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2022-08-26

第一篇:散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散文的语言特点

一、鉴赏散文中的句子的角度:

结构上:扣题,引出,开门见山,总领,总结,首尾或前后呼应,承上启下,铺垫,伏笔。

内容上:本句内容概括,突出主旨 修辞: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

写作手法:对比、象征、衬托、虚实、动静、联想与想象。 散文的语言特点:

朴素自然美:口语化,方言色彩。朴素无华,亲切感人,充分展示作者的情感。

含蓄美:含义丰富深刻,富有哲理,给人启迪。(有哲理,借景抒情。) 音乐美:(叠词、句式上整句为主或整散结合)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给人以音乐美。

绘画美:(多种修辞,多角度写景,画面感强。)画面感强,具有诗情画意。 典雅美:(文言词汇多,引用或化用古人诗词)语言典雅。 诙谐美:幽默 简洁美:短句子。

细腻美:细节描写或表现情感细腻。

二、标题的好处:有好几种作用,关键还是要具体分析,一般作用有: 第一,作为全文的线索 第二,点明主旨 第三,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第四,借物喻人,或象征手法(这一般标题是物) 第五,含蓄委婉,或引起读者注意

第六,虚实结合的含义。有的标题是有多层含义,字面的和深层的。

第七,标题也反映作者感受,奠定情感基调。 第八,小标题。作用:格式新颖条理

1 清晰.能够很好反映文章的脉络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反复:同样的词语,同样一句话连继或间隔地在文章中出现,叫反复。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间隔反复还能前后呼应,使结构整齐。

四、开头的作用

1、点明文章主旨。 2、定下文章感情基调。 3、引出下文。

4、交代写作意图。 5、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6、写景为了渲染气氛。

7、介绍人物。 8、抒发感情。

9、与结尾相呼应。

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6、如果开篇是倒叙,那么,首段还兼有设悬念的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各种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碰到景物描写,我们如何全面理解、准确分析其表达作用呢?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可以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这是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比如《春夜喜雨》,

2 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

二、渲染气氛。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也经常出现在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

四、突出主题。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末尾。《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

五、交代背景。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故乡》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萧条荒寂的现实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士活动的典型环境。

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考虑。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这种作用一般也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果树园》开头集中笔墨写果园明丽宜人的晨景,为全文定下欢乐的感情基调;而《故乡》开头的描写,定下的基调则是灰黯的。

二、起线索过渡作用。这种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段落衔接处。《听潮》就是以潮涨潮落的景色变化为线索的。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景物描写一般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小说、戏剧中较常见。《碑》一文中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就将故事不断推向高潮。

四、暗示人物命运

五、另外,还应兼顾到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描写常常使语言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可感,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

当然,有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元的,这时我们要作综合分析。比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既烘托了“我”当时的悲凉心情和广大农民的悲惨遭遇;又交代了背景,揭示了中心;还为全文定下了灰黯的感情基调。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我们也就不难准确分析、全面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了

六、如何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是否借景抒情。 是否绘声、绘形、绘色。

是否从多种感官描写。

是否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 是否虚实结合或以实写虚。 是否联想与想象。

是否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里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或顺序相反。 是否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修辞。

语言上是否有朴素、含蓄、音乐、绘画、典雅、简洁、诙谐、细腻等特点。

第二篇:大力推荐!分析广告语言的特点

谈广告语言的特点

这种声音的回环往复,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广告语言注意押韵能充分发挥听觉器官在记忆中的作用.例如:

⑴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集团产品广告) ⑵中国动力,玉柴机器.(广西玉林柴油机厂广告) ⑶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张弓酒厂广告) ⑷宛如春之玫瑰,使您笑口留芳, 犹如醇酒一般,令您唇齿留香.(爽口液广告)

例1,奶(nǎi),怀(huái)押韵. 例2,力(lì),器(qì)押韵. 例3,中(zhōng),弓(gōng)押韵. 例4,芳(fāng),香(xiāng)押韵. 谐音

谐音是使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产生或幽默,或突出,或对比的以声诱人的效果.采用谐音修辞的广告语言易读,易记,易于接受.例如:

