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2022-07-17

第一篇: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叶康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38-39。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体积学习的起始课,是学生在长度单位的计量和面积单位计量等知识指上的一个延伸,在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等知识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要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会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认识体积和掌握体积单位”。

教材首先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再通过实验和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来说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再次教材通过比较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得出体积单位,最后通过正方体来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生活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实物,但是没有体积的概念,所以本节课对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很大的一个提升,先通过表象的建立,再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学生在理解体积含义的时候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理解体积的含义”。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实物,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会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体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和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的含义,能估测生活中常用物体的体积。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模式、合作交流模式 【教学准备】

盛有红色墨水的玻璃杯两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块各一块,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一个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谁来说说故事中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2)为什么把石子放进水里,水就上升了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因为石子占了水的体积。(板书占空间)

2、实验证明

让我们一起模仿乌鸦来做个实验吧。

(1)拿一个盛水的红色玻璃杯,再把一个小石子投入杯中,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两人小组交流,抽生汇报。

接着追问:我占空间吗?你占空间吗?还有什么占空间?

让学生自由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引出“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 拿出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头,问:把这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头放入相同的水杯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汇报。

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石头大的那杯水上升得高,石头小的那杯水上升得低。

追问:那说明什么呢?

有上面的引导,学生容易从空间上思考:石头大的所占空间大,石头小的所占空间小。

师生共同小结:原来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文具盒的体积吗,什么是桌子的体积,文具盒跟桌子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比谁的大?

引用两个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体积相差较大的物体,学生容易观察出桌子的体积较大。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人的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体积单位

1、比较:谁的体积大?(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

(1)刚才的物体能一眼比较出谁的体积大,这两个长方体谁的体积大,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情预设:量长、宽、高(怎么引导);分成小正方体(怎么引导)„„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不容易联想到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衡量物体的体积,因此在这里要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方法。 (2)现在能比较他们的大小了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为什么需要统一单位?单位是什么?

(3)要比较体积大小,需要统一的体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引导学生在原有的方法上提出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用的体积单位,以此来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

2、带着这四个问题看书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并分别比划一下有多大。

(3) 你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4) 哪些物体的体积用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师巡视。

3、反馈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学生齐说。 (2)认识立方厘米。

A、什么是1立方厘米?抽生回答,师板书。 闭眼想象1立方厘米有多大?

B、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C、做一做:你能用橡皮泥快速地做一个约为1立方厘米的物体吗。 学生动手操作,抽生展示作品,同桌互查是否接近,并进行调整。 D、说一说: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用立方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E、估一估: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估计,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3、认识立方分米、立方米。

(1)刚才我们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想一想认识了立方厘米,你你还想认识谁?

立方分米、立方米

你能像刚才认识立方厘米那样来认识他们吗? (2)自己思考说一说,然后小组里交流。 师巡视,小组交流汇报。

三、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1、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体积单位,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用手中的草料动手试试看。

2、学生操作:剪一条1分米长的线,用纸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者的不同点。

师生总结: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面积单位是一个正方形,体积单位是一个正方体。

四.巩固练习

22.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⑴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0(

) ⑵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⑶一部手机的体积约是100(

) ⑷估计教师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3.用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你能摆几个?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五、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你能说说1cm

3、1dm

3、1m3分别有多大吗?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第二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0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和思考,总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观察和思考?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在你们的抽屉里再放一个书包或一些书,能让你的抽屉变得满满的,也就是说书包能占抽屉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抽屉的那点儿空地或者说空间能放哪些物品?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想象,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可以把空间给占了的,也就是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

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

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的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

师:“你们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吗?试一试估计一下身边物体的大小。”

学生交流尝试用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大小。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第三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荣成市世纪小学 王海燕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三个信息窗,它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在学生原来的知识结构里,从“形”的角度来看,有了对线、面,体的认识,建立了一维、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观念,从“量”的角度来看,学生已经会测量线段的长度、计算面的大小,从对一维线、二维面的系统学习,开始全面进入了三维体的学习。本节课学习的《体积和体积单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是由一个具体的量来决定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打破了原来的认知,从“量”的角度来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又是一次空间观念的提升。在教材的编排上,又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学习的,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和经验上的铺垫,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面学习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创建体积单位,用直接测量法测量物体体积”的过程,理解体积的意义。

(2)启发学生,通过回顾、提炼创立面积单位的方法,类推出创立体积单位的方法,并独立创立体积单位。初步体会类比方法的作用。

(3)在充分的直接测量的活动中,强化体积单位的表象,为学生自悟自得测量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提供丰富经验。

