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消毒正确方法

2022-07-10

第一篇:奶瓶消毒正确方法

消毒柜的正确使用方法与保养

消毒柜使用细则

厨房消毒柜的注意事项:

1.消毒柜要“干用”

如果刷完的碗还滴着水就放进消毒柜,易烧坏管座或其他部件,缩短消毒柜的使用寿命。

2.消毒柜要常通电

消毒碗柜最好一两天通电消毒一次,最少也要每周开一两次,这样既起到消毒的目的,又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3.餐具材料要选择

塑料等不耐高温的餐具不能放在下层高温消毒柜内,而应放在上层臭氧消毒的低温消毒柜内消毒,以免损坏餐具。一些花花绿绿的盘子不宜放入消毒柜中消毒。

4.位置摆放要科学

消毒柜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离墙不宜小于30厘米。

5. 消毒过程中除非必需,否则不要打开柜门。 一般要10~20分钟后,方可开柜取物。 每次消毒完毕,都要及时关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 厨房消毒柜的维护

1 消毒柜应水平放置在周围无杂物的干燥通风处,距墙不宜小于30cm。

2 要定期对消毒柜进行清洁保养,将柜体下端集水盒中的水倒出并洗净。用干净的湿布擦拭消毒柜内外表面,禁止用水冲淋消毒柜。清洁时,注意不要撞击加热管或臭氧发生器。

3 要经常检查柜门封条是否密封良好,以免热量散失或臭氧溢出,影响消毒效果。

4 使用时,如发现石英加热管不发热,或听不到臭氧发生器高压放电所产生的“吱吱”声,说明消毒柜出了故障,应停止使用,送维修部门修理。

5 厨房常用餐具于每月上班的第一天消毒,并做好记录。

6 会所接待后所用餐具洗净后放置餐厅对面大办公室晾干后摆放到大会客室壁橱上。

7 公司领导所用餐具做好标记,每次用完后洗净晾干放到消毒柜消毒,以备下次使用,并做好登记。

第二篇:7月手手消毒正确率调查报告

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正确率调查报告

我科于2014年7月采用科室专职人员随机病区抽查的方式,以洗手/卫生手消毒过程中方法正确、时间达标为作为考评标准,考核临床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的正确率。现对抽查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考核共抽查医护人员25人,其中临床医生13人,护理人员12人,本次调查医护人员洗手(快速手消)正确率为94%,其中临床医生洗手(手消)正确率为94.8%,护理人员洗手(手消)正确率为94%。抽查结果提示我院各个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较前有所提高,基本掌握了正确的洗手/卫生手消毒方法。

总结:科室个别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仍存在不正确,分析其主要原因:

1. 对手卫生意识差,对院感不够重视 2. 对六步洗手法具体操作步骤不够熟练; 3.取用速干手凝胶的量不足; 4.进行洗手/卫生手消毒时间不达标。

为提高我院医护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正确率,预防医院感染,院感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全院医护人员院感相关知识培训与学习

2、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加强手卫生的宣教工作。

3、院感人员定期督导。

请各科主任、护士长及科室院感小组人员积极配合,协同我科督促与落实各临 床科室正确洗手/卫生手消毒的整改工作,切实提高我院医护人员洗手正确率,做好院感控制工作。

院感科2014.07.15

第三篇:外植体消毒方法

外植体消毒

1 、材料:油菜、番茄、芝麻等种子或其他培养材料。

2 、仪器:超净工作台,含 MS 培养基的培养瓶,镊子,培养皿,酒精灯,接种器械(解剖刀、剪子、镊子等)。

3 、试剂: 70% 酒精, 95% 酒精, 0.1% 升汞或漂白粉、无菌水等。 方法步骤 1 、用水和肥皂洗净双手,穿上灭过菌的专用实验服、帽子与鞋子,进入接种室。 2 、打开超净工作台和无菌操作室的紫外灯,照射 20 分钟。

3 、上工作台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然后用 70% 酒精喷雾降尘,并擦拭工作台面。

4 、先用酒精棉球擦拭接种工具,再将镊子和剪子蘸 95% 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放置冷却。

5 、修整接种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然后进行外植体消毒: (1)水洗,滤纸吸干。

(2) 70% 酒精中浸泡约 30-60 秒(注意:酒精穿透力很强,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材料组织细胞)。 (3)在 0.1% 升汞中浸泡 10 分钟;或在 10% 漂白粉上清夜中泡 10-15 分钟; (4)无菌水冲洗 3-5 次。

6 、接种:将种子或其他培养材料放到培养基上。

(1)先解开包口纸,将试管或培养瓶拿成斜角,使瓶口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灼烧数秒钟。

