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

2022-08-03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填空(全册)(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基础知识测试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____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牟取暴利,英国就向中国走私鸦片,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林则徐上书_____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______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的鸦片在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_________,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 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中英《南京条约》。时间:________,主要内容; A、割____给英国;B、赔款______;C、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_____社会逐步沦为_____________,是中国______的开端。(注: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注: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半封建是指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资本主义因素。)

(5)失败原因:客观上:英国强大,蓄谋已久;主观上: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根本原因是腐朽的______抵抗不了________的进攻。

(6)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为_____________,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10月______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趁机割占中国____ 和_____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_______》,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5、1851年,______在广西____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与清政府对峙,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军在______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____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美国人____。

6、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

(1)背景:1865年____入侵新疆(英法支持),首先占领________,1871年,俄国侵占_______。

(2)过程:1876年______率清军进入新疆。采取"______、______"的策略,首先收复___,最后收复了除____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根据左宗棠的建议,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午中日战争(189

4、7-189

5、4)

(注:应联系日本明治维新,还可与世界史相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加大对外扩张,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主要战役:黄海海战。

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_______沉着应战,最后下令‘致远号’开足马力撞向敌舰,壮烈牺牲,他牺牲后,当时的皇帝光绪帝写了一幅对联来纪念他:“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其中的“公”就是指______。北洋舰队在______中全军覆没(注: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_____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内容:①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_______(注:此条款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很大,体现帝国主义性质,改变了经济侵略方式);④_____________(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侵略势力深入到内陆地区)。 《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注:世界近现代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与《南京条约》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目的:为了________;(2)时间:1900—1901年

1 (3)经过:1900年,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0年英国海军司令_____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个国家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口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在______被义和团围困逃回天津。后攻占北京。(注:近代史上列强三次占领北京:① 1860年英法联军、②1900年八国联军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 (4)结果:_____年李鸿章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5)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9、《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______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_____活动(注:此条款最能证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清政府拆毁______,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必背)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_______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相同点:__________ ★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________ 赔款最多的条约:________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及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割让香港岛、台湾的条约分别是:______ _______允许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_______ 攻入北京城的侵略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即指面对列强入侵,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不断探索救国的出路的过程。总体特点是:先_____变革、再______变革、后______变革;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10、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2)时间:_________。 (3)主张:__________;(4)目的:___________。

(5)代表人物:中央______、地方:_____、左宗棠、张之洞、________。阶级派别:____ (6)主要活动:①前期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以“____”为口号创办_______。曾国藩的________(第一个军事企业),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________(最大的军工企业),左宗棠的________。②后期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________为口号,创办一批_______。李鸿章的______(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张之洞的_______和湖北织布局.③____________:京师同文馆(1862年)④___________: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企业要分清

(7)评价洋务运动(影响):(1)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______(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败);(2)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______,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_______,培养了_______,在客观上为中国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________开辟了道路。

(8)启示:只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是不能挽救中国危亡的。(注:世界同时期的革命或改革有1861-1865年美国______、1861年______、1868年_______。)

11、戊戌变法:

(1)背景:甲午清政府战败,签《______》。 (2)序幕:公车上书:_____年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和____联合各省举人,上书_______,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称公车上书。

(3)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_______,它的机关报是《万国公报》,后改为《________》。 (4)主张:_________,走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 (5)高潮:“百日维新”

A、开始的标志:_____年6月,光绪帝颁布《______》,开始变法,共103天,故戊戌变法又称________。

B内容(重点):政治上:改革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_____; 文教上:创办报刊,

2 开放言论;开办______,如京师大学堂(即北大前身),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科举考试废除________。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6)结果:______年9月,______发动戊戌政变,失败。 (7)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_____________运动。(注:戊戌变法与日明治维新性质一样)阶级派别:________________ (8)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在社会上起了_____作用。 (9)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走不通。

