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2023-05-22

第一篇: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人物”事迹简介

文永吉同志“最美人物”事迹简介

该同志扎根农村,在红寺工作了34个春秋,栉风沐雨,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的种子,一颗颗幼苗在文老师的培育下变成了参天大树,而他还在坚守那块耕耘了34年的土地。三尺讲台足以见证他对工作的热忱,三尺讲台足以见证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三尺讲台足以见证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正因为这样,1990年9月被静宁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6年9月被静宁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07年2月被平凉地区行署教育处授予“全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他不仅热衷于自己的教育事业,他还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他虚心学习老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向年轻教师学习如何制作课件。在工作之余他刻苦努力,通过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大专与本科学历。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研能力,在2015年第17期《甘肃教育》发表教研论文《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矫正方法》;2015年《新一代》第5期发表课改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不仅刻苦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而且还让他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吸收到新鲜的知识营养,使之茁壮成长。他所教的王磊同学2006年荣获静宁县高考理科状元,被南开大学录取,所教的王双伟同学2010年荣获全省高考理科16名,静宁县第2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他耐心帮助,细心关爱每一名同学,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照顾每一名同学。他所教的单亲儿童冯强、李俊同学,在他的帮扶关爱下,顺利完成学业,其中冯强同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文永吉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这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好老师。他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他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他真是红寺教委最美的乡村教师。

第二篇: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万吉中,男,汉族、1959年出生,中专学历,1978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万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6个春秋。他36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海拔1000多米、背靠宣汉大梁且偏僻的银峰村校。前32年长期担任小学1一6年级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近几年一直担任小学毕业班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36年来,万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默默耕耘、无怨无悔

1978年2月,万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他放弃了竞聘乡、村干部的机会,放弃了下海经商的契机,始终坚持固守教育这块净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山区孩子的关爱,一干就是36年;他多次婉言谢绝了领导调他到中心校工作的好意。近年来,尽管他体弱多病,他还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人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父爱,却盛于父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万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万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向世英,她学习不太好,特别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万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语文有进步时,就在班上每周一次的语文朗读比赛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向世英同学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万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例子在万老师身上很多很多,他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36年来,万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他所担任的学科在统考中总是名列全镇前茅。200

5、200

7、200

9、20

11、2013年,在全镇小学毕业统考中,他所任教的语文均名列前茅。他本人也三次荣获了“县级优秀班主任”、多次获得“乡级优秀教师”、“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万老师虽然工作在平凡的小学教坛上,却桃李满天下。他教过的学生胡代奎、万宏、胡云斌曾分别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李绪华、李小君、李军、单祥英、况莹等20多名均已本科毕业并小有成就。每逢重大节日之时,他们的一声声问候和祝福,使万老师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明智的,感到无尚荣耀。 万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他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万老师知道教师吃的是一碗良心饭,教师任重而道远。勤教学、苦钻研、淡薄名利、脚踏实地、继续默默无闻地工作。就如他自己经常说的那样“甘为人梯乐助英才上进,乐做柱石奋为新秀搭桥。”从初登讲坛的青涩,到今天的成稳娴熟,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上,万老师用真情和汗水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凭借自己丰富深厚的学识基础、创新求真的教学风格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感动并带动着身边的莘莘学子,共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在我们眼中,他就是最美的乡村教师。我们相信,万老师一定会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发挥余热,把他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优良传统传承给我们的青年教师。

2013年9月17日

第三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杨老师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4个春秋。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十四年来,杨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2004年9月,杨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他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他对待每一学生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在2016年他的身体不是太好,嗓子发炎,不能大声说话,大夫建议手术,但他想坚持到放假。白天来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在诊所里输水,他每天带着病给孩子们上课,我们学校领导知道了他的身体状况,让他回去修养一段,当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若回去了,我不放心我们班的学生,我人在家,我心也是在学校的。”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放假。就这样他教的学生考试的成绩,每次在乡镇举行统考中都名列前茅。我们学校每年新学期开学时,就会有好些家长要求让杨老师教他们的孩子,还有的家长这样说,杨老师怎麽不教这班,如教这班了,我让我的孩子从外面转回来上。我们学校孩子的家长没有一个不说杨老师,对工作责任心强,爱校如爱家,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

