。为此,我及时抓住5544554契机,巧妙的设定了‚我是诊所小医生‛的数学活动,分三步来引导学生进行纠错:第一步,交流讨论说出这个方程式的意义。第二步,找一找两种错误情况的错因在哪里。第三步说出算理,纠正错误。这样从错误出发,从问题开始,让学生经历错误纠正错误,体现了课堂的真实性、生成性、鲜活性。

‚明白的学生明白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明白的学生就各有各的困惑‛。感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之后,我觉得课堂中:‚我们要更多地去琢磨学生错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有找到了这个原因,你才能去帮助他,而不是枯燥地、简单、机械地去强调规则,那是根本没用的。只有当他找到错误的原因自己醒悟了,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否则,学生今天错了,明天还会错。‛因此,‚融错教育‛的第二层含义是‚融‛错,把错误融化。

‚融错教育‛最后是‚荣‛错,感激错误,错是一种贡献。因为感激课堂才会动起来,才能彰显学生个性。

‚荣‛错——犯错也是一种贡献。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课堂已经很少能听到孩子们天真而童贞的发言了,有时课堂一片寂静在老师再三启发下同学们也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些都是怕错引发的,他们因为怕错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我们也就不知道孩子们真实的学习了。华应龙说:‚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该‘错’,而我认为学生可以‘错’,学校、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犯错的地方。‛何况爱因斯坦也说过:‚失败就是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这对科学就是很大贡献。‛

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真实的课堂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正因为课堂有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课堂才显得精彩不断、异彩纷呈。而学生也只有在这样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会

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能,发展自身的思维。如教学分数混合运算后出示练习题:32÷(4+2),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一位

53见了计算就发愁的学生也举起了手。于是我请他板演,他在黑板上这样计算:32÷(4+2)=32÷4+32÷2=40+48=88。这时

5353一部分学生马上哄笑起来。我冷静的对大家说:‚不要笑,大家想一想人家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这点精神不值得大家学习吗?课堂是咱们学生的舞台,是你们尽情展示思维的平台。如果每个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还要我这个老师做什么?我敬佩做对了的同学,感谢做错了的同学。错了我们要积极的寻找错因,把错误纠正过来,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好吗?‛学生听后都安静下来参与讨论,寻找错因,探究正确的方法。正是有了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这张‚保险单‛,学生在错中发现闪光点,错中成长。学生才学得更轻松,更和谐、更快乐,也最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华应龙教授说他在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常常会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刚才我是这么错的。‛在这里,孩子们不再把犯错误当作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认识到错误是有价值的,所以才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这是‚融错教育‛的第三层含义。

华应龙说:‚在这样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在学习的过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

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篇3:数学因真实而精彩

一、厚实基础———把握“悦读”材料的针对性

“悦读”, 首先强调材料的针对性。教者要结合课堂学习需要以厚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本, 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耐读能悟的时事热点的材料, 在赏读与思考中师生产生审美愉悦的思维碰撞。

初中思品教材以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方面内容为编排体系, 分年级穿插若干知识点, 循序渐进, 螺旋提升。课堂选取的“悦读”材料要围绕本课相关的知识点并以较小切入口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 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第19课“科教兴国”第一框题“感受科技创新”时, 笔者结合教材列举的袁隆平在农业方面的创新和我国航天事业创新两则事例, 适时、适度地安排另三则“悦读”材料:《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袁隆平》《飞天梦圆, 九霄揽月》和《谢家麟和吴良镛的科技人生》, 学生情趣盎然, 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悦读”任务并参与了话题讨论, 且有不少精彩的发言:“腾飞的中国巨龙, 是您让世界一次又一次地震撼:原子弹爆炸, 炸想了中国科技的第一声春雷, 喜看稻菽千重浪, 科技创新立奇功, 神八升空巧对接, 嫦娥奔月梦成真, 巨龙, 巨龙, 世界风流数炎黄!”“随心所欲不逾矩, 双翁登坛九旬时, 科技前沿求突破, 卓越建树摘巨奖。”“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代生活需要高科技的支撑, 搭上科技创新的快车,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作为青少年学生, 努力扎实文化基础, 培养创新的兴趣和能力, 成人之后才能为祖国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

无需过多说教, 教学在给力的“悦读”中落实了基础知识点, 即感受科技创新的意义, 明确个人与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做法, 帮助学生厚实了科技创新的知识内容, 了解了当代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和重大突破, 在愉悦中接受了教育,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充实观点———把握“悦读”过程的渗透性

