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2024-05-0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精选11篇)

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另外,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自己能解决的决不能包办代替,要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1、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课堂上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办法,但我觉得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更有效的办法。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我在课文总结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一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不作声,只有少数几个大胆的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我没有去批评那几位同学,相反我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我对其中的一个学生说:“小明,你刚才说得不错,你能给大家再说一说吗?”他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站了起来,响亮地把自己的`见解说了出来。同学们在他的带领下越说越起劲,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

2、体验成功喜悦,增强探索欲望

心理学家盖兹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确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时,我提出和学生展开朗读课文的比赛,一名平时学习不怎么好,性格较内向的男生在自己座位上很认真地准备着,我立即抓住这个契机,让他与我进行比赛。为了增强他的信心,为了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在朗读课文时故意加快了语速,结果他不负所望,读得有模有样,全班同学都向他表示祝贺,他兴奋得满脸通红,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这时候,我采用成功激励的方法,激励这位学生的进步。这样使学生在群体中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求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序地发

[1] [2]

 

篇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牛首中心小学

汪萍

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是全新学习方式,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规范者、促进者。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要求。自主学习的实质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公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究新知,成为主动建构和发展的主宰者,并实现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以“学会学习”为最终目标。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探究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学生产生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先导性条件。一节课开始,教师应围绕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认知矛盾和冲突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愿望、需要,激活学习动机,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奇妙有趣的实验,生动逼真的教具,熟悉常见的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

二、尝试自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发现新知。只有在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教师才给予适时、适度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他们渴望对新知识的学习,对问题答案的探究。自学、自主探究环节就是为迎合学生这种心理而设置的自主学习空间。

比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我让学生6人一组,课前准备好圆形纸片,剪刀,尺子等一些用品,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把一个圆8等分,16等分,32等分…….如何把圆形纸片剪开,这样拼成平面图形,拼成的平面图形形状是怎样的……的探究问题,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尝试失败,在失败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拼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通过探究学生学会了求曲面图形的面积展开成直线图形来解决。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实验、交流,不同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动手实践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

三、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教师在教学时是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索知识。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生存空间,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和谐的发展。

1、提供操作的机会。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

让学生动手的,多提供机会让学生操作,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惟有如此,自主学习才有效。

2、创设交流的机会。当学生对待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后,都会千方百计寻求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对问题真相进行大胆探索。这时教师须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以支持他们的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

四、提倡合作学习,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预先分配的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与任务型教学得以优化。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

生关系,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课堂上的充分交往,营造一种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相互交流,一起进行讨论。

五、通过反思建构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

反思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学生可更好的了解自己实际,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深化知识理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反思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反思自己是否已把握有关的知识结构,是否达到了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2)回忆自己的自主学习的思维过程,找出其中的问题,如自己在哪些地方走了弯路?什么地方是这次探究的思维的关键?这种关键思路在什么条件下还可以运用于其他什么类型的问题?(3)反思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思路和更好的解决办法?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寻找学科知识的交叉点,总结、理解、概括思路,形成知识的迁移性。在学完一个章节之后,可对本章节的知识、方法进行反思性总结;也可以自行编制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单元中隐含的思维特征予以反思,理清思路。反思自己对这一单元中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所要求的程度,自己对这些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认识有什么欠缺之处,这种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如果需要补救必须及时进行。通过反思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通过反思建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的奇妙和伟大,并在反思中提高、发展和创新。

篇3: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想”和“看”

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尽情地去想,合理地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去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像一朵绽开的荷花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习知识。

二、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和“说”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手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风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就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想象。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蛇被洪水淹死了,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四、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知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到何处去找、到何处去学、到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等。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你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怎样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五、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还可以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篇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其基本特征是: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指定学习计划和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学习者积极发展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把学习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的认知倾向。培养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求知欲是一种要求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它直接指向知识本身,并以获得知识为满足,好奇心是其根源。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求知欲一旦产生就可以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

