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2-09-11

糖尿病 (DM) 临床比较常见[1], 其中2型糖尿病比较常见 [1]多发于老年人 , 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较为严重 ,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成功内分泌专家的重大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 , 长效胰岛素得到广泛应用 ,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为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2014年2月—2015年1月间该研究将口服降糖药与长效胰岛素进行联合应用 , 效果满意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 , 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患的诊断标准 , 根据就诊编号进行分组 , 单号为观察组 , 该组有40例 , 双号为对照组 , 该组有4例 , 其中观察组男24例 , 占60.0%, 女16例 , 占40.0%, 空腹血糖7.4~15.9 mmol/L, 平均9.8 mmol/L, 空腹血糖 为体质重50.5~76.4 kg, 平均体质重为64.4 kg, 糖尿病病程3个月 ~15年平均病程4.8年。对照组男25例 , 占62.5%, 女15例 , 占37.5%空腹血糖7.2~15.8 mmol/L, 平均9.6 mmol/L, 空腹血糖为体质重51.5~76.8 kg, 平均体质重为64.9 kg, 糖尿病病程3个月 ~1年 , 平均病程4.7年 , 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两组均于每日早晨口服瑞易宁5 mg, 连续治疗2周 ,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于每晚10点皮下注射 , 对照组给予人精蛋白锌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 (NPH) 于每晚10点皮下注射。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糖指标和血压指标的变化

经过治疗 后观察组 血糖指标 变化:糖化血红 蛋白为(6.6±1.3)%, 空腹血糖 为 (6.4±2.1)mmol/L, 餐后2 h血糖(8.1±2.0)mmol/L, 血压变化:收缩压 (126.9±12.1)mm Hg, 舒张压为 (75.9±8.1) mm Hg, 对照组血 糖变化:糖化血红 蛋白为 (7.8±1.1)%, 空腹血糖 为 (11.4±2.8)mmol/L, 餐后2 h血糖(14.2±2.2)mmol/L, 血压变化:收缩压 (127.4±12.1)mm Hg, 舒张压为 (76.1±8.9) mm Hg,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低血糖2例 , 低血糖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4例 , 低血糖发生率为35.0%,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见表1。

3 讨论

胰岛素与口服药联合治疗不仅对于恢复和保持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 而且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保存β细胞功能。使用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2]。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 , 注入皮下组织后 , 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 , 从而产生得到预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 / 时间特性。NPH它的作用时间与强度介于长效胰岛素与普通胰岛素之间 , 作用缓慢 , 不适用于治疗糖尿病急、重症并发症。

该组资料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变化:糖化血红 蛋白为 (6.6±1.3)%, 空腹血糖为 (6.4±2.1)mmol/L, 餐后2 h血糖 (8.1±2.0)mmol/L, 血压变化:收缩压 (126.9±12.1)mm Hg,舒张压为 (75.9±8.1) mm Hg, 对照组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为 (7.8±1.1)%, 空腹血糖 为 (11.4±2.8)mmol/L, 餐后2 h血糖(14.2±2.2)mmol/L, 血压变化:收缩压 (127.4±12.1)mm Hg, 舒张压为 (76.1±8.9) mm Hg,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低血糖2例 , 低血糖发生率为5.0%, 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4例 , 低血糖发生率为3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 低血糖发生率低 , 安全 ,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患的诊断标准,根据就诊编号进行分组,单号为观察组,该组有40例,双号为对照组,该组有40例,两组均于每日早晨口服瑞易宁5 mg,连续治疗2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于每晚10点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NPH于每晚10点皮下注射。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变化:糖化血红蛋白为(6.6±1.3)%,空腹血糖为(6.4±2.1)mmol/L,餐后2 h血糖(8.1±2.0)mmol/L,血压变化:收缩压(126.9±12.1)mm Hg,舒张压为(75.9±8.1)mm Hg,对照组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为(7.8±1.1)%,空腹血糖为(11.4±2.8)mmol/L,餐后2 h血糖(14.2±2.2 mmol/L,血压变化:收缩压(127.4±12.1)mm Hg,舒张压为(76.1±8.9)mm Hg,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低血糖2例,低血糖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4例,低血糖发生率为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人精蛋白锌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

上一篇:变频矢量技术在张力控制中应用的实现下一篇:开展实效性党建政工工作的途径探讨