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写作训练,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2-09-1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 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1]叶先生的这一告诫, 对于高等院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因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字表达的多向扩展, 实用写作能力已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安身立命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 为适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的需要, 有关高等院校都应充分认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从而不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1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客观需求

这种客观需求十分广泛, 涉及到学生生存、发展、建树的诸多方面。归纳起来说, 主要是三点。

1.1 专业定位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 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这既与社会实际需要相关, 也与人们的普遍心理相关。也就是说, 人们普遍认可的标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应该个个都是“写家子”。这一心理, 在国外也是一样。因此,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加强写作训练, 是合情合理合规的教学内容。

1.2 现实生存的需求

一方面, 不仅诸如各级各类公务员招录的考试、事业单位进人的考试需要应考者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就是一些非公单位招人, 也都越来越重视自荐者的写作能力, 比如让他们亲手写出个人简历等 (而非用计算机打印好的自荐书之类) 。另一方面, 目前相当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写作水平, 却不能令人满意。由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重视, 写作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是否成功。这种生活现实也提醒着学校和学生, 学生在校时必须切实加强写作训练。

1.3 长远发展的需求

毕业生顺利就业只是开端。今后的发展、建树, 仍然离不开写作特别是应用写作。因为, 一方面工作性质不同, 写作的涉及面就不同, 比如做文秘工作的, 从事新闻工作的, 在司法系统工作的, 等等, 应用写作的内容, 肯定大有区别。另一方面, 从更高层次说, 人的建树最高为三种:立德、立言、立功。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 立言离不开自己的文字表达, 是不言而喻的, 即使是立德、立功, 也往往离不开自己的总结、书写。因为很多内容, 别人是难知“内幕”的。因此, 尽可能地扩大对在校大学生的写作训练面, 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建树有着难以估价的意义。

2 明确写作训练的条件准备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各种能力, 是在不断地操作和实践中形成的。写作能力作为一种包含多种因素的技能, 其获得的渠道也只能是不断实践。因此, 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须持续训练, 让他们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步提高。

但是, 训练也好, 实践也罢, 必须有基本的条件。倘基本条件不具备, 写作实践就难免盲目性。陆游曾告诫自己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依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要学习包括应用写作在内的一切写作, “功夫”也在写作活动之外。这种“功夫”, 也就是写作的无形态的条件。这种条件越充分, 写作实践就越自如。这正符合古人的另一种训导:“袖手于前, 方能疾书于后。”

那么, 写作实践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呢?怎样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具备这些条件呢?笔者认为, 这些条件主要是写作者的观念、境界、个性、才情等。显然, 要使学生具备这些利于写作的条件, 教师、学生须共同努力, 在以下几方面打好基础。

首先, 要使学生具有正确而独到的思想。也就是说, 他们要能正确地认识世界, 正确地认识自己, 从而把握住写作的正确方向, 既不胡言乱语, 也不随波逐流。要使学生具有正确而独到的思想,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科教师, 都应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 感悟生活。这里最重要的是, 要引导、教育学生克服年轻人易偏激、易片面的弱点, 养成从各个角度判断生活的习惯, 边学习边总结, 逐步成熟起来。

其次, 要使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和正常情感。从古至今, 人格不同, 气度不同, 情绪不同, 笔下的作品或文章也必然不同。凡人格有缺陷者, 情绪控制不当者, 所写出的篇什就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所以,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分析说:“东坡之词旷, 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 犹东施之效捧心也。”[2]可见, 人格、气度在写作中显得多么重要。

现在是一个常说“情商”的时代。因此, 注重情感在应用写作中的作用, 势所必然。实际上, 许多应用写作, 离开了作者的正常情绪, 只在技巧上费功夫, 未必能达到佳妙。商业文书中的真诚, 司法文书中的庄重, 广告用语中的赞赏, 哪一样没有写作者的正常情绪在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过的“繁采寡情, 味之必厌。”[3]原本指文学创作, 但放在应用写作中来说, 也是大有启迪作用的。

因此,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 在发扬孔夫子的教育精神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正常情感方面, 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次, 使学生确立高屋建瓴般的识见。清代李渔在《笠翁余集·窥词管见》中分析历代词作时认为:凡为词, 皆“意新为上, 语新次之, 字句之新又次之。”[4]笔者认为, 借用李笠翁的说法, 实际上任何写作都如此。这就是说, 没有新意的写作, 总成不了上品。新意从何来?来自作者的识见;作者的识见从何来?来自学习。所以, 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远见卓识, 以使他们在写作时立意高远, 出语不凡, 多有精品。

