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

2022-08-27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八十中附小 曹海丽

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7-28页内容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四、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大小相似的长方体,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超轻黏土,3把米尺,一个50厘米的长尺。

六、 教学方法:

1 / 6

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等

七、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功夫熊猫》吗?功夫熊猫阿宝为了打败对手牛魔王,苦心寻找功夫秘籍,终于在熊猫村中的祠堂里找到了存放功夫秘籍的宝箱,宝箱的钥匙存放在两个盒子中较大的一个盒子里,并且阿宝只能选择一次,选错了宝箱就消失了,选对了就能拿到钥匙打开宝箱。可是这两个盒子的大小相似,怎么判断呢?这可难倒了阿宝,大家为阿宝出出主意吧,你觉得哪个盒子大一点?

生:思考回答。 (二) 讲授新课 1. 介绍物体占有空间

师:同学们为了帮助阿宝,想了很多办法,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个数学小实验。 播放幻灯片

师:仔细观察水面,看看水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观察并回答。

师:水面上升,说明物体占有空间,水面上升的高低不一样,又说明了什么?

预设:物体占有的空间有大有小。

师:下面咱们就真切的感知一下物体是占有空间,并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腾空自己桌洞,把手伸进去摸一摸,记住

2 /6

此刻的感受,好,现在请将你的书包放进去,再把手伸进去摸一摸,又有怎样的感受?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分享感受。 2. 探索体积单位

师:看来,物体不仅占有空间,所占空间还有大有小,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播放幻灯片

师:下面这三个物体,占有空间吗?那谁来说说,哪个物体的体积大?哪个物体的体积小? 生:观察物体,回答。

师:来看,这两个长方体大家见过吗?对了,这就是可能装有钥匙的两个盒子,那要判断谁大谁小,其实就是比较他们的什么? 生:体积。

师:这是按比例做出的装有钥匙的两个盒子,刚才大家也做出了自己的推测,有的同学觉得红色的盒子大,有的同学觉得蓝色的盒子大,那到底哪个大呢?

师:展示实物,并拆开实物观看里面有几个体积单位。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个蓝色的长方体是有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再来看看红色的长方体呢?

预设:蓝色的长方体有9个小正方体组成,红色的小正方体有10个小正方体组成。

师:那你们说说看,到底哪个盒子大呢?你们顺利的帮助阿宝解

3 /6

决了问题,他获得了功夫秘籍,成功的打败了牛魔王。可是,这里要特别注意,小正方体一定要大小完全一样。想想为什么要大小完全一样?

生:思考并回答。

师:所以说,对于体积我们也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才便于比较。以前学习长度时,有统一的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学习面积时,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用正方形表示,那想一想,体积单位用什么表示? 预设:正方体。 师:对了,正方体表示。 3. 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4. 认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师:那1立方厘米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这句话。知道了1立方厘米的大小,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吗?

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你能用橡皮泥试着捏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吗?请前后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生:合作完成捏小正方体的任务。

师:曹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正方体,猜一猜它的体积是?我们一起

4 /6

动手量一量,棱长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请你们现在盯着这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10秒钟,好,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好,请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它的大小。亲自感知了1立方分米的大小,你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吗?

师:那想一想,测量教室的体积,我们用哪个体积单位比较合适?那谁来试着用棱长和体积的关系说一说,立方米有多大?

师:接下来我想请几位同学上来帮帮我,用米尺围城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

生:上来用米尺围成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 师:你们大胆的猜一猜,这里面能够站几个人? 生:猜测人数。

师:请学生上来试一试,看看能站几人。

师: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1立方米的大小,那谁来说说看,哪个体积单位最大?打个体积单位最小? 生:回答。 (三) 课堂练习

师:你们真的是一群有智慧的孩子。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并且帮助阿宝解决了问题,那熊猫阿宝打败牛魔王后就在熊猫村居住下来,过着安逸的生活。现在我带着大家一起去熊猫村看看阿宝吧。

师:阿宝现在是我们的英雄,你们要见阿宝,首先要闯过以下五

5 /6

关,方可以见到阿宝。同学们,接下来我要带你们闯关了,你们有信心吗?

播放幻灯片,出示习题。

师:恭喜你们成功过关,可以去见我们的大英雄-------熊猫阿宝了!

(四) 课堂小结

师:下面就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吧! 生:同桌之间互相谈收获。

师:请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师:对于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谈自己想知道的相关问题。

师:好,没什么问题了,这几科就上到这,下课!

八、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cm³ dm³ m³

6 /6

第二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第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三、教学过程:

〖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石头挤占了水的空间,迫使水位上身。)

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你们知道这些物体那个占的空间大吗?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教室、操场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

(1)怎样比较下面两个长方体的体积?

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用字母

写成:cm2

dm2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 (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5)、练一练:

数一数,下面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7)、练习:

①课本44页第1---2题。

②李芳的书信,小明的数学日记。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完成课本28页做一做1--2题

第三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第一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石头挤占了水的空间,迫使水位上身。)

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你们知道这些物体那个占的空间大吗?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教室、操场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

(1)怎样比较下面两个长方体的体积?

