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导学案教师版

2022-06-23

第一篇:茶馆导学案教师版

《品质》导学案(教师版)

盐城市时杨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学科必修3专题2编号:06使用时间:2014年3月2日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品质》导学案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盐城市时杨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学科必修3专题2编号:06使用时间:2014年3月2日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4页共4页

第3页共4页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第二篇:《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介绍庄子及其影响,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很重要。古文以诵读最为重要,所以第一节课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庄子思想博大精深,加上其表述方式的特点,解读具有多样性,“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成理,不必强求一致。

教学目标

1.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林语堂《信仰之旅》

一说到庄子,我们就会想起“庄生化蝶”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并且在高一学习过他的《秋水》,对他的情况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

2.庄子简介: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3.解题:逍遥自在、逍遥马、逍遥宫、逍遥冠,这些词语应该都与《逍遥游》有关,庄子所谓逍遥游,用课文原话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天下》讲到庄子的思想时,说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这两句话非常典型地总结了庄子的思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逍遥游》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也是庄子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即摆脱了一切束缚的绝对自由。

二、正音、熟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句读、节奏和重音的掌握情况。

2.明确字音:

鲲(kūn)鹏抟(tuán)齐谐(xiã)坳(ào)堂

迁徙(xǐ)北冥(mínɡ)夭阏(â)沮(jǔ)丧

知(zhì)效一官榆枋(fānɡ)斥鴳(yàn)晦朔(shuî)

决(xuâ)起而飞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泠(línɡ)然舂(chōnɡ)米蜩(tiáo)

数数(shuî)然飡(cān)蟪(huì)

3.录音范读。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对照注释,理解内容

1.借助于课文注释和字词典,理解课文内容。

2.不理解的内容,同桌或前后位可小声讨论。

3.集中处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教师注意引导。

第二课时

四、整体感知,掌握主旨

1.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什么境界?

明确:现在一般认为,所谓的“逍遥”,就是从一切社会现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也是主观的“绝对自由”。庄子提出他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是一种“无待”的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是一种摆脱了一切主、客观束缚的绝对的自由。显然,庄子所追求的这种逍遥或自由在社会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庄子认为,人只能通过精神的修养,即无知无欲,保持恬淡宁静的心境,体认人与“道”、人与宇宙万物的一体,这样才可以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3.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什么看法?

提倡百家争鸣。

4.试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明确结构:第一段写不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虽有大小的区别,但都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不是真正的逍遥。

第二段承接上文,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与大的区别。中心意思还是说明,小与大等一切关系都是相对的。

第三段,指出不论是德才兼备的一般贤人还是更高境界的宋荣子和列子,都还是有所待的,都不是真正的逍遥,并最终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

明确论证方法:1.一一列举鲲鹏、蜩与学鸠、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斥鷃、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虽然有小大之辩,但都有所待,都不是真正的逍遥,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真正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因为“彼且恶乎待哉”。这近似于驳论。

2.鲁迅《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先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拿来主义,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赏析最后一段。

①作者分别列举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目的是要说明什么道理?

②是将作者列举的形象做一个分类比较。

在庄子眼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与蜩与学鸠、朝菌、蟪蛄、斥鷃一类。他们“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它们的视野受客观条件限制,“之二虫又何知。”“小知

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才导致了它们嘲笑鲲鹏,宋荣子、列子和鲲鹏、冥灵和大椿是一类,通过比较,得出的观点具有说服力,令人闻所未闻,又不容置疑。

③作者怎样连接这几部分内容?

明确:“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通过这些否定性的句子,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3.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4.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5.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6.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

7.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六、赏析语言:探讨鲲鹏的形象

1.课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来描写鲲、鹏,找出有关语句。

明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

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粃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鲲鹏是否达到了作者所推崇的“逍遥游”的境界?