(2)用灼烧过的冷却的镊子取外植体材料转接到试管或培养瓶中,轻轻插入或放在培养基表面。

(3)接种完毕后,将瓶口在火焰上转动灼烧,封口。 (4)操作期间应经常用 70% 酒精擦拭工作台和双手;接种器械应反复在 95% 酒精中浸泡和火焰上灼烧灭菌。注意:双手不能离开工作台,不能说话、走动或咳嗽等。

7 、接种结束后,清理和关闭超净工作台,并用 70% 酒精擦拭工作台面。

第四篇:消毒最简单的方法

包装材料消毒的最简单方法:

一、 软管、塑料泵头瓶类的包装材料,用气压把软管和塑料瓶吹干净,直接进行紫外线消毒25分钟以上即可。

二、 亚克力瓶,消毒方法同上(因为亚克力很脆,很容易损坏,特别是一沾到酒精就会破裂。)

三、 玻璃瓶,先用清水把瓶子里里外外清洗干净,再用去离子水清洗一遍(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注意:对于带有镀金镀银字体的玻璃瓶,不能用酒精进行最后消毒。因为酒精会使金银掉色。对于这类瓶子可以用(新洁尔灭)配成适应的消毒液进行最后消毒。消毒完成后把瓶子倒置过来把水凉干。(有条件的话直接用烘干机将瓶子烘干净。)瓶子凉干后再次进行紫外线消毒25分钟即可。

四、 对于塑料广口瓶,可以直接用泡过酒精的布擦干净,擦的同时酒精又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当然也可以用清水清洗,但塑料瓶不能用烘机烘干,所以干的时间就比较长。

五、 对于所有一切产品的配件,可以直接用气压将其配件吹干净,直接进行紫外线消毒即可。

消毒必备:气压机一台、紫外线灯、酒精或者其它消毒液(常用消毒液,新洁尔灭)

灌装机消毒注意事项:

灌装前彻底消毒干净,首先,把灌装机底座拆开,彻底用清水清洗干净轴心的活塞与密封圈,再把灌装机料嘴部分拆开清洗干净里面的配件(配件比较小,小心弄丢)。清洗完成后直接把酒精倒入灌装机料斗里泡上几分钟,再把洒精打出来,再用煮过的去离子水清洗一遍(因为泡过酒精的料斗有遗留的酒精味,为了避免料体带有酒精味)。

每灌完一种产品都必须严格按照以上操作进行清洗消毒。

(灌装不能沾水产品时,比如粉底,在灌装前必须用吹风筒彻底将灌装机吹干水。)

第五篇:消毒要求与具体操作方法

(一)房屋空间

每日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时每日开窗2次,每次20分钟,是控制呼吸道疾病流行或传柒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每周消毒空气1次,在传染病流行季节需每天消毒1次,可选择每天幼儿离开以后进行消毒。关好门窗,用消毒灯消毒30分钟;只要是符合规格的消毒灯,均要掌握好有效消毒面积,否则达不到消毒目的。消毒完后开窗等消毒气味散去后让幼儿进入。活动室消毒时间一般定在中午睡时或下午离园后进行。

(二)地面、墙面消毒

1、地面是孩子们活动的场所,经常会有孩子趴到地上、坐在地上,手经常接触地面,如有污染不及时清除,极易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1)常规:每日早晚采用湿拖把清扫各1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每日用消毒液拖地消毒。通常采用含有效氯3%的消毒液拖地30分钟。

(2)当地面受到明显污染时,用84消毒液喷洒地面,作用30分钟。

2.墙面消毒

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情况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到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常用有效氯3%消毒剂溶液喷雾或擦洗处理,墙面消毒一般为2.0—2.5米高即可。

(三)楼梯扶手、桌子、椅子、门把手、水龙头等用品表面的消毒 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1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除去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用严格的消毒处理

(1)化学消毒剂消毒:用84消毒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当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时,可相应加大化学消毒剂剂量,并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2)紫外线灯照射: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离污染物表面不宜超过1米,照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30分钟。用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照射30—60分钟。

(四)玩具、图书等物品的消毒

传染病流行或发生时,要根据不同的玩具选用不同的消毒方式。

(1)耐热的木质玩具以及毛巾、口杯等:可在开水中煮沸10—15分钟;

(2)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84消毒液中浸泡15—30分钟;

(3)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以及图书、纸盒等:可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借助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将细菌杀灭;