⑴酒久归一(洋河大曲广告) ⑵闲妻良母(洗衣机广告) ⑶胃病患者,治在四方.(四方胃药广告) ⑷趁早下斑,请勿痘留.(化妆品广告) 例1"酒久归一"谐音"久久归一",把酒的历史和质量归一到一起,谐音词语虽然语音相同,但形体不同. 例2用"闲"替换同音的"贤",意为使妻子空闲下来. 例3"治在四方"是"志在四方"谐音改用而得,指四方胃药行销各地. 例4"下斑"谐音"下班","痘留"谐音"逗留",别出心裁地宣传其化妆品去斑,去痘的作用. 音节整齐匀称

配合得当的音节,使广告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这样广告语言的瞬间性就会变为延续性,加深了记忆,达到传播信息,鼓动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一般以整齐匀称的音节为主.例如:

⑴天长地久,蓝带啤酒.(啤酒广告) ⑵白里透红,与众不同.(雅倩化妆品广告) ⑶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长虹电器广告) ⑷输入千言万语,打出一片深情.(四通打字机广告)

二、语义的巧用、妙用,加深记忆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广告语言中词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词语的意义上.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为词语的巧妙运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常用义与非常用义,字面义与原义的混合使用,巧妙搭配,使广告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给人新颖奇特之感.心理学认为,新奇感会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兴趣,增强记忆. 常见的方法有: 一词多义 广告创作常常使一个词语表现出两个以上的意义,以人们对词语常用义的熟悉为前提,利用人们的心理定势,一开始只理解词语的常用义,同时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另一层意义,从而使广告语出语惊人,幽默风趣,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便于人们记忆.例如:

⑴亲亲八宝粥,口服心服.(亲亲牌八宝粥广告) ⑵阿里山瓜子,一嗑就开心.(阿里山瓜子广告) ⑶40年风尘岁月,中华在我心中.(中华牙膏广告) ⑷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广告) 例1"服"具有"吃"和"佩服"两层意思. 例2"开心"既表示瓜子很容易嗑开,又表示心情愉快. 例3把"中华"这个品牌与中华民族巧妙地联系起来,既宣传了产品,又使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蕴含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4用法同例3. 曲解词义

有些词语的字面形式与产品的特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某些广告利用其字面义,有意曲解词义产生新义.这样一方面把产品特点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由字面义曲解出新义,推陈出新,给人在心理上造成新奇之感,进而加深印象.例如:

⑴天下第一厚皮(鹤鸣皮鞋广告) ⑵人人爱戴(首饰广告) ⑶立竿见影,飞霸天线(天线广告) ⑷吃不了兜着走(公益广告) 例1中"厚皮"原意为不知羞耻,这里反其意而用之,指"皮革厚,质量好",贬义褒用,情趣盎然. 例2中"爱戴"作为一个词指"敬爱并且拥护",但在广告中被故意分割成两个词,意为"喜欢佩戴". 例3中"立竿见影"本义比喻立见功效,这里直接用字面义,表示电线的优良性能,通俗朴实. 例4"吃不了兜着走"作为俗语,指"出了问题,要承担一切后果",而这里用字面义取而代之,奉劝人们在饭店吃完饭后,把剩余的饭菜带回家.字面义与原义反差强烈,出奇制胜.

三、简短,精练的句式,便于记忆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减少记忆性材料的数量可以增加记忆的深度,因此简明的广告内容会比复杂的记忆效果好.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34的人能记住6字以下的标题,而只有13的人能记住6字以上的标题,所以广告采用简短,精练的句式,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使人易懂易记,甚至成为妇孺皆知的口头禅. 广泛采用短句,复句多为一重复句.例如:

⑴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广告) ⑵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杉杉西服广告) ⑶刚柔并重,动静皆宜.(瑞士宝路华手表广告) ⑷东方,东方的风格,东方的情调.(上海东方家具厂广告) 多用省略句