核心素养目标:

(1)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能够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2)模型思想:通过观察、比划、想象、直观感知等活动,建立模型表象,再回到生活中找相应的物体,培养应用模型的能力。

(3)类比推理:在经历体积单位产生的过程中,尝试运用类推的方法,借助已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类推和验证,感受体积的大小,完成体积单位的建构,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学科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体积的意义,启发学生类比“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学会迁移,感悟创新,体会“体积单位”的作用与意义,进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2)在探究体积单位的过程中,通过想一想、量一量,找生活中的物体等活动,形成体积单位的表象,再通过实际测量进行直观感受,培养学生全面思考、思维严谨的态度。

(3)通过与1立方米水有关的一个小资料,对学生进行节约水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意义及对“实验验证、类比、迁移”思想方法的感悟。

(2)难点:了解空间的含义,了解体积的意义。 【学具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长方体玻璃缸及相关课件及探究卡。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体积的意义

1.导入: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核心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2.感知空间:魔方占有一部分桌面,也占有一定的空间,然后从中拿出一个小正方体,让学生摸一摸,感知空间。

3. 实验: 通过倒水实验,再次体会“物体占空间”的含义。

【空间的概念非常抽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力求想通过各种手段与方法让空间变得可视,魔方拿出小正方体后空出的部分,石头拿出后杯子上部空出的部分,都让抽象的空间变得具体,有利于学生对空间的感知与理解。】

4. 让学生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明白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物体的大小”就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为感悟“体积”意义作好准备。

5. 在激活学生关于“物体有大小”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出“体积”概念,让学生明白“物体的大小”就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叫做“物体的体积”。让知识建构在原有的经验之上。

6.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物体的体积”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语言转换中感受“体积”的实际含义,落实好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体积的初步感知就是——物体的大小,这个大小具体怎么描述?对于学生来说真的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解释起来似乎也很抽象,只有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点燃学生的空间感觉,当空间的感觉在学生的心中初步建立后,又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强化自己的空间感觉,从而加深对体积意义的理解。】

二、体积单位的建立和运用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怎样测量物体体积? 2.类比迁移,引出体积的测量方法与体积单位的概念。

通过回顾长度和面积的测量方法类推出体积的测量方法—数体积单位的个数,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把什么作为一个体积单位?也就是测量标准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思维受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回头看”,通过寻找类似的知识点,归纳以往的的方法与经验,用来类推解决现在的新问题,渗透类比思想。】

3.再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测量体积的测量标准,从而创造出体积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使用正方形在面上密铺,还有一种就是用小正方体拼摆,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认识到体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一样,都是要找寻一个合适的测量标准,通过定形定量,从而成功创立。这个过程不但体现数学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也更能体现类比给学生带来的飞跃和智慧。】

4.通过类比、辨析、判断,学生创造了体积单位:棱长是1的正方体。师揭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 5.通过想象、比划、描述、寻找生活中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感知过程。

6.分小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有的小组会发现老师提供的小正方体不够,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最少的小正方体也能测量出大长方体的体积呢?然后小组交流不同的摆法(一种完全摆满,一种只摆出长、宽、高的个数),渗透物体的体积和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7.出示一个大的长方体玻璃缸并提出问题:测量这个玻璃缸的体积用那个体积单位比较合适。引领学生同样通过估摆等感知1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拼摆测量,不但引领学生认识到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包含了多少个体积单位,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是有关系的,为后面体积的计算做了铺垫。】

8.师提出问题:如果测量教室的体积呢?揭示测量大小不同的物体要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填合适的体积单位。

2、数体积

课件出示一组由小正方体拼成的一个图形,让学生数出它的体积,再次体会体积的测量方法就是数体积单位的个数。

【设计意图:回归测量的本质——数单位的个数。体会体积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没有关系,而与它包含的体积单位的个数有关。】

3.体积守恒练习

出示课件,提出问题1:分别在200平方米的和100平方米的地面上建体积同样大小的楼房,应该怎么建?

问题2:占地面积不同,想要让体积再变大怎么办?

4、介绍中国古代的测量体积的工具和单位,揭示从古至今,虽然单位不同,工具不同,但本质都是相通的,都是先1后数。

四.谈收获。

第四篇:《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的意义。

2、感知常用体积单位的大小,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3、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进行改写。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工具: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一个玻璃杯、一个土豆和一些小正方体积木。各小组也准备一份(一个玻璃杯、一个土豆和一些小正方体积)

三、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完整地描述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全面形体特征?