“悦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 因为呈现材料的形式很讲究艺术性, 用课件图片、影像资源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的兴趣, 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尤其在观点充实与强化上, 更需要把握好材料的关联性和渗透性。

请看如下一则有关九年级思品课复习研讨中的艺术“悦读”成功教学案例。

本复习课的主要内容是诚信部分。教师请学生例举生活中不诚信事例, 学生分别列举了考试作弊、作业不交谎说忘记丢在家里、涂改考试成绩等这些屡屡发生在校园中的不诚信例子。等学生讲完, 教师随即以PPT的形式展示主题“悦读”材料———《华南虎事件探微》, 并朗读该报道的编后语:“整个事件充斥着民众不相信当事人, 当事人不相信专家, 专家不相信政府, 政府不相信科研机构, 权威科研机构更不相信当事人的‘谁都不相信谁, 谁也不相信谁’的诚信危机。”然后问学生有何感想。只见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说明我们当前社会是不和谐、不诚信的, 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将被取代。”

面对如此直言不讳、认识偏差的回答, 教师当机立断, 再次进行了以下渗透性的“悦读”。

教师播放事前准备好的有关武秀君替夫还债的视频———武秀君在丈夫意外身亡的情况下, 毅然走上了替夫还债270万的道路, 武秀君一一打电话告诉债权人自己的电话号码, 并将丈夫的欠款签字改成了自己的名字。账目不清的, 打电话重新核对;没有找来要账的, 她主动打电话承诺一定要把欠款还上。她领着工程队继续承揽工程, 用挣来的钱、要来的欠款一笔一笔还债……就这样, 5年里, 她还清了数百笔欠款, 用诚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教师问:“全国还有很多很多像武秀君那样诚信的人, 怎么能说我们的社会是不诚信的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 就华南虎本身事件而言, 之所以打虎派和挺虎派双方一直争论不休, 其实还是源于人们对诚信的向往和追求。有的说, 现在社会确实存在着不诚信的事和不诚信的人, 但我们不可因此否认社会主流价值观。随着精神文明进程的加快, 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公民都会诚重如山、一诺千金, 都会成为最真诚的武秀君!

教室内掌声不断, 教师艺术性、渗透性地引领学生正反事例的“悦读”, 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个别学生非主流的价值取向即刻被纠正。

三、扎实技能———把握“悦读”方法的应试性

的确, 九年级的思品课是要经受中考的考查大头, 但不能因此受制于“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这一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束缚, 应该从陈旧的人才观和简单粗暴的应试桎梏中解脱出来, 还学生一片身心健康发展的天地。“悦读”无疑能给思品课复习教学带来有益的借鉴。

众所周知, 再完美的教材, 它的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未必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也未必适合所有课堂教学的需要, 教师应懂得“功在课前”的道理, 深入钻研教材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重新编排一些“悦读”材料, 凸显主干知识, 扩充重点内容, 在趣味阅读中强化学生解题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

要知道, 每班几十名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 获取考试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如果“悦读”材料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整合, 无法在课堂上很好地点拨、指导学生。所以, “悦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所学知识点分析、解读的过程;是课堂学习方法、应试技巧运筹帷幄的过程;是对新知识生成的体验和探究过程。未雨绸缪的“悦读”整合既是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益的方法之一, 也是争取最佳应考成绩的必备过程, 作用不可小觑。

针对中考思品开卷考试最终落实在对学生能力这一考查目的上, 笔者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悦读”方法:强化技能指导, 实现“面”上突破。

具体做法, 一是热点回放, 回归现实。通过“悦读”材料, 教师帮助学生列出前后一年中国际、国内, 尤其是本地区的几大热点问题并进行赏析, 回归现实, 热点分析与考点要求相联系, 使学生在考场上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二是针对不同题型, 强化解题思路的指导。如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易犯错误的提醒, 材料分析题的“四步”解题法, 辨析题的一般答题思路, 综合实践探究题可能出现的问法与对策, 等等, 尽可能在“悦读”中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应试效果非常明显。

四、真实自我———把握“悦读”情感的迁移性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悦读”提供必要的心理安全。学习总是在学习者内部发生的, 心理安全是支撑学生自信心大厦的柱子, 特别是对课堂中出现离题的“悦读”发现和“悦读”经历, 教师更应认真对待并智慧处理。古代《学记》说:“亲其师, 而信其道。”教育心理学表明, 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可见, 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课程, 它有时比显性课程更为有效。事实表明, 学生“悦读”兴趣的高低, 与他们感情色彩的浓厚有关, 受制于学习兴趣和师生关系。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它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还能激发学生全身心参与教学的热情。

