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埃及教案范文

2022-06-06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古代埃及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1古代埃及教案范文

2018下岳麓版《第1课 古代埃及》教案1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 难点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PPT,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古埃及文明。

(二)讲授新课:

一、发现古埃及史

1、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

2、国家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公元前15世纪

地跨亚非 灭亡: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强盛时期:图特摩斯三世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第18王朝是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而图特摩斯三世则是这个王朝的集大成者。他在位期间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征服了地中海东岸的迦南和叙利亚地区。通常认为,是图特摩斯使埃及完成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大帝国的质变。图特摩斯三世被认为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被称为“古代世界之拿破仑”。

古代埃及的衰落: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埃及,古代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代及文明成就: A、太阳历 历法:太阳历

①制定依据:按照尼罗河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②基本内容:一年分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

③地位: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④影响:罗马历法、今天的公历,都源于此。

B、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它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

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 设问: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与事物形状相似。

补充:象形文字一般书写在纸草上,而纸草是生长于尼罗河河边的一种植物。 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 C、医学成就:木乃伊

出示:木乃伊制作过程的图片以及希罗多德关于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的介绍。 设问1: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哪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解剖、心脏、消毒、防腐、缝合技术等等。 设问2: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灵魂不死”……

小结:古埃及人民深信“灵魂不死”,热衷于制作木乃伊,因此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埃及的医学也在不断地进步。

二、法老的统治

1、背景:统一的国家、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都要求强化国家统治机构和国王权力。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三、金字塔

设问1: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根据传闻写道:“他(胡夫)强迫所有的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都要工作3个月, ……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

据研究,胡夫金字塔,四边底线误差不出20厘米,与230米的总长度比较,误差在l/1000之内;基底四个直角误差最大不过3分2秒,四边方位同准确的东西南北方位误差也只在1分15秒和5分30秒之间。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反映了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较高的水平,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小结: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三)、课堂小结

古代埃及:建国:公元前3500年,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灭亡:公元前525年,科学文化成就:天文学(太阳历)、数学、医学、象形文字、金字塔。这些是古代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所谓文明,指的是埃及在世界范围内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是(

)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B.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C. 古代埃及人十分爱护尼罗河

D. 尼罗河是古代埃及的象征

3、成为古代埃及文明标志是(

)

①金字塔

②空中花园

③狮身人面像

④汉谟拉比法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4、给我们留下了宏伟的金字塔、神秘的狮身人面像的先民是(

) A. 古印度人

B. 古罗马人

C. 古代埃及人 D. 古希腊人

(六)、教学反思:

第二篇:古代埃及讲稿

一、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 • 自身能力薄弱

• 经常受到野兽或恶劣自然条件的侵袭 • 群居

二、最早的建筑类型

与人类生存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类型—— 住宅 • 巢居 • 穴居 • 蜂巢形石屋 • 湖居 • 圆形村落

三、 进化论的宗教分类

1 无神时期或完全没有宗教的时期

2 实物崇拜

3 图腾崇拜或自然崇拜

4 原始宗教

宗教的起源

1 宗教起源于自然神话

2 宗教起源于实物崇拜

3 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

4 宗教起源于图腾崇拜(所谓图腾,即是笃信人类群体与某一物种(如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超自然的关系。)

5 宗教起源于巫术 原始社会总结

1. 原始社会的建筑同样首先具备一定的功能

2. 原始社会的建筑水平取决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当地的材料 3. 建筑这个载体反映了人们意识形态上的美学品味

概述

一、人类四大文明起源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底比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

(恒河、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中国

(黄河流域)

公元前1500年

二、古埃及、西亚地区建筑概况

1、产生最早的住宅、城市、陵墓、庙宇及其他类型的建筑

2、大型纪念性建筑的产生和演变清晰的反映国家和统治者的发展变化

3、建筑技术有很大发展

4、建筑艺术有很大发展

5、对其他地区的文明及建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产生专业的建筑师

第一章 古埃及的建筑

一、概况

1、社会特征

自然环境及资源

(上埃及——尼罗河中游峡谷——石材 下埃及——河口三角洲——芦苇、纸草)

发达的古代文明(几何学、测量学、起重运输)

宗教信仰

(皇帝崇拜未脱离原始拜物教,纪念性建筑是单纯而开阔的

皇帝崇拜脱离原始拜物教,祭祀阶层产生,皇帝的纪念物陵墓——庙宇 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结合,皇帝的纪念物陵墓——太阳神庙)

2、历史分期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

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统治时期

二、建筑概况

材料、技术 石材为主,芦苇、纸草等 结构是梁柱和承重墙结合 砖砌筑拱券

正投影绘制建筑物平、立面图

石质工具——青铜工具(锯、斧、凿、锤和水平尺)

