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爱——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2022-11-03

今天, 再一次执教《可贵的沉默》这一课。在课前, 我也询问了学生: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在父母生日的时候你们送去过祝福吗?在父母生病的时候, 你们问候过吗?回答“是”的学生寥寥无几。站在三尺讲台, 触摸着学生的心灵深处, 让我忧心忡忡: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 会爱别人吗?不懂得爱别人会有哪些连锁反应呢?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在反思自己的教育, 我们学生中爱的教育是否存在着缺陷呢?于是, 我翻开了自己的教育札记, 搜索那些被忽略了的爱的缺失。

一、营造“爱他人”的思想感悟氛围

在农村, 孩子们要买一两本课外书, 这是多大的困难, 即使这样, 我仍然要求班上每一位学生买两本必读的书: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中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寄小读者》。要求孩子每天必读每本书五页。每日晨读时间必有一名学生轮流站上讲台为同学们朗读他认为最感人或最有体会的篇幅。这两本书都与学生的生活有关,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在心理很容易接受到爱的正能量。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孩子。”爱是一种强烈的情感, 爱孩子不是居高临下的“我是为你好”的说教, 而是把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作为教师教育的高超艺术来表现;把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做为教师教育方法的一贯做法。通过教师的爱来对学生进行“爱他人”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我和孩子们保持亲密的接触。不仅是课堂内、在操场、在田野、在山间、在河塘边……都是如此。只有在游戏、玩耍中, 孩子们最真实的表现会让你另眼相看, 也只有在那个时候, 孩子的心才会完全的交给你, 心与心才会没有距离, 当然你们更是亲密的玩伴和贴心的朋友了。

我放下教师的架子, 和孩子一起学习, 一起交流, 一起讨论。记得有一次, 课间休息时, 我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唱着动听的歌, 我请她告诉我是什么歌?那小女孩低着头, 手不停地抖动, 羞涩的脸已经通红, 我不曾了解这女孩如此怕我。在我的再三诚恳请求下, 女孩告诉我歌名叫《国境之南》, 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海角七号》里的插曲。在她告诉我时, 我也仔细的打量着自己的学生——张杨。十分文静, 很少违反纪律, 成绩较差, 很少和老师交流的女生。我从她的发光的眼神中感觉到她的灵气。我告诉她, 我喜欢范冰冰、喜欢“小燕子”, 也谈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糗事。很快, 张杨打开了话匣子, 滔滔不绝地和我交流了《海角七号》、范冰冰, 赵薇……上课的铃声响了, 她还舍不得离开我们开心讨论的话题。

我不怕学生揭自己的短, 做孩子信任的朋友和玩伴, 与孩子成为忘年交, 让自己真诚的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渐渐生根, 发芽……

三、通过开发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促进学生“爱他人”品质的形成

我常常为学生对他人, 对集体的漠不关心而无法容忍。有趣的活动能让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那么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就成为爱的教育的载体。

1. 要利用节假日, 让每一个学生为班上的同学写一句祝福语或建议或知心话。

2. 老师要关心每一位同学。利用多种途径了解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家庭情况, 了解每位同学的生日。

在学生心理苦闷时及时给予关爱, 对于那些家庭情况特别的学生更要跟踪了解情况, 做到及时把集体的温暖送到孩子的心中;在学生的生日时送上一份精美的小礼物, 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 一张不起眼的卡片, 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3. 学生要关心每一位同学。学生生病是学校生活常见的事, 可就因常见, 学生们的冷漠才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 我要学习李镇西老师的做法:凡是学生病休两天以上, 班里必须派人去慰问, 病休三日以上, 班主任再忙也要亲自去看望。当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时, 要及时地毫不保留地给予帮助。

四、努力营造一个拥有互助友爱,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班级

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 同学们之间的互助友爱的关系已初步建立。但是, 小学生爱憎分明, 天真无邪的个性, 往往会不经意地破坏到班级的和谐。我常常会在班会上告诉学生:人上一百, 形形色色。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智力高低, 能力大小, 家庭情况优劣的客观差别, 但是我们都是同样的大写的‘人’, 在人格和尊严面前, 同学与同学, 老师与同学, 包括你和父母、长辈间都是绝对平等的。所以, 我们要互助友爱, 互相尊重, 这样才可以做到班级和谐。”

五、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 不得不提到家庭教育。之前提到的几位孩子,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缺乏父母的关爱, 家中长辈的溺爱让他们片面地理解爱, 接受得理所当然, 却不会给予。因此, 引导家庭正确教育孩子认识“爱”这个问题, 值得我和所有的同仁们思考和研究。从事教育二十来年里, 与家长的接触和对教育的认识,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醒家长在爱孩子时, 也要告诉孩子应怎样爱父母长辈, 不能顾此失彼。2.提醒家长既要重视物质营养的提供, 更要重视精神营养的提供。3.引导家长停止喋喋不休的说教, 专注地聆听孩子的心声。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4.引导家长尽量不用直接命令, 多使用间接引导和分享的方式和手段。5.引导家长用自己的善良、纯朴等人格魅力影响孩子。

“人之初, 性本善”。如果家庭教育做到科学地, 人性化地对孩子进行“爱他人”的教育, 那么, 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的情形下, 一个互助友爱, 和谐的班级会营造得更完美。孩子们“爱他人”的芽苞会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长出茁壮的爱”的芽苗, 开出灿烂的“爱”的花朵, 结出丰硕的“爱”的果实。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我班的学生渐渐开始改变。学生们主动关心集体了, 运动会上, 啦啦队主动为运动员服务, 在接力比赛时, 因为掉棒, 班上没获得第一名, 全班同学还急得大哭。“六一”儿童节时, 学校发给孩子们的糖果, 有些孩子还特意为父母留下几颗。同学生病了, 孩子们主动去看望, 家长们开始向我讲述自己孩子体贴自己的事了……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 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一个社会中的大写的“人”,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品质, 只会索取, 那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也是国家的灾难。培养孩子们“爱他人”的良好品质是成就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艰巨的任务。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少年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让我们用爱唤醒孩子的爱, 用心去交换孩子们的心!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 珍惜和爱护这种美, 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吧!

摘要:爱是教育的手段, 也是德育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当前独生子女们都享受着长辈们无微不至的爱, 当他们将这种享受当成理所当然之时, 学会爱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学校学生关爱他人的现状, 提出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教育途径, 从而打造一个互助友爱、平等和谐的班级。

关键词:关爱他人,现状,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译林出版社.2010.

[2] 朱俊英.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他人”的道德教育的伦理探索.

[3] 李镇西.班级管理日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9.

[4] 弗洛姆.爱的教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4.

[5] 孟华.幼儿关爱他人行为研究.新浪博客.

上一篇:“空壳村”如何“脱壳”下一篇:小学班主任的“用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