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023-01-28

第一篇: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湖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意见

(试 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鄂教基[2009]10号)文件精神,为促进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设,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特制定本意见。

一、课程价值与目标 1.课程价值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领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获得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亲近并探究自然,走进社区和社会,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了解,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构建开放的学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整理、归纳、识别、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信息素养。

(4)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通过团队活动和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社会沟通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结构与内容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要求,又各有侧重。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基础,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学习运用问题探究的多种科学方法,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从生活中发现、提出的问题,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开放性特点。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研究性学习可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种主要类型。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研究性学习一般有三种组织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和以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设置。学生在三年期间需完成3-5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课题。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每学期或每学年开展一个主题或一个项目研究。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实际社会情景中直接参与并经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社会实践一般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主要包括社会参观(考察)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参与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内容。 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居家所在的社区,在实际社会情景中直接参与社区的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主要包括公益活动、宣传教育活动、社区见习活动、帮贫助困活动等内容。

三、学分认定原则与办法 1.学分认定原则

学分认定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关键环节。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特征,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参与性原则。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学时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过程性原则。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要紧密结合起来。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激励性原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公开性原则。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要按照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监督。 2.学分认定办法

学校根据学分认定原则和标准,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分予以认定,其中,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8个学分。

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学生要获得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应具备五个条件:(1)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或项目设计方案;(2)有研究过程完整、详细的记录;(3)有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或实物作品;(4)有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的记录和学校管理部门审核结果;(5)有学时保证,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共270学时。

高中三年内学生需要完成3-5个研究课题,获得15学分。学分认定的依据是学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研究过程记录、成果以及指导教师等多方面的评价,学校核实后予以学分认定。研究性学习不符合基本规范或弄虚作假者,不予认定学分。

社会实践的学分认定。学生每学年要有一周时间 (即35学时) 用于社会实践,完成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可获得2学分,三年共需获得6学分。学校依据标准,由班主任或管理人员、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填写社会实践记录表,经过综合认定给予学分。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不足以及没有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证明或弄虚作假的学生均不能认定学分。

社区服务的学分认定。完成社区服务规定学时(高一和高二两学年内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共80学时),可获得2学分。学生应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包括服务对象(机构或个人) 的名字、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或内容、学生签名、服务对象的签名和联系方式以及学生自己的活动体会感悟等内容。学分认定以服务接收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为依据,由班主任或管理人员、指导教师签名核实,经过综合认定给予学分。没有达到要求的服务时间,或服务内容弄虚作假者均不能认定学分。

四、组织与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的领导,督促和指导学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学校解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普通高中学校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评价、学分认定等方面工作做好整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原则上15个教学班应配备一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若干名兼职教师,全体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专职教师全面、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案设计、理论教学、课题指导、过程管理、课程评价和学分认定等工作;兼职教师在完成岗位主要职责的的同时,协助专职教师完成上述工作。兼职教师、指导教师工作计算一定的工作量。

要认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工作。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综合实践活动教研人员和专职教师,学校负责培训兼职教师和指导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属专任学科教师范畴,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先表模等方面,与其它学科教师享有同等待遇。非综合实践活动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应有担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经历。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地要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争取社会支持等多种方式,开发和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职业学校、大专院校、教科研机构、企业、社区、农村、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服务。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专用教室、食堂以及其它各类教学设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与当地驻军、地方团委、文化局、文明办、居委会、村委会等单位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使综合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塑造学生讲诚实、守信用的人格,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关键实证材料、学分认定情况等按照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关键实证材料、学分认定情况等按照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责任追究制,学生若对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弄虚作假,要进行教育并不得赋予学分;学校和教师若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弄虚作假,要追究责任。

5.加强课程常规管理。各地和学校要按照课程实施的要求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管理,实现综合实现活动课程化、常态化。学校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并将研究性学习纳入课表。学校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认定学分并记入档案。各地应配备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常规教研活动之中,通过开展教学观摩、优质课评选、专题讲座、集体备课、课程评价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课程实施质量。