例如: ⑴任劳任怨,只要还剩一口气.(轮胎广告) ⑵新!全!廉!优!(田野汽车广告) ⑶少一份噪声,多一份宁静.(双鹿冰箱广告) ⑷更干更爽更安心(卫生巾广告) 例1为省略主语的条件复句,例2为四个独词句,例3,例4为省略主语的并列复句. 多用整句. 整句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特别在报纸,杂志,招贴画及公交车等平面媒体上,整句是广告语较多采用的句式.例如: ⑴太阳最红,长虹更新.(长虹电器广告) ⑵货车的价格,轿车的享受.(上海申联专用汽车广告) ⑶来自深山,穿过密林,带着凉爽,飘来幽香,送来愉快. ("盛夏"矿泉水广告) ⑷是献给妻子的一份体贴,是回报母亲的一颗孝心,是赠送朋友的一种礼物,是带给家庭的一片温馨.(洗衣粉广告)

四,有意重复,反复刺激,加深记忆

反复是有意识重复使用某些语句加深受众印象,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看广告并无明确的目的,是一种无意性记忆.要使消费者对广告产生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对广告信息进行频繁的重复,通过对接受者大脑神经的强行反复刺激来达到目的.反复可以增加广告的信息频度,维持接受者短时记忆,同时使广告信息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变. 广告语中的反复可以分为三种:

连续反复.

例如: ⑴丰华丰华,笔中精华(丰华笔广告) ⑵盾牌,盾牌,可靠的盾牌(盾牌头盔广告) ⑶半球,半球,时代追求(半球冰箱广告) ⑷健康健康健而康(健康药店广告)

我们可以发现,广告语中的连续反复多是商品品牌名称的重复.这是由广告的目的和人们记忆特点所决定的.广告的目的就是刺激消费者去消费广告中的那种商品,而广告刻意突出反复商品的品牌名称,可以增强人们对这种商品的印象,达到目的.从心理学角度说,记忆可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机械记忆内容包括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地址等等,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接受者毫无误差地识记,保持和重现,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将这种内容连续地集中地刺激消费者,而反复正是加强刺激的手段. 间隔反复. 例如: ⑴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冰箱广告) ⑵面对面的关怀,面对面的爱.(中萃方便面广告) ⑶留下山留下水,留下青春留下美.(照相机广告) ⑷在特别的日子,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您.(轻骑摩托车公司广告) 间隔反复中最常见的是同一个语言单位的重复.上述例子中,既有反复,又有变化,在重复中增添新的信息,消除人的厌烦情绪和抗拒心理,发挥记忆功能.

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的综合运用. 例如: ⑴强人!强人!强人牌洋参丸祝您成为身体健壮的强人!祝您成为事业兴旺的强人!(强人牌洋参丸广告) ⑵时代需要英雄,改革需要英雄.英雄牌多种书写工具,将陪伴四化建设的各种英雄,开拓知识新领域,登上辉煌的科学高度.英雄,英雄,英雄金笔,金笔英雄.(英雄牌金笔广告) 例1"强人"共重复了五次,例2"英雄"共反复了八次.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综合使用,使得短短几句话中接连反复,增强了宣传力度,加深受众记忆.

我们还应看到,为了更佳的宣传效果,广告语中的反复常与其它修辞方法相结合,新颖别致,从而带来更强烈的信息刺激,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例如前文英雄牌金笔广告中"英雄金笔,金笔英雄"就是反复与顶真的结合.还可举出更多的例子: ⑴威力,威力,够威够力.(威力洗衣机广告) ⑵快乐快乐真快乐,HayHay真Hay(快乐牌香皂广告) ⑶何以留青春惟有"青春宝".赠"青春宝"抗衰老片,留住咱爹妈的青春.(青春宝广告) ⑷把岁月揉进满头的白发,把岁月流进满额的河沟,把岁月耕进满手的阡陌,把岁月留在儿女的心窝.("万家乐"祝贺母亲节广告) ⑸酒味像白云一样纯正,质地像白云一样透明,泡沫像白云一样洁白,牌子像白云一样出名.(白云啤酒广告) ⑹一心一意是齐民思,好事成双还是齐民思,桃园结义也是齐民思,四季发财总是齐民思,五福同寿全是齐民思,六六大顺都是齐民思.嗨,齐民思!(齐民思酒广告)