三、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杨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杨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男孩叫杨闯。他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他练习胆量,杨老师课上经常提问他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当发现他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他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他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杨闯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杨老师精挑细选的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杨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例子在杨老师身上很多很多,他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四、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十四年来,杨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他所担任的学科在乡镇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他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他本人也荣获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杨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他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

第四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我叫季文娟,是一名小学教师,2003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我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3个春秋。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2003年,我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我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从工作第一天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工作态度上,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各种工作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无论学校安排什么任务,我都能够愉快接受,并按时完成任务。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能够积极参加,如教师的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撰写论文、上报材料等我都能积极完成。十多年来,没有一次无故迟到或者缺课。在业务上,更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我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尽心尽力备好每一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学用书,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力求吃透教材。上课时,认真讲课,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上课后总是及时地反思这堂课的优点与不足,认真地记录下来。

对学生的作业我总是认真批改,并及时写好批改记录。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鼓励表扬,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补救。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我在工作上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连续多年,教学成绩在全乡都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乡级 “优秀教师”。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着不同的学生,我努力寻找她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我始终坚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点燃发展生学习的希望。有句话说得好:“你的孩子,我的学生,你亲我更爱!”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尤其是后进生,我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激励的办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慕。我的工作同时也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这就是爱的力量。

我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特别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给他们讲一些健康知识、卫生知识,经常提醒他们勤洗澡、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偏食 、根据天气的变化提醒学生及时增减衣服等。冬季时,流感经常发生,我害怕耽误学生的学习,从家里拿去锅,在教室里熬醋,我们班的同学感冒的很少。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我所带的班级学风好、班风正,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又是知心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

三、注重教学实践,提高教研能力

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我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带着思考与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构建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且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在指导他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的教育理论知识且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所取得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距离教育教改前进的步伐还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默默地奉献,用博大的胸怀拥抱所有的孩子,纵然岁月消逝了我的青春,但我依然无悔!我无愧于学生,无愧于人民。我将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我毕生力量,用我的双肩托起乡村雏鹰,点亮希望展翅飞翔。

第五篇: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王瑞芳,女1982年8月出生,汉族,本科学历,现为峨口学区峨西小学教师。

自2000年8月从教以来,她一直耕耘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用一片赤诚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写就了别样的感动。

学习上,她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在工作之余她认真参加自学考试、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习培训,使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教育过程中,王老师关爱学生,真诚奉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关心学困生,以真挚的爱去体贴、关心、感化学生,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她凭着做人的良心,教师的责任心,把自己的爱和关怀全都给了学生,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来,用真心真情赢得学生的爱戴。如学生张淼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陈梦洁因小儿麻痹导致双腿残疾,在学习、生活上面临很大的困难。王老师多次和他们促膝恳谈,调动班级力量理解和关爱他们,用爱心点亮了学生的心灯,使他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王老师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自己的师德、师范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识别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能力。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方面,王老师坚信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对于因家庭特殊情况导致自卑、厌学的学生,她总能够用爱去温暖他们,生活上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与他们谈心,拼命挖掘他们的长处,树

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她所带的班级学风好、班风正,师生关系融洽,时时还有毕业后的学生前来探望她。她个人也连续被评为乡、校优秀教师。09年被评为县模范教师,11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这位优秀教师的真实写照。不仰头看蓝天,不低头视白水,只把一行行扎实的脚印深深印在教育的沃土中。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王瑞芳老师,她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鞭策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体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在师德方面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表率。

上一篇:最美家庭主要事迹材料下一篇:最美职工个人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