6.加强课程评价管理。建立学分网络辅助认定制度,省教育厅以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库为基础,建立全省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网络管理平台,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材料由学生按规定格式上网提交,系统按综合实践活动基本规范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判定,符合规范者,授权学校认定学分,不符合规范者,不予认定学分。 7.加强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和学校要围绕研究性学习教师培养、诚信制度建设、课程管理等重点、难点问题,采取项目研究、样本试验等方式,集中攻关,力求突破,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水平。

第二篇: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项调研

项目研究通知

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项调研

主任您好

在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布置此项工作,这是北京市基教所布置的区县层面的调研项目,通过科研的角度进行调研,本次调研的主旨了解学校层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收集经验和问题,便于市教委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在配合市基教所完成项目的同时,也为我们区教委提供信息。

本项调研工作由刘欣杰负责。期待各位主任的支持。

特别提请注意:

为了尽量减少各位主任的工作负担,建议:不要现写或重写,可以找有关人员从下列渠道收集材料整理上交即可。请根据您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有关材料,数量多少您量力而行。(学校如果有教学档案可以到档案室找)

1、上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负责人部门工作的总结。

2、上一学年学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材料。

3、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工作总结、论文、案例等

调研问卷及材料上交的时间:

1、请于11月16日(周一)前交到宣武科研室416室刘欣杰老师处。 也可将此调研材料的电子文档发送到邮箱:liuxinjie590618@163.com

2、此调研卷的电子文档将发送到您的邮箱中。

3、联系电话:83154364(5)(7)(9)——8416或13641355869

附调研问卷和项目研究方案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项调研问卷学校科研主任

为了配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基教所完成“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项调研”任务,为促进我区中学更加科学、规范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决策和教研依据,区科研室特组织本次专项调研。恳请各学校给予大力支持。

宣武区教委中教科

宣武区教育科研室

2009年10月27日

一、请在您认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选项上面划√

1、是否建立了研究性学习专门管理机构(或教研室)A

A是B否C其他情况

2、主管研究性学习的校级负责人是C

A校长B德育校长C教学校长D其他

3、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方式A

A单独开设课程,有专用课时B与其他学科打通使用

C其他情况

4、各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时间安排

A学生自选时间B集中一段时间统一完成C其他情况高一指定时间,高

二、高三自选时间

5、是否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专任教师B

A 有B 无

6、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师负责几个研究学习小组的指导工作B

A1—2个B3—5个C6个以上

7、指导教师分配的方式B

A根据学生选题分配教师B学生自己选择教师C教师由学校分配

8、研究性学习的三种组织形式中,学生最喜欢的是A

A小组合作研究B个人独立研究C班级合作研究

9、研究性学习的三种组织形式中,学习效果较好的是A

A小组合作研究B个人独立研究C班级合作研究

10、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始部分有无“方法指导课”A

A有B无C其他情况

11、组织研究性学习是否能够做到每个课题都进行“开题论证”A

A是B否C其他情况

12、“开题论证会”的形式一般采取B

A年级组织B班级组织C其他形式

13、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形式中学生比较喜欢,效果较好的是A

A成果汇报会B作品展示C其他形式

14、是否建立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专门管理机构(或教研室)A

A是B否C其他情况

15、主管“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校级负责人是BC

A校长B德育校长C教学校长D其他

16、目前学校开展“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是

A学校统一时间、集中安排B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分散进行

C其他形式熟时间在自己生活社区进行。

17、学生比较喜欢哪类“社区服务”B

A劳动能力服务B社区活动支持C社区管理服务

D其他类型

18、目前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是A

A学校统一时间、集中安排B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

C其他形式

19、学生比较喜欢哪类“社会实践”活动ABD

A参观活动B社会考察C社会调查D公益活动E社会参与 F其他类型

20、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是否利用了“社会大课堂”提供的资源A

A是B否

21、学生比较喜欢哪类“社会大课堂”资源

二、简要回答和提交的问题

22、请简要说明在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来自学校、教师、学生、资源等方面)

