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自悟能力

2022-10-09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 研究如何运用短短45分钟, 提高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自悟能力非常必要。

1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没有学习的兴趣,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上是否能够鼓舞学生心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的情景。问题情景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 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因此, 我在语文教学中, 总会设法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产生迫切要求, 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自觉积极地开动脑筋, 使创新思维得以发挥, 产生情感共鸣, 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情境中激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思想活跃, 情感丰富。在教学中, 结合课文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产生情感共鸣,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我讲《春》一文时, 巧用多媒体, 展现一副副春天的美景图: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满地的美景, 让学生谈春天的感受, 会感到无限生机, 有无穷的力量, 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再次引导学生回味咏春名句。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是大家熟悉的。像这样的情境, 就会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中, 去创造性地学习, 激发了学生学习《春》的兴趣。

1.2 问题中探究

探究什么问题?即提出几个能够反映多数学生学习疑问的核心问题, 作为当堂学习目标,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有的放矢。如学习《春》时, 在预习提纲中我设计这样三个问题: (1)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 (2) 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写作意图的句子? (3) 本文采用什么结构方式?学生在此核心问题的引导下, 去探究目标, 再通过教师点拨、启发、使学生有体验和感悟。

这种教学目标的形式过程, 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且使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质疑, 然后从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中确定教学目标, 这种将学生兴趣转化为适合自主探究的问题的做法,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容易使学生乐此不彼地主动学习, 会有异想不到的效果。

2 交流自查, 培养学生合作自悟能力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 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 采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形式, 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 我把它理解为生与生, 生与师, 生与一切人的合作, 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与自测,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也养成了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 互相帮助, 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自醒自悟。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 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2.1 交流中合作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开展多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的交流和碰撞, 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途径, 有利于张扬个性和激励创新。

交流方式一般分两种:一是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交流。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实行小班额制, 多为四人一组, 组内学习快、中、慢之间合作交流, 能初步解决大部分问题;二是班内组间交流。主要展示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对成果多的教师给予表扬。全班同学相互启发, 相互借鉴, 相互补充,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在交流学习中, 阅读思考题, 往往开放性的答案较多。学生各抒己见, 有时学生讨论问题迷失了方向, 教师应及时提醒, 避免走弯路。若学生回答的是表面答案, 教师应引导他们去深层探索、挖掘更好的答案, 直到言之有理, 科学有据为止。

2.2 检测中自悟

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自查、自悟呢?

首先, 在每堂课后10分钟左右进行自测, 通过测试能准确地掌握学后的真实情况, 找出不足, 制定弥补措施。

其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 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总结, 构建起知识树、知识林。一般可从四个方面:

(1) 知识小结。包括让学生汇报——我学了哪些知识?并对所学知识归纳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可采用框架式或中心开花式。

(2) 思维方法小结。要学生重新回顾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式。

(3) 情感自悟。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思想方面有什么感受?如:在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 我设计这样一道思考题: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读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4) 发展延伸 (或拓宽) 。即学生站在较高的知识水平上, 重新思考, 学习探究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课前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课后带着收获的喜悦, 也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 因为人们对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

总之, 随着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 网络化的到来,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自悟能力, 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必须认真研究这一重要课题。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引导、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自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关键词:自主探究,合作自悟,收获喜悦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918-1970) .

[3]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 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879-1955.

[4] 杜甫 (公元712——770年) .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尊称为“诗圣”, 摘自绝句一文.

上一篇: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于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下一篇:浅议出入境检验检疫诚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