初中生从心理上已具有成人感, 愿意独立思考问题, 我们完全可以大胆放手, 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去探寻、分析、处理“悦读”中的信息, 提出新设想, 流露真感受。

例如, 笔者在教学“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内容时, 在讲解了“团结就是力量, 统一来自实力”的论断后, 及时组织学生“悦读”《揭秘:达赖喇嘛叛国后流亡生活》这一书面材料, 让学生认清藏独分子的丑恶行径;然后用图片展示“香港、澳门回归”的感人画面和辉煌成果, 组织学生憎爱分明地谈认识、讲体会。之后趁热打铁, 笔者提出问题:台湾问题怎么办?学生的话匣子进一步打开, 思维的火花四溅, 师生在心理上实现了零距离的对话与交流, 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收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篇4:数学:因真实而精彩

巧妙引入,让课堂更真实

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素材很多,用到课堂上却并不一定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或者说可能只是一部分学生把它们当做数学问题来研究,因此,注意材料在课堂上的呈现方式显得特别重要。虽然青蛙早已被学生所熟悉,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但作为学习材料放到数学课堂上来研究,对于同学们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为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我特意将青蛙的只数、嘴的张数、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编成儿歌,而且还从音乐课堂中引入了快板,边打快板边唱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一边在黑板上板书“青蛙、嘴、眼睛、腿”,然后让学生根据板书自己加量词,继续按顺序唱下去。唱了一段时间后,教师故作惊讶地叫道:“停!停!停!怎么还没唱完呀?”从而激发学生的争论,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如果这样唱下去的话,永远也唱不完呀。这时,老师适时地提出疑问:如果要求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唱完,你们有什么办法呀?有的学生就提出了青蛙的只数可以用字母“a”来表示,这样,根据青蛙只数、嘴的张数、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之间固定的关系,就很自然地得到了“a张嘴,2a只眼睛以及4a条腿”,课堂教学也就很自然地研究起了用字母表示数。

采用“吊胃口”的方式,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引入电话号码代替枯燥的练习作业,变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游戏,努力贯彻寓教于乐的宗旨,实践“阳光心态、快乐学习”教学法。下课前的五六分钟,历来都被大部分数学老师用作学生的作业时间,一定量的作业对于巩固新知固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数学课堂的固有模式。在经历了三十多分钟的尝试摸索后,学生的脑神经已极度疲劳,因此,改革数学课堂的结尾方式,对于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显得尤其重要。既要具备知识性,又要突出趣味性。

《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因为学生课堂上的上佳表现,所以我安排了这样的结尾: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的很棒,老师也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探讨研究数学问题,只是课上时间真的太短了,这样吧,老师把家里的联系电话告诉大家,如果课外想跟老师研究数学问题的,可直接打这电话跟我联系。然后板书:ACABAED,这时,学生惊讶了,都说“这电话怎么打呀?!”我说:“因为我比较喜欢敢于挑战的同学嘛,我们不是刚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吗,这些字母就代表了某些数呀,好好用用你们的本领,猜猜看嘛!”有同学就猜了“是1213145吗?好像是挺有规律的。”(哈哈,找规律都用上了。)马上有人反对“不可能的,我们的电话号码第一位都是‘8’,所以‘A’肯定是‘8’。”(多有经验呀,这电话本来就每天都在用嘛!)我马上接应:“对呀,既然是电话号码嘛,‘A’当然应该是‘8’了,看这位同学多有经验呀,我这里呀,还有一些条件,可能对于你们猜出这些字母分别代表了哪些数,顺利的打电话到我家会有些帮助。”(板书:A>B>C>D>E>0)从这些条件中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呀?这时,都讨论开了:

电话号码中没有“0”;

“C”应该是3或者4,因为这里的电话号码只有“83……”或者“84……”;

如果是“83……”的话,那么“E”应该是1,“D”应该是2,“B”就可能是4或者5了;

如果是“84……”的话,那么“ED”可能是1、2,也可能是1、3或者是2、3,“B”就只能是5了。(因为我们这个地方的电话号码第四位现在只有5最大。)

通过一番推理,确定了我的联系电话是“8385812”,最后下课时,好多同学都在准备着回家给我打电话了。这样的设计,材料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推理研究是热情投入的,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师生的情感。