3.鲲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试找出一些诗句。

明确: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宿云鹏翼落,残月蚌中开。宋之问《早发始兴江至虚氏村作》

安得瑶池饮残酒,半醉骑下垂天鹏。皮日休《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及三千里,组练长趋十万夫。

毛泽东: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七、试比较庄子和孟子、韩非子作品中寓言

明确:1.孟子、韩非子作品中也多用寓言,如五十步笑百步、守株待兔等。这类寓言多为扩大化的比喻,运用的目的,在于将寓言作为抽象理论的形象例证。庄子寓言则注重以寓言本身来说明观点寄寓思想。

2.诸子寓言多取材于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熟知的历史传闻。庄子寓言则善于发挥惊人的想像力,虚构出神奇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多姿多彩令人瞠目结舌的形象。

八、小结

庄子的影响:庄子在诸子百家中是独树一帜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仁爱,孟子仁政,墨子兼爱,法家强国,兵家攻战,都是不离现实生活的,可以称为现实主义。但庄子讲逍遥,讲齐物,却是远离人间烟火,并且行文洒脱,意象新奇,如天马行空,属于百家中的浪漫主义。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他教会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用非功利的眼光观照这个世界,直接影响着后人的思维和创作。特别是那些浪漫主义大师,如李白,李贺,毛泽东„„郭沫若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从上面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脱胎于庄子《逍遥游》的描写。

九、作业

课外阅读庄子的作品,写一篇读书心得。

第三篇:人物形象导学案(教师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要市第二中学

张新颖

1、教学目标:了解考纲中形象考察的内容 A、了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B、掌握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C、掌握人物形象考察的答题模式

2、 明确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他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其中包括: (1)鉴赏人物形象(2)鉴赏景象。(3)鉴赏事物形象

3、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2) 学以致用,规范答题步骤和方法

4、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诗歌鉴赏考点导入: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本节课内容)  应该说,试题充分考虑到考生与传统诗歌的隔阂,取材、命题较为浅易。但古诗鉴赏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答题不规范、不完整,容易漏掉一些要点,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殊为可惜。

二、概念理解: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1、形象:1)定义:诗歌中所展示的生活图景

2)分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3)考查类型:了解作品描绘的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了解形象的个性特征

2、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

1)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出塞》中戍边将士的形象;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 回顾课本,举例:)

三、高考回顾:(2010.福建高考)(投影参考答案,投影学生练习,两相比较,总结方法技巧、答题规范)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

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答案:①本诗描写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②描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③作者通过对这一隐者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解题方法(学生总结)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 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诗人自己还是诗人想要刻画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人物描写方法: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就关注人物的外貌、 动作、 心理、神态,重点关注这些方面的细节描写。

(3) 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4)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2、答题步骤:答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①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

(概括人物形象) ②刻画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及创造氛围的特点;

(结合句子分析) ③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形象作用)

四、当堂自测:(学以致用,投影学生答案,自主纠错,找到方法,教师适当点拨)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②萤虫飞回休息,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③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学以致用,投影学生答案,自主纠错,领悟方法,教师适当点拨)

题葡萄图 ( 徐渭 )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性情放纵,屡试不第。

问: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③抒发了诗人虽怀有才华却抑郁不得志的苦闷之情。

五、课后巩固: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鹭图 ( 唐•刘羽 )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整首诗描绘了白鹭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形象(步骤一)②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

三、四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步骤二)③ 诗人以白鹭自喻,表达自己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痛苦之情。(步骤三)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方法和套路,规范格式。)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人物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参考答案:①本诗从人物的外貌、动作(形),心理、神态(神)刻画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学垂钓的山野孩子的形象(总说:什么样的形象)。 ②诗的

一、二句重在写小儿的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里学钓鱼;

三、四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走了鱼而不敢与路上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他顽皮可爱、聪明机灵,不拘形迹。(具体说明形象的基本特点) ③表达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形象的意义)

附: 《创新》P120“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型: A.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B.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C.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D.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E.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F.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G.爱恨情长的形象。H.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第四篇:《热爱生命》导学案 教师版