12、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①、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______,这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②、_____年,孙中山在日本____成立_________,____任总理。(注:同盟会性质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意义: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③以《______》为机关刊物,在发刊词上阐明_______(核心是_____),成为辛亥革命的________。 ④1912年,在_______宣誓就职,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_____成立。 ⑤1924年,推动国共________,创建________,开展国民大革命。 评价:他是一位伟大的_________革命家,被誉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2)辛亥革命:

①时间:______年10月10日;地点:______。派别: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

②经过:______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又称辛亥革命。_____年元旦,中华民国在_____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1912年2月12日,____下诏退位,清政府统治结束。(★中华民国纪念算法:以1911年计算,例2009年有一位老人85岁,他出生于2009-85-1911=13。他出生于中华民国13年(1924年)

③性质:是一场____________革命。

④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使______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成功的一面、失败的一面

⑤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13、新文化运动:

(1)背景:国内出现_______的逆流;辛亥革命后,西方______、______观念影响国人。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_____年9月,______在_______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_____》为主要阵地;口号:____、_____。(德先生、赛先生) (4)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_____,反对__________;提倡______,反对_________;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__;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

(5)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掀起了文学革命。1918年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1918年,_____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________。又在北京创办了《

》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

(6)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__________;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___和绝对_____的偏向。

★列举近代化探索的名称、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启示?

开启经济、政治近代化探索的事件分别是:

旧历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______年;辛丑条约辛丑______年;戊戌变法戊戌_______年;辛亥革命辛亥_______年

开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中国近代史开端_________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4、五四运动:(1)导火线: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5月4日开始。 (2)领导人:_____、_____(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心:先是______,6月初以后转移到_____。

3 力:先是______(先锋),6月初以后以______为主力。 (3) 口号是“________,________”,(注此条最能证明五四运动性质)“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

(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罢免__________________拒绝在_____________上签字。(必备内容)

初步胜利:取得了效果,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______和反对_____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_____________的开始。(注:主要原因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挥领导性的作用) (6)五四精神:爱国(核心)、进步、民主、科学 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领导阶级的不同

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巨大力量,为中共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______年7月,中共一大在_____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2)主要内容:确定了党的名称_______;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______。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________。党的领导机构_____选举_______为中央局书记。______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________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____________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________了(注:新在新的领导阶层、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方向。)

16、1924年__________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

1924年,在___和___的帮助下,______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______任政治部主任,____担任校长,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_____人才,为建立____军奠定了基础。

17、北伐战争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目的:推翻__________,统一______。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_____。_____、_____是主战场。叶挺独立团在____、____、___战役中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_______。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_____________”政变,在南京成立_______(19

27、4—1949年4月),代表__________的利益。

18、南昌起义:

(1)时间_____年8月1日,(2)领导人:___、贺龙、___(3)地点:江西____;(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_____和_____的开始。

19、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根据地建立的意义:开创了一条___包围___、_________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20、________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___________,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_____坚强的队伍。

21、_____、_____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2、红军长征:(1)原因:红军第___次反“围剿”失败。时间:____年至____年

(2)经过: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____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强渡____,解放___,召开遵义会议,____打乱了__________,____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_____会师。___年10月,红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_____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了党和红军的_________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主要内容;(1)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____和______的错误,取消了在军事上的指挥权;(2)肯定__________的正确主张。(3)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党的中央的正确领导;(2)这次会议挽救了___、挽救了_____、挽救了____,是党的历史上_____转折点。(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4、______年9月8日,日军制造_______,(借口是______)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蒋介石________,东北三省迅速沦亡。中国人民_____抗战开始。中共派________到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5、______年12月12日,为_________,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____,实行兵谏,通电全国“______、______”中共从________利益出发,派________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________的关键。 标志_______基本结束,____________初步形成,也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____形成。

26、七七事变:(1)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__。 (3)标志:__________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注: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