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什么呢?(长方体体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公式怎么表示?(S=(ab+ah+bh)×2 ) 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什么呢?(正方体体积=(边长×边长)×6)用字母分式怎么表示?(S=(aa)×6)

同学们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对它的表面积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关于它的新知识。

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体积与体积单位。(板书)

(二)、参与实践,合作探究: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各小组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土豆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长;而取出时,土豆所占有的位置空出来,水又复原了。)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讲台上的正方体、数学书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最大?那个所占的空间最小?(正方体所占的空间最大,手机所占的空间最小。)

(3)、引导学生概括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体积单位:

师引:和长度、面积,同样,我们也需要给体积确定单位。 (1)、讲:丈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丈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丈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a、让同学们在正方体框架里蹲着,估计可蹲下多少人?

b、将书包放在正方体框架里垒起来,看看大约能垒多少个。 c、找一找周围体积约是1立方米的物体。

(三)、体积单位的进率探究

1、回顾与猜想:

(1)回顾: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相邻两个单位之间进率是多少。

(2)猜想:体积单位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不会是10×10×10=1000。?

2、探究与验证:

(1)小组为单位,用自备的1立方厘米的积木摆一摆,(先摆一部分,再测算)

(2)引导学生推导:一排10个,一层有10排,一共有这样的10层。共有多少个?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书)

用同样的方法使推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四)、课堂活动:

1、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体积大约是1 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3、估一估,量一量自己的拳头的体积大约多少立方厘米?相当于多少立方分米?(可利用排水法测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P48~49练习十一1~

4、6题。

(七)、板书: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 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体积1立方厘米(1cm3)

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体积1立方分米(1dm3)

棱长为1 m的正方体,体积1立方米(1m3) 体积单位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第五篇: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

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

肖凡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45~46例1~例3,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猜想、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2.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测量中,使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数、1立方米大小的表象。

3.在观察、操作、比较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深刻感知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逐步接着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建立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数、1立方米大小的表象。

教学难点:用体积单位去计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实验用品(土豆、石块、量杯)。 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一只乌鸦口渴了,它发现了一长颈瓶里有半瓶水,但瓶口又细又长。乌鸦的嘴伸不进去,所以无法喝到水。怎么办呢?聪明的乌鸦发现在瓶子四周有很多的小石子。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可能会说: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这样水就会慢慢升起来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师:是的,乌鸦把瓶子旁的小石子 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了起来,乌鸦就喝到水了。你知道为什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就升起来了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小石子把瓶里底部的空间占用了,水就被挤到上面来了。 师:小石子占用了瓶子的空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体积的含义。

师:前面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请你们猜一猜,把土豆放入量杯里,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 课件出示例1。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水位会升高。

师: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装有带颜色的水的量杯和一人土豆。现在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我们一起观察。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你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找一找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集体汇报。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是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占有空间)像这样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书包装课本、文具盒等物品,放的书越多,书包剩下的空间就越小,就是因为这些课本、文具盒会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例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吗?

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生活中的案案。

引导学生归纳:我们把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 2.认识体积单位。 课件出示例2。

师:这条线段的长度为1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这是一个正方体,它的大小也要有自己的单位,就是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有哪些呢?它们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1)拿出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告诉学生,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立方厘米的大小?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体,哪些是1立方厘米?

指名学生说身边1立方厘米的物体:如一个指甲节的大小。

师: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价格政策只为1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1cm3,读作:1立方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同桌互相读一读。

(2)师:同学们,我们除了以立方厘米作为物体的体积单位,还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较大的体积单位,比如立方分米,你知道1立方分米是多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1立方分米就是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师: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写作1dm3。 教师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呢? 指名举例:粉笔盒、一本字典等。 (3)课件出示例3。

师:我们知道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大小,还有一个比1立方分米还大的体积单位,这就是1立方米,你能说说1立方米的大小吗?

引导学生得出:棱长为1同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写作1m3。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立方米有多大。

请3名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用3把1m长的尺子在墙角围一个正方体框架,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

让学生依次钻进1立方米的正方体里,看一看1立方米里能蹲下几人。(10人左右) (4)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这三个体积单位谁最大?谁最小? 引导学生回答。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教材第46页“课堂活动”第1题。 (1)同桌交流。 (2)全班集体交流。

2.完成教材第46页“课堂活动”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集体交流。

3.完成教科书第48页练习十四第

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集体交流。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

体积: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³)

立方分米(dm³)

立方米(m³)

上一篇:特级教师指导学习下一篇:特朗普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