射洪中学2013高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本课设计:肖桂兰

校对:刘洋

审定:邵明灿

《热爱生命》导学案教师版

导学过程

一、课前知识储备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消磨

称颂ng

垂暮mù

厚赐

.mó.sò..cì躁o动不安

稍纵即逝

丰盈ng饱满 .zà.shì.yí

二、课堂研读 (一)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 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2)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三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①“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也就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对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3)三个自然段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明确:三个自然段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4)问: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5)、问: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三、课堂小结

当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固定的生活轨道中疲于奔命。从小当学生时忙于考试,快于找工作,成家后忙于生计,生子后又为下一代操劳。在无尽的繁忙中,人的灵性被湮灭,快乐被剥夺,只剩下忙碌与疲惫。那皎洁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蕴含了情、蕴含了思、蕴含了憧憬,但在当代人眼中,却只是一个布满了环形山的卫星。

世界并不是完满的,连美神维纳斯都是断臂的,但那种残缺的美让人如痴如醉。如果我们对生命能够多一些认识,对生命的快乐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就会更远离功名利禄,更远离凡俗,更去掉躁动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从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即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

射洪中学2013高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本课设计:肖桂兰

校对:刘洋

审定:邵明灿

要达到这种高妙超然的乐和境界,需要人们一生去追求。 愿我们每个个人都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生命的每一天都能焕发“丰盈饱满”的气象! 《热爱生命》 :

① 以议论为主,间有叙述

② 对比论证的运用

③ 语言正统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① 对比论证的运用

② 语言简洁而富有警示意义

《信条》:

① 从小事入笔,小中见大,平凡中寓深意

② 语言透彻,简洁,语义丰满,富有渗透力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

资料链接:

1、作者资料补充:帕斯卡尔是一根思想的苇草

脆弱:

1、身体不好,病痛始终折磨着他

2、母亲在他三岁时离开了他

3、妹妹受他影响进了修道院,一生内疚

4、39岁英年早逝

伟大: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定理,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压强的单位帕斯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并写成了这部能陪你走到“阅尽沧桑和人情的老年”的《思想录》。

有人评价:帕斯卡尔之于法兰西、犹如柏拉图之于希腊,但丁之于意大利,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莎士比亚之于英格兰。

2、文体常识

随笔 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

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此处学生无 )

导学过程

一、课堂研读

(一)、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射洪中学2013高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本课设计:肖桂兰

校对:刘洋

审定:邵明灿

2、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你如何理解“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明确: 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这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伟大。

3、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前后四人为一组探讨,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自己所知道的事例)

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4、如何理解“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这一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的罪恶都是借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道呵。

5、 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明确: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是它使人拥有尊严,是它形成了人的伟大。然而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二)课堂小结:“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其实分为两个层面。说人是强大的、有尊严的、有意义的,主要是指人类所拥有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在这个层面上人是强大的;说人如芦苇般脆弱,是指肉体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一万年太久”的历史长河里,一个个体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强大的外力面前肉体往往表现的那么不堪一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熟悉的、鲜活的生命,在不经意之间,在我们无法把握、无法预见的偶然中,刹那间便阴阳两隔了。生命给我们的感觉,更多的是人去灯灭。这时,你不得不承认生命的脆弱。有些时候它的脆弱简直不堪一击!正因为这样,我觉得,所谓人的伟大和不朽,都只能来自于精神层面,剔除了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载负着生命的肉体就变得空洞、虚无和没有意义。可见思想与人之重要。

不管人类多么渺小脆弱,但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能思想,可以探索世界,改变世界。伟大的思想造就人类文明的力量。面对人类创造的奇迹,曾经悲观厌世的浮士德不禁感叹 “停一停吧,你真美丽”,再回过头去看看自己整理的思想火花,那将别是一番滋味。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了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帕斯卡尔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论述: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3 射洪中学2013高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本课设计:肖桂兰

校对:刘洋

审定:邵明灿

二、背诵下列名言

思想的魅力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一个头脑,从生活得来一个头脑。

——蒙田

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

——勒南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野兽受知觉的指导。——西塞罗 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产。——爱默生

《信条》导学案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信条》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成为美国年度第一号畅销书。 导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思考问题:

言行就是介绍信

一位知名企业的总经理登了一则广告,他想要招聘一名经理一时间应征者云集,最后他却挑中了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他的一位朋友问道:“你为何选中他?他既没有介绍信,又没有人推荐,而且毫无经验”

“你错了,他带来许多介绍信”总经理告诉他的朋友,“他在门口蹭掉脚上的泥土,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当看到那位前来应聘的残疾青年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底善良、体贴别人;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其他人都从我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他却拾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整齐,指甲干净难道你不认为这些细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如果一个人连这些修养都不具备,那么有再多的经验和介绍信又有什么意义?” 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3岁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 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问题:读了这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回答

二、自读这篇课文,画出那些对你感触比较深的信条,并在旁边适当作一些批注。

三、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写作思路。

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四、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探究:

(1)、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讨论、回答)

4 射洪中学2013高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本课设计:肖桂兰

校对:刘洋

审定:邵明灿

提示: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作者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的去实践,并获得成功

(2)、思考、讨论,概括文章主旨

提示: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3)、重点研读16条信条,找出感悟最深的几条,分析理解它们的内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有东西大家分享

仁爱能够与人分享或说共享,要有相当高的境界,要有谦让的态度,要能够舍弃物质利益中国早有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志向和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

2、公平游戏

平等守信,“游戏”才能公平进行否则,就会惹起事端,造成矛盾,引发战争

3、不打人

文明不粗鲁、不野蛮,不残忍人要摆脱兽性,趋仁向善

4、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拾金不昧

5、收拾好你的一摊子

尽责对己、对人、对家、对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起码减少了别人对你的责任与义务

6、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本分不偷、不摸、不贪、不占、不抢

7、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发自内心而态度诚恳,才能够获得人们的原谅、尊重与信任

8、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便后冲洗

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护环境健康自己,也健康别人

9、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都有好处 均衡营养,身体健康

10、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学会学习,学会思想,精神乐观,情趣高雅,养活自己,奉养亲人、贡献社会和谐生存

11、每天睡个午觉 休息劳逸结合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列宁

12、“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奇异风光,看万千人生,开阔视野,豁达心胸但要注意安全,时时处处保护好同伴”仁者爱人

13、“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儿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作者要阐明的是什么道理?

生命本身很神秘有很多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也许我们还没有办法探究出它为什么这样,可是它已经是这样了那么对于这个规律,我们就要遵守,要承认它,尊重它

5 射洪中学2013高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本课设计:肖桂兰

校对:刘洋

审定:邵明灿

14、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死亡凡是生命都是自然的奇迹要承认、要尊重、要热爱所有的生命,更要热爱珍惜自己

15、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常识是最重要的没有常识就不能够生存、生活,就不能够进行学习与发展人生从孩子开始,也就是从常识开始”看“是观察,也是学习多看、多学,进而深思,想清楚认清事理

六、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条自己的人生信条 示例:

1、失败和成功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

2、你无法要求别人怎样,但你可以要求自己怎样

3、只有多读书,才能不断扩大知识面人的知识面愈广博,视野愈开阔

4、天助强者

5、在任何处境中,都要保持着平静乐观的心态,保持着幽默

6、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学会欣赏别人

7、 生命是一种过程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8、用宽容的心面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施舍

9、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做到最好

七、总结主旨

《信条》,本文从自己年幼时学到的朴素的信条谈起,深入探讨人生哲理,阐述了生活、生命的信条,其实都在真实的生活中,它们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八、感悟文章哲理美,思考本文语言美的特点 机智、幽默、朴实

九、掌握随笔的文体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所学的一般散文、杂文的特点,总结随感文体的特征 提示:

1、“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

2、“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

3、“随笔”讲求“文化”品味,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

4、“随笔”取材“小中见趣”;较为“闲适”;

5、“随笔”语言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十、课堂总结

1988年,巴黎的一个聚会上,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微微一笑说:“在幼儿园。”我想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并不是哗众取宠,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要返朴归真。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读《信条》一文,让人想到了《论语》孔子讲仁、义、礼、智、信,强调实行,使之成为人的内在富尔格姆这里强调实践,不仅个人一生的方方面面要实践,而且要扩展到世界与社会政府的行政

第十课 《短文三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消磨时光(xiǎo)

回避(bì) ..器皿(mǐn)

.B.躁动不安(sào)

.弥补(mí)

.