(4)结果:卢沟桥失守,北平、天津相继沦陷,29军副军长_____和132师师长________为国捐躯,日军全面侵华开始。

(5)影响:掀起全民族抗战,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红军改编为_____、_____,开辟敌后战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______________。

27、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发动进攻___的八一三事变。_____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以_____作为战时的陪都。南京大屠杀中日本杀害的中国人达____人以上。(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_____指挥的_________(主要为保卫徐州)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为粉碎日军的______政策,1940年8月,_____指挥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______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主战场在山西的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_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9、中共七大:(1)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2)主题: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3)内容:毛泽东作了《

》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______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4)意义:为争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30、抗战的胜利:(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______、____投下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 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向日本发动了全面的反攻。1945年_____月_____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向盟国投降签字,9月9日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中国取得八年抗战的胜利。1945年10月_____回归祖国。(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胜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湾被日本占领开始于_____年签订的《

》,收回是____________,共50年。

31、重庆谈判:(1)背景: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_____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__________________,也为了__________,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2)过程:________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在_____、王若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

(3)作用:戳穿了蒋介石_______的阴谋,使中共赢得政治上的主动。

32、____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________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3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威胁_____和武汉。标志_______的开始。

34、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______最先打响,解放了东北全境(首先攻克地点_____);_______的胜利(注主要以徐州为中心,主要作战地点有陈官庄、碾庄、双堆集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____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邓小平参加的),_________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注: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必须掌握P93页图)(注意黑体部分,必背)

东北人民解放军参加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人,国民党军队的______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_______

5 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6、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发动了_______。1949年__月__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____年的国民党政权跨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__________,这是导致现在台湾与大陆分离的由来。

37、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_______,他提出了_______的口号,创办了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后被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吞并。

38、民族工业从兴起到衰落的时期:萌芽时期:从________到清朝末年

发展时期:________,(原因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_________”)(原因是

)

萎缩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使民族工业_________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恢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

)、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0、中国第一条运营的铁路是:_______,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________。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中国的第一部影片是________年拍摄的《

42、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发生在_________后,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

43、______年(起至时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______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全线通车。

44、揭开制碱奥秘的_____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45、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严复。魏源他编成《________》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他的思想影响了________。严复是______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______》,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6、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_________,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7、上书皇帝奏请停止科举考试的是________,清政府颁布《

》___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48、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_________》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_______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______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解放区的文学家是______(

人)和______,代表作分别是《

》《

》,《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分为旧新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清政府晚期、中华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掌握方法 适时重复 强化记忆 答题准确 细心规范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成功。

我会成功,立下我的誓言,请老师同学监督我的行动!!! 我是_________________,目标是: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________。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________,建立________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应的培养________。

3、“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_____年——____年

4、“一五”计划的成就:

(1)①1953年底,________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________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________试制成功地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________建成投产;⑤1957年,________建成;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路建成,密切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⑦ 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基地;⑧________和________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②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③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努力;④苏联的帮助。

5、意义:我国______面貌,向________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________ (2)颁布的会议:________大会 (3)名称:《________》 (4)地点:________ (5)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________,坚持________,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

(6)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________,难以________,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________的需要。

2、形式:________

3、目的:走________和________的道路

4、高潮:________年,全国掀起________的高潮。

5、完成:________,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年

2、形式:__________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________——________年

2、形式:________合营

3、政策:________政策。

意义:实现了________,是________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到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7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________。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基于对________的正确分析。 (2)时间:________年 (3)内容:①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的要求,同_______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________的需要,同当前________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实现________,逐步满足________。 (4)意义:这是________的良好开端。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________。 (2)时间:________年

(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设社会主义。

3、“左”倾错误泛滥

(1)原因:①对________认识不足;②缺乏________;③对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④忽视________。 (2)表现: “_______”和人________运动

(3)主要标志:高指标、________、________和“共产风”。

(4)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5、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就和失误?结合史实说明。