第一节

古王国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公元前3200—前2130

首都是下埃及的孟菲斯

皇帝崇拜未脱离原始拜物教

以陵墓为主

二、金字塔的演化

早期的陵墓——玛斯塔巴(Mastaba) (公元前4千纪)

特点:地下墓室,地上用砖造祭祀的厅堂,像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仿照上埃及比较流行的住宅

• 统一上下埃及的第一个皇帝美乃特在内迦达的陵墓(约公元前3200年),长方形祭祀厅堂全用砖造,外墙面砌垂直棱线,模拟木柱和芦苇束(下埃及流行的住宅演化而来)。 • 将上下埃及的特点综合起来。

早期的陵墓——金字塔的雏形——第一王朝皇帝乃伯卡特在萨卡拉(sakkara)的陵墓

特点(改变):陵墓发展为纪念性建筑物;在祭祀厅堂下造9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 • 原因:对皇帝本人的崇拜的加强 过渡时期的陵墓——昭塞尔(Zoser)金字塔

(公元前2780—前2180)

第一座石头金字塔,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大形石制墓构建筑群。

建造过程:由玛斯塔巴经过扩大,最终形成了阶梯状。基地平面为矩形,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分为六层。

成就(进步)

局限

入口处理

最成熟时期的代表——吉萨(Giza)金字塔群

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建于第四王朝(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第四王朝法老胡夫最早建了其中的“大金字塔”,另外两个国王又在旁边的高地上建了两个。这三个金字塔共同称为吉萨(Giza)金字塔群,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纪念性建筑组群之一和希腊人所列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尚存的一组。

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哈弗拉金字塔高143.5米,底边长215.25米;门卡乌拉金字塔高66.4米,底边长108.04米。

进步

都是精确的正方椎体,形式更单纯

塔周围的附属建筑和祭祀厅堂的体量相对来说较小,使塔的形体不受任何阻碍的显现出来。

周围附属建筑不再模仿木材与植物的建筑形象,而是采取了适应石材的简洁的几何形体,与金字塔的风格完全统一起来,艺术形式与材料、技术之间的矛盾同时克服,石建筑有了适应自身的形式和风格。

建筑技术更加高超:对大型石块的采集、加工、运输技术已经很成熟;石块之间无粘结物。 入口处理

空间处理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得更加娴熟,昭塞尔金字塔中的入口处理在这里大大发展了。

狮身人面像—— 大斯芬克斯浑圆的头颅与躯体与远处方锥体的金字塔的对比;这种写实性与金字塔抽象性之间的对比,使整个金字塔群更有变化,也更完整了。 建筑艺术处理手法

用当时最坚固的材料——石材——表现永恒

用当时最稳定的形体——正方锥形——表现永恒

建在最广阔的背景下——沙漠——表现永恒 宗教信仰对建筑的影响

古埃及人的原始拜物教——高山、大漠、长河是神圣的——特征:宏大、单纯、稳定——把这种原始直觉的艺术思维赋予了体现法老宗教性与神秘的纪念物——金字塔。

纪念性建筑的风格——单纯、稳定的形体。 形式风格与材料结构

建筑材料和结构方式的变化能引起建筑风格的更迭,但每个时代必然有与之最适应的建筑风格占据主导,成为这一时代风格的主要代表。

第二节

中王国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公元前2130-前1580年

首都是上埃及的底比斯

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巉岩崇拜

以庙宇为主

二、建筑形制的变化

出现了城市——卡洪城(建于公元前1895年)

(在尼罗河三角洲南面,可能是给建造大金字塔的作为公社成员的工匠和一些管理工程的官员和贵族们居住的)

贵族墓形制的变化

出现了开敞的柱廊 艺术风格转为轻快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Mausoleum of Menutu-Hotep Ⅲ)

建于公元前2000年,为戴尔·埃尔·巴哈利所造 建筑空间序列

1、严格按照轴线布置,在纵轴线上排列纵深构图。主立面向东,整个建筑群长达1.2公里。

2、大门——1200米长的林荫道,树下有国王雕像——长长的坡道——台地——院落——大柱厅——圣堂(山崖中)

内部空间与外部形象

内部空间重要性增加,外部形象还保持着作为主题的重要性。

小小的金字塔是古王国传统的遗迹,它打断了内部空间的秩序,妨碍着强有力的内部空间艺术的发展。

柱廊的运用(陵墓、世俗建筑——比例轻快)

爱琴文化影响

商人、手工业者的地位加强

建筑艺术的变化体现了金字塔向新王国神庙形制的转变已经酝酿.