(4)高档玩具、电子玩具:可定期用酒精棉球擦拭孩子经常抚摸的部分。

(五)毛巾

在集体生活中,毛巾卫生不好是传染疾病的途径之一,如传染沙眼、流感等病毒。毛巾要每天清洗消毒一次,先用肥皂水浸泡搓洗,然后用开水烫洗干净再消毒;如果是蒸煮消毒,一定要让水浸泡没毛巾,在开水中蒸煮20~30分钟;也可放在阳光下暴晒,有消毒柜的放消毒柜里消毒,但要防止毛巾被烤糊,也可用消毒液浸泡5~10分钟。餐巾和洗脚毛巾每次用前消毒。毛巾架每日用清水擦去浮灰,每周用消毒液擦洗一遍。

(六)茶杯

幼儿的茶杯要专入专用,可在下午幼儿离园时消毒;如果用茶杯喝牛奶或豆浆,必须在吃完后由保育员统一清洗消毒,或者备两套茶杯替换。甩干水滴后放入消毒柜消毒或送去蒸煮消毒。茶杯消毒后要等冷却后再放入茶杯箱,茶杯柜每天用消毒液抹一遍,清水再抹两遍;

(七)保温桶

保温桶是每天用来给幼儿盛开水的。一般每周清洗消毒一次。每天晨间打扫。保育员将保温桶四周及盖子、壶嘴用消毒液擦洗一遍,每周清洗桶内的内胆,先用肥皂水清洗一遍,然后冲洗干净,再用消毒液浸泡10分钟。

(八)牙刷 刷牙杯、脸盆要专用,牙刷要定期更换。每1个月换一次。

(九)洗脸盆、洗脚盆

洗脸盆、洗脚盆一个一盆,每次用后洗刷干净,每周用消毒液浸泡一遍。

(十)被褥

床单、枕套、被套每月清洗一次,用开水烫、日晒;枕头套每两周清一次。幼儿用的垫被和盖被可每两周日晒一次,每次晒2~4小时。如遇雨季,可将被打开用消毒灯照射半小时。

(十一)席子

每天睡眠前用热水抹一遍。每周用消毒液擦洗一遍。

(十二)纱门纱窗、窗帘

每周用清水擦洗一次,窗帘每学期洗2次。

(十三)空调、电扇

不用时要用布罩起来,使用时每周擦拭一遍,但要注意安全,擦拭电器必须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空调在使用前要清洗过滤网,使用中每月清洗一次过滤网。

(十四)厕所、洗手池

厕所每天早晚各用消毒液冲洗清刷一遍,大小便后流水随时冲洗,保证磁砖上无黄垢、无尿迹、无异味。洗手池每日用碱水或肥皂水擦拭,上下午各1遍,保证池内无油腻、无脏垢、无黄水迹,水龙头随时关好。

(十五)卫生洁具

垃圾箱内无泥渍,簸箕、抹布、扫把等要放在幼儿碰不到的地方。餐桌抹布和其他抹布要分开使用和清洗。拖把要准备4只(2只干拖),每日使用后要用清水冲净,使用前先用清水拖1遍,再用消毒液拖1遍。卫生洁具可用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消毒。

(十六)食具

食具要求在伙房清洗消毒,特殊情况在班级清洗,要求有专用洗碗池,一去渣、二清洗、三消毒、四保洁、五输送。不得将餐具倒在班上洗手池里洗。洗碗时先用碱水或洗涤液将油腻洗净,再用清水冲洗2遍。洗好的餐具放在专用容器内,等到进餐前用消毒柜消毒,或蒸汽消毒,或煮沸消毒后使用。有些幼儿园班内不洗碗,但洗筷子或小匙,也要按以上要求清衍消毒,且专用筷子套或小匙的布袋也要一并消毒。

(十七)工作服

工作人员的衣服和用品不得和儿童衣物在一起清洗,一般每周更换1次,食堂人员根据条件,可每天更换。

(十八)衣物清洗

寄宿制儿童的衣服清洗要注意分色清洗并消毒,用高温洗烫,尤其是清洗内衣裤,如不注意消毒,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播。工作人员衣物不得和儿童衣物一起清洗,不得使用儿童衣物盛器和洗衣机。

(十九)手卫生

取适量的肥皂或抗菌洗手液清洗掌昼,双手揉搓,注意手指、指缝、手背持续揉搓15秒以上,然后在流动水下冲净,再干燥双手。洗手要求,就餐前,大便后,户外活动后,体育、美工、活动课后均须洗手。

接触传染病人或病人物品后,双手清洗后用酒精棉球擦拭。

发生传染病时,除日常消毒工作外,必须增加公共设施设备的消毒早晚各1次。隔离班级餐具应单独清洗消毒,直至检疫期结束方可参与园内餐具的清洗消毒。

上一篇:年轻后备干部试卷下一篇:女人一首心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