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探

2022-09-11

近六、七年来, 我的学生作文参赛都能获得不错的奖次, 记得重庆市第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 一小时限时作文, 我班选送了13篇作品, 结果有8篇获重庆市一等奖, 5篇获重庆市二等奖, 百分之百获奖;每一届环保征文赛, 我的学生均能获得区级乃至重庆市级的一、二等奖。有人说我对写作训练有绝招, 其实我只是在写作训练中脚踏实地的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 因而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系统地训练作文的必备技法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 他们有一定的写作基础, 但写作的技法掌握甚少, 如果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不系统地训练, 那么学生作文的立意、结构、形式等就很难改变, 写作能力也就无从提高, 面对一些新题型作文, 或许还不知该如何入手。因此, 我认为我们必须要系统的训练学生作文的必备技法, 如;让学生掌握写记叙文应主要采用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 描写的内容和细节具有个性化的方法在于选择个性的材料和个性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变换角度出新奇可采用侧面着笔、以物观人、物人对观、事物人化、人物异化、本人他化等技法;对于释义类作文, 审题的重点要转向释义中的“义”上来;这几年, 实题型作文在全国的众多考区中占的比例也很大, 应对这种实题作文的策略:首先要挖掘出实题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并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和见解投射到所给的文题上去, 避实就虚, 文体应首选叙事类文体。其次, 要快速定向, 确定主旨:实题型作文中的实物, 一般具备多种属性和丰富的内涵, 我们不可面面俱到, 只着眼于具有可比喻、象征的那部分即可。对中考作文不容易出现的文体的写作技法也应训练, 如:后文提到的调查报告和古诗词, 因为我们老师应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多考虑。

二、创造条件, 让学生多积累写作的素材

有米下锅, 才能煲出一锅诱人的粥。有浑厚的文化积淀, 有丰富的生活素材, 学生创作的源头才会活水长流。为此, 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两方面素材的积累:一是文化素材, 二是生活素材。为了学生积累文化素材, 我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开辟“每日名言”栏目, 内容包括:谚语、格言、警句、诗词佳句。积累名言对学生可谓是一举多得:积累了素材, 又会运用, 从中还能修身养性。2、讲富有哲理的、具有醒人警世的教育小故事。一周安排一、两次, 每次三、四分钟即可。这一环节的进行也是一箭双雕:既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又能全方位的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3、让学生多读课外书。书读得多了, 素材自然就多了。

生活素材的拥有,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我坚持训练学生, 效果不错。有一年, 学校叫我辅导两篇文章参加重庆市第九届环保征文大赛, 主题是:节约资源。征文要求要有实践性、科学性, 我布置学生作两份调查报告, 这意味着学生得花一些时间才行, 没想到他们四天左右的时间就做出来了, 其中《“构建节约型校园”的调查报告》获重庆市一等奖。辅导这份作品花费我的时间是最少的, 效果又不错!原因是什么?写作离不开生活, 他们拥有丰富的素材:同学们的生活习惯、学校节约水电的举措尽收眼底, 因此, 他们能很顺利地做好这份调查报告。

三、培养真情, 独抒性灵

所谓“性灵”就是作者的个性表现和真情流露。文章讲究一个“真”字, 只有具备了“真”, 文章才能打动人, 即所谓“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为了使学生的作品能打动人, 我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精心创设条件, 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首先, 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中学语文教材中就包含有丰富的情感个案: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表现出的超然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让人敬佩;《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的气概和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催人奋进。其次,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进社会, 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用阳光下傲然的小草, 田野间盛开的杜鹃, 山谷里飘过的悠悠白云等美妙的景象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用苏丹大灾荒的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难, 让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大自然的淫威;用抗震救灾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厚重!意识到母爱的伟大, 感受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博爱!那么学生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就不会限于生硬的文字。

第二、重视周记训练, 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 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周记, 是一周记事, 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 是学生与教师勾通的渠道, 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 这一种状态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 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情。只要我们有心, 在语文课堂里、在生活的大课堂里精心设计, 学生的真情就能在作文中渗透, 作文的能力就能在真情中升华。

四、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曲径通幽, 别有一番风味!有老师认为:让学生把一般的文体写好就不错了, 何必在一些不常见的文体上费神呢?更何况像写诗填词这些事, 连老师都感到吃力, 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吃力, 就不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某一板块成为空白, 那是一种遗憾甚至是一种罪过。多给学生一次尝试的机会, 在他们的写作生活中就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初09级和初12级学生在进入初中的第一个月内, 我都有意的安排了一首古体诗和一首词的教学。当然, 也简单的介绍了如何写古体诗、如何填词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结果两个年级都有优秀作品出现, 有一位学生第一次创作的词《醉花阴》竟在第十一届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交流会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五、重视文章的品评、欣赏

莫怀戚老师说“给文章打分, 是一件荒唐又尴尬的事。”平时作文, 我也不喜欢给学生评分, 因为评分的意义不大, 很多时候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是这样做的:每次学生作文后, 当天就让学生互评, 修改错字、病句, 勾画出佳句、优美的段落, 并用文字对文章做出评价。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纠错能力, 又能让其领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在那一周内, 我会抽看一部分学生的作品, 有时也会浏览完, 再上一节欣赏课:让学生唱主角儿, 说说这次作文自己最欣赏的文章, 欣赏何处?欣赏的原因是什么?让他们尽情的品头论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让其明白了别人文章优之所在、自己应向何方努力!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到别人的欣赏, 创作的激情又一次被激发!我则往往会挑差一点的学生的一、两个好句子欣赏欣赏, 让他们也一样快乐、一样喜欢写作!这样, 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大面积的获得提升。

上一篇:CSS的使用及命名原则下一篇:渤南洼陷埕南断阶带义斜501井区砂砾岩体成藏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