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的正确方法

2022-07-15

第一篇:生孩子的正确方法

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袁润燕

我们的今年女儿崔玺瑶今年十一岁,是五年级学生。几年来,我们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在教育孩子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女儿在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学习、家务劳动、爱美、审美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多次得到老师和学校的奖励。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是一名教师,我更是深知这一点。在独生子女成为孩子群体的主体的今天,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家长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无不时时、处处、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留下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一是正确教育,因势利导。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缺点,通过细致耐心,入情入理的说服引导,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接受教育,切忌讽刺挖苦,责骂、体罚。双休日和寒暑假期我经常带着女儿去外婆家,我很喜欢和小侄女玩,女儿总嫌我对小侄女太好,说我不是小侄女的姑姑,是小侄女的妈妈。我告诉女儿,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孝敬,对子女要关爱,对亲戚要慷慨,对所有人要礼貌。更何况你是独生子女,和表姐妹搞好关系,以后有事要互相帮助。妈妈在基层学校上班,不能陪在你身边,我对他们的孩子好,就是希望我不在的时候,他们能对你多照顾一点。更何况我是孩子的姑姑,对孩子好是应该的。我们就这样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说服教育。

二是提出要求,耐心培养。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须具体、明确、合理、要清楚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并且经常检查,反复训练。例如教孩子扫地这个简单的家务劳动,叠被子、洗头发、梳头、洗袜子等自我服务劳动,以及主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等,都是这样长期反复训练才养成的。

三是影视书画,择优观看。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给她买书,买玩具。,在家里有她的小书桌,有她学习的小天地,有她很多的玩具,课外读物。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有选择地观看电影,电视,动画片等,不宜儿童观看的决不许看。我们从来不溺爱孩子。

四是外出旅游,提供素材。从孩子懂事记事起,我们就经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为孩子的写作提供素材。我们带孩子去过西安的秦岭动物 园,秦兵马俑、骊山。观看过宜川的黄河壶口瀑布。去宁夏沙湖游玩,去西夏影视城参观。去佳县的白云山旅游。正是由于我们从小带孩子游山玩水,为孩子的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还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孩子才读小学,我们会继续密切配合学校,老师,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把孩子培养得更优秀,长大后能有所作为。

第二篇: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这九种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即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这里,向家长介绍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帮孩子养成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并为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要毫无吸引力。学习计划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得到孩子的认同才会更容易执行。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每一天都不夜长放松。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他,去战胜困难,必要时给予孩子适当帮助。

2、必要的课前预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的准备。孩子预习不预习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在孩子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新的知识吸引他,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对于课程中的要领、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要看能否读懂。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对于重点课程,可以指导孩子准备一个预习本,记下重点和难点。

有的孩子,预习功课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动脑子。这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给孩子讲清楚,预习是预先自己学习,这是培养、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环节。

3、听好40分钟的课:在学习过程中,会不会听讲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预习的基础,在心理上就会有种想听听教师怎么讲、跟自己的理解一样不一样的愿望。教师讲课,比孩子知道的深入。要告诉孩子上课跟着教师的教学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需要做练习时马上动手。要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制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如遇卡壳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弄懂。

孩子不认真听讲,一般会有三个原因,应针对其原因去解决。

一是根本听不懂。有的是前边学的基础太差,跟不上进度;有的是预习不认真。前一种情况应该给孩子补课并加强预习;后一种情况主要是加强预习。

二是自制力差,易受内部、外部干扰而走神。这主要是意志力问题,应在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

三是缺乏学习兴趣。孩子感兴趣的课程就专心听讲,不感兴趣的课程往往不专心。如果是这方面原因,应跟任课教师多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还可以告诉孩子,在课堂上即使老师没有叫你回答问题或让别人上黑板演练,自己应心里试答老师的问题或在本子上演练,老师评价其它同学的回答或演练情况时,自己评价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优点,找到不足,进行自

我激励。

4、提高作业质量: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

有的孩子只顾快点完成作业,题目没看清楚,有时抄错题,不是先想好了再动笔,而是写一步想一步。这样,作业质量肯定不会好。家长应教育孩子,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作业时要在旁边预备草稿本或草稿纸,有的作业步骤需要先打草稿准确了再抄在作业本上。作业本上尽量减少或没有涂改的痕迹。作业要自己检查,不能依赖家长,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老师要求家长检查、签字,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宜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复查。比如说:“这两题有一题错了,你自己查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哪儿错了就告诉他,甚至帮孩子改错,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5、及时纠正错题:孩子做错题是经常发生的事,从纠正错误入手也是辅导孩子的好方式。给孩子一个专用的本子。和孩子一起给它取个名字,“错题大家庭”、“拦路虎乐园”都是不错的选题。孩子每次作业或考试出现错误,就让孩子在专用的本子上将题目抄下。然后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后分析错误原因,是不会审题,还是粗心大意;是没有掌握这部分内容,还是不会正确分析。用红笔将错误的内容标出。过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整理错题,将错误的类型汇总,看一看哪部分错的最的,哪种错误原因最为常见。这样你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辅导孩子了。