枯燥无味(zào) .丰盈(yínɡ) .不堪重负(kān) .

6 射洪中学2013高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本课设计:肖桂兰

校对:刘洋

审定:邵明灿

C.稍纵即逝(zònɡ)

.推衍(yǎn)

.D.风和日丽(hé)

.

顽石(wán) .

虚度此生(dù) .囊括(nánɡ) .

老练通达(dá) .根茎(jìnɡ)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称颂

恩赐

宛惜

垂暮之年 B.糊途

寄托

坚辛

公平游戏 C.饱满

光荫

脆弱

坚实可靠 D.赋予

苦恼

畜牲

一无所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指挥大师艾森巴赫的指挥下,钢琴家朗朗和世界著名的费城交响乐团在民族宫大剧院上演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真可谓琴瑟和谐,让所有的观众大呼过瘾。 ....B.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党尊重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意愿,“摸着石头过.....河”,从农民自发包产到户中受到启示,在全国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C.另一方面,预期美联储退出QE的呼声从年初开始响起,直到本月20日消息落地,整整一年的时间,黄金市场好像如芒在背,忍受着美联储退出QE的魔咒和压力。 ....D.人大代表张丰瑞说,作为本地的企业负责人,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本地企业的扶植,..本地企业在创税过程中贡献突出,但在政策上,本地企业相对于招商企业来说并不存在优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济州总领馆在获悉“海娜号”被扣押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同海航及韩方进行了多次沟通,要求韩方确保邮轮上游客的人身安全以及在船上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B.美国航天局12日宣布,该机构1997年发射了“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飞进星际空间,目前正在寒冷黑暗的银河中漫游。

C.相关官员表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很复杂,要考虑到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因此又不能影响到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

D.在先后发布“袭击纽约”“袭击华盛顿”的视频后,朝鲜22日发布新的宣传视频,显示“朝军大举进攻韩国,伞兵降落到韩国首尔与韩国士兵巷战,将15万美国公民劫持为人质”。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热爱生命》,回答5~6题。 5.《热爱生命》的作者在第一段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些“哲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我”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糊涂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人”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我”觉得生命值得称赞,富于乐趣。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糊涂人”觉得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而白白虚度此生。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7~10题。 ①有东西大家分享。 ②公平游戏。 ③不打人。

④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射洪中学2013高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本课设计:肖桂兰

校对:刘洋

审定:邵明灿

⑤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 ⑥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⑦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⑧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⑨便后冲洗。

⑩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⑪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⑫每天睡个午觉。

⑬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⑭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⑮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我们也会。 ⑯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7.以上属于生活习惯的是哪几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属于遵守公共道德的有几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属于个人修养的有哪几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什么说“看”字最重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延伸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羊肉饺子

①母亲一大早跑到镇里去买做饺子的馅料,儿子有胃病,听别人说羊肉温补气血,祛寒暖胃。母亲绕着菜市场转了三圈不见卖羊肉的,反反复复问了几个卖猪肉的人,其中一人说:“您又不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年三十,卖羊肉的人早回家过年了。”母亲盯着肉案上的猪肉,急得眼泪滴了下来。

②回到家,换了身干净的衣服,交待父亲在家擀好面皮,马不停蹄直往市里赶。 ③菜市里只有两家肉铺还开着。气还没歇一口,母亲就说:“老板,羊肉,来五斤。”“对不起,大姐,刚卖完!”“那你可不可以快点告诉我,买羊肉的人走了多久?”“大概三分钟吧。”“老板,朝哪个方向走的,我马上去找。”

