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绘画形式美学视域下的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研究

摘要:本文从图式的涵义辨析入手,对中西绘画形式美学的本质差异进行了大跨度的宏观比较分析,并由此论证了中西绘画形式美学对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影响,从而试图对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静态结构、视觉效应、艺术转化等构建维度的融合与差异现象进行一次合理的论证与求解;对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发展趋向做出比较全面的把握及展望。客观而言,“图式”一词是一个“舶来品”,它最早诞生于西方,具有比较丰富的语义内涵。它不仅在绘画中产生了专用的艺术图式,还与构图、图像、形式、符号等艺术术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区别,并构建了其特有的艺用体系。在风景油画中,因为绘画再现的需求,艺用图式已成为画家们的一些重要语汇。只是由于风景油画原产自西方,所以当它传入中国后,其中的图式在中西绘画形式美学的共同影响下体现出了中西融合的特征。具体而言,绘画形式美学视域下的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构建主要体现在视觉元素:线、色、空间的融合组合,及视觉效应的“焦点区域”、“不动之动”与“张力”的融合表现中。既然中国风景油画图式在绘画形式美学视域下具有融合性,那么它作为一种图式语汇势必会因为中国语境的特殊性而被中国油画家置于一个动态的结构关系中,并做相应的艺用转化,即中国油画家从绘画审美创作的本质、境界、观念等方面进行转化,从而使其传递出中国特有的艺术精神。显然,中国风景油画图式促进了中国油画艺术个性化、民族化的发展,但同时它也引发了图式化现象,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在辩证中探索它的发展趋向,还应该结合中国的时代性、民族文化特色及艺术家的个体特性等对其进行创新思考。综合而言,由于中国风景油画的特殊性,所以其艺术图式在绘画形式美学的作用下体现出了中西融合的特征,即中国油画家在借鉴和学习西方经典绘画图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美学观、图式语汇及自己对现代社会、生活、科技等的综合认识和理解,构建了具有现代语义的中国风景油画图式,从而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绘画形式美学;中国风景油画;图式;比较;本土化

学科专业:美术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一、中国风景油画的兴起

二、图式在中国风景油画中的重要性

三、中国风景油画文化价值认同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内容的界域

一、中国油画的属性探讨

二、形式美学及绘画形式美学

三、对中西绘画形式美学发展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际作用

第四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图式的涵义与概念辨析

第一节 图式的涵义与体系

一、“图式”的提出及“图式”理论谱系

二、艺术中的“图式”及体系构建

第二节 图式与构图、图像、形式、符号的辨析

一、图式与构图

二、图式与图像

三、图式与形式

四、图式与符号

第二章 中西绘画形式美学的差异及对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影响

第一节 中西绘画形式美学的差异

一、中西绘画形式美学的形成之源

二、中西绘画形式美学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 中西绘画形式美学对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影响

一、“物理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创作原则

二、“真实性”与“非真实性”的图像组合

第三章 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特征

第一节 中国风景油画图式之视觉元素

一、线:“间断性”与“连续性”

二、色:“多彩”与“素色”

三、空间:“有限”与“无限”

第二节 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视觉效应

一、焦点区域:“理性的象征”与“感性的象征”

二、不动之动:“物动”与“心动”

三、张力:“实力”与“虚力”

第四章 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转化

第一节 图式在中国语境中转化的前提及原因

一、图式的转化背景

二、图式本土化的必要性

第二节 图式在中国语境中的转化

一、从“万象”到“太朴”

二、从“实境”到“意境”

三、从“常形图像”到“常理符号”

第五章 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发展趋向

第一节 中国风景油画图式发展的辩证性

一、个人风格图式化现象

二、图式的价值

三、图式的反省

第二节 中国风景油画图式的创新思考

一、在融合中求变化:增强艺术图式表现的时代性

二、在融合中求突破:凸显艺术图式表现的民族文化特色

三、在融合中求个性:实现艺术图式表现的个体升华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民族地区经济产业发展论文提纲下一篇:情境创设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