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中高中数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课堂是重要的教学场域,教育目标的落实则需要依托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交流方式,对高中生的数学概念学习至关重要,并且概念同化是高年级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主要学习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高中数学概念课中的师生互动提供指导价值,并有助量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水平,辅助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因而,确定研究问题为:(1)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2)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模型是什么?为构建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首先,基于文献分析法整合梳理相关研究及理论,初步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德尔菲法,基于专家意见,修订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其次,利用视频分析法,借助人工智能,依托于Python软件对优秀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视频样本进行分析,通过视频编码辅助验证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利用德尔菲法,基于权重问卷征询专家意见,根据专家的重要性排序数据,利用yaahp10.1软件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从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最后,利用统计描述法,对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检验,根据不同主体对师生互动样本的评价结果,利用SPSS18软件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研究结论为:(1)《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共设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概念辨认阶段的师生互动、概念加工阶段的师生互动、概念强化阶段的师生互动以及概念应用阶段的师生互动。二级指标分为行为方面与氛围方面两个维度,其中,概念辨认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对话交流,调动感染;概念加工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讲解探索,启发专注;概念强化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例证分析,激励思考;概念应用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任务解决,鼓励反馈。经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与内容效度良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能够作为高中数学概念同化学习中师生互动的科学评价工具。(2)基于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得到相应的评价模型为:I=0.105T1+0.093T2+0.183T3+0.154T4+0.126T5+0.088T6+0.138T7+0.113T8(其中,I代表师生互动的总分值,T1~T8依次代表各二级指标的分值)。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建议:在概念辨认阶段,师生持续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在概念加工阶段,深入讲解探索,启发专注思考;在概念强化阶段,通过例证分析,不断激励探索;在概念应用阶段,共同解决任务,形成鼓励反馈。

关键词:概念同化;师生互动;高中数学;数学概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人工智能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数学概念

1.2.2 概念同化

1.2.3 师生互动

1.2.4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

1.2.5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模型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德尔菲法

1.5.3 视频分析法

1.5.4 统计分析法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点

1.7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概念同化及其研究现状

2.1.2 师生互动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呈现

2.1.3 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2.1.4 师生互动的评价工具

2.1.5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符号交互理论

2.2.2 课堂互动评估系统

2.2.3 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

2.2.4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步骤及阶段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数据的处理

3.2.1 指标体系初建阶段

3.2.2 指标体系修订阶段

3.2.3 指标体系验证阶段

3.2.4 评价模型构建阶段

3.2.5 指标体系检验阶段

第四章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构

4.1 一级指标的设立

4.2 二级指标的设立

4.2.1 “概念辨认”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2.2 “概念加工”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2.3 “概念强化”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2.4 “概念应用”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3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第五章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5.1 评价指标的筛选修订

5.1.1 研究方法

5.1.2 评价人员

5.1.3 专家意见的结果讨论

5.2 全国高中数学优秀课师生互动的质性分析

5.2.1 视频分析样本的确定

5.2.2 质性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5.2.3 质性分析的结果与反馈

5.3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

5.4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模型的构建

5.4.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4.2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4.3 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六章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6.1 信度检验

6.1.1 评价人员

6.1.2 评价方法

6.1.3 评价的实施

6.1.4 评价结果分析

6.2 内容效度检验

6.2.1 评价人员

6.2.2 评价方法

6.2.3 评价的实施

6.2.4 评价结果分析

6.3 指标体系的检验结果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7.1 讨论

7.1.1 与以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共性与差异

7.1.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1.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7.2 结论

7.3 建议

7.3.1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建议

7.3.2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上一篇:造价审查完善投资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多媒体化学实验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