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 (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5)、练一练:

数一数,下面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 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7)、练习:

①课本44页第1---2题。

②李芳的书信,小明的数学日记。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体积计算及应用打好基础。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把重点放在理解体积的意义和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上。一开始用《乌鸦喝水》这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故事引入课题,然后做实验证明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引出体积的意义。接下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分别出示棱长1厘米,棱长1分米、棱长1米的正方体,它们的体积分别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教师借助教具让同学们对这3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列举生活中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物体,加深对这3种体积单位的认识。最后设计一些练习题,用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第四篇:《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80—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 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按实验要求作好准备:一个土豆、一块小石头(比土豆小)、一个火柴盒、一个文具盒、一个鞋盒、三根1米长的木条。学生每人准备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都听到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二、 小实验 1.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师出示装有同样多水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师: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把两个杯子比一下,让学生真切看到水面一样高。)

师将石头放入第一个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水面变化。

生:放石头的杯子水面上升了。

师:为什么水面上升了?

生: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2.师出示土豆。

师:现在老师想把土豆放入第二个水杯中,猜一猜,放土豆的杯子,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水面会上升。

师:水面上升的高度和放石头的杯子水面上升高度同样多吗? 生: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

师:观察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 师演示,让学生观察。

师:为什么放土豆的杯子水面升得高,放石块的杯子水面升得低? 引导学生说明:土豆占的空间大,石块占的空间小。

三、 认识体积

1.师:生活中的物体都占有空间,大家仔细观察物体,谁能说一说,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师出示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让学生观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师:物体的大小不同,它所占的空间也不同,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那么,火柴盒、文具盒、鞋盒这三种物品相比较,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

生:鞋盒的体积最大,火柴盒的体积最小。

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两件物品,并说一说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吗?指名举例。

2.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出示两个学生不易直观比较的长方体)生答案不统一,引导学生想办法。

师:我把它们都分成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出示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5个小正方体,右边的有12个。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四、认识体积单位

1.师:对,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以前学过,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到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认识并体验1立方厘米。

(1)教师说明1立方厘米的概念,介绍1立方厘米的字母表示。 (2)师:同学们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1节食指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魔方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师:1立方厘米的体积非常小,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作单位?学生举例,并请学生估一估。(估一估火柴盒的体积)

3.认识并体验1立方分米。

(1)师:测量比较小的物品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厘米,那么稍微大一些的物品的体积我们就可以用更大一些的体积单位。

(2)师: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学生动手比一比。 (3)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学生举例。

(4)估一估鞋盒的体积。 4.认识并体验1立方米。

(1)师:根据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概念,你你能猜一猜什么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吗?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怎样用字母表示?

生说明,师板书。

(2)师:想象一下,1立方米有多大?我这里有3根用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

师:大家估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验证:请几名同学实际钻一钻。

五、简单应用。

1.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 2.学生随意搭长方体,并指出体积是多少。

六、课堂练习。

1.师:刚才我们用小正方体搭建立体,大家都很认真,现在请打开教科书83页,看“练一练”第1题,学生读题后,自己数并填空。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体积单位并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七、问题讨论。

学生读题后,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1)1厘米是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1立方厘米是体积单位。

(2)不同:1厘米是计量线段或物体长短的计量单位。 1平方厘米是计量面积大小的计量单位。 1立方厘米是计量物体体积大小的计量单位。

(3)联系: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第五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范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以及对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四、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样大小的量杯2个、石头一块、土豆一个,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若干,三角架两个,正方体盒子和奶粉桶等。

六、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第一次到咱们张家口西豁子小学来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尤其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是吧!老师非常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有信心吗?

我们上课前进行个小测试,看看照片上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同学们纷纷猜测:有的猜爱因斯坦,有的猜爱迪生等等,也有的猜牛顿。 老师告诉你们,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他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过头部,知道他是谁了吧!(牛顿)如果这个苹果砸在你的头上,你会感觉怎么样?(学生说感觉)

牛顿被苹果砸到头部就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什么?

学生回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等

随着学生回答师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思考,相信你也会收获多多,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牛顿图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体积。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量杯,量杯盛放同样多的红颜色水。(便于观察)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来做一个实验,请仔细观察,先比较一下这两个杯子的水,你发现了什么?(同样多)

对,都是300毫升。

师往第一个杯子放入石块,请学生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发现水面上升。说明石块占有空间。 师板书:空间

师往第二个杯子中放入土豆(土豆比石块大),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放入土豆的水上升的比放石块的多,说明物体所占空间大小不同。师板书:大小

揭示概念:石块、土豆我们可以统称它们为物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师把体积概念补充完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概念。

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石块的体积。 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土豆的体积。 石块和土豆比谁的体积大?