第三节

新王国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公元前1583-前332

首都是底比斯

皇帝崇拜脱离原始拜物教,与太阳神结合

以庙宇为主,石窟庙、石窟墓

二、神庙的发展历史及其形制

神庙(god’s house):通往来世之桥,神、人沟通之处。

塔门(牌楼门):地平线的象征

1、古王国时期:祭庙为主,神庙规模小、质量差(泥砖,没有装饰)。

2、中王国时期:神庙逐渐发展,首次出现装饰和塔门(牌楼门)

3、新王国时期:神庙最终规范化,空间序列的主要组成部分:

长长的夹道(两侧有狮身人面像或圣羊像)

方尖碑(高宽比通常为1:10)

皇帝雕像

塔门(牌楼门)

立柱庭院(三面柱廊环绕)

立柱大厅 神庙的艺术重点 外部的——大门 内部的——大殿

塔门(牌楼门):富丽堂皇,与之前面举行的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石墙上布满彩色的浮雕,景象喧嚣、热烈。

立柱大厅:最幽暗、最巨大的空间,充满了巨大的石柱,整体风格幽暗、威压;中间的两排柱子特别高,形成侧高窗,光线透射进来,更增加了神秘感;顶棚画着鹰隼、,暗蓝色天空和金色的星,柱头是纸草花;墙上和柱子上都有着色的圆雕和浮雕,歌颂国王;巨大的尺度使朝拜者自觉渺小。

三、卡纳克和鲁克索神庙

1、是新王国时期,也是古埃及规模最大的两处神庙

2、卡纳克神庙大殿中的柱子细长比只有1:4.66,柱间净空小于柱径

3、方尖碑

4、关于神庙的建造,我们无法用现代建筑的美学框架和评定标准来对它进行分析。(除大门之外,建筑艺术已经全部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已经从金字塔和崖壁的阔大雄伟的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庙宇的神秘和压抑。这是同皇帝崇拜由氏族社会的原始拜物转到奴隶社会的宗教相适应的。)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建筑

一、概况

埃及分裂,被其他国家占领,经济有所发展,但大型纪念性建筑的兴建已经衰落。

建筑艺术风格影响到了其他国家;被马其顿占领之后,希腊、罗马的自由人文因素渗透其中,使埃及神庙变得开敞明朗起来,大大削弱原来的震慑力量。

柱式有所改变。

二、伊息丝神庙

第三篇:埃及的金字塔 教案1稿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会本课生字、词,学习“廓”和“厦”字,理解相关词语。

3、懂得作者是怎么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并体会这么写的好处。(相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老师给同学们看一些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的什么建筑物? (学生说)

对,这就是埃及的金字塔,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埃及和中国一样,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之一,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知道中国有万里长城,有秦兵马俑,而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就是金字塔。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你想从哪些方面了解埃及金字塔呢?(质疑)

(学生边说,老师简单总结

板书在白板上)

3、过渡:同学们都非常会提问题,带着疑问让我们打开书本,自读课文。

二、 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齐读自学提示:

(1) 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2)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金字塔?圈一圈自然段中突出金字塔特点的关键词。

(学生按提示自读课文)

2、同学们读完了,让我们先解决课文中的拦路虎吧! (出示词语)

4名同学个别读,教师指导(读错,哪些字你觉得要注意啊?):锥(翘舌) 多音字埋 曝 厦(投影) 厦的结构 要注意的地方 描红 再齐读。

三、 理清脉络

1、过渡:同学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金字塔吧!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哪些描写金字塔的关键词呢?

(学生边说老师边总结边板书: 地理位置

外观

构造

象征和结晶)

(

1、金字塔在哪?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金字塔“?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请同学们试着分段。

3、学生汇报,教师出示。

四、精读课文

1、同学们通过读书就能把这些问题解决掉,会读书的孩子会课文越读越薄,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回来,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描述埃及金字塔的。 我们知道,埃及的金字塔有70多座,作者重点描述了哪一座?(胡夫金字塔

板书)

对,作者重点描述了胡夫金字塔,通过对它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埃及金字塔,对于这样的写作方法我们叫(举例子 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描写胡夫金字塔的第三自然段,你从第三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学生读书并思考,汇报: (1)“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他找到了这句话,同学们齐读下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高 板书) 这里面有个词:摩天大厦

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说)

这座塔可真高啊,高得都穿到云里面去了。同学们,你还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 大 板书)

底座非常的大,绕着金字塔走一圈,要走差不多一公里那么长,相当于从我们学校50米跑道来回跑20圈啊。这得多长啊!请哪位同学读一读这句话?