23、请简要叙述在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取得了哪些经验。(就您认为贵校最有价值或值得推广的经验)(也可以是上一学年学校、年级、班级、教师等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工作总结等)

24、需要宁提交的材料:

请将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课程管理办法》《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评价方案》等。

宣武区开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项调研项目方案

调研目的:了解各学校高中课改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深入推进宣武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为各学校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提供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参考的平台,为提高学校科学地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调研的内容:各高中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情况、取得的典型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调研的方法:

1、基本情况的了解采取调研问卷的方式。

2、通过调研问卷采集典型经验,发掘典型经验的案例。

3、在调研问卷的基础上作个别访谈。

调研的范围:宣武区所有高中学校

调研结果呈现:

1、调研报告(区科研室完成)

2、典型案例(区科研室与学校协作完成)

第三篇: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阶段

总结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习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习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

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打开“http://www.jxol.net/yyzdwyn/index.htm”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四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网上搜索,《走进菊的世界》综

合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二)结合校本教材,展示多彩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册校本教材选取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让孩子在记忆的年龄段积累这些古诗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围绕校本教材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三字经》诵读比赛”;二年级“小小成语摘录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四年级“趣游古诗园”;五年级“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六年级“古诗新唱”等。在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写写,唱唱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从中积淀古文的形式,受到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回忆七彩童年的一段经历。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老师们刮目相看。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

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月,为了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母爱的伟大,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当一周“鸡妈妈”,写《护蛋日记》和《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当“护蛋英雄”,从护蛋体验中感受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从和母亲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四月,为了配合校大队部“看家乡新貌、寻家乡名人、做校园小名人”方案的实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

1、参观家乡名企业——江苏省名企业苏青集团;

2、瞻仰家乡名址——张大烈纪念馆;

3、调查家乡名河——富贝河;

4、访家乡名人——“剪纸能人”钱仁祖老师;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5-25 08:48:00 ]阅读:610作者:吴建强 编辑:studa090420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因此,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的自然熏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茶文化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同时,学校实践基地“茗山茶园”品种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我们还邀请了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铁观音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为了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走出校园,走进第二课堂,领略安溪的春秋之美,培养孩子们热爱安溪、热爱安溪茶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校每年春秋都会组织学生到综合实践基地参观调查活动。活动前老师指导学生收集参观地点的材料,了解相关知识;活动中结合制茶各个流程进行讲解,介绍铁观音的来源故事等,使学生们都受到了一次实地教育;活动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制作并完成了绘画、文化卡等内容,各年级还挑选出精美作品制作成果展板进行了展示。

三、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认真撰写环保小提案,征集环境保护金点子,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用摄影摄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周”、“我为家乡添新绿”、“清清溪水静静流”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点绿色,用实际行动宣传教育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

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引证文献:

杨蓉 对小学作文写作的思考与实践 [期刊论文]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9(4) 返回顶部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期刊论文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运用2008(23) 期刊论文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2009(10) 期刊论文 对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2007(6)

期刊论文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整合2006(4)

期刊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研究2010(5)

期刊论文 挖掘开放型的学习资源运用体验性的学习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谈2008(8)

期刊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项目学习应用的实践探讨2006(2) 期刊论文 例谈"概念"驱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2008(6)

期刊论文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观下的学习活动特点2007(11)

期刊论文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2005(6)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活动同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活动同行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适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若与其它活动整合并进,尤其是与少先队活动共同进行,那将会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声有色。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共性

1、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原则强调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提倡教师进行必要的和有效地指导,不要包揽学生的学习活动。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群众组织,它的组织特点决定了其活动特点——必须让队员主动地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来,在自主组织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标。

2、都强调关注学生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创造表现。同样少先队活动也关注每个队员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3、都强调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是属于活动课程、实践性课程。同样少先队以它独有的思想性、实践性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是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减负