另外, 要让学生认真感悟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前人总结出的写作技巧。写作实践, 离不开写作理论的指导, 也离不开他人总结出的写作技巧。但现在, 却存在着轻视写作理论、轻视写作技巧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写作实践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 要理直气壮地让学生学习、感悟写作理论, 认知、感悟写作技巧, 为他们的写作实践打好根基。比如写行政公文, 有一句行话叫“一字入公文, 九牛拔不出”, 是提醒写公文者一定要慎之又慎, 字斟句酌。这种规矩, 不领会怎么能行?又比如运用修辞格, 不知规矩也不行。王希杰先生总结说:“得体性原则是修辞活动中的最高最重要原则。”[5]学生了解并悟通了这一原则, 在写作实践中运用修辞格时, 就会在“得体性”上多费心思, 以避免弄巧成拙。

需要强调的是, 条件具备是有过程的, 而写作实践却不能一味等待。因此, 具体步骤只能是边准备、边实践、边提高、边总结。只要合理安排, 学生们就会渐次受益。

3 健全写作训练的有效措施

写作训练的实践, 关键是“写”。但是, 写的训练是多方面的, 在大学阶段不可能全面触及 (特别是应用写作, 有很多是需要在步入社会后根据工作内容而继续学习的) , 但带有普遍意义的训练措施必须明确。笔者认为, 有效的训练措施, 大致有如下几类:

其一, 建立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论文写作制度。这种论文制度, 要克服毕业时才毫无前期实践即写综合性论文的做法, 而是包含了作业式论文、课程论文 (可替代考试) 、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多项实践训练。

一般说来, 作业式论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相对单一而容易, 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就复杂一些, 难度大一些。我所设想的论文写作制度可使学生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既可克服学生对写作实践的畏难情绪, 又能使他们得到多重锻炼, 步入社会后能尽快适应新工作。

其二, 建立功能比较齐全的写作实训室。在这种实训室中, 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有机结合, 以充分体现写作教学的直观性、“应用性”。因此, 在实训室中, 既要有针对性地播放教学光盘, 进行多媒体教学, 也要让学生学习模拟现代化的办公程序, 熟悉公文处理。此外, 还要指导学生担任不同角色, 协同配合, 学习公务处理, 如接待、洽谈、会商、签约之类的文字内容。总之, 在这种实训室里, 只要软、硬条件许可, 就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写作实践。

在写作实训室里, 各科教师都可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结合着课程内容的写作训练。特别是写作教师, 应选择各类优秀写作成品或缺点明显的写作成品公开演示解析, 就像中学教师对学生当面批改作文那样, 让学生体会“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另外,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解析名家名篇的初稿 (手稿) 和改定搞, 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方法。

其三, 建立稳固的、有特点的写作实习基地。这种实习基地, 可以是政府机关、知名企业、较大商场、较大集贸市场等, 也可以是农村、学校、风景名胜地等。有了这种实习基地, 可根据教学计划, 有目的地安排参观、访问、座谈、调查活动, 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应文字。这种实践, 极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与此相关的是,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做“生活的有心人”, 自觉注意各种有利于写作的信息和机缘。这里所说的注意, 称之为“有意注意”, 即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 而是身心俱到的持久关注与思考。只有这样, 才能有益于写作。因为, “注意在人类信息处理中有重要作用。它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整合信息的功能。”[6]所有这些功能, 都与写作密切相关。

其四, 发挥网络优势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即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培训, 使图、文、声溶为一体,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感悟写作机理。这种培训措施, 对写作实训室是一种补充和扩展。在这里, 可以广泛利用名家、名校的教学资源, 增大授课信息量;在这里, 学生可以和老师探讨他们在课堂听讲、课外活动、社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老师也便于帮助学生。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开放式的训练, 极利于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锻炼, 就写作训练而言, 就综合素质提高而言, 学生都将终身受益。

摘要:提高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既是专业目标的需求, 也是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写作训练的关键是不断实践, 但实践应有必要的条件准备。这些条件主要是:正确而独到的思想、健全人格与正常情感、高屋建瓴的识见、写作理论与写作技巧的感悟。有了这些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学生共同不懈努力, 以实训为基点, 建立科学合理的论文写作制度, 建立功能比较齐全的写作实训室, 建立写作实习基地, 利用网络优势尽力提供训练信息, 多侧面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 方小强.大学应用写作教学要重视实践环节[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29.

[2] 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评注[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128.

[3]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 (上) [M].北京:中华书局, 1980:201.

[4]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 (下) [M].北京:中华书局, 1981:231.

[5]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修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70

[6] 彭聃龄, 张必隐.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54.

上一篇:当前形势下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升的几点思考下一篇:浅谈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