6、做读书笔记的摘要:读书时笔记和摘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①记下书名、作者;

②采摘生字、新词及佳句;

③记录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

④在书上批注;

⑤列提纲;

⑥写读后感。

教孩子做读书笔记和摘要是你辅导孩子学习的一个好方法。给孩子一个喜爱的笔记本,要求孩子每看完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或感兴趣的消息,就写出读书笔记或摘要。读书笔记和摘要要讲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自己认为最精彩的部分,也可以将其中的好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开始时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一篇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渐就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对孩子的阅读内容,不必限制太死。让孩子凭他的兴趣自己选择,父母可以进行推荐。只要孩子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孩子的资料积累、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而且孩子还学会了自己学习,你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辅导孩子的学习了。

7、学会使用工具书。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意思是说,工匠做事如果想做得又多又好,就一定要在做事之前将他的工具磨得十分得。在学习中,字典、词典等这些工具书,就是学习的“利器”。使

用工具书的能力对于小学和初中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学会查字典。要有运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准确地从字典中查出生字词的能力,还要有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义项解释词语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勤字典,并进而养成习惯。

第三篇:正确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三大方法

最近接到一位家长的咨询,说自己的孩子叛逆性很强,以前在小学时,还听自己的话,可上初一就经常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有时与我对着干,感到无可奈何,以前小的时候,还可以打他,要求他听我的,可现在孩子年龄大,个子大,脾气也大,我都是不敢训导他,我讲得话,他有时不听,怎样来缓解他的叛逆情绪?

卓卷曹老师回复:叛逆性是随着年龄 性格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所以家长要认真观察孩子所产生的变化,毕竟家长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谁能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当然只有孩子的父母,特别是妈妈。

(一)年龄因素。在小学时,孩子的个性不强,但进入小学五六年级后,逐渐进入青春期,那孩子的独立性就更加了,当父母的观念与他的想法不一致时,他会产生排斥心理,拒绝接收外来的强加的做法,如对老师的强加要求产生抵抗。

(二)性格问题。性格是人的重要标志,性格有外向性和内向性,外向的性格容易把自己的心理反映及时表现出去,所以不会轻易形成“心理聚集”,也就是叛逆性强度比内向性的孩子要低。可内向的孩子不轻易把心理活动表现出去,所以很容易集中在一起,爆发起来就是不得了,对家人的表现就是一顿打骂。内向的人很难接受新观点,相对比较保守,也不会对外来的事物有浓厚兴趣。

(三)环境因素。环境是产生和激发叛逆心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就不会激发孩子的叛逆性,孩子与父母沟通没障碍,就没问题。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和压抑,那孩子的叛逆心理逐渐在加大。如何缓解孩子的叛逆心理呢?

(一)相互理解。“理解万岁”,这句话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十分重要,但能做到相互理解,是需要用心的事情。

(二)家庭关系和谐。家庭关系很重要,如果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那孩子肯定会叛逆,并且与父母对着干,具体把关系弄和谐点,主要是看父母如何对待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毕竟初中生不一样,人大[微博]了,就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这个需要父母理解,千万不能把孩子当成小学生一样,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反而让孩子无所事事,毫无上进心。

(三)换位思考。父母和孩子都要换位思考,要常常假设自己是个孩子,如果自己背着书包,每天上7节课,晚上要做作业2小时,这样的工作时间,这样的用脑强度对自己是否感到劳累,这样你就知道孩子的心理想法,而孩子要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家长,每天为了家计而不辞劳苦,对孩子照顾仔细,对于孩子来说,最好写出文字要好些,写出来之后,就知道孩子的心理。

第四篇:如何让孩子有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六、如何消除孩子的学习紧张情绪

身为父母必须深明其理,尽量给予孩子适当的辅导和安慰,让孩子能去除患得患失的不安心理,并时常以乐观幽默的口吻,解除孩子暗存心中的畏惧感,使他们有高度的自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接踵而至的大小挑战.

第一招 陪伴孩子让他有安全感

第二招 以乐观幽默的口吻淡化孩子的失败

第三招 把一个月说成三十天

第四招 多关注孩子心理建设的重要性

第五招 呼吸能调节孩子情绪

第六招 刻意在孩子面前说错话

第七招 吉祥物稳定心情

第八招 排解积虑消除紧张一吐为快

七、如何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母亲应当适度地调整功课进度,而不该守着既定的计划,这样方能得到兼筹并顾的绩效,有些小孩甚至在一旁边看书,一边羡慕别人嬉戏玩乐,心中潜藏着不满的情绪,更会影响他往后的读书兴趣.