善于捕捉疑点亮点,让课堂更精彩

敢于面对学生提出的事先未料及的问题并展开研究,让数学课堂与生活接轨,体验“一万”中出现“万一”的惊与险,展示课堂的生动与精彩。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再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题材倍感兴趣时,会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他们参与到学习研究中来。在规律的探索中,学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问,即便是当很多学生已达成共识时,也会有个别学生仍存在疑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是学习的引领者,更要做好问题的挖掘者,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不同反应,只要学生还存在疑问,都要尽可能地为他们铺设解决问题的平台,提供足够的时间供他们探索、研究。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精彩与否,更重要的往往取决于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当决定用字母“a”表示青蛙只数时,师生一起研究字母“a”可以代表哪些数?当绝大部分学生都同意“a”在这里可以代表所有自然数的时候,有一位学生举手了,我问他有什么疑问,他说:“我觉得不大对,数太大了好像就不对了,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青蛙呀。”的确,青蛙是有益的,我们都要保护它,学生和老师们,谁也没有见过太多的青蛙,更何况它是有限的。那么“a”到底可以代表无限大的数吗?一番争论后,让学生明白了:从数学的角度考虑的话,字母“a”是可以代表无限大的自然数的。通过这样的“节外生枝”,既解决了学生的疑点,也更明确了字母在题中的取值范围,使知识的获取更加的生动了。

篇5:数学课堂因错而精彩

河南省郾城区实验小学卢亚丽

课堂上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不要轻易加以否定,而是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话题使之成为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随时抓住这一难得的错误机会,引导学生随机展开辩论。期中复习时,卷子上有一道这样的选择题:买N本同样的书,书的总价与()成正比例。

A、书的本数B、书的页数C、书的单价

张润泽是我们班的优生,他非常聪明,数学难题能轻而易举地拿下,在我们班有一定的权威性。当时我拿着他的卷子在展示台上展示,他填的是 C(书的单价)。我说:“他的这道题对吗?”很多同学齐声回答:“对”。这时何宇昂同学“噌”的一下从凳子上站起来很急切地说:“老师,不对,应该是A。因为书的单价一定,所以书的总价和书的本数成正比例。”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张润泽满脸不服气地说:“就是C,题上告诉我们“买N本”,就是已经知道了本数,本数是一定的,所以书的总价与书的单价成正比例。”这时后面一位叫陈婧的女生站起来反驳道:“填A,题上告诉我们是“同样的书”,那么书的单价就是一定的,单价一定时,书的总价和书的本数就成正比例。”张润泽有点急了,好像有点生气了,咬着牙说:“N本,N本,N就是一个固定的数,书的本数一定了,书的总价与书的单价就成正比例。”陈婧提高了嗓门:“N是个字母,字母可以代表任何数。张润泽,我想问你,当你用方程解决两道不同的应用题时,你都设为X,难道两个X的答案是一样的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润泽服气地点点头,然后用手挠挠头笑着说:“老师,我明白了。”我笑着追问道:“你明白了什么?”张润泽心平气和地说:“N在这里可以代表一本、两本,或者十本等等,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它在这里代表一个变量,在这一道题里书的单价才是一定的,所以应该是书的总价和书的本数成正比例。”

篇6:数学因真实而精彩

文章题目:《在生成性数学课堂中——因关注而精彩》 作者:钟赖阳

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蟠龙镇田心小学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蟠龙镇田心村田心小学 邮编:34100

3联系电话:0797-8324940

电子邮箱:69600225@qq.com

在生成性数学课堂中

——因关注而精彩

内容提要:本文以“新课程”教学改革十年为背景,从“巧妙点拨,做生成性资源的引路人;机智处理生成性资源,呈现教学精彩美;巧用错误,做生成性资源的活用者”三方面,论述了在小学数学的实践中,如何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学生的课堂有效生成为教学的基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尊重学生构建和谐预设与生成辨证的价值

正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预设好课堂的教学,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知识与观点往往被忽视,没有被尊重,产生一种不和谐。

预设与生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点。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随着数学的展开而生成的不断呈现,我们应尊重学生的知识发展体系,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习的成败得失。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睿智来处理瞬间的课堂资源,让学生们主动参与的结果因我们的关注而绽放绚丽的光彩。

