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骨科患者

2022-09-06

第一篇:优质护理在骨科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

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 96例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的满意度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17%,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关节屈伸活动度、拆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等比较, 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人工关节置换;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0.183

对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科骨性关节炎等导致的畸形、不稳、疼痛等行走活动障碍的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人工置换术。在开展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良好的护理服务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院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48例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96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8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3例, 年龄25~60岁;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2例, 年龄23~63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的护理方法为: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常规护理, 对患者分小组进行编号, 每组患者由一组护士来负责, 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 帮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 以便于患者能够保持正确的关节功能位, 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 以及手术之后, 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予以严密的观察。尤其是对于骨折患者, 应该注意患者的骨折部位的固定情况, 对患者的局部活动进行限制, 并积极指导患者开展适当的功能锻炼, 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为患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 防止患者由于剧烈运动, 导致康复效果受到影响[1];②做好患者病房环境的管理, 做好病房的开窗通风, 定时开展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 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 有效预防患者的肺部感染, 并对患者的作息时间予以严格规范, 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作息环境[2];③加强患者的晨间护理, 对患者引流管的通畅性进行检查, 并要观察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与量,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翻身, 防止将引流管拔出;④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 及时用温水擦拭患者被伤口渗出液及大小便污染的皮肤, 在患者变换体位之后, 要做好患者的肘部、足跟、内外踝、肩胛区等受压部位的按摩;⑤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工作, 建议患者多食用含钙、蛋白质、易吸收、易消化的食物, 并要多饮水;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由于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大多是老年患者, 手术之后患者大都行动不便, 生活不能自理, 这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消极的不良情绪,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以便于有效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⑦患者出院之后, 要定期的做好患者电话回访工作,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醒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3]。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17%(38/48),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45/48),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两组患者的平均关节屈伸活动度、拆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等, 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将人工关节植入到人体中, 以便于其能够代替患病关节的相关功能, 这对于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 我国的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

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 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服务, 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 并且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31):31-32.

[2] 胡超芬.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2):132-133.

[3] 廖化敏.人工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激光杂志, 2011, 32(3):88-89.

[4] 罗玉君.情志护理在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中医正骨, 2014, 26(2):68-69.

[5] 蔡玉霞.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1):136-137.

[收稿日期:2014-11-18]

第二篇:基于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方法: 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工作模式, 对骨科住院患者全方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积极性,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减少护患纠纷,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关键词】骨科 优质服务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24-01

一转变护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医院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培训,灌输优质护理理念,强化优质护理意识,通过学习和动员,护理人员转变了观念,由“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注重临床实效,让患者满意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二优化护理模式,改革护士分工和排班方式

1实行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落实整体护理。即责任护士对她“分管”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全面负责,即使休息时也要告诉患者暂时由同组护士“代管”。

2推行小组责任制,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长,起带班、指导、监控作用,低年资护士也有成长、发展的空间。护理组长及责任护士严格按优质护理服务规范进行,护士长每日检查,护理部随时抽查。

3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护理,科室新增加合同护士3名。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完全由专门的一位医生和护士全权负责,实行扁平式、弹性排班,按病人需求调整各班次,一改往日的功能制、责任制护理。灵活合理配备护理人力,做到无缝隙护理,坚决杜绝治疗护理分离现象,真正落实对病人的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三优化住院环境,优化服务流程,营造温馨病房

环境的清洁与舒适能够影响到病人的情绪,也是病人治疗及恢复过程中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和优化的前提。病房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温湿度适宜。科内提供微波炉,免费为病人加热饭菜;病区张贴温馨提示语、防滑标识; 悬挂全科医务人员的照片,附有个人职称、特长简介,走廊上有图文并茂的疾病健康教育展板;提供便民袋,装有针线、剪刀、笔纸、信封等等。提供护理用具如:洗头车、床边座便器、助行器等。定期组织患者公休座谈会,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每日清单中,由护士发放到病人床头,供病人查看。让病人了解各项治疗与检查和护理的收费情况,对于病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查询和解释。

四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知识全面、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为首要的护理指征。组织学习并拟定了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疾病观察要点,组织学习常用药物及新药说明书,加强对三基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学习,积极参加医院里的业务学习,同时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考试,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应急能力,将“一切为病人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护理技术操作中。

五简化护理文书,把时间还给护士和病人

医院实行电子病历,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推行表格式护理记录单,节约了护士书写时间,极大的增加了护士与病人交流沟通的时间,增进了护患感情。

六健康教育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调动患者参与疾病康复的积极性,要围绕病人能够说到做到的原则。骨科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术前、术后以及功能锻炼的健康宣教。

1术前宣教

首先评估患者对手术掌握知识的情况,向病人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参加手术的人员,并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关心体贴病人,给予心理支持,适当讲解手术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其禁食禁水时间、戒烟戒酒的必要性。术前备皮的意义。做好术前指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拍背、训练床上大小便等。