第一招迂回的暗示技巧

第二招制订不规则分段时间表

第三招闹钟的妙用

第四招建一个弹性的功课计划表

第五招去除“随时都可以做”的松懈意识

第六招刻意而适度地分配孩子做家务

第七招让孩子猜题提升考试注意力

第八招热身必不可少

第九招用“量”来驱策前进

八、如何消除孩子学习的迷惑

对于母亲来说,其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有时往往是孩子心中沉重的负担,所以母亲应时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以旁观者的姿态,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第一招引导孩子作最正确的选择

第二招抉择时的诱导询问法

第三招以一种选择为前提巧妙设问

第四招黑母牛的奶一样是白的

第五招拔开遇事慌乱的迷雾

第六招船到桥头自然直吗?

第七招亲身体验才是最深刻的

第八招命运就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

九、如何让孩子变消极为积极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对于孩子来说,要时时刻刻地鼓励他们,不要让他们产生消极

情绪.

第一招找到孩子消极的内在原因

第二招让孩子公开宣布目标

第三招强健体魄是建立积极态度的基础

第四招良好生活习惯是保持积极心态的法宝

第五招让孩子养成大声朗诵的习惯

第六招让孩子养成提前到达校的好习惯

第七招让孩子多结交积极乐观的朋友

第八招让孩子养成写大字的习惯

第九招让孩子做点家务以摆脱消沉

第十招鼓励孩子多做些新的尝试

第十一招 让孩子在家务中培养责任感

第十二招 不要总问是与不是的问题

第十三招 培养孩子追根究底的积极心态

第十四招 多表扬少批评更能使孩子积极上进

第十篇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告诉孩子,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是独特的,并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让孩子知道他存在的价值,增强他的信心,更加努力地创造自己的个性与未来.

第一招告诉孩子他自己就是无价之宝

第二招让孩子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情

第三招弱化孩子的错误突出其取得的成绩

第四招重视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第五招责备孩子之前必先赞美

第六招强化优点使孩子不断的进取

第七招用高目标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第八招用“原依赖”和孩子建立互信

第九招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责备

第十招 不在第三者面前责备孩子

第十一招 让孩子相信幸运之神随时会降临

第十二招 让孩子回忆过去的成绩重建信心

第十一篇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消除自卑感和培养自信心,其实是一体两面,两者必须相辅相成,但是,前面章节所提的培养自信心技巧,并非专以能力差的孩子为对象,也就是说,对于有缺陷或成绩很差的孩子,往往无法发挥功效.而此章则与前章不同,可以广泛适用能力很差的孩子.

第一招从“缺点意识”到全面否定

第二招肯定语句要常用

第三招母亲与孩子说话也要讲技巧

第四招以具体的原因来舒解孩子心中的结

第五招用话语铲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第六招让孩子阅读世界伟人的传记

第七招让孩子客观面对成绩优秀的同伴

第八招培养孩子一些特殊的才艺

第九招以运气说法减弱孩子的自卑感

第十二篇如何变孩子的缺点为优点

由于母亲会时常提醒纠正的缺点,所以孩子本身也会自知,但是,自我要求高的孩子,会常常挂虑自己的缺点,所以母亲直接的责骂,往往会得到反效果,使他更无自信。

第一招 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正视缺点

第二招 借故在孩子面前指责其他孩子的过失

第三招 分清是缺点还是个性

第四招 改变孩子的立场让他自律律人

第五招 孩子的缺点和优点可互换

第六招 间接消除孩子的欲求不满

第七招 使用适度惩罚或威胁的暗示效果

第八招 用自言自语暗示孩子的缺点

第九招 不用权威来压制孩子的反抗

第十招 鼓励孩子多“不量力而为”

第十一招 孩子你能行

第五篇:教育孩子,使用正确方法可以从“戒吼”开始!

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家长来向老师请教,其实,家长们完全可以从小处开始入手,“戒吼”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会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这就是教育孩子的正确开端!