例1是反复与析词的综合使用.析"威力"为够"威"够"力",不但语言富有变化美,而且充分表达出产品本身的魅力. 例2是外语词的移用和反复相结合,汉语"快乐"反复三次,再用英语Hay(快乐)重复,使品牌"快乐"反复出现,增强广告效果.同时,"快乐"是双关用法. 例3中有"青春"和"青春宝"的双重反复,又与设问相结合.更能引起消费者注意,加深印象,起到强调作用. 例4是排比与反复的综合使用,连用四个以"把岁月……"开头的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排比,表达儿女的孝心.例5综合运用了反复,比喻,双关和排比."白云"是一语双关,既强调了产品的品牌,又把产品品质与白云作比.例6间隔反复七次"齐民思",集中突出了"齐民思"的适用场合,同时又引用"一心一意","好事成双","桃园结

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 五,成语,俗语等的新用和异用,加深记忆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与随后的再现,因此与生活过程联系紧密的事物很容易识记.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造就了无数优秀的成语,俗语和诗文名句,而这些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熟知的.广告语中使用这些熟语,使得人们直接跨越记忆过程中的识记阶段,唤起人们头脑中已存在的对于成语,俗语的记忆,并把此记忆的印迹作为表象在脑海中重新呈现出来,这样对加深人们的记忆,增强广告语的感染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熟语的使用,即是修辞学上的引用.引用的来源大致分为三种:

1. 诗文名句. 例如: 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汾酒广告) ⑵心有灵犀一点通(灵通传讯广告) ⑶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广告) 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海第二机床厂广告) 例1出自唐杜牧《清明》, 例2出自唐李商隐《无题》, 例3出自魏曹操《短歌行》, 例4出自《论语·卫灵公》.

2. 成语. 例如: ⑴一毛不拔(牙刷广告) ⑵一诺千金(信用卡广告) ⑶神机妙算(计算器广告) ⑷热气腾腾,蒸蒸日上(电饭煲广告)

3. 俗语. 例如: ⑴民以食为天(粮店广告) ⑵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广告) ⑶味道好,当然吃得开(春都火腿肠广告) 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告)

以上的广告语言采用的都是没有经过改动的语言成品,但有时原话不能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于是变引用为异用,结合商品本身特点,改动语言成品中的几个字或一部分,以符合广告宣传的需要.这即是修辞学上的仿词,运用得好可以产生一种变化美,给人耳目一新的幽默感,加强记忆.其中占的最多的是成语.例如: ⑴"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 ⑵以"帽"取人(帽子公司广告) ⑶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 ⑷聪明不必绝顶(美加净颐发灵广告) ⑸杏仁露一到,众口不再难调.(露露杏仁露广告) 例1,例2,例3是谐音成语,例4,例5是成语扩展.

除成语外,诗句,俗语等也有变化.例如: ⑴欲穷千里目,不必上高楼.(望远镜广告) ⑵千里"江铃"一日还(江铃汽车广告) ⑶未曾回眸,百媚已生.(泳装广告) ⑷身在伏中不知伏(科龙空调广告) ⑸一年之计在于冬(冬令补品广告) ⑹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添了学习机;…… 你拍四,我拍四,包你三天会打字; 你拍五,我拍五,为了将来打基础.(小霸王学习机广告)

例1改自唐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例2改自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 例3改自唐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例4改自俗语"身在福中不知福". 例5改自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 例6改自儿歌.