一、巧妙点拨,做生成性资源的引路人

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角度,学生富有灵性,课堂再也不能是一个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面对课堂上的“阴错阳差”、“节外生枝”、“灵光一闪”,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知所措,或用“师道尊严”来压服他们,而是需要我们巧妙地点拨,智慧的引领,以此使师生激情燃烧,个性彰显,智慧喷薄,让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使学生在动态生成中有效发展,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构成精彩。如在练习课上,我在出示这样一道题:敬老院里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73.5岁,求全院平均年龄?分析此道题,当我津津有味讲清不能用(80.5+73.5)÷2的道理后,在一个角落突然发出一个声音:假设这道题的老爷爷也是10

人,能用(80.5+73.5)÷2这种解法吗?说实在,学生这个问题是我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怎么办呢?我做了短短几秒思考后,话锋一转,把学生这个问题又推给学生,这下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在我的指导下,找到了能用这种解法的新的理由。虽然求平均数要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即(80.5+73.5)×10÷(10+10),但因为老爷爷和老奶奶的人数相同,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即让学生终于明白了这种有创意的简便方法的可用度。

以上例子看出,在出乎意料的生成问题出现时,我们作为一名专业数学教师要做的是:引导生成的过程,不能因尴尬而刻意去回避。单纯追求所谓完善的课堂“精彩”,其实,这样的“精彩”变成“空中楼阁”。我们应以智慧来启迪智慧,以“生成”来应对,引导“生成”,这样才叫真正精彩回放。

二、机智处理生成性资源,呈现教学精彩美

教育学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是在于一旦有这样的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控教学,因势利导,收放有度,自然无数,使目标的实现“润物细无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精彩境界。

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有位老师拿起讲台上的大半瓶墨汁说:这只墨汁瓶,下面是长方体,上面是无名形体,新买时墨汁装的满满的净重1000克,现在墨汁不满了,谁能算出剩下的墨汁还有多少克?题目一出现,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老师觉得应达成一个共识(1)用秤称,先连瓶称,然后把墨汁倒出,称空瓶子,然后用减法算一算。

(2)必须知道现有的墨汁长、宽、高才可以算出。老师暗暗高兴,这正是自己课前预设的。课是按正常的顺序稳步前进呀!可这时,有位女同学说:“老师,我可以用尺子”称“出墨汁的重量。半路来了个程咬金,这是老师始料未及的。老师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就鼓励女孩子,让她上诘台用尺子量,这女孩边操作边说:”从瓶底到墨汁的高度为14厘米(她放尺子,用双手拧紧墨汁瓶盖,然后就把墨汁瓶倒过来,空缺部分高度为6厘米,可以用算式1000÷(14+4)×14,算出剩下的墨汁还有700克。女同学说完,老师带头为其鼓掌,在老师的掌声下,女孩子大胆说了中间蕴含的道理,以促进生生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巧用错误,做生成性资源的活用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错误将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留心捕捉随时会闪现的错误,并善于利用,把错误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一道练习“修路队”一条长6000米的水泥路,修了一段后还剩下全长的3/5没有修。还剩多少米没有修?生列式为6000×(1-3/5),对于这样的错误,我不是简单否定,而是让学生探究:这道题怎么改,列式就对了呢?同学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有的回答:“把题目中的条件„还剩下全长的3/5没有修‟改成修了全长的3/5,就对了。”还有的说:“把问题还剩多少米没有修改成已修了多少米?也对。”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该生立刻意识到错误在哪里,教室里充满了笑声。……

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来自学生的宝贵资源,因势利导,纠正其错误,并善于借题发挥,适度由此引发一些相似或易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辨析、强化,使其为教学服务。这样的活用教学,不仅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教学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体现。

四、蹲下身子,做生成资源倾听者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不同观点的生成资源时,作为教师过早或不给时宜的作出评价,可能会压制、扼杀学生有价值的做法和想法。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不妨首先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让自己认为有理的各方互相争辨,这个争辨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改进的过程。我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应用练习时出示2008年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短道速度滑冰50米比赛,中国姑娘包揽前3名,取得优异成绩信息:刘秋红44.929秒,李文文45.084秒,孟晓雪44.862秒,问冠、亚、季分别是谁?在这环节中,由于学生出于思维的定势,有些孩子惯性作出错误判断(认为哪个数大,她就是冠军)。我结合孩子们不同结果请分别代表双方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通过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和问题达到一定共识,谁用的时间少,谁是冠军。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教师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辩论,让矛盾的双方去争辨中不断认识对方,认识自我,当矛盾真正激化时,双方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演示产生真理!体验了辨证的价值,同时,也让教师因关注作为倾听者看到了精彩的个性化学习。

上一篇:在古诗教学中感受美下一篇: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