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

2022-09-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病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证实。药物治疗方案:降压降颅压抗感染等。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0例, 经问卷调查, 2组具有不同程度对疾病预后和应用药物心理等问题有顾虑。

1.2 方法

1.2.1 分组

对照组给单纯的执行治疗及护理和简单的卫生宣教。观察组除药物治疗护理外, 还给予系统的健康, 对患者存在的不正确认识或对疾病不利想法予以指导纠正, 于出院后1周、3、6、12个月返院检查或通过电话及书信方式随访患者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

1.2.2 健康教育方法

(1) 解析病情:根据患者病情, 用简单明了通俗语言来讲解病情, 让患者清楚自已的病情.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 (2) 消除顾虑:入院时的心理评估及健康教育。患者病后心理适应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不相信现实;接受事;再组合;承认自已的变化;寻求支持[1]。 (3) 正确评估患者心理是进行健康的前提:在观察组是, 我们在取得患者信任的确基础上,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的担心耐心细致的解析。根椐问卷调查所有的患者都担心自已的功能能恢复得怎么样, 能否回到从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到:一对一教育: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 适时予以心理疏导[2]。电化教育:定期组织患者观看康复训练的录像, 因老年患者视、听、记忆力减退, 我们在播放视、听材料时, 适时地放慢播放速度, 并对重点内容重复播放, 以便记忆。示范教育:向脑卒中患者演示床上翻身、上下轮椅的方法等。它的真实感可以启发患者及家属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4) 小组教育:利用召开公休座谈会的机会, 将患者组织起来, 针对其共同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指导, 并组织患者进行讨论, 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2.3 用药指导

告诫患者遵医嘱, 按时服药。同时应讲清有关药物的性能、不良反应等, 以便使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2.4 出院指导

出院宣教是巩固疗效, 预防复发的保障。告知患者回家后须注意的事项、饮食、活动、情绪等。然后根据所患疾病发一份“出院指导卡”, 供患者出院后参照。告知家属因脑血管病的高致残率, 因此,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是我们健康宣教工作的重点。

2 结果

观察组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5例, 对照组发生10例。观察组生活满意度调查满竟率100%, 对照组85%;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 。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教育的知识, 自觉培养关心健康的行为, 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促进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提高了患者的自控行为能力, 改变了不良的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同时患者获得了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和自护能力, 促进了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能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他们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以减轻痛苦, 减轻并发症发生, 促进疾病的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外, 还进行心理护理\个体化的指导和出院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1)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教育,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益平.护理程序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32.

[2] 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3] 杨艳玲.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5:1.

上一篇:加强企业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下一篇:泰安市市民体育参与动机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