总结: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淋,世界上很多文物都变得千仓百孔,而它却依然屹立在沙漠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大的建筑物,作者在写金字塔高时说它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还用了一系列的数字说它的大,这样让我们形象的了解到了金字塔外观的高大,这样写作方法在说明文中叫做 列数字 作比较(板书) (3)“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从这个句子你读到了什么?(数字

石块多、重 人们的不容易、宏伟壮观„„板书:宏伟)同学们齐读下句子。

(4)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建造金字塔的石块非常的多、非常的大、非常的重,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有变化吗?

生: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建造仔细、构造精巧、平整、紧密„„

板书:精巧) 师:几千年过去了,金字塔不仅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而且构造还是那么的精巧,石块与石块之间还这么的紧密,古代埃及人民是多么的智慧啊!哪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这段话? (学生读)

(5)总结:同学们,看作者通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写作方法描写了金字塔的高大和紧密,突出了金字塔外观的宏伟和结构的精巧,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多么雄伟的金字塔啊!我们把第三自然段好好的齐读一遍,读出它的宏伟和精巧。(齐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通过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了金字塔的外观是多么的宏伟,构造是多么的精巧,它采用的石块是如此之多,耗时是如此之长,它是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让我们后来人写出了这样的文字: (出示开头、结尾)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学生齐读)你读了这两段话,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哪个部分? 总结:以相似的文字表达了人们对金字塔的赞叹,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叫首尾呼应。 五:总结拓展

1、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金字塔,作者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让我们了解了金字塔的外观是多么的宏伟,结构是多么的精巧,现在,老师要来测一测同学们,看看同学们学到了多少。 (出示题目)

2、学生汇报

第四篇: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课题:亚非大河文明中的古代埃及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介绍了古代埃及的位置,强调了尼罗河对古埃及政治的影响,以及尼罗河河水对古埃及的农业的影响,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农作物的生长的规律,发展了天文学,例如太阳历等,书中介绍有关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还详细描述了金字塔,它代表了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象形文字的出现及发展;古埃及的分裂和统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渴望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奇事物感到好奇,所以这课古埃及应该图文并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详细了解并学习这课的内容。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古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图例“埃及统一后疆域”和“公元前15世纪的疆域”,了解古代埃及疆域的发展变化,并学习古埃及之后数次的分裂和重新统一。

2、通过书中金字塔的描述以及示意图,来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并学习其原因。

3、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并认识到其意义。学习古埃及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的分析与课文的理解,提高识图能力和对课文分析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埃及位置及疆域的学习,从宏观上简要了解古埃及以后的统一和分裂过程;通过对象形文字的产生意义认识类推到其他文字产生的意义。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进而上升到自然环境对某一文明的影响。

重点、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学习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重点是古印度文明成就表现。

教学方法:运用问答法、讨论法来讲解这课。

教学过程:首先在PPT展示古埃及位置和疆域的地图,结合书本知识,认识到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逐渐形成几十个小国,到了约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统一的埃及国家。再给同学们看看古埃及的历史年表,来了解古埃及以后的走向。

尼罗河的水文环境对古埃及的影响,尼罗河河水通畅和盛行的风向使埃及拥有了一条宝贵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整个流域的统一;尼罗河河水定期泛滥为古埃及农耕提供肥沃的土壤,促进了古埃及的农业的发展。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展起天文学,例如太阳历。

提出问题: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再展示第二张图片—金字塔,来学习以下几点;这一时期的阶级关系。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因其形似汉字的“金”字,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为什么要将坟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呢?这有两种说法。传统认为,这种坟墓形式是埃及王陵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即从前王朝的画墓,到早王朝的马斯塔巴,到乔赛尔

的层级金字塔,最后发展成角锥体的金字塔。

英国学者爱德华兹在其《金字塔》一书中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他认为,金字塔的修建,与古埃及的宗教崇拜有关。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升天,而层级金字塔的阶梯就是国王灵魂上天的天梯。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发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升天的;而角锥体的金字塔则象征了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金字塔的四条棱线就形似太阳的光芒。他认为,斯涅弗鲁时期是这两种不同的宗教观念的转换时期。

第三张图片展示不同载体的象形文字。重点讲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可见象形文字产生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宗教,随着美尼斯统一埃及全境,法老开始推行各自出身地的神,使其称为主神,由全埃及共同崇拜。在古王国时期主神是鹰神荷鲁斯,后来改为太阳神拉。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认为人死后还会在冥时间继续生活,所以他们把尸体脱水变干,制作成木乃伊。而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知道解剖学的知识开始分科治病。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板书设计:见纸质稿。

课后讨论:四五千年前的金字塔的建造者是用什么办法开凿、搬运重达十几吨的石块?

