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9-12

Holec对“自主学习”作了如下的界定:学习者自主就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 具体地讲, 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他指出, 自主学习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学习者必须有能力负责管理其学习, 二是必须有这样一个学习机构, 学生在这个机构里能支配自己的学习 (转引自华维芬Zoolb) 。Dickinson (1987) 提出有不同形式的学习自主性, 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者自我决定, 完全没有老师的参与, 就是完全自主学习, 如果有教师不同程度的参与, 即可称为指导性自主。从自主学习要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来看, 自主学习在高职院校实施的难度较大,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自觉性不强, 管理自身学习的能力较弱, 完全自主学习显然是不适合他们的, 教师必须要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因此, 对高职学生只能实行指导性自主学习。如何建立指导性自主学习模式?这是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为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笔者采用集体问卷调查法对我院大专一二年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随机抽取全院各个系部共500名学生, 从中选取有效问卷450份, 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所得结论归纳如下:

(1) 数据显示, 我院被调查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六个方面 (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学习策略、学习评价) 的平均值都低于3分 (3分表示符合) , 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平均值仅为2.18分。这说明从整体而言, 我院被调查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2) 学生对英语没有太大的兴趣, 很难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探索, 但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各类英语考试拿到英语三级证书。这说明我院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学习动机弱。

(3) 被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缺乏丰富性, 语言输入不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材料仅限于课本, 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 没有想通过课外手段增加语言输入和提高语言能力。

(4) 对英语学习策略了解甚少。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从未使用过学习策略, 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学习。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有些学生对阅读策略知道一些, 但是对其它方面了解甚少, 尤其是写作和口语方面掌握得更少。

(5)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计划性, 时间管理能力差。学生缺乏对英语知识系统掌握的规划性, 很多学生没有制定过长远的、具体可行的计划;即使有少数学生制定过, 也很少能付诸行动。

2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差,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有以下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1) 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不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在英语学习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们却仍然依赖教师指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监控和评估活动。这种过分依赖教师的消极态度必然对自主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动机是激励某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是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70%的学生认为考试驱动他们努力学习英语, 即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外在动机。但对于自主学习, 起决定作用是内在动机, 因为受内在机驱动的学习者能够制订学习目标, 愿意为学习承担责任。

(2) 高职院校薄弱的自主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很少有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过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培训。目前, 自主学习在高职院校还处于尝试阶段,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怎么进行、应该进行怎样的引导和辅导都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 所以几乎没有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过系统的自主学习策略的培训。 (2) 没有形成完善的自主学习机制。大多数高职院校从构建自主学习中心, 到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 内容、方式, 对其进行监控、评估等方面都还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 这个机制的建立和如何运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也有很大影响。 (3) 教师未能转变自身和学生的角色。不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 就连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身都未能转变自身的角色, 还是把自己放在主导者的地位, 告诉学生该做什么, 怎么做, 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 引导学生去做, 这样使得学生也没法转变自身的角色, 继续被动地接受知识。

3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建立自主学习中心

建立自主学习中心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培养和提高外语自主学习能力。Fitagerald (1998:74-75) 认为, 建立自主学习中心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有空间, 一间教室或实验室;二是有硬件, 应配备电脑、录音机等技术设备, 拥有放置有序的各类学习资料, 有引导学习者如何使用这些资料的辅导系统;三是教师和技术人员,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语言学习和技术辅导。因此自主中心里的学习既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学习 (学生缺少自主性) , 也有别于其他形式的课外自学 (缺乏教师的指导) , 而是一种可以弥补目前外语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的一种学习形式 (转引自华维芬, 2002) 。据了解, 目前几乎没有几所高职院校建立了较完善的自主学习中心。首先是空间不够, 没有足够多的自主学习教室。其次是硬件设备———电脑数量不够, 也没有准备足够多的英语学习资料供学生参考。再者是自主学习教室里只有技术人员进行电脑技术指导和维护, 根本就没有配备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引导的教师, 学生只能在自主学习室里盲目地学习, 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 而是把自主学习室当成了娱乐室。所以高职院校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合格的自主学习中心, 在空间、设备和师资上给于保障,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

3.2 转变教师角色

自主学习能力依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建立, 这就要求我们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而应是学习的促进者和监控者;现代教学观认为, 教师在教学中肩负着组织、控制、检测、督促、参与和提供帮助等职责, 在自主学习模式下, 教师也同样肩负着这些任务。首先, 教师应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安排适当的策略介绍、训练和应用的活动, 组织课堂活动的开展, 保证计划的实施;其次, 在活动中, 教师应能控制活动的节奏和时间, 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高速完成;第三, 对于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 策略掌握情况, 老师应给予适当的反馈, 使学生既能体会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第四, 为了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为了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 教师有必要适时给予帮助和激励;必要时, 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除此以外, 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巧等各方面的帮助。

3.3 加强自主学习策略培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认知策略的培养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两部分组成, 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 如听的技巧、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写作技巧、翻译技巧和解题技巧;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 从而一步步走向自主。高职英语教学, 在缺少外语环境, 学时又较少的情况下, 首先, 要组织好课堂教学, 组织好学生对所学语言进行操练以及模拟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其次, 还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使他们懂得如何自学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此外, 教师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观念并施以正确的指导, 会有助于他们改进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大大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的自觉性, 使他们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的语言学习者”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er) 。

3.4 指导性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

大学英语课堂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 自主语言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而应是学习的促进者和监控者;自主学习能力依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建立, 但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 学习自觉性的缺乏, 完全自主学习无法实现, 所以我们选择将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实行指导性自主学习模式。它的特点是要整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的功能, 分层次、分阶段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首先, 要充分认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课堂是学生学习、熟悉自主学习过程的阵地, 这个过程包括长短期目标设置、学习内容设置、学习方法选择、合作学习以及学习效果监察, 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过程的示范,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学习成果的平台。课堂教学的这一功能可分阶段来实现, 初级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重复这一过程, 学生形成半自动的习惯, 在接下来的阶段, 可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围绕主题自行设置学习的程序,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高级阶段, 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可合作制作学习课件, 提高自主学习程度。其次, 自主学习中心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利用可利用的多媒体设备来模仿熟悉自主学习过程的各环节, 延伸课堂的学习过程和任务, 挖掘自己的兴趣和长处, 拓展相关的学习内容。同时, 教师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E-mail来进行。

摘要: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普遍很低, 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和成因, 旨在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回答了教师在自主学习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建立指导性自主学习模式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 蒋敏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阅读的自主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

[2]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华维芬.自主学习中心——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J].外语界, 2001 (5) :41-45.

[4] 李红.学习自主性与中国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1) :24-26.

[5] 谭红浅.谈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 (3) :104-105.

[6] 陈晓湘, 张昔阳.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3) .

上一篇: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意识培养下一篇: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研究——以H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