④母亲朝着老板手指的方向开跑,一边跑一边拉着别人问有没有买过羊肉,别人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着她。跑到了市场尽头还是没问到,母亲颓丧地反转回来。正当她用衣角去擦脸上的汗时,拐角处一老大爷正弯腰挑拈荸荠。这东西便宜,儿子打小就爱吃,她也想称两斤。母亲弯下身子,眼睛陡亮,老大爷的菜篮里有一块羊肉。就是他,就是他,他就是刚才买下最后一块羊肉的人。

⑤母亲高兴地问:“老人家,这羊肉真新鲜,多少钱一斤买的?”老人如实回答。母亲这时压低声音几乎用哀求的语气说:“我儿子今天才回家,想吃我包的羊肉饺子,可是到处买不到羊肉,师傅,可不可以挪一半给我,我给您三倍的价钱。”“我这块才二斤不到,给了你,我们吃什么?!”母亲一急,扑通跪在老人面前,泪眼模糊。“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人,好吧,给你半斤,只能半斤„„”老人的声音有些发颤。

⑥老人随母亲重新回到肉案,肉案老板依照老人吩咐切下一小块。母亲拿着一小块的肉欣喜万分,脱口而出:“菩萨保佑!谢谢老师傅!”

⑦母亲回到家时,父亲的面皮早已整齐地躺在桌上。母帝抓紧时间剁馅,肉剁得细如雨点,点点滴滴与葱花、地菜交融在一起。捏出荷叶边,一个个含苞欲放,清香诱人。父亲看着摆放整齐的饺子,才发现早过午时,俩人还没吃过一餐饭呢。父亲对母亲说:“我们把没包完的面皮再和一点面粉做疙瘩吃吧。”母亲说:“你丢两个饺子进去,我们一人一个,尝

8 射洪中学2013高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本课设计:肖桂兰

校对:刘洋

审定:邵明灿

尝看味道如何。”

⑧母亲从父亲手中接过碗,轻轻地把饺子放入口中,突然皱起了眉,大惊失色:“唉,咸了!”母亲着急,赶紧把手中的碗撂到一边。“吃了再说,你不饿我可是饿得头晕。”父亲津津有味地吃着圆溜溜的疙瘩,很享受地望着母亲急迫的样子,微露浅笑。

⑨母亲跑到厨房东翻西找,接着传来碗跌碎的声音。父亲惊问:“你要干嘛?”母亲找来一个矿泉水瓶,用针刺出一小孔,打开蜂蜜罐,把蜂蜜倒入瓶中,再把原来包好的饺子一个个打开,挤出一滴蜂蜜注入,然后把饺子的荷叶边重新捏好。“你绣花啊,不嫌麻烦,用个小匙把蜂蜜往饺子里面倒不就行了。”父亲十万火急地说道。“这才叫均匀,依你的做法,到时甜的甜,咸的咸。”

⑩黄昏时分,儿子还没回来。母亲叫父亲在家烧开水,自个儿拿着手机跑到村外去接儿子。时间一点点在母亲的眼眶中流淌,母亲在寒风中不停地兜圈,不停地搓着手。母亲记不住儿子的号码,只是不断地把手机贴在自己冻得通红的脸上,手架酸了,又把电话在胸前暖和一会,再把电话贴向耳朵边,生怕漏接了儿子的电话。

⑪远处的爆竹声声,烟花四散,直看得母亲心痛。“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铃音乍响,母亲吓了一跳。电话那头传来儿子的声音:“妈,我昨天遭贼了„„今天排了一上午的队,马上就要上车了,明天下午到家。”“这傻孩子,早不说。”母亲的泪在慌乱中如烟花飘落。

⑫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母亲不识字,当然没读过这样的句子。不识字的母亲默然转身走向来时的路,母亲走得很慢很慢。“嘭”的一声,一朵烟花高高地升起,在半空中炸开,华彩四射,照耀着母亲,也照耀着她脚下依稀的回家的路„„

(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②段交待了母亲买羊肉的原因,镇上的菜市竟然没有羊肉卖,从侧面证明了羊肉的“温补气血,祛寒暖胃”,不容易买到。