(1)成就: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________,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1961年春,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特别是________发展迅速。

(2)失误:1958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倾错误泛滥。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两个凡是”:凡是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时间:__________年底

4、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__________”的方针,重新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____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__________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对农村的改革

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典型__________村

3、形式__________责任制。

4、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____迅速发展起来,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对外开放的措施

(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3)增设了__________经济特区;

(4)设立__________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8 (5)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对城市的改革

1、时间:从__________年起

2、重点:__________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__________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__________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__________; (3)实行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5)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6)认识:改革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从而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__________,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__________。”

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__________”。

3、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__________,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4、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做出了__________的战略部署。

5、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__________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__________,对______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6、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__________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的新阶段。

7、1992年,中共__________大确立了__________,大会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8、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__________大上,__________作了《__________》。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9、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了实行__________; (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__________;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__________;

(4)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______。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__________的战略部署。

(5)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_____。

10、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1)南巡讲话进一步__________,对建设__________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__________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__________。 (3)1997年,党的__________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把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邓小平理论是怎样逐步形成和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期中考试)

(1)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会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

(2)1982年,在党的__________大上,邓小平提出把__________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__________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__________;

9 (3)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__________大阐明了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______; (4)1992年,党在__________大高度评价__________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__________。

(5)1997年,__________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第12课

香港和澳的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人物:__________

2、含义:在__________境内,大陆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制度。“

3、意义:①一国两制”,为__________指明了前景,赢得__________。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

1、1984年底中英联合声明,_____年____月________日,中国对___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

2、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___月_______日,中国对___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__________,标志我国在__________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15课

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奉行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①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同__________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

3、时间:__________年底周恩来在__________时首次提出__________原则。

4、内容:互相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__________,被世界上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__________年

2、地点:__________

3、性质: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参加的__________会议

4、内容:讨论__________和__________问题。

5、“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___。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 (1)1971年7月__________访华;

(2)__________年2月,__________访华,双方在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 (3)1979年中美__________。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__________年10月25日,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__________,恢复中国__________的席位。

三、中日建立

__________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1、原因:随着社__________的迅速发展和__________的提高,在__________的作用。

2、时间:__________年10月21日

3、地点:__________

4、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

5、内容:①讨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②通过了《__________》。③会议结束时,__________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__________》。

6、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迄今举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边外交活动。

7、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1)1979年,__________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__________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在__________的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填空(全册)(人教版)[1]

八年级历史上册基础知识测试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____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牟取暴利,英国就向中国走私鸦片,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林则徐上书_____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______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的鸦片在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_________,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 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中英《南京条约》。时间:________,主要内容; A、割____给英国;B、赔款______;C、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_____社会逐步沦为_____________,是中国______的开端。(注: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注: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半封建是指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资本主义因素。)

(5)失败原因:客观上:英国强大,蓄谋已久;主观上: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根本原因是腐朽的______抵抗不了________的进攻。

(6)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为_____________,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10月______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趁机割占中国____ 和_____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_______》,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5、1851年,______在广西____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与清政府对峙,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军在______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____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美国人____。

6、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

(1)背景:1865年____入侵新疆(英法支持),首先占领________,1871年,俄国侵占_______。 (2)过程:1876年______率清军进入新疆。采取"______、______"的策略,首先收复___,最后收复了除____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根据左宗棠的建议,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午中日战争(189

4、7-189

5、4) (1)主要战役:黄海海战。

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_______沉着应战,最后下令‘致远号’开足马力撞向敌舰,壮烈牺牲,他牺牲后,当时的皇帝光绪帝写了一幅对联来纪念他:“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其中的“公”就是指______。北洋舰队在______中全军覆没(注: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_____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内容:①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_______(注:此条款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很大,体现帝国主义性质,改变了经济侵略方式);④_____________(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侵略势力深入到内陆地区)。

《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注:世界近现代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与《南京条约》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目的:为了________;(2)时间:1900—1901年