虽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并不是随便挑一条就可以作为广告的,诗文,成语等的变异也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比如下面的例子: ⑴惟鹅独尊(鹅牌针织品品广告) ⑵金玉其外(铝合金商店门口广告) ⑶床前明月光,疑是XX糖.(食糖广告) ⑷生当作人杰,喝清照特曲.(清照特曲酒广告) 例1由"惟我独尊"改得,却显得不伦不类,夸大了产品本身,同时没有表现出原成语雄壮的气势. 例2广告创作者难道不知还有"败絮其中"的下句把广告高悬在门口,不求甚解,令人啼笑皆非. 例3把"地上霜"替换为"XX糖",体现不出李白诗歌千古绝唱的意境. 例4把"作人杰"与喝酒联系在一起,过于牵强,而且破坏原句诗歌的美感.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诗文,成语大都炼字严谨,讲究一定的意境和韵味,轻易改动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美感,所以不能生拉硬拽,牵强附会.创作者必须结合广告商品的特点,消费者心理,传播规律等因素,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做到贴切,自然,得体,这才能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切忌滥用乱用,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对于这种现象,有的人认为糟蹋了祖国纯洁而严肃的语言文字,尤其是给孩子学习语言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我们也应看到熟语的变异可以使广告易读易记,使人过目不忘,在最短时间,空间内达到传播信息的作用,既经济又高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客观地看待这种变异现象,因势利导地与儿童的学习联系起来,比如已出现这样的题目:"找出广告成语中故意用错的字并改正……".我们力争使二者保持和谐的关系,既创作出优秀的广告语言,又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 总之,记忆策略在广告语的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人心不同,各有所好".由于人们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职业特点,年龄大小,个性特点各不相同,必然造成他们不同的审美眼光和消费心理.要想使自己的商品吸引不同消费者的注意,广告易于流行且为大众普遍接受,广告创作必须抓住"便于记忆","引人注目"等要点,采用各种方法,丰富广告语言的表现空间.还应该注意,广告语言往往不是独自出现的,它经常和图像,声音,色彩,画面配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在电视媒体中,广告语言往往与色彩鲜艳的画面,引人注意的声音组合成整体的视听效果;在报刊杂志中,广告语言与版面设计联系在一起,包括字体的变化,排列的形状以及各种符号的使用.因此广告语言的风采既表现在它的自身上,也表现在与其它因素的配合上.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广告语言的美,加深广告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影响消费者,说服消费者的目的. 参考文献: 林乐滕主编《广告语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倪宝元《修辞手法与广告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增订二版 刘大文,杨广学主编《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胡家俊《浅谈修辞手法在广告词中的运用》[J]《应用写作》1999.10 刘雪春《"反复"在广告语中的创新》[J]《汉语学习》1998.4 [7]疏志强《语言成品在广告标题中的运用》[J]《修辞学习》1998.2 论文评语: 本文从记忆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广告为了能使受众加深记忆,乐于接受的五种语言策略.论述比较细致,深入,有一定的创见.整个论文论述比较清楚,文章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符合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的要求.但就整个广告语言的创作来看,还有没有其他语言策略,在此基础上提炼一些原则能更好地指导广告创作,同时对目前广告创作中不足也应更深入一些论述,这样会更有实际意义.

第三篇:鲁迅散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分析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2、《朝花夕拾》读后感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

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镜吾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3、读《朝花夕拾》有感

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书当年出版时拟订的名字是《旧事重提》,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故事,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 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不仅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作者在此则中更着力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鲁迅先生留日学医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

敬!

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我不两立的人”!呜呼,封建礼教毒害少年,何其之深!

《二十四孝图》,和《风筝》(《呐喊》鲁迅)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子,但丝毫不改其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犹触目惊心,一面庆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那么单薄,那么坚定的影子!

鲁迅先生,中国正在崛起!

4、《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还有几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

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温暖。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5、采撷记忆中的童年浪花

《朝花夕拾》,清晨的花傍晚时再去摘,会散发淡淡的清香,韵味无穷。一如作者幼年的时光到了暮年再去细细回味。

书中有不少是对童年温馨的回忆。不同的童年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这部作品,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那份纯真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仿佛能让人看到:一个调皮的孩子,有在百草园玩耍的愉快,在阿长买来《山海经》时的欣喜,有在父亲的呵斥下无法看五猖会的扫兴……

第四篇:庄子散文的特点

中文系汉语言学一班卢玉婷094040103

5【摘要】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他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轶事与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运用比喻来说明思想论点,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其文笔纵横驰骋、汪洋恣肆、变化多端,语言瑰奇多彩,句法灵活跳跃,又善用巧用比喻来说明抽象的哲理,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奇特的想象;极度夸张;生动的比喻;辛辣的讽刺

一、奇特的想象

庄子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内篇的《逍遥游》,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象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 “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再如《人间世》、《德允符》、《大宗师》等篇,基本上是用四五个或六七个幻想出来的故事组成的。他的许多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这些

故事人物的问答方式来表现的。而故事人物的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齐物论》王倪口中“至人”的形象,《养生主》庖丁的形象,《人间世》楚狂接舆的形象等等,《庄子》书中如此之类不可胜数。这些文学形象,当然是庄子自己头脑中幻想出来的绝对自由的人物。由于接受民间寓言故事的影响,所以在庄子笔下,蝉和斑鸠、小雀都会说话,虾蟆、甲鱼也会说话,蛇和风,栎树和铜铁也会说话,一切生物、非生物都会说话,而且会辩论、讲道理。这比其他诸子和《战国策》中某些寓言故事有进一步的发展,使逻辑思维的论文更加形象化。这又是庄子散文奇特想象的一个方面。