B.笫⑤段结尾处“老人的声音有些发颤”,说明母亲的哀求,尤其是母亲的下跪让那老人既惊慌又感动,最终答应挪一块给母亲。

C.以“羊肉饺子”为题,一方面突出了本文的叙事线索,使故事结构清晰完整;另一方面又生动地表达出这饺子馅里浓浓的母爱。

D.笫⑩段“时间一点点在母亲的眼眶中流淌”,把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期待,而“流淌”突出了期待的漫长。

E.父亲这一形象的描写是为了与母亲构成对比,父亲较为淡漠自私,对生活也没有太高要求,只要有碗面疙瘩吃便觉得“很享受”了。

12.简要赏析下面的两个句子。

(1)远处的爆竹声声,烟花四散,直看得母亲心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在歌颂母爱的主旨下刻画了母亲的哪些性格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处划线句子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高考热点

15.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分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

9 射洪中学2013高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本课设计:肖桂兰

校对:刘洋

审定:邵明灿

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有特定内核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一划线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可以放大心灵的半径。因为读书,我们触摸到人性的复杂与迷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出平面的生活而趋向立体的生活,有了自己的超维空间,对世界更有一分悲悯和包容,有一个更大的自我,活得更为通透与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写创新

17.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许多已经过去的成为历史的人或事件,对今天的我们有借鉴或者警示意义,以史为鉴可以少犯或不犯错误,少走或不走弯路,请把“以________为鉴”填充词语补充完整后,作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五篇:20《有的人》导学案(教师版)

2017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五单元导学案(老师版) 主备人:王美蓉 审核人: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20* 有的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诗歌的深刻内涵。

2、体会本诗在写法上的特点,初步理解诗中的对比和反复两种手法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鲁迅资料及上下文在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鲁迅的资料以及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2、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1)介绍作者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2)写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下了此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3)读鲁迅的诗

1 野草·题辞

鲁迅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

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结合资料和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他又将人分成了几种呢?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诗歌,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2、交流:诗歌以“有的人”为题,主要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

第一种人指反动统治者,另一种人指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写反动统治者是为了反衬鲁迅的伟大。

3、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并想一想:哪些“有的人”是指反动统治者?哪些“有的人”是指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明确:第1至4小节中每节的第一句都是指反动统治者,第二句都是指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4、了解写作特点: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答:本文的表现手法是运用 对比的手法,先写反动统治者,再写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使正反两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

5、全诗分为几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节):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

2 第二部分(第2至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5至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朗读诗句,并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反馈,重点引导理解以下诗句。(幻灯出示) (1)第1小节

①第一个“活”是指肉体还在,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是指精神已亡。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活”是指精神永存,饱含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第二个“死”是指肉体不在,则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惋惜与怀念。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理解: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2)第2小节

对人民的态度: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反动统治者:作威作福,横行霸道 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理解句子: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3引入鲁迅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 ○(3)第3小节 人生的目的: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反动统治者:活着为自己,死后想留名 。 ○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为人民而战斗,为革命愿献身。

3 ②句子解析: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理解:这句话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③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理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 早已臭名昭著。 (4)第4小节

对社会的影响: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反动统治者:侵害人民的利益 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捍卫人民的利益

(5)第5小节

○1人民对待两种人的不同态度:5至7小节。

○2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甘愿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则在人民心中永生。

○3理解: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里的“摔垮”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6)第7小节

○1联系上下文与社会背景理解,第一个“他”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第二个“他”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

○2想象一下,第一个“他”的下场将是被人民推翻,打到。

○3“抬举”的意思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人民永远崇敬他,怀念他。

○4为什么文段中要连续两次用“很高”,说说你的看法。

答:作者表达了对默默为人民服务,,一生甘愿为人民做牛马的人强烈的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每节诗歌的真情实感。

四、总结全文,悟情明理

1、领悟诗歌主旨

4 这首诗不只是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 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 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课件出示)

3、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和道理? (1)本文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比) (2)人应该怎样活着?

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乐于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4、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老师寄语: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

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五、 布置作业

1、完成导学案和学评。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上一篇:村干部培训班方案下一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