2术后宣教

向病人讲解应用各种医疗器材的作用:如石膏固定、心电监护、外固定支架、氧气吸入等的作用和注意事项,腰麻或全麻术后的禁食禁水的时间以及卧位的要求。给予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局部伤口的清洁干燥,教会患者术后翻身的要领。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给心理疏导。

3功能锻炼

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患者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主动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惫,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对患者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骨折愈合进度,锻炼后的反应效果等,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七关注细节,落实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骨科病人大部分都是卧床行动不便的病人,做好基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自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基础护理得到很好的落实,晨晚间护理更加到位。生活护理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基础与专科相结合,使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同时,体会到专业护理,以专业的护理手段解决病人的问题。

1 晨间护理

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元。手术患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我们协助漱口、洗脸、喂饭。对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我们协助他们翻身、拍背、功能锻炼,必要时协助患者洗漱。有伤口引流的患者给予各种引流管,并妥善处理,帮助患者倾倒引流液、尿液等。晨间交流:询问夜间睡眠、疼痛、晨间进食等情况。尤其注重术后患者的伤口及疼痛的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晚间护理

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整理,理顺各种管道。对患者进行睡前指导。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睡前排便护理。对于术后疼痛的病人,应注意周围环境安静便于入睡。病室内电视机按时关闭,要求家属离院。病重病危的病室保留廊灯,便于观察病人。

第三篇: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和护理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以实施前一年内收治的骨科患者48例为对照组,以实施后一年内收治的骨科患者51例为实验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骨科护理;应用价值

骨科患者多数为发生创伤性骨折或骨质疏松而就诊,骨折原因较多,包括从高处坠落、车祸、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多由高能量创伤所致,常合各脏器损伤,出血量大,伤情危重。我院自2012年1月起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起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以实施前一年内(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48例为对照组,以实施后一年内(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51例为实验组。

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3.42±3.73)岁;体重45~85kg,平均体重(62.79±4.22)kg;受伤至就诊时间1~5h,平均就诊时间(2.62±0.70)h;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25例、高空坠落伤14例、重物砸伤3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28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受伤至就诊时间、致伤原因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2.1 体征监测护理

接诊后迅速诊断有无胸腔、颅脑损伤、其他部位多发骨折。及时控制致命性出血、彻底清理创面。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迅速建立有效的上肢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补充血容量。尽量减少搬动患者,注意对骨折处的保护,以防发生二次损伤。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全身状况,及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防治低温、酸中毒、凝血障碍致死三联征,注意保暖,纠正酸碱失衡,及时纠正血流动力学,改善凝血功能,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手术治疗。

1.2.2 心理护理

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救治过程的始终,严重骨科患者多为突发性损伤,患者多存在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初入院时应尽量安抚其恐惧情绪,告知患者及时治疗可帮助其恢复健康 。

1.2.3 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术后24h开始在床上进行上肢伸展运动,术后3d开始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膝、踝关节活动,术后5d开始进行半卧、坐位练习,髋、膝关节伸屈运动。对患者实施CPM锻炼护理,即患者于手术结束后体温正常且未出现切口感染情况下采取CPM锻炼护理。控制患者运动频率为60s至90s间为一个周期,并且运动强度应由弱至强,循序渐进,每天锻炼30min至1h,持续常采取3周。

1.3 评价指标[1]

(1)在接受治疗后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与活动程度,骨折位置没有出现酸痛或者僵硬感觉,关节功能恢复症状的评定为痊愈;(2)接受治疗后患者能够正常工作或者活动,骨折部位没有出现酸痛或者不适症状,关节能够活动的范围超过90%的评定为显效;(3)基本恢复生活能力,骨折部位有轻微酸痛或者僵硬感,关节能够活动范围超过80%的评定为有效;(4)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与活动能力无显著改善的,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4%,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严重骨科患者骨折部位完整性遭到破坏,移动时疼痛加剧,甚至可能导致骨折移位,从而导致二次损伤。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救治效果,有利于尽早手术,还有助于术后康复[2]。心理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有利于及时关注患者伤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期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利于其保持关节与肌肉的活动度,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康复训练的程序应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及不引起骨折处疼痛为度,活动的范围应由小至大,活动的次数应由少至多。通过正确、科学康复指导与分期功能训练,有效地降低了骨折移位、关节粘连、功能障碍、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术后1年,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提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汤小春,徐仕英.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康复护理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22(01):118-119

[2]梅伟.早期CPM锻炼对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第四篇:优质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王祚华盐城市射阳县长荡卫生院224300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诊疗的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常规常规护理组与优质组各26例,治疗一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优质组显效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3.85%、92.31%,常规组为30.76%、76.92%,两组对于参数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支气管哮喘;疗效及满意度

支气管哮喘是基层卫生院常见病和多发病,它由多种炎性细胞浸润所致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治疗目的是控制患者哮喘发作的持续状态和、减少反复次数及其发作持续时间

【1】。在治疗过程中,合用用药之外,护理是一非常重要的环节。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对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并与同期26例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 -2012年12月间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所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优质组中,男18例,女8例;年龄在6~67岁;病程1-38年。常规组中,男17例,女9例;年龄在6-64岁;病程1-37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经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常规组采用《内科护理学》中常规的护理方法,优质组在常规护理的方法的基础上,融入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相关内容,具体护理措施:

1.2.1 强化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护理病情的询问,并针对性的制定详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如:病室进行湿式清洁,防止灰尘等颗粒物质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使用非物理性的消毒方式,避免化学性消毒液的气味引起患者气道痉挛;保持病室内的温湿度等。

1.2.2 突出非药物护理①饮食护理:哮喘发作期,由于体力的消耗和水分的丢失,我们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同时要补充足量的水分和维生素。②体位护理:在哮喘发作时指导患者采取强迫坐位,同时给予患者适宜的支撑物体,防止跌倒。在日常生活中要指导患者在睡眠时采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或不易咳出的患者,要指导和示范不同体位下的拍背方法。③氧疗护理:给予患者吸氧疗法,在吸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性,调整氧气的温湿度、流量和吸氧的方式,避免患者对吸氧的不适应。

1.2.3 健全健康教育我们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多次健康教育,讲解哮喘的病因、病理、治疗、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全面的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睡眠、用药以及复诊的相关事宜,纠正患者生活中不良习惯。特别要指导患者正确的

进行呼吸操的肺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要做好示范,对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培训,以便出院后接受家庭教育。

1.3 疗效评定标准

2结 果

表1两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

组别

优质组

对照组

3讨 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无缝隙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3】【2】 显效:患者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体征有显著缓解;有效:患者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体征有所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好转或加重。 例数 26 26 显效 14 8 有效 10 13 无效 2 5 显效率 患者满意度 53.85%(14/26) 92.31%(24/26) 30.76%(8/26) 76.92%(20/26) 两组患者显效率、满意度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显著差异性。 。卫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优质护理示范服务工程”活动,优质护理服务逐渐在基层卫生院开展,成为现代医疗护理服务的主流。我院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对优质护理服务展开了深入的学习与研究,逐渐的认识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不仅是现代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更加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手段【4】。

通过对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我们体会到:①强化基础护理,能够使患者在生理上更加舒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区环境,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生理上舒适要求,减少呼吸道不必要的刺激,杜绝支气管哮喘发作的诱因,使得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满意、舒适的配合治疗。②突出非药物护理,能够使患者的药物的作用更加高效。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药物,减少患者的症状,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饮食、氧疗、体位等方面饮食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合理的饮食能够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正确的体位可以减轻患者喘息的症状、引流出呼吸道的分泌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当的氧疗能够提高患者血液中的氧分压,促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增强治疗效果。③健全健康教育,能够使护理工作延伸。健康教育不仅要贯穿于患者治疗的全程中,而且还要延伸至患者出院,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良好的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习性的培养,减少再发的几率和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优质组的疗效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调查均优于常规组,能够说明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美玉,焦素章。支气管哮喘护理的研究与分析[J],健康指南,2013,18(11):36。

2、巢建军。平喘止咳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2012,27(6):67-68。

3、卢根娣,杨亚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2

(27):36。

4、曹磊。优质护理服务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营养保健,2013,4(23):

48-49。

第五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足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足外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3月在我院手足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36例,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各方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施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足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足外科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手足创伤患者受伤部位多为精细、关键部位,治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所以,怎样通过有效护理模式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是临床关注的焦点[1]。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将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实现[2]。本文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足外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68例患者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4±2.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6.1±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入院宣教、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①按职称、找工作年限将本科室所有护士进行分组,实行责任包干制,以便及时、准确、有效的执行医嘱。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转变护理服务思想,以体贴行为去稳定、安抚患者情绪[3]。②保持病房整洁、安静、温馨,保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病区设立便民角,备有开水、针线、指甲刀、胶布、胶水等生活用品。③各班主管护士需对所负责的患者严格执行口服药发药到口的原则;简化护理文书,不需要记录可省去记录,增加护士为患者服务、与患者交流的时间;组长每天检查本组护理工作执行情况,护士长则定期检查,每月统计,定期总结、反馈、改正、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关的奖励绩效机制,以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4]。

1.3评价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住院环境及护士技术水平、礼仪服务、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几方面,分为满意、不满意两等级;专人发放,当场收回。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80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情况具体 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对各方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比较情况具体 见表2。

由表2可见,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实施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使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这对护理事业的进步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帮助、带动、学习,重点培养年轻护士的专科护理技能,确保护理安全。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长可尽量为护士创造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护理工作分工明确、相互协作、集思广义,减少了护士对护士长的过度依赖,总结合理的、新的、切合实际的护理措施,为科室良好工作氛围奠定基础 [5]。

参考文献:

[1]林慧芳,赵凤娥,陈国恩.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外科VSD技术应用患者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3396-3399.

[2]李平仙,方志红.手外伤皮瓣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42-43.

[3]陈海棠,张建春,向艳丽,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断指再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357-358.

[4]张立美,刘光青.舒适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9-52.

[5]梁贤芳,赵凤娥,吴兰英,等.手足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5):395-396.

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下一篇: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