第五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1)

一、 记住“标本”

(一)

熟记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1 自然类意象

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思乡的代名词  流水 —— 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 斜阳(夕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 风、烟 —— 哀怨、惆怅、凄苦、苍凉  浮云 ——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 霜 —— 孤独凄凉

2植物类意象

 杨柳(垂柳、柳枝、柳)—— 怨别  杨花 —— 漂泊离别之情

 落花(落红、残红)—— 青春易逝、人生无常  菊花 —— 坚贞、高洁  梅花 —— 冰清玉洁

 松 —— 傲霜斗雪 坚贞 高洁  莲 —— 爱情

 梧桐 —— 凄凉悲伤  丁香 —— 愁思

 红豆 —— 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 芳草 —— 喻离恨

 芭蕉 ——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3 动物类意象

 杜鹃鸟 —— 哀怨、凄凉或思归  鹧鸪鸟 —— 离愁别绪

 蝉 —— 惜时光

感身世

明心志

 鸿雁 ——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 猿啼 —— 悲伤

 青鸟、鱼、鸳鸯 —— 相思相爱、离愁、孤寂  燕子 —— 爱情的象征  蟋蟀 —— 惆怅

4 人事类意象  人造物象类

 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 离情别绪、思乡不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 琴瑟 ——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或兄弟朋友的情谊  羌笛 —— 凄切

——

5 行为类

 登高、凭栏 —— 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壮志难酬

 吹笛、吹萧、吹笙 —— 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 饮酒 ——豪情、悲愁、苦闷、不得志  折柳 —— 惜别怀远、思乡

 捣衣(捣练) —— 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三)熟记古诗内容理解“一看到就想到”

1.一看到诗题中有“送”“留”“归”等字眼,就想到可能是表达怀念和依恋之情。 2.一看到诗词中有“折柳”字眼,就想到可能表达离愁别绪。诗题中有“归雁”,可能表达思乡和思念亲人之 情。

3.一看到写故国的兴衰,就想到可能是告诫当朝统治者,借古讽今。

4.一看到诗词中出现好梦或优美的风景,就想到可能是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对官场和现实的不满。

5.一看到诗词中写花开无人赏,新叶无人瞧,就想到可能是诗人自己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

6.一看到诗中写战事,就想到可能是:①表现报国无门的无奈,②对贪战者的憎恨,③对战乱人民的同情,④歌颂为国捐躯、奋勇杀敌的将士。

7.一看到写乐景就想到表示喜悦,哀景表示悲伤,有乐有哀往往是以乐衬哀。 8.一看到诗词中咏怀古迹,就想到可能是:①感叹历史的兴亡,②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③仰慕历史人物,④自叹自己无所作为、不被重用的无奈。 9.一看到文人当官就想到总写官场黑暗和社会黑暗。文人未当官,总表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文人被贬,一般都表达热爱山水。

10.一看到诗题中有“旅”字,可能表达诗人因飘泊而孤寂的情感。 11.一看到诗中有写响声的,就想到是以声衬静。 12.一看到诗人表示年事已高,就想到可能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情。 13.一看到描写山势高峻,就想到可能暗示社会背景恶劣或仕途艰险。 14.一看到诗词中涉及到饮酒的内容,就想到可能表达作者喜之极或悲之极或愤之极。

15.一看到诗词中描写月就想到可能表达思念之情。

16.一看到诗词中有登高望远,就想到可能表达:①对古英雄的仰慕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③对历史兴衰的感慨④无法施展报负的无奈⑤忧国忧民情怀。

(四)熟记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叙事抒情 描写手法

渲染气氛 烘托反衬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铺陈白描 欲扬选抑 运用对比 正面侧面 联想想象 运用象征 修辞方法

夸张 比拟 对比 比喻

双关 借代 对偶 设问 反问 通感比兴

互文 叠词

(五)熟记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主题 1.思乡

(1)抒发羁旅之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心思家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咏人

(1)同情百姓,如李绅的《悯农》。

(2)反映离乱痛苦生活,如杜甫“三吏”“三别”。

(3)思念亲友,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依依惜别,情深意长,如柳永的《雨霖铃》。 3.慰己

(1)抒发壮志凌云、施展报负的豪情,如杨炯的《从军行》。 (2)悲叹年华早逝、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4)告慰生平的喜悦,如杜甫的《客至》。 4.怀国

(1)渴望建功立业,如陆游的《书愤》。

(2)表示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感叹报国无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5.伤世

(1)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

(2)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甫的《兵车行》。

排比

上一篇:班务总结一2班范文下一篇:4月份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