学习兴趣起始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奇。因此,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如多媒体、电影、录音录录像、事物、简笔画、自制教具、以及组织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绘画,讲故事,做游戏,演短剧,组织竞赛、晚会、英语角,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看英文电影,模拟采访、应聘、导游、接待外宾等,这些活动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只有原始的学习兴趣是不够的,它不能促使学生长期积极主动的学习。长期持久的学习兴趣应该源源不断地产生于学习行动—→学习成就感—→学习兴趣—→学习行动的良性循环中。因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采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获取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成就感。有了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他们就会产生再尝试,再学习,甚至更加努力的动机,自然而然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另外,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保持还与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不断加深有关。随着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和运用不断增多,他们会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地理气候、旅游资源、假日、运动甚至经济、交通、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兴趣。当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究并获得成功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真诚、热情的激励和表扬。因为,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还与其积极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容易培养和激发,但也容易失去。目标教育所产生的动力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永久动力源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学生把学习当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愉快的体验,而不是被动学习的负担和苦差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自主学习。学生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看作是继续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拿文凭;把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看作是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的需要,是欣赏,是文化素养的提高;把教师对他们提出的“参与互动、主动请教、大量阅读英语读物、使用英语词典、进行英语会话”等看作是对他们学习策略的指导,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负担,此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坚持下去。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把学习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是解决了让学生“想学”的前提,但要教会学生“善学”还应该进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1.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总结提升等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同学上课不愿意听课或听不懂,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课前没有预习的缘故。不预习,就不知道教师在教什么,自己该学什么。即便想学,一时也很难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学起来很费劲,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课前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而且要求明确,必须检查。比如让学生预习生词时,应该让学生回去听录音,练习读音;查字典,学习用法。预习对话或课文时,要求学生找出“话题”,理清思路,分析关系,找出问题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或网络寻找更多相关的学习资源。这样的预习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并且能力利用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预习任务。这样的预习习惯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功预习以后,学生在课堂上学起来才会轻松、自信,积极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育学生不要把学习孤立起来。课堂上通过小组互动进行讨论和探究,使学生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这样做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教会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尽管如此,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指导学生课下总结、实践和升华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不能仅仅是抄写、背诵而已,应该是能促使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和手段进行持续学习的任务。如让学生回家进行绘画、设计并描述,调查、采访并汇报,编故事、对话并实践,听录音、看电视(英语)并模仿,阅读、写读书报告并展出等。 学生有了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更能积极自主的学习了。

2.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学习英语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其中听和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英语听力能力,要练习纯正的语音语调,听音会意;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等。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最大可能地提供地道纯正的英语语音材料,并鼓励学生课下多听英语广播节目如“VOA”和“BBC”等,多看英语电视、电影等,并大胆的模仿和实践。

英语阅读在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其知识面,以及为学生其他技能发展提供必要基础上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学生90%的知识来源靠阅读获得。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读书重要,但学会读书更重要,正如培根在他的经典著作《论读书》一文中指出的那样:“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因此,可以博览群书,浅尝辄止,为娱乐;也可以精挑细选,摘句选段,为点缀;还可以细嚼慢咽,取其精华,为发展。

篇5: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举措: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三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四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中职数学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现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人们试图凭借单一知识和技能立足社会已不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到我们离开学校后,能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数学自主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主动创设学习环境、制订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选取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反思学习结果,通过自我调节的数学学习活动完成具体的数学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1]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梳理初中数学内容 做好衔接

基于多年对中职数学教材和初中数学教材的对比研究,发现中职数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与初中存在部分脱节现象。再加上升入中职的学生初中基础不好,导致这种脱节严重化。比如许多学生一元二次方程不会解,函数图像不会画。如果老师对学生“先备知识”不了解,直接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即使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如同听天书。所以老师在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数学基础做一个了解,同时还要花点时间对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关数学的知识点做一个了解,以便心中有数。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降低难度

因为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职数学教学课时不会像普通高中那样充足,一般周课时只有4节甚至2节,有的专业在二年级就不开设数学课了,所以,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其更加适合中职学生,难度一定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要让学生觉得我能学会数学。所以我们要围绕专业,以用的上、够用为标准,降低教学要求,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所学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岗位需要。将教材中一些与专业无关的或者关联度不大的内容适当删除或者略讲,将一些理论性太强的推理推导过程简化,增加一些专业相关的学生又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知识。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联系生活常识讲解数学 提高趣味性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早已厌烦了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就是混日子,就是学给父母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抽象复杂的数学性质、函数、几何等,学生自然是毫无兴趣,睡觉的睡觉,玩的玩。但是如果结合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常识讲解数学知识点,我相信学生的兴趣会很浓厚,很想去弄明白所以然,自然会认真听讲。比如讲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可以用折纸游戏引入,一张厚度只有0.1毫米的纸,对折27次(假设纸足够大)后纸张的高度能够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在学过本节课后,计算可知纸张的厚度达到了13421米,其结果学生都很意外,并且普遍反映这节课学得很有趣。