(3)经过:1900年,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0年英国海军司令_____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个国家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口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在______被义和团围困逃回天津。后攻占北京。(注:近代史上列强三次占领北京:① 1860年英法联军、②1900年八国联军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 (4)结果:_____年李鸿章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5)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9、《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______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_____活动(注:此条款最能证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清政府拆毁______,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必背)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_______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相同点:__________ ★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________ 赔款最多的条约:________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及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割让香港岛、台湾的条约分别是:______ _______允许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_______ 攻入北京城的侵略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即指面对列强入侵,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不断探索救国的出路的过程。总体特点是:先_____变革、再______变革、后______变革;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10、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2)时间:_________。 (3)主张:__________;(4)目的:___________。

(5)代表人物:中央______、地方:_____、左宗棠、张之洞、________。阶级派别:____ (6)主要活动:①前期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以“____”为口号创办_______。曾国藩的________(第一个军事企业),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________(最大的军工企业),左宗棠的________。②后期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________为口号,创办一批_______。李鸿章的______(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张之洞的_______和湖北织布局.③____________:京师同文馆(1862年)④___________: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企业要分清

(7)评价洋务运动(影响):(1)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______(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败);(2)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______,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_______,培养了_______,在客观上为中国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________开辟了道路。

(8)启示:只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是不能挽救中国危亡的。(注:世界同时期的革命或改革有1861-1865年美国______、1861年______、1868年_______。)

11、戊戌变法:

(1)背景:甲午清政府战败,签《______》。

(2)序幕:公车上书:_____年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和____联合各省举人,上书_______,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称公车上书。

(3)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_______,它的机关报是《万国公报》,后改为《________》。 (4)主张:_________,走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 (5)高潮:“百日维新”

A、开始的标志:_____年6月,光绪帝颁布《______》,开始变法,共103天,故戊戌变法又称________。 B内容(重点):政治上:改革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_____; 文教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______,如京师大学堂(即北大前身),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科举考试废除________。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 (6)结果:______年9月,______发动戊戌政变,失败。

(7)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_____________运动。(注:戊戌变法与日明治维新性质一样)阶级派别:________________ (8)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在社会上起了_____作用。

(9)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走不通。

12、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①、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______,这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②、_____年,孙中山在日本____成立_________,____任总理。(注:同盟会性质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意义: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③以《______》为机关刊物,在发刊词上阐明_______(核心是_____),成为辛亥革命的________。 ④1912年,在_______宣誓就职,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_____成立。 ⑤1924年,推动国共________,创建________,开展国民大革命。 评价:他是一位伟大的_________革命家,被誉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2)辛亥革命:

①时间:______年10月10日;地点:______。派别: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

②经过:______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又称辛亥革命。_____年元旦,中华民国在_____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1912年2月12日,____下诏退位,清政府统治结束。(★中华民国纪念算法:以1911年计算,例2009年有一位老人85岁,他出生于2009-85-1911=13。他出生于中华民国13年(1924年) ③性质:是一场____________革命。

④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使______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成功的一面、失败的一面

⑤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13、新文化运动:

(1)背景:国内出现_______的逆流;辛亥革命后,西方______、______观念影响国人。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_____年9月,______在_______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_____》为主要阵地;口号:____、_____。(德先生、赛先生)

(4)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_____,反对__________;提倡______,反对_________;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__;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

(5)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掀起了文学革命。1918年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1918年,_____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________。又在北京创办了《 》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

(6)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__________;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___和绝对_____的偏向。

★列举近代化探索的名称、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启示?