二、极度夸张

《庄子》中,作者对所描绘的对象给予了极度的夸张,写的气势宏伟,已经开阔,想象的触角在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里自由地延伸。诸如《逍遥游》篇对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描写,就写的雄奇壮阔,气象万千。说鲲之大,鹏之背,有几千里:说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此等极度夸张的描写、“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磅礴气势,曾经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赞赏。李白曾经以赞叹的口气说道:“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吾亦不测其神怪之,盖乃造化之所为。”如《外物》篇中写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以五十条牛为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旦旦而钓,一年之后,大鱼上钩,牵动巨缁,潜入海水,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伴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将此大鱼离而腊之,大半个中国,都饱食此鱼。这些都是些现实中的事物,坐下和给予他们以一定的艺术加工,就如漫画一般,所描述的对象虽有一定的“变形”,但那是对真实经过想象而进行的一种“夸大”,使本质更加鲜明。

道家追求精神自由,向往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任逍遥的精神世界,他们的想象能突破狭小的现实环境而达到“神与物游”或“游心于无穷”的境界。正如《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庄子》一书的想象触角不仅在宏观世界里延伸,而且延伸至微观世界,想象所至,都展现出广褒而深远的意境。如《则阳》篇记触蛮之战:“有国于娲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娲之左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追逐败敌需要半个多月才能,伏尸数万,逐北,询在五日而后反。”娲角如同秋毫一样细小,而在此都要安置两个国家,摆下两国的厮杀的战场,战场上弃尸几万,追逐败敌需要半个多月才能返回本国,如同用放大几万倍的放大镜来看娲角,细末成了大天地,处处写得

大气磅礴。

三、生动的比喻

《庄子》散文的另一特点是善用比喻。本来战国时代的文章,一般都有这种特点若此,而《庄子》则几乎任何情况、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作比喻,也可以容纳比喻。它不但比喻多,而且运用灵活,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最突出的。例如《逍遥游》将要论证超越时空的绝对自由,先从大鹏说起。他认为那么大的鸟,要想从北海飞到南海,非借大风之力不可,所以没有绝对自由。下文的野马、尘埃,也是要有风吹着才能在空中游荡。这对于野马、尘埃本身来说虽属正意,对于大鹏来说其实又是比喻。再后“天之苍苍”三句也是如此。人们在地面看不清天下的“正色”,正如高飞到九万里上空的大鹏看不清地面的东西一样。然后再接以下数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以水比风,以大舟比大鹏,又是一比。而杯水芥舟数句则是比中之比。然后说到蜩与学鸠,说到旅行,说到朝菌、蟪蛄,说到冥灵、大椿,最后说到彭祖和众人,稍作停顿。黄河九曲,到此略一洄漩。然后“重言”以实之,再一次说明鲲鹏斥鴳所游虽有不同,而不能“无待”却是一样。以上层层推演,不见端倪,但只是指出许多事物的现象,并未点明正意。下文才从庸人的追求名位,转到宋荣子的“不累于俗”,列子的“御风而行”。然而庸人固微不足道,不过像蜩、鸠、斥鴳的自适其志而已;就是御风的列子,充其量亦超不过大鹏。“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还不能绝对自由。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能无所待而获得绝对自由,这才算“逍遥游”。全篇主旨到此轩豁呈露,有如千里伏流,迂回曲折,历久而后涌现。回顾以前,从开篇的鲲鹏说起,一系列事物都是比喻,因为这些无非是借以衬托游于无穷的至人神人而已。至于下文鹪鹩、偃鼠、疱人、尸祝等喻,或明或暗,随物赋形,犹其馀事。章学诚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由此可见,庄子散文中的比喻极为生动形象。

四、辛辣的讽刺

庄子对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的行径,都能以犀利的笔触予以无情的讽刺。如《月去箧》篇就对打着“仁义”旗号,干着伤天害理之事的“窃贼”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以田成子为例:“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