(二)结合专业知识讲解数学 增强实用性

中职学生往往喜欢学习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比如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数学与医学专业课无关,是一门无用的课程,所以许多学生都抱着“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心态学习数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医学知识进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是跟自己专业息息相关的,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例如:某患者,女,18岁患“急性扁桃体炎”,需要注射青霉素,开出医嘱进行青霉素皮试,假如你是当班护士,请问青霉素的皮试液该如何配制?因为皮试液以每毫升含青霉素G200-500U为标准,用等渗盐水为稀释液,最终0.1ml皮试液中含青霉素(20U或者50U)。

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结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可以解决。

三、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大家都知道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听课效果的重要性,但大多中职学生恰恰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怎样让中职学生能够养成每天预习课文的习惯呢?教师们是各显神通,但都难逃“走过场”命运,学生匆匆翻开书本,一目十行扫上几眼,就算预习了,这样的预习就是个形式,根本起不到预期效果,其实,并不是学生不想预习,而是他们根本不会预习,不知道预习什么。笔者发现导学案对于学生预习数学内容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案引导下,一步一步研读课文,完成学案布置的任务。对于不懂之处,作个记号,带着问题去听课或主动去请教老师,那样往往一语破的,豁然开窍,才能发挥预习的作用。有了学案的引导,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预习,久而久之,学生便懂得了如何预习,也体会到了预习的好处,自然也就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课堂笔记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45分钟,知识容量很大,要想当堂彻底消化所有知识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做笔记,通过笔记记录老师所讲重点知识和自己还未彻底理解还需要课后与同学或者老师讨论的问题。但大多中职学生上课时从来不动笔,听好一堂课,课本上干干净净。其实,不是学生不想做笔记,而是不知道要记点什么,所以教师要花费几节课的时间为学生讲解、示范如何记笔记。记笔记不是照抄老师的板书,书上有的内容只需用自己认识的特定符号标出即可,老师补充的内容也要用尽可能简单的词语或符号进行记录。习题课上不能只订正答案对错,而应该对每个选项批注,特别是错误选项要标出错在什么地方。要教会学生用最简单的字、词或符号记下更多的信息,要不然就会出现因为忙着记笔记而影响正常听课。

四、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

(一)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进步

正确评价学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之一。它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确立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树立成功的信心。中职学校就业班级无高考升学的压力,没有“唯分数论”的束缚,所以更加适合开展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实践,改变“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评价办法。多元化评价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作业设计中。[4]比如针对中职财会班,在讲授等比数列后,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主题为“银行贷款复利计息”小论文,要求学生编主题为“房奴”的小品。以上作业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完成作业后,在班级进行评比和颁奖。通过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进步。

(二)可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为理想而坚持

人生要有目标,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终极的,要是没了目标或者理想,这个人将失去精神支柱,做任何事都将半途而废,一事无成。所以,我们想让中职学生长期坚持学习“枯燥、抽象”的数学,必须让学生为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要不然我们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学习目标不必“高大上”。可以是为了摆脱家庭困境,为了超越某个同学,为了学校奖学金,甚至为了让“朋友”看得起自己都可以。有些时候,老师还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比如我校财会专业,我就给学生讲要读大专必须通过成人高考,而成人高考数学的分数是好拿的。所以许多学生就把考成人高考读大专作为自己努力学习数学的理由。

总之,如今的中职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自主学习、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践证明以上举措能够提高学生的中职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中职教育受高考升学率指挥棒的影响较小,应借此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自主获得知识和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6: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摘要】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文中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分析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措施,提出了自主探究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可见,自主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下。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做到有章可循