开启经济、政治近代化探索的事件分别是:

旧历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______年;辛丑条约辛丑______年;戊戌变法戊戌_______年;辛亥革命辛亥_______年

开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中国近代史开端_________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4、五四运动:(1)导火线: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5月4日开始。

(2)领导人:_____、_____(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心:先是______,6月初以后转移到_____。 主力:先是______(先锋),6月初以后以______为主力。

(3) 口号是“________,________”,(注此条最能证明五四运动性质)“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

(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罢免__________________拒绝在_____________

上签字。(必备内容)

初步胜利:取得了效果,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______和反对_____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_____________的开始。(注:主要原因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挥领导性的作用) (6)五四精神:爱国(核心)、进步、民主、科学 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领导阶级的不同

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巨大力量,为中共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______年7月,中共一大在_____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进行。

(2)主要内容:确定了党的名称_______;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______。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________。党的领导机构_____选举_______为中央局书记。______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________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____________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________了(注:新在新的领导阶层、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方向。)

16、1924年__________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 1924年,在___和___的帮助下,______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______任政治部主任,____担任校长,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_____人才,为建立____军奠定了基础。

17、北伐战争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目的:推翻__________,统一______。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_____。_____、_____是主战场。叶挺独立团在____、____、___战役中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_______。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_____________”政变,在南京成立_______(19

27、4—1949年4月),代表__________的利益。

18、南昌起义:

(1)时间_____年8月1日,(2)领导人:___、贺龙、___(3)地点:江西____;(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_____和_____的开始。

19、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根据地建立的意义:开创了一条___包围___、_________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20、________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

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___________,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_____坚强的队伍。

21、_____、_____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2、红军长征:(1)原因:红军第___次反“围剿”失败。时间:____年至____年

(2)经过: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____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强渡____,解放___,召开遵义会议,____打乱了__________,____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_____会师。___年10月,红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_____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了党和红军的_________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主要内容;(1)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____和______的错误,取消了在军事上的指挥权;(2)肯定__________的正确主张。(3)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党的中央的正确领导;(2)这次会议挽救了___、挽救了_____、挽救了____,是党的历史上_____转折点。(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4、______年9月8日,日军制造_______,(借口是______)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蒋介石________,东北三省迅速沦亡。中国人民_____抗战开始。中共派________到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5、______年12月12日,为_________,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____,实行兵谏,通电全国“______、______”中共从________利益出发,派________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________的关键。

标志_______基本结束,____________初步形成,也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____形成。

26、七七事变:(1)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__。 (3)标志:__________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注: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

(4)结果:卢沟桥失守,北平、天津相继沦陷,29军副军长_____和132师师长________为国捐躯,日军全面侵华开始。

(5)影响:掀起全民族抗战,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红军改编为_____、_____,开辟敌后战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______________。

27、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发动进攻___的八一三事变。_____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以_____作为战时的陪都。南京大屠杀中日本杀害的中国人达____人以上。(国民政府所在地的

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_____指挥的_________(主要为保卫徐州)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为粉碎日军的______政策,1940年8月,_____指挥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______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主战场在山西的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_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9、中共七大:(1)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2)主题: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后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3)内容:毛泽东作了《 》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______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4)意义:为争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30、抗战的胜利:(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______、____投下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 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向日本发动了全面的反攻。1945年_____月_____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向盟国投降签字,9月9日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中国取得八年抗战的胜利。1945年10月_____回归祖国。(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胜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湾被日本占领开始于_____年签订的《 》,收回是____________,共50年。

31、重庆谈判:(1)背景: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_____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__________________,也为了__________,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2)过程:________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在_____、王若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

(3)作用:戳穿了蒋介石_______的阴谋,使中共赢得政治上的主动。

32、____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________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3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威胁_____和武汉。标志_______的开始。

34、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______最先打响,解放了东北全境(首先攻克地点_____);_______的胜利(注主要以徐州为中心,主要作战地点有陈官庄、碾庄、双堆集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____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邓小平参加的),_________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注: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东北人民解放军参加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人,国民党军队的______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_______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6、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发动了_______。1949年__月__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____年的国民党政权跨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__________,这是导致现在台湾与大陆分离的由来。

(注:正确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37、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_______,他提出了_______的口号,创办了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后被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吞并。