怒吼孩子缘于现实挑战了理想

人的表达有几个层面:语言、情绪和身体。

大部分的家长会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理想化的孩子出来,当孩子没有按设计的标准发展时,家长会产生一种被挑战、失控的感觉,由此产生焦虑恐惧,从而把对孩子的担心无法正确表达出来。

至于呈现出来的是吼叫等行为,这实际上不是内心真正的表达,很多家长生完气后是内疚的。这份内疚会让很多人采取补救行为,这会让孩子不能明白爸爸妈妈到底是爱我还是不爱我,无法认同父母。

面对孩子的坏表现,家长产生怒吼念头时,要学会三步调节情绪,进行有效沟通:第一要暂停,明白孩子为什么发生这种状态;第二创建链接,明白为什么之后,建立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链接,创造一个安全的可以沟通的状态或环境;第三步去探索,放下自己的评判和标准,和孩子去探索。

和孩子交流过程中要有策略:首先是看到孩子说话过程中关键的、重复的信息,看到信息背后真正的需求,围绕孩子的需求展开讨论。

网友:“吼孩子”是大人情绪有问题

@小宝:每次发完脾气之后都特别自责和内疚,孩子可能并没有听清楚我在教训他什么内容,倒是学会了我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后来,我想发脾气的时候,我就数“12345”,数到五就抱着他说“不生气啦”。后来,他也能这样做,我觉得还蛮好的。

@叶子:孩子三岁多,有一次睡觉之前吵着要吃零食,怎么讲都不听。我火气一来,骂了他一句“你胖得跟头猪一样”。听到这句话,他哇哇大哭。事后,很后悔,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比打他两下更大。这件事也会让我牢记一生,以后不能如此粗暴处理孩子的问题。

@轻尘: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孩子的一点点不如意都能让我雷霆大发。所以,很多时候,对孩子大吼大叫,并不是孩子犯的错有多大,而是我们自己的情绪有问题。

@影子:骂完孩子,吼完孩子,有时候甚至动手打完孩子,其实内心是无比自责的。而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原本温顺的孩子也变得有些暴力。家长是孩子的表率,这话一点不错。

南京学校:倡议家长定个戒吼30天小目标

近日南京一所小学也给家长们发出“戒吼”倡议书:

戒吼30天,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发生在孩子身上,发生在家里……倡议书被家长们分享在朋友圈、QQ群之后,南京的不少家长在反思,在尝试。

身为父母的您,一定有过对孩子极其不耐烦的时候,一定有过大声冲孩子吼叫的经历,一定有过想要狠狠揍孩子的冲动……

请您认真回想一下,大部分时候您对孩子大吼大叫的主要原因是源于孩子本身的问题吗?是不是由于您的私事,如公事繁忙、身心疲惫而导致的情绪濒临失控,而孩子只是最后压倒您的一根稻草,是导致您发泄的最后一个诱因?如果是,下回“河东狮吼”之前,请记得在心中对自己精神喊话:“你不是真的跟孩子生气,不需要大吼大叫。”

作为家长,只要开动脑筋,总会找到比发脾气,比大吼大叫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心态平和的家长会让孩子建立越来越强的情绪自控能力。您不妨也给自己立个目标:戒吼30天,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发生在孩子身上,发生在家里……

如何“戒吼”:

1、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观众。

如果你只有私底下才会对孩子大吼,你会发现孩子随时在查看你是否言行合一。而他们的评价才是你最该在意的——在孩子面前当理性的父母,远比“演”给陌生人看更重要。

2、孩子也是人,他们不可能永远都听话或不犯错,有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成人也会犯错,难道我们就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别人对我们大吼大叫?

3、不能控制孩子的行为,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就连成人都无法忍受总是照着别人说的做,怎能奢望孩子事事都跟我们心有灵犀。当孩子不听话时,“暂时走开”冷静过后再用新方式沟通,会比不断吼他“快点收玩具!”更有效。

4、狂吼无用。

只会让场面失控,况且孩子也听不清楚你在骂什么。

5.不再错过重要亲子时刻。

小孩该入睡了却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打扰到你珍贵的“独处时光”。此时若你冷静按兵不动,可能会有意外惊喜——他来其实只是想撒娇,跟你说“我爱你”或“猜猜我有多爱你”之类的甜蜜告白。

6.善用“还好”、“幸好”、“至少”,让怒火转弯。

忍住不骂小孩真的很难,因此不妨把这三个转念词当成内心的新口头禅。

7.留点时间顾好自己,别总对孩子耳提面命。

你总是顾别人却忘了自己,你对孩子的耳提面命:早点睡觉、多运动、多吃蔬果,也正是你所需要的(你的妈妈若逮到机会也会这样说)。留点时间和自己的好友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经常这样“小宠自己”会让你比较放松、心情愉快、容忍度提高,遇到突发状况也更容易冷静,对先生或太太说的话更好听。

8.“戒怒吼”不仅自救还能增进家庭温暖

当你不再怒吼,更会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因为你没有失控。而孩子不但增进了和你的了解,整个家庭也因为减少情绪冲突而变得更加有爱和温暖。

上一篇:十九大知识练习题下一篇:十九大精神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