学生的自主探究应以目标引导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根据目标去寻找信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一体化进行教学,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做到有章可循。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自学。化学对高中生来说是一门新鲜而神奇的课程,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借此让他们寻找自己身边的有趣的化学现象,如把氯水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成无色,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讨变成无色的原因。提出几种假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教会他们自己从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学生在自学中形成的成果予以中肯的评价,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合理的表扬,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保持和增强他们自学的信心。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要学会阅读思考。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注意粗读和细读相结合。例如,对于教材新内容的预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将知识条理化,明白本部分内容在整体中的作用,只需粗读就可以了。但对于教材中的概念、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实验现象及物质的用途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读、用心体会、思考和记忆,就必须细读,这样才能探究问题的实质。

2.教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学习品质的核心。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为一进行发散和收敛的方法……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以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1.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探究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当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之后,如果不整理,则不利于记忆贮存,相近的知识概念还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生每进行完一个阶段的自主探究学习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得到系统与升华。

2.讨论探究式

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探究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

(2)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探究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实验探究式。在教学中把身边的化学现象、趣味化学作为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创造条件,提供器材,使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机会,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实验――认识――再实验――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供了确切方法。

篇7: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德州市临盘中学 王淑华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的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校作为一所乡镇的普通初级中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成了迫在眉睫的一件事,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探究》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灌输,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的过程,不重视学的过程,教师习惯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听,唯恐某一点没讲到而造成考场上失分,学生的学习被老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自主学习强调发展的功能,实施发展性教育行为。在化学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的参与,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结合起来。

2.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大于老师和家长对其影响。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的前提下,确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探究”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指导策略。

2、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四,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在准备阶段和第一阶段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现状调查,可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

3、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

4、个案研究法。对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典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前测工作

为了了解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状况,在进行课题研究前,笔者对两个实验班初三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你对所学化学课程感兴趣吗? 感兴趣的占36.8%,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化学教学? 喜欢小组合作探究的占75.7%,喜欢教师直接讲解的仅占14.3% 你是怎样学化学的? 制定计划学习的占21.6%,只听老师讲课的占78.4%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 认为教学方式呆板占78%,认为课程太难占12%,没兴趣的占10%。

在对学生进行进一步访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做实验,自己动手去做。可见他们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课题实施

1、进行“自主学法”指导

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实施

①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进行预习。通常是布置即将学习的课时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内容,划出主要概念或定义,对难以理解的或者读不懂的内容作出标记,以利于课堂教学时针对性地听讲。重点预习实验,预习实验时的基本要求:识图仪器、所用药品、步骤内容、基本结论,但预习实验要求不能过高。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在教学中提前印发简明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巩固旧知识,探索新知识,通过设计问题或填空的形式,尝试解决问题。

②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课堂内容较多要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其章节在整节整书中的重要地位,采用略讲或者重点、难点多分析,其余让学生自行调整完成。或者将内容合理整合重组,充分让学生小组自主讨论,有时借助实验或者多媒体。在保证预习环节完成较好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由学生代表汇报已经学会的知识点,课堂上教师重点释疑解惑,突出重点,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实验,观看课件突破难点,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留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并及时反馈,检测学习成效。用足够的时间放在实验探究内容上,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归纳、反思的能力。③做实验,指导学生拓展课外化学学习。指导学生通过网站查询学习资料,了解化学史。开设调查研究,开展家庭小实验,把有用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体验相结合,提高化学学习的素养。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指导学生认识对比实验的关键要控制变量。使铁钉处于只与水接触、只与氧气接触、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三种环境中,来观察铁生锈的情况,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学生在家中完成此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在实验中,没有试管,同学们用玻璃杯代替,用保鲜膜扎紧杯口代替橡皮塞。从茶叶罐中、雪米饼袋中、甚至从羊毛衫的包装中找来各种干燥剂做实验。由于自己动手实验,并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锈的知识。而且知道了什么是对比实验、初步学会了如何设计、运用对比实验,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再修改、完善方案,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后的反思。

3、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教师结合有关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积极探索现象产生的原因,获得有关结论。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开放实验室,放手让他们去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如果实验中某些事实与书本现有结论不同,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实验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学习CO2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学习课本有关内容,分析反应原理,条件和特点,然后结合已学过的O2的实验室制法,自己设计一套制取CO2的装置。这样就促使学生自己去阅读资料,去设计实验,去改进创新。可以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然后选择优秀的实验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做到“会学”。衡量学生是自主能动地学习,不仅要看学生是不是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要看他们是不是富有成效地学习。