38、民族工业从兴起到衰落的时期:萌芽时期:从________到清朝末年

发展时期:________,(原因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_________”)(原因是 ) 萎缩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使民族工业_________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恢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 )、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0、中国第一条运营的铁路是:_______,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________。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中国的第一部影片是________年拍摄的《 》

42、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发生在_________后,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

43、______年(起至时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______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全线通车。

44、揭开制碱奥秘的_____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45、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严复。魏源他编成《________》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他的思想影响了________。严复是______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______》,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6、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_________,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7、上书皇帝奏请停止科举考试的是________,清政府颁布《 》_________年清政府

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48、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_________》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_______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______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解放区的文学家是______( 人)和______,代表作分别是《 》《 》,《 》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分为旧新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清政府晚期、中华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课外必背古诗词

一、《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

3.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倍加珍惜时光之意的一句:朝露待日晞。

4.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5.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6.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杜旬鹤《题弟侄书堂》)(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二、《野望》(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早寒江上有怀》(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5.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6.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7.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夕阳西下,断阳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诗中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诗句: 端居耻圣明。

6.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7.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9.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0.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水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五、《黄鹤楼》(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六、《送友人》(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赠别之情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七、《秋词》(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句子:我言秋日胜春朝。

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8.除诗外,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许多关于“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八、《鲁山山行》(北宋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中道出群山高低起伏及自己情趣的诗句: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2.诗中表明山景让步欣赏不够,目不暇接的诗句: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3.诗中描写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诗句: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4.诗中表明山中人烟稀少,游者离山村较远的诗句:人家在何许,云处一声鸣。

5.山往往因其巍峨而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请写出古诗中表现山宏伟气魄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九、《浣溪沙》(北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写作者虽到老年,但仍具有积极、乐观精神的句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2.词中表明环境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词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3.词中使人振奋,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4.有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词中,反其意而用之的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词中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的句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表现诗人有为国戍守边疆的宏愿的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诗中诗人巧借自然风雨,将实现与梦境联系起来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忘报国决心的句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戍边志愿的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诗中极写诗人老病而孤凄冷清却又念念不忘复国的忧国之心的句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6.陆游《示儿》诗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忘复国的决心。本诗中表达与其相同意思的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曹操《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本诗中诗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8.除本诗外,古诗词中还有许多表达诗人欲为国立功,报效国家的名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2

八年级上册说课教案

李碧秋

教学目标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说出红军长征经过的省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4.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播放歌曲、投影图片、地图、表格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长征》并设疑导入。提出问题:这首歌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你们想详细地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吗?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新课

出示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

(学生自学课文后,出示中央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情况表和答案)

2、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播放遵议会议视频)

指导学生了解遵议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投影图片: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雪山、通过草地

3、说一说红军长征经过多少省?(投影红军长征地图)

4、长征的胜利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课堂练习(投影练习题)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长征的感悟和启示,然后问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语,那就是红军在长征中的精神,那么长征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呢?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就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红军的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弘扬长征精神?(投影参考答案)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历史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总结:本人按照教学计划和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实际总结如下:

一、精心备课、认真把握新课程标准,研究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测标题,根据反馈效果,再反思提高。

二、多元化·学习、增强上课的技能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使授课过程生动化、准确化、逻辑化、情感化,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做到学生能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三、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让学生进行必要的逻辑性记忆、联想记忆、时空记忆顺口溜记忆、减负减出学生心理压力,达到人文关怀的效应。

四、取得了优异成绩,也发现了不足之处。成绩不说跑步了,错误不说不得了,特此、学生的不足之处:是做题错了,不去思考错因,和解题的思路,抄袭应付。

五、改进措施:

1、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

2、备课要富有针对性与

学生层次适应。

3、反思、反思激情教学,快乐收获。孙建杰1月16日

上一篇:八年级政治工作计划下一篇:爆破员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