举例比较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如老师与某学生比,老师和姚明比谁的体积大,讲台和课桌比谁的体积大等。(学生很快就能观察比较并回答。)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思考并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所占空间大小又是不一样的,从而理解体积的概念。)

2、引出体积单位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纸盒引导:

师:有的物体体积相差很多,我们利用观察法就能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么这两个长方体,你们能看出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有的说左边的大,有的说右边的大,看来是不容易比较) 师:要想比较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纷纷想办法,甚至有的学生想到了把物体放水中比较,即排水法。(对想到排水法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他想到的这种方法叫排水法,也是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好方法。像我们刚才如果比较土豆和石头的体积大小就可以用这种方法。但有时候物体很轻,可能会漂在水面上,或是物体比较大,不容易找到一个容器,另外也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往水中放的,像这两个纸盒。

看学生想不出,给学生个提示:借鉴原来的知识,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还记得我们三年级学习面积单位时,是怎么比较两个相近的长方形的大小的吗?当时我们是看看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那是比较平面的大小,如今我们要比较的是两个长方体的体积,怎么办?

学生会想到把两个正方体分割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比较。 课件出示:左边的分成4个较大的正方体,右边的分成8个较小的正方体。 师:如果分割成的正方体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可以吗?为什么? 师:看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来计量。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两个大小近似的物体的体积,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物体的体积大小要用到体积单位。)

在认识体积单位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计量线段的长度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计量面的大小使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学生回顾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师用课件出示)

计量立体图形的体积,还能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吗?(不能)应该用什么单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体积单位)

有谁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学生根据长度单位及面积单位能联想到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对,我们可以用字母cm3,dm3, m3分别来表示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师板书用字母表示的:cm3,dm3, m3。

(设计意图:借鉴原来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由回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而引出常用的体积单位。)

3、认识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

(1)师: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师板书) 师:我拿的这个正方体,它的棱长就是1厘米,体积是1cm3。 请你们每人拿出一个这样的学具,看一看,记住1cm3的大小。 请学生用橡皮泥捏一捏1cm3的大小,看谁捏得又快又接近。

(学生观察1 cm3的大小,并用橡皮泥捏一捏1cm3的大小,同学们捏得几乎都是正方体的。)

师:这位同学捏得真好,非常接近1cm3。那我把它为捏成圆的、扁的、长的(师一边捏一边问),它的体积是多少?(1cm3)为什么?

师:虽然这个橡皮泥的形状变了,但它所占空间的大小没变,都是由大约是1cm3的小正方体变成的。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它的体积大约是1cm3?

自由回答。(如蚕豆的大小、手指尖、花生豆、小杏核、口香糖、宫爆鸡丁里的胡萝卜、鸡丁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那么1立方分米是多大的正方体?(师板书)

老师拿出三个正方体,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请一个代表上台来量一量,验证谁猜的对。

请每组学生拿出1立方分米的学具来体验大小,再用手比划1立方分米的大小,加深印象。

请学生猜老师拿出的物体的大小。(奶粉桶,1升2升的饮料瓶等)

想一想: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婴儿的头,大粉笔盒,豆腐块,两瓶矿泉水等)

(3)计量集装箱的体积用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合适吗?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立方米)

1立方米是多大的正方体?(根据回答板书1m,1m3) 用三脚架支一个约1立方米的正方体。 四个学生合作拉一拉,大约多大是1立方米。

老师的讲台体积大约是多少? 你们知道大约多少瓶普通矿泉水是1立方米吗?(学生猜测)

500毫升的矿泉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盒子里,大约需要两瓶,而倒入1立方米的水箱中,大约需要2000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测量,观察,动手操作,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和体验1cm3,1dm3, 1m3的大小,进而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

4、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 生:体积和体积单位(师板书课题)

师:你们弄懂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老师来考考你们!

(三)巩固应用

1、组成下面各图的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cm3,把每个图形的体积填在横线上。(都是4 cm3)这些物体拼成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4 cm3?

_____立方厘米 ____立方厘米 ____立方厘米 ____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2、看图,填出物体的体积单位。

冰箱的体积约是1.5( );液晶电视的体积约是50( ) 手机的体积约是38( );橡皮的体积约是10( ) VCD机的体积约是4( );汽车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3、昨天我收到外甥的一封来信,有点郁闷,你们大声读一读,这封信有问题吗? 姨妈:

您好!好久没见,很想您。

我上五年级后学到好多知识,今天学习了体积单位,我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 、dm、 m。

姨妈,最近我家买新房了,房子的面积有120 立方米 ;我也长个了,我的身高有1.5平方米;爸爸今年买了一辆小轿车,我猜它的体积大约有6 dm3。 妈妈还给我买了点读机,我估计体积大约是 2 cm3。

姨妈,就先写到这里吧,祝您工作顺利! 学生提出信中的错误,然后改正。

师:看来,我们学知识一定要学精,否则就会笑话百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1题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2题3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的估算物体的大小,并能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课后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看来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会收获多多。以后我们在学习上就要这样,相信你们会更棒!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1dm 1dm3 1m 1m3

上一篇:桐庐县新合乡新四村下一篇:铁路技术员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