学习每告一段落,都要求学生定期写学习心得或小结。回忆、反省前一段时间学习情况,养成课后及时复习、整理、归纳的好习惯。对已学过知识运用“纵向或横向的统摄整理能力” 来查找学习上的不足,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让学生弄清楚。

六、研究取得收获

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转变。

实验研究班级较对照班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很大进步,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有所转变。学生内在能力有了大的提升。学校构建了开放性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活动中实施了探究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了挂图、投影、多媒体及直观材料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在小组探讨、展示中,同学之间无拘无束畅谈见解,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互相评价,指出不足,激励优秀形成了初步的竞争氛围。

3、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展好各种学习环节。我让学生经常充当老师,让他们来讲、来表演、来操作,让他们去评价其他学生的探究行为,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同学等等,初步形成了师生水乳交融的氛围。

4、建成并逐步完善了教学资源库。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我们在校局域网上建成了化学学科教学资源库,收集了化学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试题、课件、教学视频等化学教学资料。

5、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编写了优秀教案:

(1)《制取氧气》教案(2)《溶解度》教案

(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学课件:

篇8: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一、有效的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学习中最需要的是“学习心理安全感”, 所以, 我们该为他们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 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和睦相处的师生关系, 采取民主的互动交际方式, 让学生“笑着”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当然我们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实现民主化的教学.

1.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 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所以, 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可以充分利用形象、具体的教学素材来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 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 充分激发他们对新知学习的好奇和兴趣.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课, 我设计了口算比赛游戏, 2 + 2 = 2 + 2 +2 = 2 + 2 + 2 + 2 =, 学生很快算了出来, 接着我又给他们出示:2 + 2 + … + 2 (15 个) = , 你能很快得出得数吗? 学生们一个个紧锁眉头, 他们都想知道怎么算? 此刻, 我揭示课题, 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对“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兴趣.

2.促使学生在相互竞争中进行主动的有效的学习,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竞争能促使学生进步, 能促进学生不断的奋进.所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竞争, 给他们树立“标杆”、“榜样”, 激励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健康的求知, 开发他们巨大的学习潜能, 鼓励他们大胆思考, 积极实践.如在有关计算教学时, 应设计一系列的竞争活动, 像“计算小标兵”、“开火车”、“口算接力赛”等等, 这样让学生在有益的竞争中,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再如, 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时, 可以设计诸如“我是诸葛亮”、“我是解题专家”等等, 这样, 既能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又能激励他们爱动脑、勤思考、敢与学习困难“斗争”的精神.当然, 教师在这些活动的过程, 应坚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 科学的引导学生, 逐步把他们引向正确方向, 在学生不但要比知识、比技能, 更重要的是比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毅力, 比学习和解题的方法, 比一比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数学思维, 思维是否敏捷、严谨和独创;数学语言的表述是否流畅、简明、完整和准确.教师还要坚决克服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旧思想.对待进步的学生, 有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对优等生, 要让他们比谁的方法更好、解题思路更简明.这样, 让每名学生都有努力的方向.

二、有效的指导学生掌握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挖掘学生潜能

“ 会学习” 是未来社会衡量一个 “ 人才” 的重要标准, 所以,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当坚持“授渔”,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的、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终身受益.

1.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当前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不良现象:部分教师在课中仅仅满足于学生能答出正确的答案就行, 对于学生为什么能答对, 为什么答错了, 教师是不闻不问.事实上, 有些学生是“蒙”的, 他们今天能答对, 明天不一定能答出来, 是他们“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还有当几名学生的答案不一致时, 我们不放过这个“关键”, 应当有效的利用学生间的“不同”, 追问他们“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能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这样, 让学生有效的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有利于他们提升思维的含金量, 还有利于养成他们的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自寻错因、自我纠错.“犯错”是任何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发生的, 这些错误是学生在思维或心理上的不足造成的.那么面对学生错误, 我们怎么办?首先, 我们不能粗暴的指责;第二, 我们不能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结果;第三, 我们应进行认真的筛选, 选取典型的错误, 让学生个体或群体来进行“剖析”, 寻找错误的根源, 制定修正的措施, 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 学到正确的方法, 同时使他们掌握一种学习的良策, 即自主纠错, 养成一种学习上的“回头看”的习惯.

