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家乡区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2022-09-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而各类课程资源中, 区域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 又是极好的校本资源, 它对学生的成长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我的家乡高邮为例, 美丽的高邮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化底蕴, 使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区域文化, 而这些正是我们要寻找校本资源的源泉, 也是引领学生学习的最佳材料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石。因此, 我们从家乡的水文化、船文化、桥文化入手, 编写出一本体现地方特色的《水乡歌》, 作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鲜活的教材。让师生在编写与阅读教材过程中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激发学生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1 挖掘水文化资源, 激发热爱之情

怎样挖掘家乡的水文化资源?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最后确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水文化资源之一——水的传说

秦邮八景极具代表性, 因此围绕这一主题, 构思设计了这几个板块:首先是走进故事屋。从《神秘的高邮湖》、《耿庙神灯》、《露筋晓月》这三个故事中, 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高邮湖的神秘、耿医生助人为乐的品质, 还领略到王西楼画月的神奇。其次是故事擂台赛。聆听故事,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然后让学生怀着探求的欲望, 走出校园, 去广泛阅读、去上网查找, 去实地寻访, 在收集与加工处理好故事后, 登上故事擂台展示自我。这一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主要的是加深了对家乡水文化的了解, 从中受到更深的感染与熏陶

1.2 挖掘水文化资源之二——水的美景

“环以万顷湖、天粘四无壁”, 这是高邮水乡的真实写照。水景之美, 当数高邮湖, 它的神韵不知令多少人倾倒。为了让学生了解高邮湖、热爱高邮湖, 因此以“美丽的高邮湖”为题, 设计了“美丽旅行、美丽点滴、美丽视窗”这三个板块, 学生饱览春夏秋冬图, 领略高邮湖春天的纤芦摇曳、夏天的碧波万顷、秋天的风帆点点、冬天的飞银堆雪。面对此景, 学生很想赞美, 这正是积累词语的好机会, 而“词海拾贝”为学生提供了赞美的平台。高邮湖美, 夕阳中的高邮湖就更具神韵, 望着美丽如画的夕阳湖, 学生们心中会涌起一股赞美之情, 而“佳句拾萃”更能抒发学生们对高邮湖热爱的那种情感。

“这么美的镜头, 该让更多的人去欣赏, 让我们带上相机赶快行动, 拍出最美的镜头”, 这是第三板块“美丽视窗”中的一段话, 这时, 学生由欣赏图片到实地观赏、拍摄。我想, 每位高邮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去宣传, 通过“美丽视窗”, 让高邮走出江苏、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欣赏了高邮湖, 家乡还有许多特色景点, 为了让学生全面感受家乡水景之美, 因此, 就以“水乡风景”为题, 在《旅行指南》引导下畅游家乡。从神奇的清水潭到广阔的芦苇场;从迷人的荷塘到天然的绿洋湖, 在小导游的精妙解说中, 学生既能了解了地方历史, 又能耳闻动人的传说, 既能吟诵朗朗上口的荷塘诗文, 又能上网查寻芦苇的妙用, 既能参与八桥乡生态资源的开发、又能游刺激的生态迷宫, 快乐之旅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美丽的风景萦绕在心头, 对家乡的那份爱会更深切。

2 挖掘船文化资源, 引发自豪之感

家乡水多船也多, 随着时间的变迁, 它们在运河母亲怀抱中悄然变化。而“五彩缤纷船世界”是对它最好的诠释。为了富有童趣, 采用了拟人化手法, 以“小帆自述”为主线, 从认一认“我的兄弟姐妹”入手, 引导学生观看各种图片, 认识家乡的各种船只, 而后走进小帆的天地:——小帆美视窗——小帆张贴栏——小帆创作坊——小帆故事屋——小帆拾趣箱, 这当中, 既有家乡新贵——珠湖公主号的旅游热线, 又可让学生自主、动手收集船的图片和创造家乡未来的船;既可聆听《高邮船黑屁股》的典故, 又能积累有趣的渔民习俗忌语。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又解读了船文化历史, 更主要的是由此而产生的惊叹:改革开放中, 家乡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学生心中那种自豪之感由然而生。

船多, 与船有关的古迹也多, 这又给学生提供了解家乡船文化的好机会, 因而又以“起航了, 小帆”为题, 随着一声号角, 学生乘坐着小帆, 从古老的古船坞到嵌有道道深痕的拉纤石, 再到皇帝泊船靠岸的御码头, 每到一处都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仿佛看到了格局与风貌独特的古船坞, 看到了弯腰拉纤的渔民, 看到了察看水情即兴吟诗的康熙大帝……

此时学生定会很想尽情书写快乐之旅, 而“旅行感言”为学生提供了挥洒情感的天地。为了扩大社会影响, 最后还设计了“回家后请问问你的爷爷奶奶”, 家乡还有哪些与船有关的古迹?这一拓展延伸活动, 引领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 走向社会, 走向千家万户, 让每一位邮城人都来关注、了解家乡的船文化, 都为自己是高邮人而深感自豪。

3 挖掘桥文化资源, 诱发探求之欲

桥是家乡的特色风景, 每一座桥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而“桥的故事”会把你带进难忘的境地。从“桥的成长”入手, 纵观桥的历史演变过程, 洞察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从古朴的竹桥、石桥到现代的水泥桥、钢索桥, 无不诉说着桥的辛酸与欢乐, 无不凝结着家乡人民的汗水与智慧。“先睹为快”, 又将家乡之桥链接到世界著名的润扬大桥, “多么伟大的创举”, 学生在惊叹之余, 深切感受到家乡的现代化建设已进入高科技领域。

家乡河多、桥多, 承志桥、傅公桥、送驾桥……让学生写一写桥名, 填一填中国、世界名桥, 说一说、访一访由桥命名的街道、乡镇, 读一读桥的历史宝典, 唱一唱小桥童谣。由家乡之桥走向世界之桥, “奇妙桥世界”引领学生走进桥的天地, 晶莹剔透的玻璃桥, 神奇的纸桥、音乐桥, 怎能不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学生们会上网查询, 在桥海中畅游。对家乡桥文化探求的热情将完全激发了出来。

通过发掘家乡的水文化、船文化、桥文化, 校本教材《水乡歌》已初具雏形, 通过查、议、写、听、想、画, 通过调查、观察、寻访、实验、表演、制作、交流、总结等活动, 家乡之美在学生的眼中会变得更为具体, 热爱之情在学生的心中会变得更为浓烈。他们要用家乡民歌来赞美它、歌颂它。在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中, 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自己组织、自我体验、自我感悟, 既学到了知识, 发展了能力, 也陶冶了情操,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家乡的美好品德。

校本教材《水乡歌》编写完成, 这是我校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与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要继续发掘、完善校本资源, 在立足家乡区域文化的基础上, 向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塑造美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摘要: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课程资源中的区域文化又是极好的校本资源, 它对学生的成长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区域文化,校本课程,良好品质

上一篇:彰显学科特点,着眼生活教好思想品德课下一篇:现代房地产档案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