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

2022-09-27

在基础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之下, 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及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是初中英语教学必须深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根据英语学科的特殊性, 遵从自主学习的原则和特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能力, 树立学生参与意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 能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清楚的认识,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充分的自信, 那么确立学习目标就会由“想学”发展到“能学”,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通过任务目标的确定之后, 结合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差异和环境差异, 引导学生设计和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规化和确立好自己的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遵从语言的认知规律前提下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所谓学法指导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科学的学习方式, 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实现自身的发展。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必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3.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力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由“想学”到“要学”这种过程变化和发展。在学生的这种变化过程中, 要特别注重把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的元素激活, 这种内在需要的元素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在英语教学中, 只要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英语将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 让学生时常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之中, 以便在学习中树立学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英语教学中自控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自我审视, 让学生自己明白想要学什么, 为什么要学, 怎样学, 能否学;帮助学生设计学习计划, 选择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使学生逐渐提高自控能力。

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种方式

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需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1.树立英语自主学习活动的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 各种方法和手段,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做到有目的的选择, 主动参与, 积极发现, 有意选择,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材料, 如:词典、阅读材料、习题等;选择学习方式, 选择自主学习活动形式等, 最终形成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

2.确定自主学习活动的类型。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在学生自己对学习具有支配、控制的权利的条件下, 主动学习, 寻找学习发展的活动, 通常英语自主学习活动方式有自学、讨论、观察、评价等。自学包括阅读、尝试练习、预习、复习。通过读、练、预、复习了解学习内容, 找出语言特征。讨论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上, 巩固知识技能达到运用目的。从而找出学习的方法, 形成学习策略。观察以社会实践为主, 走出校园, 面向社会, 去发现英语的特殊方面。

3.确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学生的训练内容主要以学习策略、学习责任、学习能力为主。学习策略以学习方法为主, 教师教学生“怎样学”, 而不是教学生“学什么”。在训练方法上可采取问卷、讨论、树典型、写评价, 师生协调, 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以及活动的安排。

4.创设英语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创设英语自主学习环境, 以课堂学习活动为主要场所, 课外活动场所为辅助自主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摒弃以往那种教师为主的讲授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发挥课堂活动场所的作用, 让学生真正自主地活动起来。课外活动场所建立在校内外,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有去处。在校内可以设英语角、编辑英语小报或黑板报, 开通校园英语广播, 建立常规性、特色性和专题性的英语学习活动。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把发展自主学习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只有充分认识自主学习的内涵, 分析、研究培养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具体内容, 探索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和策略, 才能达到完成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任务。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2] 刘思军、张雅明“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上一篇: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下一篇:Baxter1550血透机故障分析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