3. 组织开展有效的 “学习方法”交流.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 他们在同一个学习历程中, 往往利用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所以, 我们应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 使他们实现取长补短, 优化自己的学法, 从而有效的自主学习.

4.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充裕的自主学习时空.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预设, 当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 教师自己要“忍”得住, 要学会“等待”, 不要刚布置学生自主学习, 等不到2~3 分钟, 就草草收场, 匆匆的问学生:懂了吗? 知道了吗? ……应该给学生富足的时空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自主学习才有意义.

篇9: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参与探索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要有协作学习的精神。因此就课堂教学来说,要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尽可能让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问题则师生一起协作学习,这样解决问题就有的放矢,师生讨论能集中在点子上。还要注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所有新知都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出现学习的差异性,允许让优等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创设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二、引导质疑,培养学生想和说的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没有疑点,探究便没有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疑才有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探究数学问题的原动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敢于对书本、教师和其他学生的看法提出质疑。课前除了对预习提纲协作讨论解决外,还要敢于提出一些新问题。学生在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也可提出来让组里的同学共同讨论。课内要专心听讲,对其他组回答的问题要敢于评判,要学会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策略。老师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

三、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式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小组合作性学习,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小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

篇10: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讲座稿)

青原区上达小学曾茶香

回首一学年来,我在教学中努力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些方法和做法,现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

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多媒体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

四、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

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篇1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贵州省兴义市清水河镇品甸中心小学李贵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的获得有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

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领略探究后的体验,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1

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充分体现教学的趣味性,创造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让教学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敢于提出新的想法。使全体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互动互助,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主与创新中形成发展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亲自进行过程体验,亲自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价值。

二、通过思维、观察、操作,形成自主探究的深刻体验。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现力。

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胆地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其实,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如《丑小鸭》一课,仅仅依靠文字,学生很难理解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丑小鸭、小鸟等角色,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教师再抓住学生入情入境的好时机,让学生想象丑小鸭的内心世界。这样,生动的情境就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获得“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一下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根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说”、“做”,形成自主探究的深刻体验。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能够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以“点名说、自主说、分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如教学《草原》一课,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轻轻流入云际”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凉抹”,体会到小丘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础上,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描述草原的美景,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样的柔美,特别是羊群在小丘下活动,真像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学生们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丽之中,思维处于积

极的兴奋状态。这时,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图画,想像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吗?请用比喻句描述。此时,学生已有了创作欲望,能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表达。这样学生在自己做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积极性。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让学生拥有主动权,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机会。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操作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对自主探究形成深刻地体验。

三、提供体验机会,享受探究乐趣。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他再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和力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认知水平,为其创造成功的条件,想方设法使其探究成功。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这在低年级就已经显现出来。一些学生的智力发展快,另一些学生智力发展较迟缓,如果经常“一刀切”,后进生几乎尝试不到成功的乐趣,甚至会失去探究的信心和勇气,更谈不上创新了。因此,教师教学时应针对差异,精心设计,分类指导。课堂上,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简单的习题让后进生板演,答对了,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对优等生要鼓励他们求异创新,培养创造思维火花。另外,学生对探究成功的体验还来自于教师的评

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有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探究的莫大鼓励。因此,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要及时表扬鼓舞,要正视学生之间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

四、合作交流,深化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来获得知识。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在合作交流中,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

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记下学习结果)、“报告员”(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练员”(修正小组同学的错误,讲解正确答案)、“形象大使”(观察组内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讨论时的声音控制、提问和应答时的礼貌)等,最后要求每一组设计组名、组标,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竟争夺标”的氛围。

五、学教结合,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合力。

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要让学生学会读书、思考、讨论、合作、实践、归纳,还要允许学生质疑,同时,教师还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类指导,及时进行点拨,耐心细致引导,从而真正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合力。

上一篇:煤矿工作心得下一篇:2016党员教师七一讲话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