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窃国者”为了一己之私利,而不惜将一国之人至于水火之中,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掩盖他们的盗贼罪行,他们连法律道德都要窃过去,给自己戴上圣洁的花环,大大小小的统治者组成了一个盗窃集团。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庄子用辛辣的语言把那些所谓仁义道德的“窃贼”揭露得淋漓尽致。

再如《徐无鬼》对魏武侯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乐,反美其名曰“爱民”、“为义偃兵”的虚伪性给予冷嘲热讽,笔锋尖刻,犹如凛冽秋霜。《则阳》篇中讽刺封建诸侯发动兼并战争,屠杀人民,就好像在蜗牛左右角厮杀那样可笑。《外物》写“儒与诗礼发冢”的故事,把两个伪儒盗墓时担惊受怕的紧张情绪及其生怕损坏死人目中珠宝的心态和细手轻脚的动作都描绘的有声有色。还有《列御寇》中“舔痔结驷”的故事,有力的嘲笑和抨击了不择手段、阿谀奉承而获得荣华富贵的无耻之徒。

由此可见,庄子不愧是我国最早的讽刺文学大师。对于庄子的讽刺艺术,可用清代学者刘风范的话概括“庄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举世悠悠,借此以消遣岁月,真浇尽心中块垒矣!”

《庄子》一书博大精深,其散文的艺术风格不仅拥有奇特的想象和极度夸张,而且大量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辛辣的讽刺,对后世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1]陆永品.老庄研究[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庄子散文中的形象构成[M].西华大学学报,2006.

[3]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4]曹础基.庄子浅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王夫之.庄子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1..

第五篇:公文的语言特点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公文词语、公文语句、公文表达、公文修辞中。

公文词语的选择

在选择词语的过程中应注意: 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以正确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注意词语声音和语调对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注意词语间的正确搭配,遵循语言法则;注意公文具体使用场合对词语风格的要求,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及强制执行性;注意针对公文具体收受对象的特点选词,以“有的放矢”便于理解和执行;注意根据公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物的特殊性质选词,以获得更加鲜明直接的表达效果;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词,以维护公文的完整有效性;注意根据文种的不同特点选词,以保证语言得体而有力;注意词语的规范性,以提高公文沟通的效果,扩展沟通的范围。

公文中特殊事物和概念的表达要求

在对公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和概念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则、逻辑规则之外,还必须遵循一些特殊要求。其中特别需要注意:时间的表达;空间的表达;职务、姓名的表达;数量的表达;范围的表达;程度的表达;语气、神态的表达。

公文修辞

公文修辞在其所追求的效果方面,重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练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轻浮造作,重内在美而不只求形式美;在修辞手法方面,以消极修辞手法为主,以积极修辞手法为辅,重在选词炼句及章法方面下功夫,审慎使用修辞格。

公文专用词语

由于表意和表现特殊色彩的需要,公文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这些词语词形确定,词义精确特定,用途稳定专门,并为从事公文工作的人们所熟悉,它们就是公文专用词语。正确地使用公文专用词语可使写者顺手,读者便当,保证表意精当得体,理解精确周严,可提高制发和处理公文的质量与效率。依照具体用途的不同,公文专用词语可被划分成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称谓词语、领叙词语、追叙词语、补叙词、承转词语、祈请词语、商洽词语、受事词语、感盼词语、令知词语、告诫词语、见解词语、判定词语、时态词语、目的词语、报送词语、颁行词语、核查词语、结尾词语等。

公文语言表达的简化

简化公文语言表达的方法主要是: 取消、压缩、替代、合并。

公文中避免歧义的一般方法

歧义是指语句有两歧或多歧意义,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文件中,歧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将使作者与受文者对文件内容无法建立一致的理解,无法实现沟通目的。因此,必须避免歧义的出现。

歧义的出现是有规律的。

消除歧义的主要途径是语言变换;禁止滥用省略;在语句中增加必要的限定修饰成分;禁用夸张、拟人、反语、双关等修辞格;语调一般不附加语义,必须附加时用标点符号作为辅助表达方式,保证语句含义单一明确;以上下文提供尽可能充分的语言环境。

上一篇:生物质电厂施工总结下一篇:水污染调查报告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