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所涵盖内容都十分广泛,既可开展纯思想教育型活动,又可开展学科型延伸活动,既可社会实践,也可在课堂上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交叉,促使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不必各砌炉灶,可以相互交融,相互合作,共同开展,为学生减负。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的结合形式

(一)时间上的组合

1、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前奏

在少先队活动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有力的保障。如少先队要开展针对当前学生上网成瘾现象的健康上网系列活动。那么在综合实践中,可以选择的网络对我们的影响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调查、访谈、上网查资料等研究性活动,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形成了一个共识,网络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运用不当其害也无穷,有一学生提出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通过这一次活动,让学生从心里真正认识到网络运用不当,沉迷于电脑对自己的身心带来许多不利,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了这一活动作基础,然后少先队提出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健康上网签字等系列活动才能深入,学生经常上网的现象得到了改善,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这成效的取得离不开队活动前的综合实践活动作基础,离开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这次队活动的效果也不会如此圆满。

2、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并进

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与少先队活动齐驱并进,可以合作归并为同一个活动,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对学生对老师也可减轻负担。如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活动中,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调查市场上缺斤少两、假酒、假烟、摸大奖可能性多少,算命科学吗等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目睹或经历不诚信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同时少先队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班队、队报等阵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从而使诚信教育真正融入到班级、校园环境文化中。

3、综合实践活动为少先队活动延伸

在少先队活动搞好后,再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对队活动主题进行拓展、升华,激起学生的情感,落实学生的行为,对巩固少先队活动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少先队进行劳动最光荣的教育,在教育时开展了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一系列队活动,但这些活动只停留在说教层面,因此学生对劳动光荣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此时组织劳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会有很大成效。如开展订纽扣比赛,挑担行走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同时开展做一天家长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星期天从早上的购菜、拖地,到晚上的关门、熄灯等实践活动,体验到劳动的喜悦与父母的辛劳。

(二)内容上组合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少先队活动内容有许多相同地方,因此在开展综合活动内容上可与少先队活动在主题上选择相同或相近的内容。

1、结合传统节日教育开展活动。在传统节日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查找资料,搞活动有一定的便利。如结合清明节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寻访革命老人,参观革命遗址等活动。结合三八节开展我帮妈妈做事,送张贺卡给妈妈等活动。结合五一节开展学习一种劳动技能,进行劳动比赛,在劳动基地参加劳动。结合重阳节开展慰问退休教师,与退休教师共联欢活动。

2、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展活动。学生出现问题时,少先队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只会在认识上教育,在思想上学生不能引起共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能真正感悟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如学生经常玩电子游戏,上网成瘾现象,虽经少先队学校多次教育,但效果不太好。通过组织网络对我们影响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收集经常玩电子游戏、上网的危害事例,通过一些触目惊心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望而却步,从而减少了经常上网的现象。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可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活动来解决一些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生吵架、偷窃、欺负小同学等问题开展活动。

3、常规性活动。有些常规性活动如少先队进行可爱的家乡教育时,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家乡的商店知多少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去看看家乡城镇建设的大好形势,通过寻访熟悉店名的方式,了解家乡的发展蓬勃生气,也可让学生介绍本镇的旅游胜地,设计出旅游路线,我当小导游活动,也可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特产设计广告词。通过一些列实践活动,切切实实让学生感觉到家乡的美、家乡的可爱。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的组织形式

1、从方式上讲。以实践活动为主,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特点是活动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活动单位来看。可以以小队为单位,一般只2~8人为一组,根据自愿组合进行。还可以是中队和大队活动,主要是在活动中起发起、监督、评价。有时还可以进行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起的课程,少先队活动已经具有长久的历史,让两者结合,取长补短,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将会茁壮成长,少先队活动会永葆青春。

参考:

1、《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新课标,少先队发展的新契机》北仑区东海实验学校

张晓林

上一篇: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赏析下一篇:破碎加工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